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漁 父 屈 原 郭書毓老師 製作
2
屈原生平 作品簡介 〈漁父〉賞析 詠屈原作品 教學影片:屈原
漁 父 屈原生平 作品簡介 〈漁父〉賞析 詠屈原作品 教學影片:屈原
3
名與字的涵義 生 平 詩人之勇者、強者 屈原故鄉─秭歸的傳說 文學成就 楚 辭
大魚吞不下的傲骨 ——屈原生平 名與字的涵義 生 平 詩人之勇者、強者 屈原故鄉─秭歸的傳說 文學成就 楚 辭
4
名與字的涵義 屈原:名平,字原 出生於正月初七(庚寅日),楚國稱為「人日」。故取其名叫「平」(平以法天,像天一樣的公正無私),又取其字為「原」(原以法地,像地一樣的均調萬物)。暗合「天」、「地」、「人」三才的美德,希望他能頂天立地地做一個人。 《離騷》:「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正,平也;則,法也。「正則」含「平」之義。靈,善也;均,平也。「靈均」含「原」之義。 三民版教冊
5
初受重用 屈原出身王族,具有強烈的宗族觀念及國家意識。《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稱其「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年輕時,即憑其博學多能而深得懷王寵信,官居左徒(楚國官名。現代學者以為係令尹﹝楚之相﹞的副職,兼管內政、外交,主要活動則為外交)。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屈原賈生列傳
6
政治傾軋 當時天下,秦國最強,齊國最富,而楚國土地最廣。楚國內部有親秦、親齊兩派政治勢力,前者以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蘭為代表;後者以屈原、昭雎為代表。 屈原才能本為人所嫉妒,又因政治主張歧異,遭上官大夫等小人讒譭而去職,轉任不管政務的三閭大夫(職官名。春秋時楚國所置,職掌王族昭、屈、景三氏)。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7
小人讒譭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編寫)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誇耀)其功,以為『非我莫能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賈生列傳
8
流放漢北 親秦派得勢後,惑於私利,為秦國所利用,先與齊斷交,後與秦交戰,終致喪土辱國。
屈原雖曾再度起用,擔任聯齊特使,無奈懷王遭群小包圍,屈原無所作為。 懷王末年,屈原又遭親秦派排擠,閒居漢北,並在此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 《史記》:「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屈原賈生列傳
9
再放江南 後楚懷王受騙入秦,客死異國。 《史記》:「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同「納」)。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頃襄王繼位,屈原因批評奸佞誤國,再遭誹謗,頃襄王遂將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區。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屈原賈生列傳
10
自沉汨羅 屈原在江南之野流浪多年,「至於江濱,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眼見國事日非,而救國無門,懷著滿腔悲憤,作〈懷沙〉之賦,直言:「知死不可讓(拒絕)兮,願勿愛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將以為類(法則、榜樣)兮。」(死就死吧,不可迴避,我不想愛惜身體。光明磊落的先賢呵,你們是我的楷式! ) 寫下沉痛的心聲後,屈原懷抱石頭自沉於汨羅之淵。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屈原賈生列傳
11
詩人之勇者、強者 王逸《楚辭章句‧敘》:「今若屈原,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言辭如丹青般光輝燦爛。丹青﹐指繪畫,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 屈原並非為逃避個人鬱愁而死,乃為喚醒楚王覺悟,激發全民愛國之心,故以生命投入歷史激流。 從此數十年,楚國各地風起雲湧,奮勇抗秦。屈原之死,絕非弱者無聲之死,而是敲響警鐘、震撼山河之死。 南一版教冊
12
屈原故鄉─秭歸的傳說 傳說一:有人以為屈原的姐姐可憐自己的弟弟慘死,前往汨羅江收其尸骨歸葬故里,所以將縣名改爲「姊歸」,後演變爲「秭歸」。
傳說二:屈原投江之後,神魚托著他的屍體,逆江而上,到了故鄉才上浮。他的姊姊正在河邊洗衣,見其屍體,收而葬之,故稱其地為「秭歸」。 三民版教冊
13
傳說鄉民為了拯救屈原的身體 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群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14
熱鬧非凡的龍舟賽事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15
圖片來源 http://big5. cri. cn/gate/big5/gb. cri
圖片來源 競渡,不甘示弱 圖片來源
16
端午節紀念屈原活動 演員演繹屈原生活場景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17
湖北秭歸的祭屈原活動 用艾葉等裝飾祭船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18
湖北秭歸 屈原祠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宜昌旅遊網
19
湖南汨羅 屈原紀念館 圖片來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33893.htm
湖南汨羅 屈原紀念館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20
文學成就 屈原失意於政治,而文學創作則大放異彩。
所作〈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二十五篇,突破《詩經》四言格局,句法參差多變,句中、句末多用「兮」、「些」等助詞調和音節,篇幅亦較長;文辭瑰麗而富浪漫氣息,情感細緻而帶感傷色彩。 這一具有楚地風格的新興詩體,後世通稱「楚辭」或「騷」,與《詩經》並列,同為百代韻文之祖。 三民版教冊
21
楚辭釋名 宋‧黃伯思〈翼騷序〉云:「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謂之楚辭。」此處所稱之「楚辭」乃指屈原、宋玉作品
漢‧劉向輯屈原、宋玉、景差之作,及漢代賈誼、東方朔、王褒、嚴忌等擬做而成書,名之曰「楚辭」,至此「楚辭」一語,乃成為專書之名。 三民版教冊、少司命補充講義
22
楚辭的藝術技巧 詩律的自由 掙脫《詩經》四言體的束縛,兼具了散文的靈活性和詩歌的韻律美。
詩律的自由 掙脫《詩經》四言體的束縛,兼具了散文的靈活性和詩歌的韻律美。 詩風的轉變 《詩經》多取材於現實社會生活,而楚辭則是個人情感的抒發與幻想,風格和手法浪漫而鋪張。 神話的活用 大凡楚辭的運用神話,是超現實與現實的混合,不是單把神話予以敘述,而是作者的參與。 比興的運用 《詩經》兼用了賦、比、興的手法,而楚辭則大量運用比、興,使它成為文學作品創作的主力。 三民版教冊
23
楚辭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楚辭潤澤於詩人的靈思,可謂至廣且深。時至今日文人仍以騷人自居。
促成辭賦的發展 《文心雕龍》:「賦也者,受命於詩人,拓宇(開拓領域)於楚辭也。」 促成駢文的發展 促成七言詩的發展 播撒下浪漫譎怪文學的種子 賦予詞曲新的素材 三民版教冊
24
《詩經》與楚辭的比較 《詩經》 楚 辭 周初至春秋中葉五、六百年間之作品 戰國時代(包括漢朝以後之仿作) 平民文學 貴族文學 北方文學代表
黃河流域 以四言為主 取材社會生活,多寫人事 韻文之祖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屬「經部」─六經之一 楚 辭 戰國時代(包括漢朝以後之仿作) 貴族文學 南方文學代表 長江流域 以六、七言為主 描寫個人之情志幻想 辭賦之祖 開漢賦之先河 屬「集部」
25
屈平辭賦懸日月 楚王臺榭空山丘 ——屈原作品簡介
屈原的愛國詩賦象懸諸日月的雄文永遠照耀世人;而顯赫一世,窮奢極欲的楚王,修建了許多豪華的宮殿樓臺,如今只剩下一片荒涼的山丘。 李白〈江上吟〉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蕭金管坐兩頭。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26
代表作 〈離騷〉 屈原仕楚懷王,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九章〉 屈原被放逐於江南之野,因思念君國,憂心罔極所作。分〈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九篇。
27
代表作 〈天問〉 屈原遭放逐之後,憂愁苦悶,對天地間許多事情感到懷疑,提出疑問以抒愁悶。
〈九歌〉 屈原據楚地祭祀樂歌改作而成,分為〈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及〈禮魂〉十一篇。
28
〈離騷〉名句 日月忽其不淹(停留)兮,春與秋其代序(依次更替)。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喻年華老去,盛年不再)。
日月飛馳不停留啊,春去秋來輪迴替代。想那花草樹木都要凋零啊,唯恐美人也將有暮年到來。 忽馳騖(奔走)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緩慢行進)其將至兮,恐修名(美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ㄎㄨㄚ,美好)以練要(簡要)兮,長顑頷(ㄎㄢˇ ㄏㄢˋ,吃不飽而面黃肌瘦的樣子)亦何傷。 早晨我吮飲木蘭花的清露啊,晚上又服食秋菊的花瓣。祇要我的情操確實美好而專一啊,長久的饑餓憔悴又何必悲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資料來源 中華教育資源網 教育部國語辭典
29
〈九歌‧少司命〉名句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目成(用眼神傳達心意)。
一片片秋蘭青翠茂盛,嫩綠葉片中伸出著花的紫莖。滿堂上都是迎神的美人,忽然間都與我致意傳情。 入不言兮出不辭(沒有說話),乘回風(旋風)兮載雲旗。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心相知(彼此相交而能相互了解)。 我來時無語出門也不告辭,駕起旋風豎起雲霞的旗幟。悲傷莫過於活生生的離別,快樂莫過於新結了知己。 資料來源 中華教育資源網 教育部國語辭典
30
圖片來源 http://www.china-gallery.com/hk/yssy/news_bd.asp?other=319
傅抱石〈屈原〉 圖片來源 中國藝苑網 1940年代作 南京博物院藏
31
傅抱石〈屈原〉 圖片來源 中國藝苑網 1942年作 南京博物院藏 圖片來源
32
傅抱石〈屈子行吟圖〉 圖片來源 中國藝苑網 1953年作 家屬藏 圖片來源
33
橫山大觀〈屈原〉 圖片來源 中國藝苑網 1898年作 絹本設色 嚴島神社藏 圖片來源
34
傅抱石〈湘君〉 圖片來源 中國藝苑網 1960年作 南京博物院藏 圖片來源
35
圖片來源 http://www.china-gallery.com/hk/yssy/news_bd.asp?other=319
張大千〈湘夫人〉 圖片來源 中國藝苑網 1973年作 大風堂藏
36
圖片來源 http://www.china-gallery.com/hk/yssy/news_bd.asp?other=319
傅抱石〈湘夫人〉 圖片來源 中國藝苑網 1943年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7
圖片來源 http://www.china-gallery.com/hk/yssy/news_bd.asp?other=319
徐悲鴻〈山鬼〉 圖片來源 中國藝苑網 1943年作 北京徐悲鴻紀念館藏
38
圖片來源 http://www.china-gallery.com/hk/yssy/news_bd.asp?other=319
傅抱石〈山鬼〉 圖片來源 中國藝苑網 1946年作 南京博物院藏
39
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 ——〈漁父〉賞析 題 解 作者討論 漁父/屈原立場 〈漁父〉韻腳 〈漁父〉意象的文化意涵 問題與討論
題 解 作者討論 漁父/屈原立場 〈漁父〉韻腳 〈漁父〉意象的文化意涵 問題與討論 國畫中的舟船與漁父
40
題 解 本文藉著與漁父不期而遇的一番對話,慨嘆當時世俗的黑暗,抒發了自己誓不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
題 解 本文藉著與漁父不期而遇的一番對話,慨嘆當時世俗的黑暗,抒發了自己誓不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 漁父未必實有其人,他語帶教訓與嘲諷所說的種種,我們不妨視為屈原在自我衝突時,內心深處偶現的另一種聲音:「迎合世俗吧,何必這麼痛苦!」 (續下頁) 三民版課本
41
題 解 然而內心的聲音如此微弱,就如同漁父突然出現又飄然遠去一樣,終究改變不了屈原因性格而鑄造出來的命運。
題 解 (承上頁) 然而內心的聲音如此微弱,就如同漁父突然出現又飄然遠去一樣,終究改變不了屈原因性格而鑄造出來的命運。 全文謀篇採假設問答的方式,而行文用散文化的語句,與楚辭其他作品不甚相同,而與後世漢大賦、宋文賦的形式特徵多所雷同。 三民版課本
42
作者討論 宋‧朱熹《楚辭集注》:「〈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漁父蓋亦當時隱遁之士,或曰亦原之設詞耳。」 關於本篇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
漢‧王逸《楚辭章句》:「〈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又說:「楚人思念屈原,因敘其辭以相傳焉。」 宋‧朱熹《楚辭集注》:「〈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漁父蓋亦當時隱遁之士,或曰亦原之設詞耳。」 清‧蔣驥山《帶閣注楚辭》:「或云此亦原之寓言,然太史採入本傳,則未必非實錄也。」 今之研究者多認為非屈原所作,可能是楚人因悼念屈原而作。 三民版教冊
43
漁父立場 ◎與屈原的問答 以聖人為標準: 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聖人對待客觀事物的觀點和態度: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以反詰收束論點: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三民版教冊
44
漁父立場 ◎〈滄浪歌〉 秋來水落則清,水清則濯纓, 喻遇世昭明,可冠纓而仕。 初夏水漲則濁,水濁則濯足, 喻遭世昏暗,宜抗足遠去。
三民版教冊
45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可見屈原志行的高潔,和對楚國形勢以及自身遭遇的清醒認識。
屈原立場 說明「見放」之由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可見屈原志行的高潔,和對楚國形勢以及自身遭遇的清醒認識。 三民版教冊
46
屈原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不可毀其節的高潔形象,躍然紙上。
屈原立場 否定漁父明哲保身的消極態度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屈原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不可毀其節的高潔形象,躍然紙上。 三民版教冊
47
漁父vs.屈原 一個不分黑白,隨波逐流; 一個明辨是非,至死不渝。 一個從個人出發,意圖在於全生; 一個從社會著眼,目的在於濟世。
一個「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自樂;一個「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以身殉國。 「道不同,不相為謀」,結果只好異途殊趨,各行其志。作品正是在這鮮明的對比中,對屈原作了熱情的讚頌。 三民版教冊
48
〈漁父〉韻腳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耕部)
據古代漢語上古韻部及常用字歸部表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耕部) 而能與世推‧移。……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自令放‧為?(歌部) 受物之汶‧汶者乎!……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文、真合韻)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耕部)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屋部) 三民版教冊
49
漁 垂釣之風。即使描述的是真實的漁樵生活,也往往寄寓了對於隱士理想的嚮往。
〈漁父〉意象的文化意涵 漁 垂釣之風。即使描述的是真實的漁樵生活,也往往寄寓了對於隱士理想的嚮往。 父 又作「甫」,爲老年男子之稱。老年人歷經滄桑坎坷,明於得失,歸心淡泊,自然非少年人銳意進取之比。 資料來源 屈原生平介紹
50
水 道家認爲水是萬物之本,品性謙遜,親附萬物而公正無私,因此水可作爲道的象徵。
〈漁父〉意象的文化意涵 水 道家認爲水是萬物之本,品性謙遜,親附萬物而公正無私,因此水可作爲道的象徵。 舟 有漁父必有舟,而此舟又必是小舟,才能得「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境界。 釣 意味著耐心、等待,意味著隱者的介於兼濟與獨善之間。 資料來源 屈原生平介紹
51
問題討論一 〈漁父〉的內容,有人認為是虛構的,作者也不是屈原;果真如此,是否仍有一讀的價值?請共同討論。
答:本文之所以有人認為是虛構的,主要是因為:1「漁父」這個人我們無從考證其是否確有;2再者,屈原在文中以第三人稱出現,不像自述文的作者語氣。即令是虛構的,也有其文學價值。 如果作者是屈原,那麼他虛構的只是故事,而故事所承載的思想情感卻是真實的。換言之,他在「為情而造文」而非「為文而造情」。 如果作者是另有其人,則可作為寓言小說讀,無礙其文學價值。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52
問題討論二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從「和而不同」的觀點看,你認為在「舉世皆濁」的情況下,屈原應如何自處?
答:每個人的人格,都包含有兩種我:個性我和群性我。維持二者的和諧是人生的一大課題。孔子所說的「和」指的正是個性我和群性我均衡發展的理想狀態;至於「同」則是犧牲個性我,一味發展群性我的結果。屈原不願「同」,而又做不到「和」,才會陷入困境。按照孔子的主張,其實他可以在理念上有自己的堅持,「邦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照樣可以保持自身皓皓之白,並不至於同流合汙。畢竟他所謂「舉世皆濁」指的其實只是政壇而已。只要他甘心作個無道則隱的平凡百姓,就可遠離汙染,做到「和而不同」。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53
香草:喻【君子】 惡草:喻【小人】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 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 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譯:蘭草、芷草變得不再芬芳,荃
草、蕙草化為如茅的惡草。為何昔日 的芳草,如今竟然變成蕭草、艾草這一 類的雜草?)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53
54
香草:喻【君子】 惡草:喻【小人】 惡草: 蕭、艾、蕕、荃、薋、菉、葹、茅 香草︰
江蘺、芷、蘭、莽、椒、菌、 桂、蕙、茝(同芷)、荃、 留荑、揭車、杜衡、胡繩、芰、荷、芙蓉、杜若、辛夷、蘼蕪、女蘿、芭、蓀、杜衡、 薜荔、荷、薰 惡草:喻【小人】 惡草: 蕭、艾、蕕、荃、薋、菉、葹、茅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54
55
美人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 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 之遲暮。」喻--【 】 君王
之遲暮。」喻--【 】 (譯:日月快速地經過不肯久留,春去秋來,秋 去春來,依次更替。草木凋零,只怕美人將要衰 老。) 「怨靈修之浩蕩兮, 終不察夫民 心。眾女嫉餘之娥眉兮,謠諑謂餘 以善淫。」喻--【 】 (譯:怨楚王無常不定、心無所主,始終不能察覺我的真心。眾女嫉妒我的美貌,毀謗說我妖艷狐媚﹗) 君王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屈原自己 55
56
因而後來有「香草美人」的典故,自比良臣卻不受重用,在歷朝具有才能卻落魄文人作品中屢屢可見。
屈原在《離騷》中以香草美人自比,香草之於惡草,正如賢良屈原對比於當朝佞臣,以美人自比,則美人當匹配良君,但君主捨而不用,均表示屈原在朝受排擠、不得君歡受用的情形。 因而後來有「香草美人」的典故,自比良臣卻不受重用,在歷朝具有才能卻落魄文人作品中屢屢可見。 三民版課本、三民版教冊 56
57
國畫中的舟船與漁父 圖片來源 故宮數位博物館 圖片來源
58
宋‧無款 〈溪旁閒話〉 圖片來源 故宮數位博物館 解說 小船若見到篷或網,比較切近漁夫、漁隱的主題,可以是單純漁家生活的表達,也可以是山林野趣的描寫。不過若是見到岸旁有一文人高士,圖面的關連性比較接近文學經典中的楚辭〈漁父〉。文中提到一漁父在傾聽屈原對世情污濁不明的苦訴後,以小民簡單明快的生活哲學回答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畫面上垂足於溪的漁父形象,直接顯示了妙答的內涵。 圖片來源
59
元‧無款 〈滕王閣圖〉 圖片來源 故宮數位博物館 解說 圖中所見的小船是典型的小漁船,打漁方式可大致分為撒網船、注網船、張絲網船或叉網船。船身中間加有低矮小席篷,為收藏魚貨漁具所用,不能遮陽蔽雨。 圖片來源
60
清‧王炳〈仿趙伯駒桃源圖〉 圖片來源 故宮數位博物館 解說 圖中為叉網船,船身即一般的漁船,人可立於船頭以兩隻魚叉捕魚,是一種最精簡的捕魚形式。 圖片來源
61
清‧王翬 〈桃花漁艇〉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故宮數位博物館 解說 圖中的小船沿著〈桃花源記〉中所述滿佈桃林的夾岸順流而下。粉色系而大塊面的用色與原始簡樸的堆疊式空間構圖,為這千年來中國文人的心靈聖地,添加幾許天真可愛的童趣。
62
傳六朝宋‧陸探微 〈歸去來辭圖〉 圖片來源 故宮數位博物館 解說 拉縴出現在使船逆流而上的情況。縴夫以繫於船頭的繩子在兩邊岸上拖拉,縴夫不只在崖上跑,也要在水裡拉。拉縴於今四川一帶、西陵峽與巫峽的河運還可見到。船上有許多物件,船前有代表陶淵明身份的菊花,船中一角還掛有字畫。船頂有一漁人斗篷及斗笠,透過船篷的小窗可見一本書。 圖片來源
63
古典與現代再現屈子風華 ——詠屈原作品 〈屈平詩〉司馬光 〈五月五日〉梅堯臣 〈賀新郎‧端午〉劉克莊 〈午日觀競渡〉邊貢 〈水仙操〉余光中
〈淡水河邊弔屈原〉(節錄)余光中 〈漂給屈原〉余光中 〈屈原一年一度死一回 〉(節錄)林燿德 資料來源 古雅台語人
64
白玉徒為潔,幽蘭未為芳。 窮羞事令尹,疏不忘懷王。 冤骨消寒渚,忠魂失舊鄉。 空餘楚辭在,猶與日爭光。
〈屈平詩〉 宋‧司馬光 白玉徒為潔,幽蘭未為芳。 窮羞事令尹,疏不忘懷王。 冤骨消寒渚,忠魂失舊鄉。 空餘楚辭在,猶與日爭光。 資料來源 古雅台語人
65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資料來源 古雅台語人
66
〈賀新郎‧端午〉 宋‧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綵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誇結束, 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遊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弔千古。 資料來源 古雅台語人
67
〈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資料來源 古雅台語人
68
〈水仙操〉 余光中 把影子投在水上的,都患了潔癖 一種高貴的絕症 把名字投在風中的 衣帶便飄在風中 清芬從風裏來,楚歌從清芬裏來 美從烈士的胎裏帶來 水劫之後,從迴盪的波底升起 猶佩青青的葉似劍 燦燦的花開如冕 缽小如舟,山長水遠是湘江 資料來源 古雅台語人
69
〈淡水河邊弔屈原〉(節錄)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潔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澤 江魚吞食了兩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為你的投水嘆息 怪你為什麼不遊宦他國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張儀 你不過流為先秦一說客 但丁荷馬和衛吉的史詩 怎撼動你那悲壯的楚辭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萬世 資料來源 古雅台語人
70
〈漂給屈原〉 余光中 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 有龍舟競渡就有人擊鼓 你恆在鼓聲的前方引路 哀麗的水鬼啊你的漂魂 從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聲
〈漂給屈原〉 余光中 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 有龍舟競渡就有人擊鼓 你恆在鼓聲的前方引路 哀麗的水鬼啊你的漂魂 從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聲 從上個端午到下個端午 湘水悠悠無數的水鬼 冤纏荇藻怎洗滌得清 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 非湘水淨你,是你淨湘水 資料來源 古雅台語人
71
〈漂給屈原〉 余光中 你奮身一躍,所有的波濤 汀芷浦蘭流芳到現今 亦何須招魂招亡魂歸去 你流浪的詩族詩裔 涉沅濟湘,渡更遠的海峽
〈漂給屈原〉 余光中 你奮身一躍,所有的波濤 汀芷浦蘭流芳到現今 亦何須招魂招亡魂歸去 你流浪的詩族詩裔 涉沅濟湘,渡更遠的海峽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你就在歌裏,風裏,水裏 資料來源 古雅台語人
72
本課結束 〈屈原一年一度死一回 〉(節錄)林燿德 抱各種石頭的屈原一年一度死一回 日報的兒童版翻攪他的寓言 如同翻攪糖炒栗子
啊………楚懷王白膩的十指 頃襄王悲哀的腳氣病 江南謫戍的足印 舐痔吮癰的臣子心 眼看郢都城郭毀壞 黑衣服黑旌旄黑節旗 黑色的秦朝黑色的汩羅江 讓灰心的屈原 一年一度死一回 資料來源 古雅台語人 本課結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