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   最勵志人心的一本書      S204 46號 盤思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   最勵志人心的一本書      S204 46號 盤思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最勵志人心的一本書      S204 46號 盤思筠

2 (Tuesdays with Morrie)是美國作家米奇.艾爾邦所著作的,是
  一套真人真事改編的小說,1997年出版,1999被改編成電影。 這本書在1997年推出後,就變成全球暢銷書,後來在香港被選為  「2001年度十本好書之一」,被推選成推薦讀物。 Tuesdays with Morrie台灣翻譯成【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而中國是翻譯成【相約星期二】  這本書大部分描述的是作者與大學教授墨瑞的對話,從他得知墨瑞得了一種很罕見的疾病,名為葛雷克氏症(ALS),他們開始相約每個星期二,談話中討論出生命的意義。

3 作者簡介-Mitch Albom 米奇是布蘭斯大學畢業的學生,畢業以後在報社工作,也在電視台和電台兼差,負責運動專欄的寫作。
曾經十度被選為最佳體育專欄作家,在當作家以前,他曾當過業餘拳擊手、畫家和音樂家。 著有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For One More Day,都是米奇˙艾爾邦著作的暢銷書。 艾爾邦畢業於布蘭戴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目前在許多個慈善機構裡擔任董事,定居美國密西根州。

4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是富有?是第一?還是愛?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是富有?是第一?還是愛?

5 書中墨瑞點出富有並不代表就能帶來快樂與滿足,有些人他們擁有很多的錢,但是他們其實很空虛,可能的推測是因為他們缺少了愛,再多的一切也無法滿足愛的空虛。
生命中,追求的不一定是名利或是全心只在乎工作,每個人都知道不可以只追求財富,卻無法跳開出現實的枷鎖,我想如果盲目的忽略旁邊的一切,盲目的自己完全不知道在忙什麼,走到生命盡頭時,是會後悔的吧。 「你的生命要活得有意義就要貢獻你自己去愛其他人,貢獻你自己給你周遭的社區,貢獻你自己去創造一些能夠給你目標和意義的東西」這是墨瑞談到生命意義時說的話,生命的意義,是自己去賦予的,墨瑞就是屬於他話中這類型的人-貢獻自己給他人。

6 生命中最重要的應該就是書中所寫的愛與家庭,那是生命走到盡頭時,唯一能給我們依賴還有陪伴的依靠,也是在我們心中最重要的一部份。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如何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人生中的許多事物都跟愛扯上關連,不管是親情、愛情或是友情,當你懂得如何接受和付出愛之後,你會發現它對自己對他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勝過任何你所擁有的。

7 死亡是否真的很可怕?

8 墨瑞並不覺得死亡可怕,因為他說過:「先得學會活著,才知道如何面對死亡;先得學會如何坦然赴死,才知道如何好好活著」。面對死亡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當你坦然面對它,生命便活得更有意義了。
死亡讓所有人都變得平等,死亡也是所有人都得面對的事,或許也只有死亡才能讓人真正珍惜自己的生命、因而活出真正的生命。墨瑞的對生活和生命的智慧是很廣大的,他承認自己面對死亡時的恐懼,但他還是勇敢的面對。 剛開始墨瑞其實無法接受這樣的不幸發生在他身上,千千萬萬的人海裡選中的卻是他,但最後的他坦然接受,甚至把他的經驗還有生與死的領悟傳達給米奇,也期望米奇能讓更多的人從他身上改變自己已偏差的價值觀,讓很多人能學到更多,我想他的人生活的很精采。

9 墨瑞利用所剩的時間,讓自己當成活教材,把他的生活經驗傳達給米奇,甚至也接受電視採訪,他分享他曾經發生過的事物給大家,他不想抱著遺憾去世,在他去世前,很多人從遠地來拜訪他,我記得在書上看到的一句話,他說:「只要我們記得他的聲音、他的事,就代表他並沒有消失。」 死亡帶給人很多的迷思,大家相信它,卻也不願面對它,真正可以面對死亡的人,才懂如何把握人生的每一秒鐘,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人生可以說很長但其實也很短,人總是要走到盡頭時,才後悔並沒有好好利用時間,這才是最可惜的。

10     學習寬恕別人,是否很難?

11 「在你死前寬恕自己,然後寬恕別人。」其實好像說得很容易,做到是不是其實很難?心懷仇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等到彼此年老,等到彼此都後悔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is divine. 人都會犯錯的,當你有後悔的意思時,也代表你是希望被原諒的。墨瑞也曾後悔他沒有原諒他的一個好友,一直直到對方得了癌症去世,他更是後悔不已,人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畢竟有些事是回頭也無法彌補的。 「心懷仇怨或頑固執拗,有什麼好處呢?我真後悔自己生命中的這些事情-傲慢,虛榮,我們該寬恕自己沒去做的事。」這是墨瑞說的話,這句話很有道理,不要等到當我們沒有都時間的時候,才想跟別人說對不起,或是寬恕別人。

12 最後14堂課 家庭?感情?愛?婚姻?溫柔?

13 書上寫得很有道理,如果我們沒有家人的支持關愛照顧和關心,我們就幾乎什麼也沒有了。墨瑞更是懂得這個道理,因為他生了這種重病,對他來說,雖然有朋友也有同事來探望他,最重要的還是家人。
其實家庭真的很重要,不完全只是互相關愛,還要讓對方知道你真的在乎他,對大家來說,家庭在生命中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那種家庭安心的感覺,就像是精神上的安全感,我想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部份是很需要這種安全感的,這個當然沒有東西可以取代,名聲、金錢、工作,都是不行的。 墨瑞把家人放在第一位,但他卻尊重孩子們自己的世界,所以他不希望打斷他孩子們的生活,生小孩或許並不是每個人的人生都必須去體驗到的,但是你要對另一個人負起責任,也去學這麼去愛一個人,我覺得生小孩就可以,畢竟我們都還沒到生小孩的年齡,但是我知道生了一個小孩對一個家庭來說,是有很大的責任的。

14 書中有一堂課談到的是婚姻,婚姻不是兒戲,但是現代人的離婚率很高,似乎閃電結婚和閃電離婚也變成一種負面的流行,婚姻可以讓兩個人緊密在一起,但是婚姻也會使兩個人更清楚看見彼此的缺點,婚姻需要互相調適,這一步也不是每個人都做的很好。 無法真正的愛人和被愛,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吧!人生中找到最愛的那個人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從婚姻裡可以學到很多,其實婚姻就像一到考驗,你會知道你是誰,對方是誰,甚至也能看到了你們適不適合。 墨瑞說了一句我印象深刻的話,他說:我知道愛情和婚姻有幾條不變的法則,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會有很大的麻煩,如果你不懂如何折衷,你會有很大麻煩,而如果你們的生命沒有相當的共同價值,你會有很大麻煩。我覺得婚姻裡真的是有重重的考驗。

15 我們渴望被人所愛,所以總是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或許人都是如此,以為擁有物質的滿足,就能彌補心裡的空缺。「物質的東西永遠無法取代愛,或是溫柔,或是親切,當你需要溫柔時,無論你有多少的金錢或權力,都無法給你那種感覺」金錢對人來說很重要,但是愛卻是什麼都無可取代的。 每個人都應該不吝於分享屬於自己的東西,分出時間去關心別人,你會發現有人是需要你的,因而你會知道生命的意義,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16 我們的文化?價值觀?

17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每個人也勢必會被自己國家的文化所影響,墨瑞說:「要建立自己的次文化,意思並不是要你對周圍的規定都置之不顧,小事我們可以遵守,但是大事-我們怎麼想,我們看重什麼,這些你得要自己選擇,你不能讓任何人會任何社會,來幫你決定這些。」有些事情是我們可以選擇的,畢竟我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生。 其實每個人都是平等一樣的,墨瑞說:「我們的開始都是一樣的-出生,我們的結束也是一樣的-死亡。」是該由我們自己來選擇自己的人生,我們每個人並沒有不一樣,至少從這個觀點來看是相同的。 或許是我們的社會給的價值觀才會讓我們變得短近勢利,每一樣都要求最好的,但是我們需要的和我們想要的,是不同的,我們的社會影響了我們的價值觀,我們也只注意到自己的利益,這些對我們對別人都是有害的。

18 是不是我們也可以學著從別人的經驗裡 學到更多生命的道理?

19 書的最後寫著,我們不用傷痕累累,才可以累積這些經驗,有些人的生命如同蚌之容沙,把折磨與痛苦培養成一顆顆的珍珠,若我們懂得欣賞他人的珍珠,便是上了人生的一課。
人生的課題、人生的經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不同的人生,從書中可以吸取別人的經驗,至少我們不必過得很辛苦才能領悟這些,墨瑞就是體驗過很多,所以他對人生的領悟很多,他讓他最愛的學生-米奇也領悟了自己人生的意義,他開啟了許多人的心靈,這些都是令人尊敬的。 米奇說「沒有人可以彌補過去,也不可以回到過去,生命沒有什麼太遲了的事,生命到最後一刻都是變動不居的。 」從別人的人生經驗變成自己的人生經驗,這也是不錯的體驗吧。

20 心得 我覺得只有自己才真的懂自己生命的意義,看完這本書後,真的會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有的時候人汲汲營營到最後才慢慢發現自己不知道真正要的是什麼,這其實是最可怕的。 書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老教授墨瑞說:「死亡,是件悲傷的事,但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人生如果做什麼事都不快樂,那活著就沒有意義了。 米奇與墨瑞的對話就是本書的菁華,作者以最樸實的文字描述他與教授的對話,引起人心最深處的感動,讓人並不恐懼死亡的到來,其實死亡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活著的意義。

21 死亡對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感覺是好遙遠的事,但是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真的覺得不可以虛度光陰,我們的人生中還有好多的事是我們還沒有體驗過,從書中,我學到了莫瑞的經驗,還有他對人生的態度,這是令我意外的,因為他的態度不同於一般人。 他對人生是屬於積極樂觀的那面,我想這也正是為什麼總是有那麼多不同的人喜歡著他,他不會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總是為對方著想,這是很可貴的心態,我想人生就是要活的如此,他擁抱衰老,迎向愛,生命沒有遺憾,這正是一個很多人都羨慕的人生。

22 END


Download ppt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   最勵志人心的一本書      S204 46號 盤思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