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近代的陕北石油勘探开发 “延长石油官厂” 辛亥革命后的陕北石油勘探与开发 鄂尔多斯盆地简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近代的陕北石油勘探开发 “延长石油官厂” 辛亥革命后的陕北石油勘探与开发 鄂尔多斯盆地简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近代的陕北石油勘探开发 “延长石油官厂” 辛亥革命后的陕北石油勘探与开发 鄂尔多斯盆地简介

2 一、 延长石油官厂 ——德国人 1895年有一德国人德立金到陕北进行地质调查;
经济管理学院 一、 延长石油官厂 ——德国人 1895年有一德国人德立金到陕北进行地质调查; 1903年陕西大荔县“绅董”于彦彪,同延长县“贡生”刘德馨、郑明德等人,私订合同拟与德国人汉纳根合伙开采延长石油。(德国水师提督汉纳根!)

3 延长石油官厂 “绅董”于彦彪遭陕西布政使樊增祥斥责; 又经巡抚升允详情上奏,力主自办;
1904年10月,陕西巡抚曹鸿勋复奏,试办“延长石油官厂”,获清政府批准; 1905年清政府拨白银8.1万两,指定后补知县洪寅筹办“延长石油官厂”。

4 经济管理学院 “延一井”

5

6

7

8 1905 候补知县洪寅1905年筹办“延长石油官厂”。 ——往湖北订购机器,找日本技师阿部正治郎到陕北延长烟雾沟等地勘查油苗;
经济管理学院 1905 候补知县洪寅1905年筹办“延长石油官厂”。 ——往湖北订购机器,找日本技师阿部正治郎到陕北延长烟雾沟等地勘查油苗; ——取油样送到汉口进行化验, “胜于东洋,能敌美产”。乃采购日本钻采机械设备,聘请日本技师、工匠开采延长油矿。

9 延一井 1907年2月,日本技师佐藤弥市郎一行七人及第一批机器到达延长,在延长县城西门外勘定延一井——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经济管理学院 延一井 1907年2月,日本技师佐藤弥市郎一行七人及第一批机器到达延长,在延长县城西门外勘定延一井——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6月5日开钻,至9月6日,钻达68.89米见油,日产油150~200公斤。接着又加深至81米处完钻,初期日吸油1~1.5吨。 ——此延长石油官厂第一口油井成功。

10 “延一井”出油后,用小铜釜试验提炼,每日可得灯油25斤,经试用“烟微光白,不逊外油”。
——9月20日,炼油房竣工,当月装灯油14箱,运往省城。 ——10年后,延1井日产仍保持1.25吨,至1934年,累计产原油2842吨。

11 年延长的原油产量(吨)

12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 1908年陕西巡抚恩寿奏请清廷增拨银两,修建公路,增打油井。
慈禧、光绪御批增拨官银27万两。慈禧还把美国人赠送给皇宫照明的发电机转赠,以示支持。 1910年(宣统二年)6月,聘请日本大冢博士及一名测绘师来延长测勘油田。 次年开凿3口井——延2号井日产油105公斤,3号井见少量原油,4号井是干井!!

13 民办油矿的呼声(1907-1910) 陕西巡抚曹鸿勋和继任巡抚恩寿,奏请官商合办延长油矿。但陕西绅商不愿官商合办!!
陕人1910年成立“保陕公司”,上书巡抚恩寿主张商办延长油矿: ——“煤油一矿,乃秦中惟一之天然产物而利益最大者也。若由官办,本省人民失一绝大财源,无复有自生之活路;此实乃全省命脉所系,不可委之官办。省民极宜组织团体,招股一百万两,以资自办。以前所投之官款,宜编入股份内,获得利益次第偿还。” ——民办油矿遭到清政府的反对,未能实现,致使延长油矿的扩展停滞不前。官民之争,乃陕北石油的历史。。。。。。

14 小结 近代陕北石油出现了产业萌芽; 陕北石油受到产业资本的关注和光顾;
经济管理学院 小结 近代陕北石油出现了产业萌芽; 陕北石油受到产业资本的关注和光顾; “延一井”的建成标志了我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始,陕北地区早期的石油开发活动为我国现代石油工业奠定了一定基础 ; 民办石油这一时期有呼声,官民之争,乃陕北石油的历史。

15 二、辛亥革命后的陕北油气勘探 美孚对陕北的钻探与石油地质调查(1914-1916) 国民政府地质调研所的石油地质调查(1927-1935)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石油勘探( )

16 美孚石油 埃克森美孚公司简介: 约翰·洛克菲勒于1882年创建,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爱文市。埃克森美孚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拥有8.6万名员工,其中包括大约1.4万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家。 ——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油气生产商、天然气销售商、炼油商,分布在25个国家的45个炼油厂每天的炼油能力达640万桶;在全球拥有3.7万多座加油站及100万个工业和批发客户;每年在150多个国家销售大约2800万吨石化产品。 2011年营业额:4529亿美元。 ——连续85年以上获得3A信用等级,是世界上保持这一记录为数不多的公司之一。在《财富》杂志本年度美国最大上市公司排名名单中, 2006暴涨的能源价格把埃克森-美孚推到了财富500强的首位。

17 《中美合办油矿条约》 1914年2月,袁世凯执政,同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了《中美合办油矿条约》,拟合作开发陕西延长和热河等地的石油矿。为此,成立了溥利石油公司,让美国来延长开采60年。 条约规定:美孚石油到陕北延长等处进行勘探,中美两国资本家组织公司合资经营。公司股份,美孚占55%,中国占45%,其中37.5%由美孚公司赠予中国,作为给予特许权的代价,其余7.5%由中国政府于公司成立日起两年内照原价购买…… 陕西人民的强烈反对,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西五省联合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抗议!!!

18

19 美孚公司的地质勘查 美孚公司派马栋臣(原名F.G.Clapp)、王国栋(原名M.L.Fuller)等6名地质人员和测量技师5人,连同9名中国技师吴此灵、何轰森、何家亨、黄振华、薛启昌、刘梦锡、司徒颖、唐文启、蔡作姿、张谷如等,组成地质测量队,分为两队,分别从北京经山西进入陕北。 他们在陕北近1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地质调查。重点在肤施(延安)、延长、延川的永坪、甘泉的石门子、宜君的七里镇一带进行了地质勘查,测成面积100多平方公里1:12000地形图。

20 钻井7口 1915年至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运来4台汽动顿钻机,组建了3个钻井队。历时3年!
——先后在中部(黄陵)钻井2口,肤施(延安)钻井2口,延长钻井2口,同官(铜川)钻井1口,共计钻井7口,总进尺 米,最深井达1181.7米,耗资270余万元。 ——虽见到油层,但含油都不丰富,未获得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原油!钻探工作遂结束。1916年3月,“中美油矿事务所”撤销,外人皆去,机器散留肤施(延安) 等县,拆取保留。

21 “中国贫油论”的开端 马栋臣、王国栋根据钻探调查结果,认为在陕北各油苗处和延长各油井中,“可以预期的产油量是微不足道的”。
美孚派阿士德等5名地质师及4名测绘师赴陕北,复查。阿士德的结论是:“对陕西省经一年半之详细观察,凿井试油7处,既未证明其有经济价值之油田,也未证明其为无经济价值之油田。但不论其有无经济价值,以今日该省交通及销售情况而论,殊不能经营获利。” 1919年王国栋写的一篇题为《Explorations in China》的论文刊于《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会志》第3卷,文中说:“在陕北地区,没有一口井的产量可以认为有工业价值。”

22 国民政府地质调研所的石油地质调查( )

23 王竹泉 奉命——奉国民政府地质调查所之命,1923年,王竹泉第一次去陕北调查,行经府谷、榆林、靖边,再折而东行,越绥德而至黄河右岸的吴堡县;
新发现——调查中根据新发现的化石,改正了前关国地质技师马栋臣、王国栋的错误两处:1、原定为石炭纪的陕西系,由植物化石证明为下侏罗纪,2、原定为二叠纪的安定石灰岩,因有鱼化石的发现,而知其为上侏罗纪。

24 王竹泉、潘钟祥、谢家荣、杨公兆、胡伯素的油田地质调查
1932年7月,地质调查所兵分两路对陕北作油田地质调查。 ——王竹泉、潘钟祥,他们经山西汾阳、离石等县,由柳林镇军渡过黄河入陕西之吴堡县境,沿黄河各地方宋家川、枣林坪、赵家沟、羊渠山、白家河等处,调查三叠纪红色岩层与侏罗纪煤系之接触及煤系下部详细地层,并采得多种植物化石; 其后由清涧县至永平镇调查石油沟之石油,由永平镇至瓦窑堡研究含油层以上之岩层,再由蟠龙镇清化贬而至肤施城调查美孚以前所打的油井。

25 另一组谢家荣、杨公兆、胡伯素,则先到郑州与陕西实业考察团会合,然后过憧关,自西安经同官、宜君、鄜县、肤施而赴延长,而赴延长调查油厂矿业及工程,并探询美孚探矿时所用各种机器,再由延长折回韩城;
此次调查目的,在复查陕西延长产油区域地质情形,以参证数年前美孚公司技师调查报告,并为将来精细调查打下基础。

26 其它勘探活动 1932年4月,王竹泉和潘钟祥又前往陕北绥德、清涧、延川、延安、延长等地进行地质普查 ;
1933年,潘钟祥又去陕北调查油页岩; 同年,王竹泉、潘钟祥、周宗浚又再一次前往陕北,在延长、延川、宜川等地复勘石油地质; ——王竹泉和潘钟祥几次调查陕北油田,其调查成果,曾写成《陕北油田地质》一文,刊于《地质汇报》第20号(1933年出版)。

27 人物简介——王竹泉 王竹泉(1891 - 1975) 区域地质学家、煤田地质学家,是我国煤田地质学的奠基人。
1916—1921年 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 1922—1929年 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 1929—1930年 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作研究生,1930年获硕士学位。 1930—1931年 转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质系作研究生。 1931—1946年 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正。 1932—1937年 兼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 1946—1950年 任北京大学 地质系教授。

28 1950—1952年 任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室主任;
1952—1958年 煤炭工业部地质总局总工程师; 1956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代表。当选全国煤矿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并当选主席团执行主席。当选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代表。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58—1964年 任煤炭工业部地质司总工程师;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地质矿产组副组长。 1963年 兼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64年 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6 —1975年 任煤炭工业部基建办公室地质总工程师。

29 潘钟祥 潘钟祥(1906-1983) ,教授。河南卫辉人。 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5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系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地质学院教授、石油地质系主任,武汉地质学院教授,中国石油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 1941年在美国留学期间,首次提出“陆相生油”新观点,突破了海相生油理论,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基岩油藏》。

30 个人履历: 1906年4月16日 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 1924年 北京大学理科预科。
1906年4月16日 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 1924年 北京大学理科预科。 年 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中间因病休学一年)。 1931年 大学毕业后到北平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工作。 年 四次到陕北调查石油及油页岩。 1938年 到四川地质调查所任职。 年 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学习石油地质学及矿床学。 1946年 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山大学任教,历任教授、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 1950年 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1952年 到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授、系主任。 1978年 任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石油地质研究室主任。 1983年10月25日 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31 谢家荣 谢家荣,1898年出生上海。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1920年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硕士。
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是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之一。在基础地质科学与应用诸多领域都有建树,是中国矿床学的主要奠基人。 领导了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是中国经济地质事业的主要开拓者。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任教,曾创办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培养了几代人才。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文革”中因不堪受造反派批斗冲击,于1966年8月14日在北京自杀谢世。

32 1917年 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后转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 1920年 毕业获硕士学位后回国。
1898年9月7日 出生于上海市。 1913年 考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 1917年 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后转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 1920年 毕业获硕士学位后回国。 1922年 参与筹创中国地质学会,当选为首届评议会书记。 1929—1930年 留学德国柏林地质调查所及弗莱堡大学。 1931年 任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兼代系主任。 1934年 任中国地质学会第11届理事长。 1935年 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 1942年 任经济部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处长。 1946—1947年 任中国地质学会第23届理事长。 1950年 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计划处处长。 1952年 任地质部地质矿产司总工程师。 1954年 任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常务委员、总工程师。 1955年 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 1956年 任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副所长。 1966年8月14日 “文革”中 因不堪受造反派批斗冲击,在北京自杀谢世。

33 陕北油矿勘探处 1934年春,南京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和陕西省政府商定,成立陕北油矿探勘处。孙越崎任处长,在延长、永坪各设事务处;

34 孙越崎1893~1995,原名毓麒,绍兴平水铜坑(现平江镇同康村)人。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共产党的铮友,是我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
他一生抱着科技兴国的理念,艰苦奋斗,为我国煤炭、石油事业的开发建设和人民革命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能源工业的奠基者之一。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座较具规模的石油城--玉门油矿,为祖国的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5 成果 陕北油矿探勘处在延长钻井4口,101井在井深101米处遇旺油,初日产量1.6吨。在永坪钻井3口,201井在井深104米处见油,初日产量3吨。因此,发现了永坪油田。 陕北油矿探勘处——共打七口井,都是根据王竹泉、潘钟祥等所提供的地质资料确定的的井位。这七口井有四口在延长,有三口在永坪,井深多在100米左右,半数以上的井有油,其中有的井日产油曾达1.5吨。

36 4月18日,从德、美进口的3部设备器材和上海定制的钻机配件近100吨,经过火车、汽车、木船和人拉驴驮,于9月5日分别运送到延长和永坪。
孙越崎以平津招雇的技工为骨干,吸收延长石油官厂的钻井工人,组成一支100余人的钻井队伍。

37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石油勘探(1935-1945) 1935年4月,刘志丹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了延长、永坪。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接收了延长石油厂,油厂广大职工积极研制了汽油、煤油、蜡烛、蜡片、擦枪油、凡士林等石油产品,有力地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延长石油成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1938年2月任命陈振夏同志为延长石油厂的厂长,积极恢复和扩大生产,通过加深旧的井口和开钻新井,取得显著效果,为解放区提供能源供给。

38 1940年,国民党封锁解放区,解放区所需要的煤、石油、铁及其他一些战时急需的物资,来源都被断绝。
由于炼油量大大提高,使党中央、边区政府各机关、学校、部队、团体的电台、运输和照明用油得到充分的供应,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延长油矿也被誉为“功臣油矿”。 解放战争时期,陕北油田又一度落入国民党手中,生产陷于停顿状态。

39 年长庆原油产量

40 汪鹏 1940年军工局乃派地质学家汪鹏去延长做石油地质勘查工作。汪鹏到矿之后,先通过调查访问,了解20多口老井的情况,然后再深入野外进行实地勘查;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终于在延长西部七里庄一带找到了一个新的储油构造。他们在那里先后打了5口井,其中有2口是自喷油井,而且喷油势很旺。这一来,陕北油田的原油产量,一下子就增加了好几倍; 1943年一年的产量,就相当于1935年以前14年的总产量。它使当时军委三局的电台用油,八路军后方兵站的运输用油及党中央、边区政府各机关、学校、部队、团体的电台、运输和照明用油,得到充分的供应。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延长油矿也被誉为“功臣油矿”。

41 咚城 1945年夏,地质学家咚城在边区政府建设厅的支持下,对延河小拐沟长约20里,延河支流烟雾沟长约10里的地区,进行了地质测绘,并写出了《延长石油地质概况》、《对于延长附近旧井位置的评论》等文献,为延长油田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2 对陕北油藏类型认识 陕北石油地质调查的结果,奠定了潘钟祥“陆相生油说”(1941)的基础 ;
——在陕北油藏类型认识上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王竹泉、汪鹏为代表的“断层油藏说”,主张沿断层钻井; ——另一是以潘钟祥、佟诚为代表的“背斜构造油藏说”,主张探区向西扩展,在局部小构造上去发现油气聚集; 在油田开采方面,采用传统的顿钻钻井,依靠自然能量进行抽吸和提捞方法采油之外,已开始摸索使用炸药爆炸和盐酸洗井等方法改造低渗透油层。

43 其它故事(1)支援玉门 1938年6月18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致函第十八集团军驻汉口办事处,请求将延长石油厂的两部钻机及其器材调往玉门。
经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批准同意,8月下旬,拆运钻机人员到达陕北,延长石油厂积极配合,拆走两套打井设备,包括两套锅炉和蒸汽机,12根套管,还有钻头,钻杆,钢丝绳等,共30余吨。当一切准备妥当,等待运输时,国民党政府却没有派出车辆,八路军总部多次派出汽车才将这两部钻机及配件全部运抵咸阳,转运玉门。 1939年8月,玉门油田使用陕甘宁边区支援的钻机,在玉门老君庙打出了第一口产油井,拉开了玉门油田开发的序幕。

44 其它故事(2)“起家井” 1940年春开钻的“起家井”位于“陆上第一井”北边半山坡上。
当时没有完整钻机,职工就自己动手,以木代铁修配钻机,钻井井架除4根角柱用6英寸钢管外,其余都用木结构。蒸汽机底座、传动机构中的承力立柱和横梁,也都用整块木块制造。打井用的是冲击法,动力是蒸气机,使直径为10英寸的钢钻沿井口在水中冲击石层。几小时后,提起钻头,用吊桶汲取石渣,再灌入清水冲击。一般24小时只能打进尺1米多。 工人们通过顽强拼搏, 1940年秋钻到井深170米处完井,初日产量1.6吨,加上旧井产量,油厂有了扩大生产的基础,职工称这口井为“起家井”——延19井 。这是延长油矿解放后打的第一口油井。

45 陈振夏 延长石油厂首任厂长陈振夏 (1904~1981),上海市崇明人。
1944年和1945年分别被评为特等工业模范工作者和特等劳动英雄。 ,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的讲话和《解放日报》五一节社论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1944年,毛泽东主席亲笔为他题词“埋头苦干”和“生产战线上的英雄”。“埋头苦干”从此成为延长石油厂的企业精神。。

46 陈振夏 (1904—1981) 崇明县港东乡人。青年时代当过工人、司机、船员。
1925年参加著名的“五卅”大罢工,被推选为上海中华电气制作所罢工委员会委员长。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陈振夏投身于抗日救亡斗争,参加江阴沉船封港行动。

47 “埋头苦干” 1937年底,他离开上海,奔赴延安。 到延安后,任延长石油厂厂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石油战线上的第一任厂长。
排除万难,艰苦创业,先后开发10口新油井,修复2口旧油井,提炼汽油、灯油、柴油、润滑油等大量产品,保证了军用油的需要。 1944年毛泽东亲笔为他题词:“埋头苦干”,以表彰他的功绩。他还荣获陕甘宁边区政府劳动英雄和特等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1945年2月,陈振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48 总结1——数据 自1907年钻成第一口油井,至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的42年间,石油勘探与开采活动,主要集中在陕北“三延”地区;
共钻井52口,进尺12994米,发现了延长油田(1907)和永坪油田(1934); 计算地质储量169万吨,累计产油6155吨。

49 总结2:产量数据——

50 总结3 近代陕北石油出现了产业萌芽;陕北石油受到产业资本的关注和光顾;陕北石油勘探活动活跃,地质情况反复勘察。
原油的生产规模在这一时期大大提升;大量的生产实践活动促进了对陕北油气资源的理论认识,形成了一些意义深远的石油地质理论; 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石油工人,在建国之初通过输送人才、技术和经验,有力支援了玉门等油田的开发和建设; 延长油矿对根据地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我国现代石油工业开始于陕北地区早期的石油开发活动,这些活动为我国现代石油工业奠定了一定基础 ——陕北地区的石油开发活动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功勋卓著。

51 经济管理学院

52 一些相关知识的复习和预备 关于石油的生物成油理论: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53 地质纪年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54

55 地层系统 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

56 三、 鄂尔多斯含油盆地简介 1、地理位置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

57

58 传说 ——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
——也有人认为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 ——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59 2. 鄂尔多斯盆地的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勘探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 ,油气资源量66.4 亿吨;
经济管理学院 2. 鄂尔多斯盆地的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勘探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 ,油气资源量66.4 亿吨; 非油气资源中: 煤层气7.8~11.32万亿立方米, 煤炭资源8~11万亿吨, 岩盐总资源量6万亿吨, 铀矿总资源量36.9~160万吨, 地下水 11.42万亿立方米。 此外,还含有水资源、地热、岩盐、水泥灰岩、天然碱、铝土矿、油页岩、褐铁矿等其他矿产资源。

60 资料 盆地内石油总资源量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陕西占总储量78.7%,甘肃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2.1%。 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气田就有5个。 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约为4万亿吨;埋深1500米以内的煤炭资源量达到2.4万亿吨。盆地内分布7个含煤区,隶属的5个省区均有分布。 在煤层埋深2000米以内煤层气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埋深1500米以内煤层气资源量约8万亿立方米。 铀矿预测资源量约86万吨,中国已探明的铀矿床在此 。

61 鄂尔多斯油气资源的分布

62 陕甘宁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在地质学中,特别是在长庆油田的石油勘探开发中,一直都称这一地区为陕甘宁盆地,从来不称鄂尔多斯盆地 ;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资源分布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 盆地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近6%、13%和20% 。

63

64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
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 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 ——因此,这个盆地有聚宝盆之誉。

65 交通、水电资源状况 盆地区域内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运、空运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主要铁路包括包神铁路、陇海铁路、神黄铁路、神延铁路等,形成四方交接、纵横贯通的格局。 已建成天然气输送管道陕京一线、靖边—西安、靖边—银川线,此外还包括西气东输、长—呼管线、陕京二线、靖边—西安复线等在建和拟建项目。 盆地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且水质良好,基本可满足各种用水要求。 盆地内完成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生产煤炭和石油仅占五省区发电量的1.2%,能源开发所需电源基本可以满足。

66 3、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历史 鄂尔多斯盆地现代地貌上的表现为盆地,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早在35亿年的地质历史时期——它和地球上所有大陆一样,都经历了复杂的沧海桑田的历史发展。

67 华北地块

68 1)地台基底雏形阶段 早太古代(35亿年)至晚太古代(25亿年)——地台基底雏形阶段:
35亿年前,整个华北地区尚处在较深的海洋环境,当时地壳较薄和地幔物质上涌,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活跃; 在强烈的造山运动影响下,这些沉积物不断地一次又一次的褶皱隆起增厚,在高热流的作用下发生了高温变质,多期变质和变形作用相互叠加; 经过早太古代火山的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最终使几个互不相连的初始陆核增生、扩大并焊接成一个整体,奠定了华北地台基底的雏形。

69 2)中、晚元古代——盖层发展阶段 在早元古代——华北地台形成! 中、晚元古代——盖层发展阶段:
——盖层沉积是指地台的古老基底形成以后,在上面沉积的一套比较稳定的正常陆源碎屑建造物质; 鄂尔多斯陆块为陆表海沉积环境,海水来自华北海和祁连海。古生代初期,本区下降成为浅海盆地并接受沉积物质。

70 3)陆表海沉积 元古代末形成古陆地后,经长期剥蚀,地貌已准平原化,陆壳稳定;
后经多轮次的海侵、海退,构成了一完整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是典型的地台盖层沉积; 中-晚寒武世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大量的三叶虫和腕足动物繁衍生殖。晚期海水较深,生物开始繁盛,主要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腕足类等华北型海相生物; 早二叠世,鄂尔多斯陆块为近海平原的沉积环境,发育有平原上的河流、湖泊和沼泽相的含煤沉积建造。

71 4)中-新生代发展阶段——坳陷盆地 中生代早期——鄂尔多斯盆地开始发育
在早三叠世,气候干燥、炎热,植被不发育,此间爬行动物繁盛,主要为前棱蜥类、鄂尔多斯兽、哈镇兽等四足行走的爬行类。 中三叠世,盆地东缘沉积了红色砾岩、泥岩;中部沉积了灰绿色泥岩,局部夹煤层,植物日渐繁茂,主要为肋木、优脂杉等。 爬行动物以中国肯氏兽为代表。期间西缘坳陷继续下陷,盆地中心也开始下陷,鄂尔多斯地区开始全面地进入了典型的内陆盆地发展期。

72 鄂尔多斯盆地的陆相沉积物 早、中侏罗世植被繁茂,早侏罗世为网格蕨—格子蕨植物群,中侏罗世为锥叶蕨——拟刺蕨植物群,此外还有银杏类、松柏类和苏铁类植物。动物界可见有鱼类、瓣腮类和叶肢介等生活在河湖之中。 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以湖、河环境为主,植物繁茂,动物界生物种群多样,爬行动物以恐龙及龟鳖类为主,鱼类、水生软体动物、叶肢介、介形类等也十分繁盛。

73 现代地貌形成 新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在始新世初开始下降,渐新世盆地西部沉积物分布广泛。
新统动物群丰富,主要为种类繁多的哺乳动物——大角雷兽、巨犀、两栖犀等 。 渐新世的动物群主要为种类繁多的哺乳动物——大角雷兽、巨犀、两栖犀等。 盆地东部哺乳动物主要为大唇犀、独角犀、叉角鹿和三趾马。 古近纪和新近纪也是被子植物繁茂时期,以杨、柳、榆、木兰、胡桃等为代表。

74

75 第四纪 第四纪主要是人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
鄂尔多斯南端的萨拉乌苏地区,更新世的粘土沉积中可见人类化石、旧石器与大量相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人类化石命名为“河套人”,哺乳动物群命名为“萨拉乌苏动物群”,主要有纳玛象、斑鬃狗、狼、鹿、披毛犀、野马、野驴、河套大角鹿等。 鄂尔多斯陆块经历古老结晶基底岩系发育和古生代盖层沉积阶段,到中新生代坳陷盆地阶段,最终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陆块整体抬升,铸就了的高原地貌形态。

76 5)勘测历史 地质特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 沉积盖层总厚5000—10000m;
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

77 早期勘测 1903年,陕西于彦彪、郑明德与德国商人汉纳根合约开采延长石油; 1905年,清政府创办延长石油官厂;
1907年钻成中国陆上第一口井—延一井 ; 1914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中美合办油矿条约》勘测发现“油量甚微”; 1950年,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开始石油勘探。

78 长庆油田 1950年,组建陕北勘探大队,开展石油地质调查与钻探。
60年代,在宁夏灵武境内李庄子、马家滩钻探发现低产油流,第一次采用压裂技术改造低渗透油层获得工业性油流。 70年代 ,组织石油大会战,建成马岭、城壕、华池、红井子、吴旗、直罗、下寺湾等9个油田年产原油135万吨。 80年代,开展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试验和科研攻关,安塞油田被誉为“安塞模式” 推广向全国。 90年代,石油开发生产稳步增长;陕北石油二次勘探,5年内新增石油储量4亿吨。到2003年,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

79 印象长庆

80

81


Download ppt "第四章 近代的陕北石油勘探开发 “延长石油官厂” 辛亥革命后的陕北石油勘探与开发 鄂尔多斯盆地简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