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围 城 作者:钱钟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围 城 作者:钱钟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围 城 作者:钱钟书

2 主要目录: 一、钱钟书及其文学风格 二、《围城》 (一)、海外对《围城》的高度评价 (二)人生与人性的双重嘲讽 (三)丰富的文化知识
(四)幽默讽刺与心理深度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 钱钟书在现代文学史上,很有戏剧性。在建国以后的文学史上,没有钱钟书的名字,在80年代初期的时候,他是作为出土文物被挖掘出来。在广泛的社会阅读过程中,钱钟书的文学价值才浮现出来。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中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很多人把他看作是现代文学的第一流作家。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4 一、钱钟书及其文学风格 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父亲是汉学家钱基博,从小受家庭的熏陶,才华出众。在小学、中学,数学极差。国文特别突出。字写得也不规矩,难得把字规规矩矩地写在格子里。酷爱古典小说和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酷爱外国的侦探小说,他出众的外语,就和读外国侦探小说有关。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5 1929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成绩非常特殊。数学15分,英语成绩特别优秀。一入学在学校就很有名气。个性狂傲,任意臧否人物,在二年级的时候,在随意言谈之间,就挑战朱自清、冯友兰的学识。甚至断言他父亲学识的“不足”。吴宓还推荐他到外语系当临时的教师。钱钟书在学识唯一敬佩的就是吴宓。还在《新月》上发表过书评。 1935年毕业到上海光华大学任英语教师。同年到英国的牛津大学留学。1937年获得副博士学位。牛津聘任他为讲师,他没有接受。1937——1938在法国生活过一段时间。1938年回国。先后在西南联大、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等地任教。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6 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6——1947年,在《文艺复兴》杂志上连载长篇小说《围城》。《围城》奠定了钱钟书在现代文学上的地位。建国以后,任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任研究员。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7 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两部学生著作《谈艺录》(1948)《管锥篇》,显示了他渊博学识。有人说,钱钟书是现代中国第一博学鸿儒。钱钟书不仅对精通古典学术,而且对欧洲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非常精通,甚至令西方学者相形见绌。所以,现在有“钱学”的说法。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8 钱钟书性格很特别,从小有一种“痴气”,一生都有痴气,混混沌沌,疯疯傻傻,没有正经的那种性格。抓青蛙,放到鞋里,拿着鞋上学。青蛙跳出来,老师罚他,他也不太在意。分不出左右来,上中学时候,穿皮鞋,不分左右脚,随意穿。当班长,因为左脚和右脚分不开,只当了两个星期。 在清华大学的时候,上课不做笔记,一边看书,一边听课,有时还画漫画,同桌总是看女生,他画一幅漫画《许眼变化图》。但是,考试总是全班第一。在清华大学时候,总是看书,不分什么粗的俗的,喜欢的就看。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9 给杨降画花脸,在英国留学时候,杨降中午练毛笔字睡着了,他拿毛笔给杨降画花脸。女儿睡觉的时候,在肚皮上画花脸。刚解放的时候,养猫,他的猫和林徽音的猫打仗,他拿竹竿帮着他的猫。
钱钟书是非常富有个性的作家,其文学风格与现代文学主流作家存在巨大的差异。他和张爱玲的共同之处是远离文学主流,凭借着纯粹的个人化的人生体验和文学理念进行创作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讽刺性文学风格。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0 钱钟书属于讽刺小说家,但是不同于现代文学的那种社会讽刺,而是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人生讽刺。他似乎洞察了人生的虚无、荒谬,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俯视人生,对芸芸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钱钟书很幽默、尖刻。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或者事情,他都能够看出可笑、可卑的地方。比如:在小说《灵感》中,对于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门化的嘲讽。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定委员会的一个专家问其中的唯一一个汉学家,中国的某个作品是什么意思。这个汉学家说: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1 “亲爱的大师,学问贵乎专门。先辈毕生专攻汉文的圈点,我四十年来研究汉文的音韵,你问的是汉文的意义,那不属我研究的范围。至于汉文是否有意义,我在自己找到确实证据以前,也不敢随人武断……”大家都称赞他治学严谨。但是他还很谦虚,说自己还比不上得本届诺贝尔医学奖的眼病学者,他“只研究左眼,不诊治右眼的病,那才算专家。”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2 他的学识,对他的小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现代文学中,学者型作家并不少见,但是,惟独钱钟书把学者的知识熔铸在小说中。他把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与小说叙述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贴切。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3 短篇小说《上帝的梦》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钱钟书讽刺小说的特色。作品把学者的知识与作家对文明、人性的思考容为一体,对现代文明和人性欲望进行了尖锐的嘲讽。
小说文体是比较特殊的,是属于那种荒诞小说。他把《圣经》中上帝造人的神话进行现代的改造,用来嘲讽现代文明和人性丑陋。作品中的上帝和人,是对现代文明和人性的最尖锐的嘲讽。文明高度发展产生了上帝,而上帝却是人性丑陋的体现,他创造的人同样如此。 作品一开始就嘲讽了现代文明。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4 小说把上帝看作是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结晶。在科学高度发展以后,人类灭绝了,然后产生一个上帝。
那时候,我们的世界已经给科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训练得驯服,沿着创化论、进化论、层化论、优生学、“新生活运动”的规律,日新月进。今天淘汰了昨天的生活方式,下午增高了上午的文化程度。生活和文明瞬息万变,变化多得历史不胜载,快到预言不及说。那时候,人生历程的单位是用步来计算;不说过了一年,说又进了一步,不说寿终,说行人止步,不说哀悼某人逝世,说白步笑五十步——笑他没多向前进几步。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5 进化的定律是后来者居上。……所以当天演的力量,经过数不清的年头,创化出一位上帝时,人类已在这世界里绝迹了。
然后,对于上帝和他创造的人的描写,既是对现代文明的嘲讽,更是对人的嘲讽。 上帝由于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创造物,所以具有人性丑恶欲望。他在权利欲望、虚荣心的支配下,创造了黑夜、白天,和人。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6 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考虑的是三个条件: 1、要了解自己。便于中肯的赞美自己。 2、要出自内心的赞美自己。 3、要忠诚自己。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7 上帝为两个人造了很多吃的东西。他们每天都感谢上帝。
上帝在自己身上挖一团泥巴,按照自己的样子造了一个人,男人。男人第一句话就是:“全知全能的真宰呀!我将无休止地歌颂你。”上帝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上帝感到这个人还不太完美,还粗糙。就造了第二个人。于是,用最好的材料——林黛玉葬花用的土,用朝露和泥,用朝霞的嫩光做脸色,用蓝天做眼睛,用流水的波纹造体型。于是,又造出一个漂亮的女人。感到非常满意。 上帝为两个人造了很多吃的东西。他们每天都感谢上帝。 但是,造人以后,世界的格局发生变化。世界变成了三个人。上帝和男人、女人。三个人各自怀着自己的欲望。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8 1、上帝发现,两个人之间很亲密,对他只是表面上应付,把他抛在一边了。上帝成了第三者。有一种被排斥的孤独。
上帝权利失落。 1、上帝发现,两个人之间很亲密,对他只是表面上应付,把他抛在一边了。上帝成了第三者。有一种被排斥的孤独。 2、上帝成了两个人用人了。两个人只是在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找他,否则就躲着他。 3、男人与女人各怀自己的欲望。男人背着女人要造一个女人,而女人却让上帝造一个男人。 上帝非常生气。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19 《纪念》也是一篇讽刺小说,但是,这里是一种人生讽刺。表现了人生的荒谬、尴尬的境遇。
上帝造出猛兽,威胁人类,结果人躲到山洞里,猛兽之间自相残杀,人却从中获利。女人可以用兽皮做皮大衣。上帝最后使用了细菌战,造了一些有毒的蚊子,还有大量的苍蝇,男人和女人同时病倒死去。但是,人都死了,上帝又感到非常寂寞。 《纪念》也是一篇讽刺小说,但是,这里是一种人生讽刺。表现了人生的荒谬、尴尬的境遇。 和《上帝的梦》相比,这篇小说是典型的写实小说。没有加入更多的知识,也没有夸张的幽默,而是追求一种写实小说的真实,在真实的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示人生的荒谬和尴尬。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0 作品是写一个女人的秘密外遇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重庆,主人公曼倩是一个少妇。她和丈夫才叔虽然有爱情,但是,丈夫是那种不会钻营,不会发财的男人,所以,她有一种微微的空虚。感到没有稳妥的依靠,没有那种在男人的保护下,奢侈的感情享受。一切女人情感上的奢侈品,象撒娇、顽皮、使性子之类,只好和物质上的奢侈品一同禁绝。但是,飞行学院的学生,她丈夫的表弟天健,却激发了她的感情欲望,天健正是一个喜欢招花惹草的人。天健恰好填补了曼倩的欲望空白。并且怀孕。才叔什么都不知道。在一次空战中,天健牺牲。蒙在鼓里的才叔为了纪念天健,决定妻子肚子里的孩子将来就叫“天健”。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1 在这样一个偷情的故事中,人生真相与假相构成对照,人生假相覆盖了真实人生,从而揭示了人生的荒谬、尴尬,构成对人生的讽刺。
作品中人生真实的一面是女人在感情上背叛了丈夫,并且怀孕。而且,这种结果也并不是爱情,而是在一种盲目的虚荣心和欲望的支配下,造成了这样一个结果。但是,这样真实的东西,却永远地隐藏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对生活不具有任何支配力,永远无法浮现到生活中来。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2 而在才叔那里,却生活在假相之中,对真相毫无任何知觉。他仍然认为,他们三个人的关系是表兄、表嫂与表弟的关系。仍然认为,天健经常到他家是处于兄弟感情,或者同乡感情。连他妻子肚子里的孩子,也不知道是天健的,还以为是自己的,甚至要用天健的名字来给孩子命名。他对天健真诚感情,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生活假相的基础上。而这种生活假相却占据了支配地位。才叔要用天健名字给孩子命名,曼倩虽然很反感,但是提不出任何理由来反对。在生活中,才叔的生活假相永远占支配地位。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3 由此可以看出人生的荒唐、尴尬和可笑。生活完全是又假相来支配,人们津津乐道的不过是一些虚假的东西,人生却被虚假的东西所支配。真相却永远处于秘密状态,无法进入生活中。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4 二、《围城》

25 (一)、海外对《围城》的高度评价 《围城》最初连载于《文艺复兴》( ),1947年出版单行本。当时在上海、香港曾经有人发表评论,但是,很快新中国成立,社会文化和文学都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围城》这样风格的作品,几乎没人问津。一直到文革时期,大陆文学史上没有钱钟书的名字。80年代处中国文学界才开始研究钱钟书的《围城》。80年代中后期,逐渐进入文学史。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6 由于夏志清的介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人专门研究钱钟书。70年代有人专门以钱钟书做博士论文。
钱钟书和《围城》在大陆默默无声的时候,却在世界产生了影响,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香港不断盗印《围城》,有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者,把《围城》看作是中国现代最优秀的作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夏志清教授,在他的1961年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围城》进行了高度评价:“《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由于夏志清的介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人专门研究钱钟书。70年代有人专门以钱钟书做博士论文。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7 在1980年《围城》重新出版时候,英译本《围城》被美国图书协会评选为1980-1981的卓越的学术著作。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乔纳森·斯宾塞在《纽约图书评论》(1980年4月17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这是本极有才华、技艺精湛、非常引人入胜的小说,文笔高雅,结局带有含义深刻的悲观主义色彩。” 他说,西方人最熟悉的中国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和老舍的《骆驼祥子》,但是,《围城》与这两部作品完全不同,它将会迅速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看法。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8 美国的《民族评论》(1980年6月13日)发表文章,认为《围城》是最伟大的现代中国小说。相见恨晚。惋惜翻译得太晚了。
英国最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刊物《太晤士报文学增刊》(1980年6月27)发表了霍克斯长篇论文,标题《大卫·霍克斯论一部现代的中国经典》,认为《围城》是中国现代最好的一部小说。 俄罗斯对《围城》也有很高的评价。1980年的俄文译本出版后,前苏联著名汉学家艾德林写了很长的序言,高度评价围城是现代文学中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29 (二)人生与人性的双重嘲讽 《围城》以抗战为背景,却与抗战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关系。作品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以方鸿渐中心,在方鸿渐生活与追求中,串联起众多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不是以往的小知识分子,而主要是高级知识分子。几乎都是留过学的教授、专家,西装革履,满口外语。在现代文学中,很少有人这样描写这样的知识分子。由于《围城》是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所以,有人称《围城》是新《儒林外史》。把《围城》看作是对知识分子精神弱点的批判、嘲讽。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0 人生嘲讽与人性嘲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实际上,《围城》不是对知识分子的精神、道德的批判;而是对人生和人性进行思考和嘲讽的作品。知识分子只是表现对象,作品要通过知识分子道德状态和人生状态叙述,来嘲讽人生的本质与人性的本质。在本质上,《围城》是一部具有哲学意味的小说,而不是社会批判小说。 人生嘲讽与人性嘲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1 1、人生嘲讽 张爱玲把人生看作是“苍凉”,社会无论是升华,还是浮华,个人总悲剧的,无法圆满的。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的悲剧。而钱钟书也同样具有人生虚无的悲剧意识,但是,他和张爱玲的不同是,他把人生理解为一种盲目的过程,人不段追求,又不断的落空,最后总是一无所有,无法获得自己渴望的东西。世界好象总是与人开玩笑,人在世界的无形的巨手的拨弄下,总是变得可笑。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2 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对话,就是这样的人生悲剧的象征。 褚慎明这样说:
关于菩蒂结婚离婚的事,我也和他谈过,他引一句英国古语,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苏小姐说: 法国也有这末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3 好象个进口,背后藏着深宫大院,引得人进去,原来什么也没有,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
围城就是人生本质,人生不过是出来、进去的无休无止的循环过程。不过是由无数个追求——幻灭组成的一个过程而已。就象方鸿渐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看到的那个大门一样: 好象个进口,背后藏着深宫大院,引得人进去,原来什么也没有,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4 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就体现了这种人生本质。他在回国的船上,追求鲍小姐,而鲍小姐只和他逢场作戏而已。他不爱苏小姐,却被苏小姐当作知音。拼命地追求唐小姐,但是,阴差阳错,他和唐小姐失之交臂。他到三闾大学,也碰壁而回。在三闾大学,并不爱孙柔嘉,但是,却和孙柔嘉订婚。回到上海,和孙柔嘉无法维持婚姻。决定还要走。方鸿渐总是在寻求。但是,最后是一无所有,空空荡荡。作品中唐小姐,是理想的象征。但是,理想仅仅是理想而已,人永远也无法得到。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5 方鸿渐总是在“走”。有人说有点和外国的流浪汉小说相似。这种走,是在追求,同时,更是流浪,没有家园,没有安身立命的所在。他走的路线也很有意思。是一个圆圈。从海外回国,从上海出发,最后又回到上海。等于转了一圈,什么也没有得到。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6 2、人性嘲讽 这种人生状态,与人性本质具有密切联系。人生之所以是一个盲目的过程,是因为人性本质上是一种盲目的欲望。人并无理性可言,只是被他的大大小小的世俗性欲望所支配。钱钟书对人的理解,受叔本华意志主义哲学影响极大。 我们发现,在作品中,所有的人,都被个人化欲望所支配。《围城》中的欲望,主要不是那种极端的欲望,而是那种普遍的世俗性欲望。自私、虚荣心,嫉妒心理,权利欲望,以及微妙的心理需求等等。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都是这些欲望的碰撞。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7 如,对虚荣心,特别是女性的虚荣心讽刺是非常出色的。
苏文纨误以为方鸿渐、赵辛楣都爱上她了,感到非常高兴,她喜欢两个男人为她争风吃醋。作品这样写:“她喜欢赵方二人斗法比武抢自己,但是她担心交战得太猛烈,顷刻就分胜负,二人只剩一人,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 在三闾大学,范懿为了炫耀自己,故意把带有作者签名的书借给别人。书上有作者这样的签名:“给懿——作者”“给我亲爱的宝贝,本书作者赠”。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8 韩学愈花钱买假博士文凭,把自己在国内娶的白俄老婆说成是美国小姐,用求职广告当学术文章。
褚慎明专翻外国杂志,然后写信吹捧外国哲学家,骗取回信,用一些回信,招摇撞骗,下倒无数人。 就是在一些正义的行为的背后,钱钟书也能够看到虚荣心。比如,在上海的报社,主编王先生因为言论激烈而被迫辞职,方鸿渐也一同辞职。作品没有否认王先生的正义感,但是也不忘对他的虚荣心进行讽刺:“王先生是个正人,这次为正义被逼而走,喜欢走得热闹点,减少去职的凄黯,不肯私奔似的孑身溜掉。”他知道辞职吃亏,还是希望方鸿渐也一起辞职,显出自己轰轰烈烈。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39 还有李梅亭的自私、权利欲望。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孙柔嘉有病,他带着一大箱子药,下了很大决心才拿出几粒仁丹来。作品写,
“虽然仁丹值钱无几,他以为孙小姐一路上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够一包仁丹的交情。” 在大家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他一个人偷偷地买烤红薯吃。到三闾大学,发现系主任的位置被别人占去,就怒气冲天,最后校方高价收下他的药,他才平息了怒气。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40 方鸿渐在船上对鲍小姐的追求,完全是身体欲望。鲍小姐下船以后,亲近苏小姐,也是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欲望所支配,他觉得苏小姐是个很好的女朋友,带他到各种场合都可以。他不想和孙小姐有更深的来往,生怕孙小姐爱上他,但是,还是鬼使神差地和孙小姐在一起。回到上海,还是去找孙小姐。他和孙柔嘉的爱情,也是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欲望所促成。他并不爱孙柔嘉,但是,在孙柔嘉的一系列富有心计的手段下,不知不觉上了贼船。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41 在散文《魔鬼夜访钱钟书》中,那个魔鬼,就是人的各种欲望。魔鬼对钱钟书说:
“我就是魔鬼;你曾经受我的引诱和试探。” “你不认识我,虽然你上过我的当。你受我引诱时,你只知道我是可爱的女人、可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没看出是我。” 人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欲望,所以才有魔鬼的引诱,魔鬼不在外部,而在人的心灵深处。人本身就是魔鬼。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42 在现代文学中,一般都是社会讽刺,人丑恶欲望,都是社会、文化造成的,通过对人的讽刺,达到对于社会文化的讽刺。比如,鲁迅的《肥皂》、《高老夫子》、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在七香居茶馆里》等都是社会、文化讽刺。钱钟书认为,中国文学没有纯粹的幽默小说,只有大量的社会讽刺。中国作家从不深入探讨人的性恶本质,他们只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观念,不伤大雅地嘲弄人的行为。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43 但是,钱钟书这里却是人生和人性的嘲讽。他基本上把人定位于一种动物。在《围城》的序言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部分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人在本性上是动物,人生也不过是动物一样的盲目过程。 对于人生与人性的这种嘲讽,体现出一种现代主义的人生观。30、40年代,钱钟书在国外受到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比如叔本华。同时,世界、中国的动荡,千疮百孔,二次世界大战等,都使他感受到人生的盲目、人性丑陋。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44 (三)丰富的文化知识 钱钟书是博学的学者。在现代文学中学者型作家并不少见,但是把学者的知识写进小说的却只有钱钟书一个人。围城把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化典故、知识都写进小说,在现代文学上是第一次。作品涉及到众多的古今中外的文化典故、知识、生活习俗等。从古希腊神话,到现代西方哲学,从殷商的伯夷、叔齐到现代的徐志摩,上下几千年知识进入小说。涉及到的中国作家,就有陶渊明、苏东坡、黄庭坚、梅尧臣、元好问,龚自珍、黄遵宪、苏曼殊等人。最容易变成炫耀知识,脱离小说的叙述、描写,但是,钱钟书小说却没有这样的缺点。他把知识写进小说,知识变成了一种表现手段,增加了小说的表现力,使小说具有了独特的美感。作品在描写、叙述、比喻等等都巧妙地容入知识、典故。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45 如写方鸿渐留学欧洲时的那种落拓不羁、玩世不恭的性格:
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钞敦煌卷子,又不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46 方鸿渐在爱尔兰人那里买假博士文凭,觉得自己成了骗子,但是在心理却这样安慰自己:
方鸿渐进过哲学系的——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做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让他们失望么?买文凭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英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47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小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他买假文凭,作品这样讽刺说: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小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他用三十美元就买来假文凭,把爱尔兰人骗了,作品这样写: “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48 方鸿渐回到家乡给中学生演讲,也是玩世不恭的那种调侃:
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各位在任何历史教科书里都找得到,不用我来重述。各位都知道欧洲思想正式跟中国接触,是在明朝中叶。所以天主教徒常说那时候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不过明朝天主教士带来的科学早过时了,他们带来的宗教从来没有合时过。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49 然后就讲鸦片是怎么回事,梅毒是怎么回事。这里,表面上好象胡说八道,而实际上却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吸收西方文化的嘲讽。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50 (四)幽默讽刺与心理深度 钱钟书的讽刺,是一种人生、人性的讽刺。他本身是站在高位,象上帝一样洞察人生、人性的可笑、荒唐的。所以,他的讽刺的既有生活广度,又有人性、人生的深度。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51 1、从讽刺广度看 他不是只讽刺某一种人,或者某种社会现象,而是什么都讽刺,一切在讽刺之内。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形形色色的人物,不论是普通市民,还是大学教授,官员等等,凡是涉及到的都不忘了讽刺。 方鸿渐在中学做报告,大讲鸦片、梅毒,记录的女生脸红了,作品这样讽刺: “仿佛听了鸿渐最后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了贞操。”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52 对张小姐进行讽刺:“张小姐是18岁的高大女孩,着色鲜明,穿衣紧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那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
方鸿渐与苏小姐的关系,被父亲知道了,他父亲这样说:“‘人家不但留学,而且是博士,所以我怕鸿渐吃不消她’——好象苏小姐是砖石一类的硬东西,非鸵鸟或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 对张小姐进行讽刺:“张小姐是18岁的高大女孩,着色鲜明,穿衣紧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那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 写唐小姐的眼睛漂亮,却要讽刺政治家:“她的眼睛并不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象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53 对学中文留学生的讽刺,有讽刺了官员、商人:
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学、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54 讽刺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 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55 2、从讽刺深度上看 善于发掘人的心理。一般讽刺小说往往是写人的行动,透视人的心理。但是这篇小说却善于进行心理剖析,对人的心理进行讽刺。
对苏小姐嫉妒鲍小姐的心理这样讽刺: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56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镂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的装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裸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火起,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57 苏小姐看到鲍小姐和方鸿渐抽烟,对火产生这样心理:“苏小姐气得身上发冷,想这两个人真不要脸,大庭广众竟借烟卷来接吻。”
苏小姐在船上,替方鸿渐洗手帕、钉扣子。方鸿渐有这样的心理: 方鸿渐看大势不佳,起了恐慌。洗手帕、补袜子、缝纽扣,都是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他和苏小姐在一起,不是怕袜子忽然磨了洞,就是担心什么地方的钮子脱了线。他知道苏小姐的效劳是不好随便领情的;她每钉一个纽扣或补一个洞,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Download ppt "围 城 作者:钱钟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