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执教人:泰安东岳中学 孙秀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执教人:泰安东岳中学 孙秀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执教人:泰安东岳中学 孙秀洁

2 我读过季老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悔》,我读了很多很多遍,每次读的时候,那种痛的感觉永远新鲜。我们山东有句老话,说“儿子长得特别像妈”,所以我问季老:“你长得像母亲吗?”没有想到季老说:“不知道,我母亲什么样子我记不清了。”“一张照片都没有?”“没有,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还有照片?”“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了。特别有一点,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我曾经暗暗立下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的身边。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摘自《倪萍“聊天”手记:我与季羡林先生聊〈永久的悔〉》

3 作者简介 生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4 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 1930年,考人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并与其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清华"四剑客”。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5 自读课文 唾手可得     俯拾皆是    懵懵懂懂  寄人篱下    立锥之地 盈眶   (tuò) (fǔ) (měng)  (lí)  (zhuī) (yíng) 

6 自读课文 寄人篱下 懵懵懂懂 唾手可得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立锥之地 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只要弯下腰来拾,到处都是。 简单粗陋。 俯拾皆是
 说出下列意思对应的词语 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糊涂,不明事理。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只要弯下腰来拾,到处都是。 简单粗陋。 寄人篱下 懵懵懂懂 唾手可得 立锥之地 俯拾皆是 简陋

7 合作探究 作者心中永久的悔到底是什么 作者具体围绕什么来写永久的悔? 文章以永久的悔为题,是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为什么又以写吃的为主线呢?

8 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最深切、最难忘、最真实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9 思考 一般纪念性的文章都会围绕被怀念的对象展开,但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墨却极少,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对母亲进行了直接的描写?
(1)这是一篇表现母爱的作品,这一点很能引起读者与作者的共鸣;本文感人在于本文所表达的情。(2)作者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作了很多的铺垫,如家庭的贫困表现出母亲生活的艰辛等等。

10 布置作业 1、带着感情反复朗读课文;2、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请随意想象一个片段(如村口眺望、临终思念等等)对母亲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3、请同学们回家后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件小事,以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孝顺。当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也一定要孝顺我们的长辈。


Download ppt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执教人:泰安东岳中学 孙秀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