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壹、家人與同儕的關係 貳、性別關係與平等尊重 參、情愛關係與自主
第二課 人己關係與分際 壹、家人與同儕的關係 貳、性別關係與平等尊重 參、情愛關係與自主
2
CoCo漫畫 為什麼我的人際關係老是搞不好? 因為妳常用自我標準和價值觀去度量別人。 妳應該要虛心與包容…… 不要用你的標準來度量我!
3
壹、家人與同儕的關係 在成長的歷程中,需要家人與同儕等初級團體(primary group)的情感支持,而獲得歸屬感。
4
在許多劃分「團體種類」的字彙中,最常見的是初級團體與次級團體。
初級團體〈Primary group〉 1.人類最初、最重要的團體。 2.初級團體成員有經常性面對面,頻繁且穩定的 互動,關係較為親密,強調情感結合、共享關懷與互助的關係,例如:家庭、同儕團體等。 次級團體〈Secondary group〉 團體成員當中,有共同追求的目的和信念,但相對於初級團體在彼此情感層面的需求上,沒有初級團體來的強烈,親密性、歸屬感也較為薄弱。
5
◎在初級團體/次級團體的區分界定中,「親密」和「歸屬感」是最明顯可用來作為區別的依據:
團體規模 成員互動 成員關係 歸屬感 舉例 初級 團體 可大可小 頻繁且穩定 較親密 強 家族 次級 較疏遠 弱 學校
6
但家人或同儕間,常因過度的關心或干涉,侵犯個人的自主與界限?
教會兒童保護身體隱私 如何彼此維持親密關係而又有一定的人我分際,是值得學習的人生功課。
7
一、家人關係與界限分際 家庭是人類最重要的初級團體 人們在家庭 獲得撫育和保護 獲得親情和歸屬感 接受家庭的價值與道德規範
在人格的形成及社會化的過 程,家庭產生了最早的影響力 社會學家 顧里 (Charles Horton Cooley, )
8
1.家人關係 家人之間關係主要包括:親子、手足、祖父母、叔伯姑姨,以及配偶關係等。 ‧家人之間彼此關係密切、互動 頻繁,形成複雜的互動網絡。
9
每一個人既是家庭的一部分,又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 具有獨特個性,也受到家庭影響。
影片:看見家庭的影響力─身教言教 影片:態度改變,孩子的人生也跟著改變 親密感 自主性 ◎在家庭中,同時維持情感連結和獨立自主性的平衡。 在親密關係中,同時保有親密感和自主性。
10
人在嬰兒時已能覺知人類親密的感受;嬰兒若無法得到安全的依附(attachment),將會影響其日後的人格發展。
鮑爾貝(John Bowlby, ) 「依附 」是與生俱來要跟某一特定對象依附在一起的一種心理需求,形成情感的依賴關係。
11
「陌生人情境實驗」 根據母親在場與不在場時: 嬰兒在實驗室對陌生人的情緒反應
,嬰兒從母親方面經驗到的感受,發現母親與嬰兒的互動方式,會影響嬰兒對於自己與他人的信任觀感。 如果母親即時回應嬰兒的需求,並給予正面的情緒反應,和他有各種互動,嬰兒獲得安全感與自信心,認為自己不會被拋棄,並且認為自己被人喜愛、很有價值,則會形成安全的依附,反之則否。 心理學家安斯渥(Mary Ainsworth, )
12
2.家人界限 安全的依附關係讓我們獲得心理「歸屬感」 個體日漸成長 逐漸與所依附的對象分離(separation)
2.家人界限 安全的依附關係讓我們獲得心理「歸屬感」 個體日漸成長 逐漸與所依附的對象分離(separation) 走向個體化(individuation) 形成自我特質 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
13
一個人必須經過「分離─個體化」歷程,才算是「心理上的誕生」(psychological birth),並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穩固關係。
心理學家馬勒(M. S. Mahler , ) 心理學家馬勒(M. S. Mahler , ) 「分離─個體化」的歷程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幼兒三歲左右 第二階段:青少年時期
14
個體自主性的發展 源自嬰幼兒時期 在人生中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重點。 →在孩童時期,若經過正常的「分離─個體化」階段
個體發展 源自嬰幼兒時期 在人生中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重點。 →在孩童時期,若經過正常的「分離─個體化」階段 逐漸體認到自己是不同於父母的獨特個體 有能力將自我與他人區分開來 獨立處理自己事務 了解人際互動的「界限」(boundaries) 無需從父母身上獲取過度的贊同、親近及情緒支持
15
→家人關係太過親密,過度黏密(enmeshment)宛如糾纏在一起的線團 父母子女之間 兄弟姊妹之間 配偶之間
愛與孝道 中華文化體系,不斷強調 愛與孝道的精神在於犧牲。 →家人關係太過親密,過度黏密(enmeshment)宛如糾纏在一起的線團 父母子女之間 兄弟姊妹之間 配偶之間 過度「犧牲」,使得自己在照顧家人時,常會「完全地付出」,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與極限,喪失自我的主體性
16
人際界限與個人自主 每個人仍有不同性格、習慣等,需要人際的界限,以維持個人的自主性,保留個人的時間以及空間。
親子、手足、配偶等家庭成員間的界限和分享的認知,會隨著不同的時間、情境、性別、年齡、個性而變化。 兒童時期:父母應給子女較多保護、照顧。 青少年時期:父母應尊重子女的隱私,培養其 獨立自主的精神。
17
察覺家人的界限所在 有權利表達自己的界限 保持自己的完整與舒適
和樂的家庭 察覺家人的界限所在 有權利表達自己的界限 保持自己的完整與舒適 影片:學習體諒別人 影片:親情的感染力 影片:令人感動的廣告─手足之情
18
二、友誼、同窗之誼關係與界限分際 1.友誼關係與同窗之誼 人際關係網路中,朋友常扮演 安慰、鼓勵、陪伴或協助的角色。 友情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友誼關係包括:好友、同學、死黨等,關係多樣化。 影片:今生缘─朋友之情
19
友誼的建立 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喜歡 彼此的相互吸引 →如外貌、談吐、正直、幽默、開朗等人格特質 相似的價值觀、興趣、態度等
→當對某人有好感時 就想和他做朋友 建立初步關係:以交談、活動及其他溝通與互動方式 經自我揭露及內心世界的分享,而逐漸發展為友誼的關係
20
青少年的同儕團體(peer group):成員因年齡、興趣及喜好較相近,較能平等溝通,感受到自己被了解與接納。
同儕團體:指一群年齡、地位相似的人,聚集而成的群體。 青少年的同儕團體(peer group):成員因年齡、興趣及喜好較相近,較能平等溝通,感受到自己被了解與接納。 →青少年透過與同儕之間的互動過程,來確 認自我、形成穩定的自我認同。 同儕團體是此時期最主要的參考團體。 →同儕的意見、看法對青少年具有重要參考價 值。 個人在面臨各種態度或行動方針時,選擇作為評價個人行動、外表、價值或生活方式等參考的團體,稱為參考團體。
21
2.同儕的界限與分際 青少年階段,同儕團體影響力很大。 同儕團體的規範對其成員具有約束力。
→青少年若不遵守同儕規範,往往會受到無形的壓力(如遭排擠),形成人際困擾 影片:給對方留點空間
22
→拿人家的身材開玩笑、偷翻同 學的書包或日記、未經同意拍照、拉內衣肩帶等。
為獲團體認同,忽視自己價值判斷 逾越社會規範 →例如:受大夥慫恿一起去飆車、塗鴉、吸毒、加入幫派組織等。 《艋舺》劇照 《艋舺》劇照 ‧同儕相處時,要保持適當的 界限 →拿人家的身材開玩笑、偷翻同 學的書包或日記、未經同意拍照、拉內衣肩帶等。
23
友誼關係中的人己分際 非標新立異、離群獨處 自我管理,善用肢體語言,創造自己風格,表現外在風度 學習與他人共處,健全人際關係
肯定自己,減少與同儕相處的挫敗感 影片:我的同學─來雄
24
貳、性別關係與平等尊重 一、多元的性別關係 人際交往的重要課題 不同性別間,有不同的人際互動的準則
男生女生大不同 《男生女生大不同》 席樂薇.柏喜兒,新手父母出版
25
1.性別與性別角色 性別≠性別角色 男女的不同 (1)生物性別(sex): 指男女兩性之間在生理結構及功能上的差異。
1.性別與性別角色 (1)生物性別(sex): 指男女兩性之間在生理結構及功能上的差異。 例如:性染色體的組合、內外生殖器、第二性徵等。 (2)社會性別(gender) 指社會文化的規範力量, 導引人們對男性或女性 形成不同的性別角色扮 演與認同。 男女的不同 有生物上的差異 有社會與心理特質的差異 性別≠性別角色
26
男女有別?!男女相似?! 每個社會通常依其文化給予不同生物性別相對應的性別角色與期望。 性別角色在不同社會存在明顯差異。
女主內 傳統漢人的父權秩序下,強調「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要求男性要積極開創事業,女性應在家中相夫教子。 新幾內亞的初步里部落 新幾內亞(New Guinea)的初步里(the Tchambuli)部落,則是由女人負責捕獵,男人操持家務,表現出嬌柔的動作,以贏得女性的青睞。
27
是指不同性別的個體在發展過程中,會被教導、要求遵循符合該社會對其性別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
◆性別角色是在性別社會化的過程中,日積月累而逐漸內化形成,換言之,這是後天的社會文化因素所建構出來的。 性別社會化: 是指不同性別的個體在發展過程中,會被教導、要求遵循符合該社會對其性別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 影片:Girl and Boy
28
2.性別多元化 在男性優勢的社會中,人們常以為→ 生物性別是男性,就應具備「工具性」、「主動性」的特質。 生物性別是女性,就要有人
2.性別多元化 在男性優勢的社會中,人們常以為→ 生物性別是男性,就應具備「工具性」、「主動性」的特質。 例如:自我肯定、追求成就、獨立、勇敢、果決等。 生物性別是女性,就要有人 際互動、情感表達的特質。 例如:順從、依賴、細心、敏感、富同情心等。 《愛情限時簽》劇照 男性的生物性別 電影:【愛情限時簽】
29
性別角色經由家庭、學校、傳播媒體(社會化單位)的強化,因而形成了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惡化的結果: 產生性別偏見(gender prejudice) 或性別歧視(gender discrimination) 形成性別的不平等,導致某一性別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 例如:僱傭契約裡的單身條款或禁孕條款 社會將女性定位為家庭照顧者的角色 公司老闆認為女性結婚後即會心繫家庭,無法專注工作這是一種偏見 若老闆在僱傭契約中加上單身條款或禁孕條款一種對女性的歧視 造成兩性的不平等,導致女性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 兩性平等主張 人們不該因其生理性別而受到不當的差別對待
30
性別刻板印象:社會上對於男人或女人性格特質作過度簡化、固定的看法,而且不太允許有個人差異的存在。
性別偏見:社會上指對某一性別抱持負面的態度。 性別歧視:認為某一性別優於其他性別,應受到不同的差別待遇,導致性別不利的後果,就是性別歧視,如單身條款及禁孕條款。 →單身條款或禁孕條款:雇主要求女性員工簽下「切結書」(契約條款),承諾一旦結婚或懷孕就必須自動離職。 影片:Man vs. Woman
31
《19個野丫頭和我》一本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繪本
好書介紹: 《19個野丫頭和我》一本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繪本 描繪主角赫丘力(男生)與十九個女生變成好朋友的故事 《19個野丫頭和我》書影 影片:媒體近用之性別議題
32
性別多元 生物性別雖然分為男、女二元。 每個人所表現的「性別氣質」卻是多元。
→就生物層面,非僅存在男、女兩種性別;在極少數案例中,也曾出現同時兼具男、女性器官的案例 《美麗拳王》劇照 影片:跨性別禁忌─不再神秘-Pt.1 影片:隱密性別─泰拳手儂敦-Pt.1
33
「性別關係」的概念,來取代傳統的「兩性關係」。 「性別多元化」打破社會上對某些「性別氣質」與 「性傾向」的偏見與歧視。
許多學者提出: 「性別關係」的概念,來取代傳統的「兩性關係」。 「性別多元化」打破社會上對某些「性別氣質」與 「性傾向」的偏見與歧視。 《女男變錯身》劇照 ※電影《女男變錯身》利用不少性別刻板印象拍攝而成的電影
34
連續光譜的概念來解釋多元性別關係 →光譜的兩端為絕對的女性氣質與男性氣質 「性別多元化」強調對性別多元的尊重 幾乎沒有一個人是在端點位置上
每個人多少同時具有不同比例的 性別氣質與組合 「性別多元化」強調對性別多元的尊重
35
大男人vs.小女人?! 娘娘腔vs.男人婆?! 教育部的「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回應性別平等的要求。
影片:社會心理學 - 你的腦子是否住著「大男人」? 教育部的「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回應性別平等的要求。
36
3.性傾向 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 指一個人的情欲對象與自己的生物性別相同 或相異的傾向。 性傾向的三種類型:
指一個人的情欲對象與自己的生物性別相同 或相異的傾向。 性傾向的三種類型: 異性戀(heterosexuality):一個人的情欲對象,是與自己不同性別;社會上多數人,屬異性戀。 同性戀(homosexuality):一個人愛慕或產生性幻想的對象是與自己相同性別的人,稱為同性戀。 雙性戀(bisexuality):一個人的情欲對象跨越了單一性別的界限,而包含了男女兩性。
37
人們無法接納個別差異的心態 多數社會的性別角色規範,係將「男愛女、女愛男」視為人類自然情欲傾向。 在此前提下,同性戀、雙性戀被視為不正常。
→此種價值觀念,對於同性戀與雙性戀者產生了很大的壓迫。 ‧過去精神病學一直將同性戀列為精神 疾病,直到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才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單上去除。但目前,例如:中國等國家的衛生單位仍將同性戀視為一種疾病。
38
(the heterosexual hegemony)
人們對於同性性傾向的迷思 ‧一種變態 → 感到厭惡 ‧一種疾病 → 需要治療 ‧被誤導或受創傷而造成的結果 →值得同情 對同性戀與雙性戀的偏見與歧視,形成: 異性戀霸權 (the heterosexual hegemony)
39
人類天生非僅具有單一的性別認同 自古至今不論東/西方一直存在同性戀現象 同性戀傾向
40
人權保障的追求 ★同志運動以彩虹旗作為象徵標誌: 推動尊重多元性傾向的觀念,反對汙名化。 積極努力爭取教育、就業、婚姻等公民的基本權利保障。
彩虹旗 ★同志運動以彩虹旗作為象徵標誌: 推動尊重多元性傾向的觀念,反對汙名化。 積極努力爭取教育、就業、婚姻等公民的基本權利保障。 彩虹旗 六色彩虹旗是同性戀的標誌。 彩虹因為擁有不同顏色而顯得更美麗,其意在提醒大家要尊重多元、包容社會上各種差異。
41
落實性別平等 教育權 我國於2004年制定性別平等教育法
學校應尊重學生與教職員工的性別及性別認同,不得因性別或性別認同而給予招生、教學、獎懲及服務上的差別待遇。 學校應積極協助因性傾向而處於不利處境的學生,以保障非異性戀者的受教權。
42
工作權 ★2008年將兩性工作平等法修正為性別工作平等法 保障不同性別或性傾向者的工作權平等。
禁止性別歧視,進而使不同性傾向的人能有平等的競爭機會,以保障非異性戀者的工作權。
43
家庭權 關於同性伴侶共組家庭及收養子女的期望 目前我國在立法政策上仍處於討論階段 未如荷蘭、比利時、加拿大、英國等 國家,將同性伴侶合法化。
44
二、性別不平等、騷擾與歧視 對性自主權的侵害 性別歧視與性別不平等的表現 ★性騷擾:
同性或異性間明示或暗示方式從事不受歡迎且具有性意味的言語或肢體行為。 對性自主權的侵害 性別歧視與性別不平等的表現
45
屬於刑法「妨害性自主罪」明定處罰的犯罪行為
1.性騷擾的定義與類型 廣義的性騷擾: 指任何不受歡迎、予人不舒服感的性侵犯、性 要求和其他具有「性意味」之言詞或肢體行為 不論明示或默示,亦包括讓人感到不愉快的性注視。 狹義的性騷擾:僅包括帶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的言詞或行為,而不及於性侵害。 嚴重的性侵害行為, 屬於刑法「妨害性自主罪」明定處罰的犯罪行為
46
(1)交換條件型性騷擾:以性要求做為給予對 方利益的交換條件。
根據《性騷擾防治法》,性騷擾可分為兩種類型: (1)交換條件型性騷擾:以性要求做為給予對 方利益的交換條件。 →例如:在職位上享有權力的人,利用職務上便利,以性要求做為他人獲得其工作或有關權益條件。 (2)敵意工作環境型性騷擾:以性別歧視或帶有強烈性暗示的圖片、文字、言詞、動作或影音資訊,造成令人不舒服或覺得侮辱的環境。 →例如:取笑他人的身材、張貼色情海報、開黃腔、打探他人的性隱私等。
47
父權社會對於性騷擾存在的迷思 多發生在陌生人之間 加害人是因被騷擾者有意無意的引誘 沒有像性侵害那麼嚴重等等
性騷擾的本質一種權力支配與性別不平等的展現 騷擾者大多擁有較大權力 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或樂趣,漠視對方的感受 以個人的意志與需求凌駕於他人的感受之上 使對方屈服於自己的欲望與意志支配下
48
2.性騷擾所反映的性別不平等關係 (1) 組織結構因素: (2) 社會文化因素:
2.性騷擾所反映的性別不平等關係 (1) 組織結構因素: 在工作職場上,當性別比例不均、組織垂直分層,掌握權力優勢者,較會發生性騷擾。 (2) 社會文化因素: 在男尊女卑的父權社會下,男性在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各領域擁有較女性更多的權力。 →男性遂易濫用權力,對於女性採取不尊重的言行、造成 的尊嚴或身體的傷害。 在異性戀為主的社會中,同性戀者的性行為常受到譏笑或被汙名化等。 →反映出另一種性別的不平等關係。
49
3.性騷擾的防範與處理 ★性騷擾的防範 確立人己界限,尊重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不要因自己疏忽,讓別人感覺不被尊重。
50
性騷擾的處理 提供被害者法律的保護: 《性騷擾防治法》規定:各機關單位應設有性騷擾防治委員會,讓被害者得以提出申訴,並獲得適當的處置。
性騷擾案件確立後,被害者也可要求相關單位,以適當的作為回復受害者的名譽,並得以提出金錢賠償的要求。 明定罰則,加害者將由主管機關對其處以罰鍰。 性騷擾情節嚴重時,被害者亦可向加害者提起刑事告訴。 《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性騷擾情節嚴重指的是「乘對方來不及抗拒而作出親吻、擁抱或觸摸其臀部、胸部或其他身體隱私處等行為。」
51
學校或主管機關必要時應提供被害人心理輔導, 及對加害人實施心理輔導和相關教育課程。
提供適當的心理輔導或教育課程: 在性騷擾事件發生後,相關單位應提供加害人或被害人輔導。 讓加害者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養成不應騷擾他人的正確觀念。 讓被害者走出心理的創傷與恐懼。 《性別平等教育法》: 學校或主管機關必要時應提供被害人心理輔導, 及對加害人實施心理輔導和相關教育課程。
52
參 情愛關係與自主 青少年期後期,「性心理」漸趨成熟。 在喜歡之外,人們會渴望發展出情愛關係。
影片:LOVE 愛的意義
53
一、情愛關係的意義 「雙方能和諧相處且談得來」作為開端。 覺得彼此相處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男女生了沒》劇照 電影:男女生了沒 【男女生了沒】是一部充滿機智、挑逗的愛情喜劇,男人與女人的不同愛情觀再度燃起兩性戰爭,彼此欲擒故縱,卻擦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 「雙方能和諧相處且談得來」作為開端。 覺得彼此相處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透過感情的分享,生活上的相互照顧,形成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t)的關係。
54
愛情三角理論 愛情是由親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諾(commitment)所組成,三個層次各占一方,結合而為一個三角形。 史坦伯格(R. J. Sternberg, 1949-) 情感元素 彼此喜歡、想依附親近的感覺 一種投契、心靈相結合的默契 屬於愛情的心理向度 動機元素 強烈想與對方結合的意願 非循序漸進的進展 強烈渴望與對方發生親密的身體接觸行為 產生浪漫與吸引力的動機 屬於身體向度 認知元素 決定長/短期去愛一個人,願意與對方相守 利用忠誠或是結婚等方式建立穩定關係 屬於社會向度
55
愛情,其實大不同! 根據三種成分(親密、激情、承諾)之間比例不同,形成不同性質的情愛關係 三角形面積大小,代表愛情的分量
三角形不同周邊長度,代表不同型態愛情 隨著認識的時間、相處方式的改變,愛情的三種成分會有所改變,形成不同性質的情愛關係 三者兼顧且均衡發展,才是最完美的愛情
56
愛情≠友情?! 浪漫與激情 了解與互助的親密感受 信賴與負責的承諾 激情容易,承諾難?! 分手容易,維繫難?
57
二、情愛與人的自主 愛情是人生中的美好歷程 但熱戀中情侶, 常被愛情沖昏了頭 盲目的犧牲奉獻、要求完全占有 失去自我,對方也會被壓得喘不過氣
愛情
58
1.自主的愛情關係 對愛情的偏誤 存有不合理幻想→愛我,就要給我?! 完全占有→我的喜歡=你的喜歡 甚至強迫對方發生性行為,
對愛情的偏誤 存有不合理幻想→愛我,就要給我?! 完全占有→我的喜歡=你的喜歡 甚至強迫對方發生性行為, 而觸犯刑法妨害性自主罪。 維繫愛情:雙方有共同交集,尊重對方隱私權與性自主權,才能享受兩性的溫馨。 維繫愛情…雙方要有共同的交集,更允許彼此有各自的空間,並尊重對方隱私權與性自主權,切勿過度盲目,才能享受兩性的溫馨。
59
合理化約會強暴 以【流星花園】為例
以「愛」、「忌妒」為名。 流星花園裡的道明寺: 「本少爺怎麼說也是個男人,說不急是騙人的,快點啦!否則,我就硬上了哦!」 「拜託,不要再讓我因嫉妒而發狂!」 《流星花園》劇照 html 廣告:約會性騷擾
60
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問題 遠離約會暴力陷阱, 多數青年男女缺乏兩性相處的經驗。 減少約會暴力發生。 忌妒、占有、暴力舉動=打是情,罵是愛?!
易生約會暴力、未婚懷孕等侵犯他人自主權的現象。 遠離約會暴力陷阱, 減少約會暴力發生。 建立平等的性別互動觀念 除去重男輕女的性別刻板印象 積極培養自信與獨立 學會保護、愛惜自己 能夠尊重他人 暴力問題 影片:親密關係之暴力:他每次都會道歉
61
2.好聚好散的分手 自主權:每個人都有充分的自主權。
彼此尊重:雙方因互動減少、彼此感情投入深度不同、相處問題、第三者介入等原因,使感情無法持續時,應尊重對方提出分手的抉擇。 婚姻價值觀問卷 資料來源 影片:經典的分手對白
62
分手暴力─恐怖情人?! 當一方提出分手,不願分手的一方惡言相向、恐嚇、傷害對方或自己、緊迫盯人、跟蹤,都造成對方極大心理壓力,不管結果如何,都是一種分手暴力。 分手暴力不僅傷害自己曾愛過的人,亦無法改變分手的事實。 分手暴力 新聞:2009/12/02公視晚間新聞(恐怖情人糾纏,及早報警最安心)
63
分手,快樂~ 分手需要智慧的! 健康的分手心態、分手後的調適,是防範彼此傷害的重要課題。
分手 分手,快樂~ 廣告:信義房屋之分手快樂篇 分手需要智慧的! 健康的分手心態、分手後的調適,是防範彼此傷害的重要課題。
64
三、自主與尊重 親密關係的轉變 →提出親密關係的民主化概念 日常生活、家庭與各種親密關係仍存在許多需要理性化與民主化的地方。
當代社會學者紀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 親密關係的轉變 →提出親密關係的民主化概念 《親密關係的轉變》書影 日常生活、家庭與各種親密關係仍存在許多需要理性化與民主化的地方。 親密關係中愈來愈要求平等、溝通與自主權。 有助於情感的維繫,並擺脫情感的威權。 平等協商、尊重個體選擇與自主性。 將民主溝通的模式(持續不斷對話)帶入私領域的親密關係中。
65
‧情感的民主化只要產生,就會進一步對公共生活的民主產生重大影響。
心碎 自主權,是基於民主社會對自由的保障。 個人要享受自主、自由,前提須尊重他人。 ‧情感的民主化只要產生,就會進一步對公共生活的民主產生重大影響。 ‧充分了解自己情感的構成,並且能夠在人與人之間進行有效溝通,這樣的個人很可能已經為承擔範圍廣泛的任務和公民責任做好了準備。 當代社會學者紀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
66
維持人際關係的和諧 不論何種人際互動的類型, ★以同理心出發 ★體諒、尊重他人情緒和想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