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激素对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激素对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激素对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

2 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 骨坏死 骨髓梗塞 软骨细胞性骨吸收 骨发育障碍 刺激骨髓增生

3 一、骨坏死 (一)概述 (二)解剖 (三)临床表现 (四)病理表现 (五)演变过程 (六)股骨头坏死病理分型 (七)骨坏死病理分期
(八)骨坏死综合影像诊断分期

4 (一)概述 自1957年至今,国内外报告的激素源性骨缺血坏死已达到数百例。其中以股骨头最多见,其余部分在肱骨头、膝部、肱骨小头、掌骨和趾骨。国内报告的病例大部发生在股骨头,少数在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文献上亦有报告发生骨髓性缺血坏死(骨梗塞)者

5 (二)解剖 为容易发现股骨头坏死的细微征象,了解骨坏死后征象演变的组织来源,根据过去软骨坏死平片与组织病理对照资料,现介绍髋关节有关解剖

6 1·髋臼窝 髋臼关节软骨呈马蹄形。骨坏死可以合并关节软骨变性坏死,变薄或脱落,导致骨性关节炎。髋臼中心还有一个小窝,内有脂肪垫,表面被有滑膜。股骨头坏死常引起该脂肪表面的滑膜增生、纤维化和骨化,这时,髋臼底就明显增宽,可将股骨头推出外移

7 2·髋臼盂唇 环绕在骨性髋臼的周边,为纤维软骨,附着处有微血管深入。股骨头增大,或蘑菇变形,或股骨头外移时,可激发盂唇纤维软骨增生而后骨化突出,托住外移的股骨头,有时盂唇可以突出很大

8 3·髋臼顶 骨性关节面较厚,是由多层横骨梁形成的。骨坏死后髋臼顶可变薄(废用)。可以增厚、囊变(骨关节炎)、髋臼上方还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液化囊肿

9

10 4·股骨头关节软骨 头顶关节软骨最厚,关节软骨深层有毛细血管,这些血管突出骨板壳在软骨深层,给关节软骨以营养。当软骨坏死后这些血管增生、形成肉芽组织,深入坏死区,将坏死物吸收清除、钙化、骨化,而后骨性关节面增厚,以致关节间隙增宽。这时,虽有骨坏死,经常意味着关节功能比以前好转

11

12 5·骨性关节面 由软骨深层钙化带和骨板壳组成。经过平片与病理对照证明:关节软骨坏死后,可由软骨深层血管和骨髓来的肉芽组织突破骨板壳伸入坏死区,将坏死物吸收清除,这时可见骨性关节面中断。当骨板壳被吸收后,则表现为骨性关节面模糊消失

13 在坏死物吸收过程中还可以发生钙化、骨化,因此,X线可以根据上述征象诊断关节软骨坏死。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是软骨坏死的早期表现。骨性关节面增厚硬化是关节软骨坏死的晚期表现,而且可以根据上述的征象判断软骨坏死的早中晚期、部位和范围

14 6·股骨头颈滑膜 在股骨头关节软骨的边缘有脂肪性滑膜皱襞,有血管进入股骨头内。股骨颈在关节内,没有骨膜,被有滑膜包裹,称为骨面滑膜。股骨头边缘的滑膜皱襞可以骨化,它是股骨头蘑菇状变形的组织来源。骨坏死后,股骨颈的滑膜也可以骨化,出现类似骨膜反应

15 7·骨结构 股骨头颈有持重性骨小梁和张力性骨小梁,坏死骨这些骨小梁保持原来的骨架,有结构。死骨被吸收后产生新骨,均匀密度,无骨结构。因此,死骨与新生骨有区别。股骨头坏死还可引起关节囊滑膜肥厚,也可引起髋臼周围骨质增生。细心观察,平片可以显示髋关节外侧关节囊韧带的影像增厚(表面有脂肪线),这个征象意味着关节囊内有积液

16 病 因 激素可刺激血小板生成,增加血液粘稠度和凝结力,引发脉管炎,亦可引起高血脂和血管内脂肪性栓塞;同时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力,使骨基质形成障碍,导致骨质疏松,萎缩和压缩。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可阻断股骨头血液供应而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

17 发病时间 虽然骨病变的发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早期,但多数发生在用药6个月之后,骨病变发生在治疗过程中,亦可发生在停药之后。长期大量用药,剂量变动大或突然停药,都容易发生骨损害

18 (三)临床表现 骨坏死为常见骨病,关节内骨折、大量应用激素、放射损伤、药物、潜水病、酒精中毒、地方性骨病,以及骨软骨发育障碍和代谢性骨病等,都可发生骨坏死,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包括隐痛、钝病、放射疼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自如而不发僵,这是与其他关节感染鉴别之要点

19 (四)病理表现 骨坏死的发生、演变和结局有其规律性,即坏死的发生→死骨被肉芽组织吸收→新生骨和结缔组织的形成。坏死范围有大有小,但其演变相同。演变就是修复,死骨是原发病理改变。吸收和形成是继发病理改变

20

21 (五)演变过程 最早期,当死骨周边还没有肉芽组织形成时,死骨与活骨连在一起,都含钙质(X线照片、CT不能区分开来。MR成像也不能区分)
一个多月后,可因活动受限,周围活骨发生萎缩疏松,大块死骨因为仍然保持其原有的骨结构(X线表现相对密度较高,CT也难以发现)

22 当死骨周围肉芽组织吸收死骨时,则其边缘出现吸收带和新生骨带,MRI显示低信号带或低信号圈
小的骨坏死,也是围绕死骨周围出现吸收圈,随之产生环状新生骨带,中心为死骨

23 这种修复的演变,从细微变化到明显,从局部到广泛,死骨的吸收,关节的塌陷,不均匀硬化,病变由局部到整体,高低密度的重叠,这很容易理解股骨头坏死影像诊断不同分期分类的困难

24 (六)股骨头坏死病理分型 股骨头坏死的范围有大块有小块,有灶性,有实质性坏死,有液化性坏死,有单发或多发之分。因此不仅预后不会相同。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也可能有所别 股骨头坏死分型是指坏死的空间范围和病理的性质 分期是指坏死的时间修复演变

25 由于上述骨坏死的复杂性,再回顾目前对骨坏死后的修复分期尚不统一就容易理解了。因此,先提出骨坏死“先分型,后分期”

26 八种类型 根据股骨头坏死手术切除标本的整体切片(en bloc section),提出股骨头(简称头)坏死分为8个类型 1·全头坏死
八种类型   根据股骨头坏死手术切除标本的整体切片(en bloc section),提出股骨头(简称头)坏死分为8个类型 1·全头坏死 2·头锥性坏死 3·头中心坏死

27  4·头顶半月状坏死 5·头顶新月状坏死亦称关节软骨下骨折 6·头内囊状液化坏死 7·头软骨下囊状液化坏死 8·大股骨头(coxa magna)为多发灶性坏死

28 (七)骨坏死病理分期 目前,国际分期主张:“要便于通用,力求简便易行” 最早期:病理研究证实骨缺血后48小时后骨细胞坏死
 最早期:病理研究证实骨缺血后48小时后骨细胞坏死 Trueta曾提出:坏死组织具有释放出一种血管刺激 因素(Vascular stimulating factor)。实验病理证实骨折后72小时开始出现新生血管芽

29 在目前,这种最早期是难以获得机会进行检查的。因此,这种早期可以不放在分期内(所谓0期)。分期不管坏死范围大小,可分为早中晚期:

30 早期:平片阴性,MRI低信号带。骨内肉芽组织开始对坏死组织进行吸收,开始有新骨形成。坏死的脂肪还存在
中期:平片阳性,关节无塌陷。死骨周围有多处肉芽组织吸收(或死骨缩小),边缘有新生骨带。骨内坏死的脂肪仍存,或变为细胞碎渣 晚期:平片关节塌陷,死骨大部吸收。骨内以肉芽组织和新生骨为主,股骨头变形,或关节周围骨质增生

31 (八)骨坏死综合影像诊断分期 与骨坏死病理分期相适应的影像诊断分期 早期 平片:阴性 核素检查:出现冷区 CT扫描:有裂隙或小囊变
早期  平片:阴性 核素检查:出现冷区 CT扫描:有裂隙或小囊变 MR成像:T1WI,T2WI显示出低信号带或低信号圈。死骨区可出现脂肪信号。压脂序列显示出肉芽组织高信号带

32

33

34 T1WI

35 压脂序列

36 中期 平片:阳性,关节无塌陷,股骨头密度不均,分死骨吸收带和新生骨带 核素检查:放射性高摄取,中心为冷区。 CT扫描:可见单个或多个囊变,内有坏死骨,周围硬化 MR成像:显示低信号带中有混杂信号。压脂像高信号为主

37

38

39

40 T1WI 压脂序列

41 压脂序列 T1WI 股骨头缺血坏死 左侧-中度,右侧-轻度

42 晚期 平片:关节塌陷,股骨头密度不均匀硬化,股骨头变形 核素检查:放射性摄取增加和减少混合存在 CT扫描:显示关节面骨折,囊变硬化混合,或显示高密度。常合并关节积液,骨骼变形。髋臼底骨化,或增生变形 MR成像:股骨头内信号强度高低混杂,以低信号为主。压脂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呈高信号

43

44

45

46

47 压脂序列 压脂序列

48

49

50

51

52 二、骨梗塞 骨梗塞是骨髓坏死 大量激素治疗可发生骨髓梗塞,有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最常发生在股骨远段和胫骨近段的骨髓内。亦见有肱骨、不规则骨、甚至腰椎骨梗塞 其病理演变是先从坏死周围由肉芽组织吸收,随后形成结缔组织和钙化、骨化。影像检查常见梗死部位呈地图样改变,周围有钙化带环绕

53

54

55 三、关节软骨坏死 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 steroids)简称激素,自1948年开始临床应用以来,已知大量应用激素可导致骨坏死,而且对关节和骨发育有影响。但无报道可否恢复。近几年实验病理证实:在骨发育期,激素可造成一时性骨发育缓慢,停用后仍可继续生长。近年来,SARS病人大量应用激素治疗,已有发生关节积液者

56 由于激素具有中和毒素的作用,可减轻患处疼痛,因而骨感染可在无症状下潜伏进行,缺乏新骨形成,颇似结核性病变。如原有关节病变,用激素后因疼痛减轻,关节活动过多,可因增加其损伤而产生类夏科关节改变,其特点是缺乏反应性骨硬化并伴有普遍性骨质疏松

57 四、破骨细胞性骨吸收 实验病理证实:大剂量应用激素,可激活骨的代谢发生剧烈反应,称为剧烈骨转换(turn over of bone)。其病理过程是激素激活(Activiation),使骨的代谢加速,引起破骨细胞性骨吸收(Resorption),然后成骨细胞形成骨(Formation),成为ARF现象

58 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有两种: 一是在骨小梁内吸收,并形成编织骨 二是在骨皮质哈佛氏管周围骨吸收。反复的吸收→形成→再吸收→再形成,即造成皮质骨松化,松质骨结构模糊硬化。这种损害是相当严重的

59 骨质疏松 激素具有抗合成作用,能减少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蛋白质分解。由于蛋白质减少,成骨抑制,破骨继续进行,结果可造成骨质疏松。此外,激素还有抗维生素D的作用,可影响钙的代谢,也是形成骨质疏松的原因

60 病理性骨折 骨质疏松可引起病理性骨折,多见于脊椎、肋骨、股骨颈、耻骨、坐骨等。这样骨折的特点为无明显的外伤史,疼痛较轻,有异常骨痂形成,骨痂的X线表现为骨痂增生茂密丰盛,密度淡,模糊,边缘不清,呈棉团状。骨痂虽丰富,但骨折愈合缓慢。其原因是蛋白质形成障碍,成骨能力差,骨痂停留在软骨内钙化阶段,所以又称假骨痂

61 肋骨多发生骨折所形成的团块状假骨痂重叠于肺,勿误为转移瘤。肋骨前端多发骨折愈合后加宽呈皮带状肋。
椎体压缩后呈上下缘密度高、中间密度低的影像,可与其他病因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相区别。 此外,某此恶性肿瘤常用包括激素在内的综合疗法,发生病理性骨折后勿误为转移瘤。 激素源性骨折的特点是具有骨质疏松而无骨质破坏。

62 五、骨发育抑制 临床见到儿童患有红斑狼疮病,大剂量激素治疗可引起骨疏松和骨硬化。骨疏松表现:在骨的生长板下骨小梁很少,说明骨生长缓慢。在实验病理中见到,骨生长缓慢的原因是:激素对生长板的软骨细胞有损坏,因而不能成骨。但是停药后,可以恢复正常骨的生长

63 激素可影响骨骼发育,使青少年病人表现为骨龄落后和身材矮小,如斯体尔(Still)病。由于受累关节周围充血,虽然可使继发骨化中心提前出现,但用类固醇治疗后能抑制其发育,以致骨骺较正常者为小。

64 六、刺激骨髓增生 大量激素可引起骨髓增生,镜下所见:骨髓脂肪细胞大部消失,被骨髓细胞所取代。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大量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MRI进行骨髓的检查是必要的

65 结论 激素对全身骨骼系统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故称为激素的不良反应

66


Download ppt "激素对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