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家戶與廠商的互動. 家戶與廠商的互動 生產 購買 支付 利潤 薪資 支付 雇用 提供 其他條件不變(如個人所得、消費偏好、需求人數),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產品數量 需 求 需 求 法 則 其他條件不變(如個人所得、消費偏好、需求人數),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產品數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家戶與廠商的互動. 家戶與廠商的互動 生產 購買 支付 利潤 薪資 支付 雇用 提供 其他條件不變(如個人所得、消費偏好、需求人數),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產品數量 需 求 需 求 法 則 其他條件不變(如個人所得、消費偏好、需求人數),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產品數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家戶與廠商的互動

3 生產 購買 支付 利潤 薪資 支付 雇用 提供

4 其他條件不變(如個人所得、消費偏好、需求人數),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產品數量
需 求 需 求 法 則 其他條件不變(如個人所得、消費偏好、需求人數),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產品數量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價格與數量間呈反向關係

5 所有產品都遵循供需法則嗎?有沒有例外?

6 違反需求法則 季芬財 炫耀財

7 需求價格意義:最高願付價格

8 效 益 遞 減 第一單位的消費所產生的效益通常是最高的,接下來的消費所帶來的效益會慢慢遞減

9 消費者剩餘 消費者對於某種產品的需求價格若高於市場價格,則會購買此產品;反之則不會
當需求價格比實際支付價格來的高時,消費者會有「省到錢」的感覺,省下的部分稱為「消費者剩餘」

10 市場需求曲線 現實世界中,每位消費者的需求曲線並不相同,每位消費者對於每單位產品的需求價格也不會一樣,但仍會符合需求法則

11 影響需求的因素:消費者所得 有些產品的需求會隨著消費者所得上升(下降)而增加(減少),稱為「正常財」
例如當小明的零用錢增加時,在各種價格下,他對珍奶的需求量都會增加 有些產品的需求會隨著消費者所得上升(下降)而減少(增加),稱為「劣等財」 臺灣早期一般人的所得不高,食用大量蕃薯;隨著所得提升後,人們開始改吃白米,導致蕃薯的需求減少,故蕃薯稱為劣等財

12 影響需求的因素:相關產品價格 消費上的互補品:常一起消費的產品,例如珍奶與雞排 消費上的替代品:彼此替代的產品,例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
若互補品的價格上漲,則需求減少 若互補品的價格下跌,則需求增加 消費上的替代品:彼此替代的產品,例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 若替代品的價格上漲,則需求增加 若替代品的價格下跌,則需求減少

13 影響需求的因素:消費者偏好 消費者偏好會受到產品品質、廣告行銷、流行、社會環境等眾多因素影響,當消費者對某產品的偏好改變時,消費者對這種產品的需求也會跟著改變 例如臺灣爆發毒澱粉事件,經媒體大幅報導後,很多消費者擔心珍珠有毒,對珍奶的偏好降低,因而減少對珍奶的需求

14 影響需求的因素:未來價格預期 當消費者預期某產品的價格會上漲,會增加該產品的需求 當消費者預期該產品的價格會下降,則會減少該產品的需求

15 所得增加(正常財) 所得減少(劣等財) 偏好提高 替代品價格上漲 互補品價格下跌 預期價格上漲 消費人數增加 所得增加(劣等財) 所得減少(正常財) 偏好降低 替代品價格下跌 互補品價格上漲 預期價格下跌 消費人數減少

16 供 給 供 給 法 則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如原料價格、生產技術、生產者數目),在一定時間內,生產者在各個價格下,願意且有能力提供的產品數量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產品價格與廠商願意且能夠提供的產品數量間成正向關係

17 供給價格意義:最低願收價格

18 生 產 成 本 遞 增 廠商的生產成本會隨著供給量的增加而遞增
以珍奶廠商為例,再提供1,000杯珍奶時,每杯的生產成本(供給價格)為10元;若要再多提供1,000杯珍奶,廠商必須請員工加班或招募更多的人來增加供給量,因此每增產1杯的生產成本提高為15元

19 生產者剩餘 生產者對於某種產品的供給價格若低於市場價格,則生產者會銷售此產品;反之則不會
實際收到的市場價格超出供給價格,生產者因而多賺了,這個多賺的部分就稱為「生產者剩餘」

20 市場供給曲線 整個市場的供給曲線是所有生產者的個別供給曲線的水平加總

21 影響供給的因素:生產要素價格 當生產要素降價,生產者就能購買更多的生產要素,進而增加產品的供給 當生產要素漲價,則產品供給會減少

22 影響供給的因素:生產技術 生產技術的進步能使生產者以等量的資源生產更多的產品

23 影響供給的因素:生產者的數目 生產者的數目增加,供給也會跟隨著增加,反之亦然

24 影響供給的因素:未來價格預期 如果廠商預期珍奶價格上漲,則會先減少珍奶目前的供給,保留生產要素,等漲價後再增加珍奶的供給,以提高獲利
如果廠商預期珍奶價格會下跌,則會盡快將生產要素製作成珍奶出售,使目前的供給增加,待珍奶價格下跌時再減少珍奶供給

25 生產要素價格上漲 生產技術退步 生產者數目減少 預期價格上漲 生產要素價格下跌 生產技術進步 生產者數目增加 預期價格下跌

26 市場均衡

27 「均衡」是指一個系統內的各種力量達到平衡,代表一種穩定、重複出現的狀態
例如將一顆圓球丟進碗裡,球會先滾動一陣子,最後在碗底部停住。此時除非施以外力,否則球會靜止不動

28 經濟學也使用均衡的概念,常用的市場均衡正是描述一種穩定的狀態
在這狀態下,市場價格已經達到某個能讓市場的需求量等於市場供給量的水準 市場均衡時的價格稱為「均衡價格」,成交數量則稱為「均衡數量」

29 價 格 市場需求量 市場供給量 供需情形 30元 100萬 500萬 供過於求(超額供給) 25元 200萬 400萬 20元 300萬 16元 供不應求(超額需求) 10元 市場均衡

30 不均衡的自動調整 市場如果一開始沒有達到均衡狀態,則市場價格會自動將市場導引至均衡狀態,亞當‧斯密曾以「一隻看不見的手」來形容這樣的機制

31 市場均衡 供給量=需求量 市價高於均衡價格 市價低於均衡價格 供給者就會透過「算你便宜一點」的方式降價,將價格向下修正
如果市價低於均衡價格,造成「搶購」的熱潮,供給者就有調漲價格的空間

32 市場均衡的改變

33 當消費者所得增加,市場均衡會如何變化? Q1 價格 數量 P1 供給 需求 P2 Q2

34 當筆記型電腦退流行而被平板電腦取代後,筆記型電腦的市場均衡會如何變化?
Q1 價格 數量 P1 供給 需求 P2 Q2

35 當氣候變遷導致玉米歉收時,玉米的市場均衡如何變化?
Q1 價格 數量 P1 供給 需求 P2 Q2

36 當蛋塔在臺灣流行時,許多蛋塔店紛紛成立,則蛋塔的市場均衡會如何變化?
Q1 價格 數量 P1 供給 需求 P2 Q2

37 口蹄疫大流行期間,一方面消費者對豬肉望而生畏,另一方面政府大力撲殺病豬。這必然會造成國內豬肉市場之:
(A)價格提高 (B)價格下降 (C)數量增加 (D)數量減少 單選 出處:96普考 4

38 當供給減少的幅度等於需求減少幅度時 Q1 價格 數量 P1 供給 需求 P2= Q2

39 當供給減少的幅度大於需求減少幅度時 Q1 價格 數量 P1 供給 需求 P2 Q2

40 當需求減少的幅度大於供給減少幅度時 Q1 價格 數量 P1 供給 需求 P2 Q2

41 口蹄疫大流行期間,一方面消費者對豬肉望而生畏,另一方面政府大力撲殺病豬。這必然會造成國內豬肉市場之:
(A)價格提高 (B)價格下降 (C)數量增加 (D)數量減少 故供給與需求減少的幅度不同時,價格變化也不同 但共同的特點是均衡數量都減少 故正確答案為(D) 4

42 經濟效率

43 經濟效率主要在衡量資源配置所產生的社會福利大小,能夠讓社會福利達到最大資源配置最具經濟效率
經濟學家衡量任何一種產品的生產與消費能為整體社會創造多少福祉時,會先看這種產品在市場上,消費者及生產者各自獲得多少福利,再將兩者加總 消費者福利 = 消費者剩餘;生產者福利 = 生產者剩餘

44

45 政府干預

46 問題思考 當某些產品價格讓人覺得太高時,是否需要政府介入市場訂定價格上限?
Why? 當某些產品價格讓人覺得太高時,是否需要政府介入市場訂定價格上限? 以房租為例,你覺得政府是否應該訂定每月房租的最高價格,以照顧廣大的租屋族?

47 房租價格上限管制 價格 需求量>供給量 供給曲線 P* 房租上限 需求曲線 數量 Q* 供給量 需求量 (超額需求) 消費者剩餘 無謂損失
房租價格上限管制 需求量>供給量 (超額需求) 供給曲線 無謂損失 消費者剩餘 P* 房租上限 供給量 需求量 生產者剩餘 房東不願出租,房客租不到房子;房東不願意多花錢修繕房屋;因租屋短缺,願意出租的房東可以巧立名目收取其他費用;黑市產生 需求曲線 Q*

48 問題思考 當某些產品價格讓人覺得太低時,是否需要政府介入市場訂定價格下限? 以米價為例,你覺得政府是否應該訂定稻米最低價格,以照顧國內農民?
Why? 當某些產品價格讓人覺得太低時,是否需要政府介入市場訂定價格下限? 以米價為例,你覺得政府是否應該訂定稻米最低價格,以照顧國內農民?

49 工資下限價格管制 價格 供給量>需求量 供給曲線 工資下限 P* 需求曲線 數量 Q* 過剩 需求量 供給量 (超額供給) 無謂損失
供給量>需求量 工資下限價格管制 (超額供給) 供給曲線 消費者剩餘 過剩 工資下限 需求量 供給量 無謂損失 P* 生產者剩餘 失業問題會因工資管制更嚴重;受害最大應是年輕就業者 需求曲線 Q*

50 問題思考 政府有時以數量管制來代替價格管制。例如,為了避免汽機車造成空氣汙染,像是限制每年的進口量,或者限制每年新照發行的數量
Why? 政府有時以數量管制來代替價格管制。例如,為了避免汽機車造成空氣汙染,像是限制每年的進口量,或者限制每年新照發行的數量 這種數量限制,對社會總福利有沒有影響?

51 數量 價格 新供給曲線 供給曲線 數量管制 消費者剩餘 管制後價格 無謂損失 P* 生產者剩餘 需求曲線 管制數量Q1 Q*

52 政府干預市場的另一個方式是課稅,規定每個產品買賣時必須繳一筆錢給政府
政府課稅時可向買方或賣方課徵,無論是哪一種方式,往往最後是由買賣雙方共同承擔 課稅後對需求者來說,產品的價格變貴了;對供給者而言,產品的成本增加了,因此整個社會的買賣數量會低於市場均衡數量 課稅會使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部分剩餘轉為政府的稅金,數量管制則不會

53 以上分析顯示,在市場的自由運作下,可以使社會福利自動達到最大,而政府干預市場經常達不到預期的改善,還可能造成社會福利的損失。不過,這是否表示市場一定能產生最佳結果,政府永遠只要順其自然就好?
倒也未必,這必須取決於個別市場的產品特性、健全程度及社會現況(如貧富差距)。不過一般而言,政府只要維持一個開放、穩定而公平的環境,讓生產者與消費者自由地選擇與競爭,就能達到社會福利最大的成果

54 思考與行動 市場均衡的變動 強颱來臨前,家庭主婦與主夫趕緊上菜市場買菜;政府要開放外國產品進口,引發本土業者抗議;春天即將來臨,天氣漸漸暖和起來,各家服飾店紛紛將冬衣降價大拍賣……,類似上述的事件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它們全都隱含了某種產品市場均衡的變動,以及造成這些變動的原因。如果同學能掌握其中的關連,對於未來工作、理財以及生活都會有莫大的幫助。現在就讓大家藉由生活中的新聞事件,一起來練習如何預測市場均衡的變動吧。 54

55 實戰演練 ( )1. 當市場狀況改變時,將會使需求曲線出現移動變化。請問以下哪些因素會使牛肉的需求曲線出現移動?(多選)(100指考)
( )1. 當市場狀況改變時,將會使需求曲線出現移動變化。請問以下哪些因素會使牛肉的需求曲線出現移動?(多選)(100指考)   (A)牛肉的價格改變  (B)豬肉的價格改變  (C)消費牛肉的人數增加  (D)生產牛肉的技術提升  (E)牛肉的預期價格下跌 BCE

56 實戰演練 ( )2. 假設「奢侈稅」造成買方預期豪宅價格將下跌,導致市場需求減少,賣方因政策的衝擊而不願將豪宅賣出,造成市場供給減少;請問在這樣的情況下,豪宅的市場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會如何變動?(101學測)   (A)價格一定下跌,但數量不一定增加  (B)數量一定減少,但價格不一定提高  (C)價格一定上漲,但數量不一定減少  (D)數量一定增加,但價格不一定降低 B

57 實戰演練 ( )3. 下表為航空公司臺北飛航上海的方式、平均票價以及機位供給、需求狀況。請問以下描述或解釋不同飛行方式供需狀況差異的敘述何者正確?(101學測) (A)臺北直飛上海航班採以價制量導致需求大於供給  (B)多數旅客並不認為直飛的票價比轉機貴是合理的  (C)只有少數航空公司有直飛上海,讓旅客無從選擇  (D)多數旅客認為轉機額外的時間成本高於減價優惠 D 飛行方式 票 價 機位供給 機位需求 臺北直飛上海 新臺幣15,000元 3,500位 4,500位 臺北經香港至上海 新臺幣10,000元 2,000位 1,000位

58 58

59 信義區百貨週年慶 日系保養品對折 (2013/10/17)

60 outlet靠低價取勝 衝擊百貨業 (2013/10/18)

61 抵制超商咖啡漲價 即溶包熱賣(2011/10/19)

62 食用油恐慌 善化胡麻油熱賣 (2013/10/19)

63 電價HOLD不住 吃到飽業者「漲」聲響(2013/8/30)

64 黃小鴨下一站桃園 周邊商機現 (2013/10/21)

65 量少價揚 蚵仔1斤160元創新高(2012/11/19)

66 池上米生產過剩 農民憂滯銷(2010/12/9)

67 10月電漲 洗衣店醞釀調50% (2013/10/7)

68 天然氣暫凍漲 瓦斯小降民嘆無感 (2013/9/29)


Download ppt "家戶與廠商的互動. 家戶與廠商的互動 生產 購買 支付 利潤 薪資 支付 雇用 提供 其他條件不變(如個人所得、消費偏好、需求人數),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產品數量 需 求 需 求 法 則 其他條件不變(如個人所得、消費偏好、需求人數),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且有能力購買的產品數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