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話本小說(一) 宋元話本 面授教師:謝幸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話本小說(一) 宋元話本 面授教師:謝幸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話本小說(一) 宋元話本 面授教師:謝幸運

2 宋元「話本」的起源及「變文」一名的由來(p179)
一、宋元「話本」的起源 由唐代僧人的講唱佛經演變而來。 二、「變文」一名的由來 中唐時,僧侶宣講佛教故事,以韻散結合, 唱白並用的形式,改變了佛經中的艱澀文詞,所 以稱為「變文」。後因頗受歡迎,引起道士的效 法、民間的流行。

3 何謂「話本」、「平話」?話本何以又稱為「詩話」、「詞話」? (P178、179)
一、話本 指說話人說故事的底本或稿本。起源於唐代僧人講唱佛經的 變文。宋、元時期說話是一種行業,其中的「話」是故事之意。 早期的話本是由說話人將故事的內容記下來,做為以後自己再說 故事時的依據,也有留傳給親人、徒弟參考的意圖,後被人刻印 成書出版,仍稱「話本」。 二、平話 「平」是「評」的簡寫,因為它是夾敘夾議,評論古今的緣 故。多指宋、元時期,講史類話本的集結,如《新編五代史平話 》、《全相武王伐紂平話》等 。 三、另名由來 王國維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跋文中說:「以其中有詩有 話,故得此名,其有詞有話者,謂之詞話。亦即「詩話」、「詞 話」是因為話本中穿插了許多詩詞而得名。

4 話本可分為那幾類? (P179-180) 一、小說:又名「銀字兒」,銀字指樂器,意指說唱小說時,以
觱篥等樂器作輔助。包括煙粉(女性,並與鬼魂有關 )、靈怪(精怪)、傳奇(愛情)、公案(審案)、 說鐵騎兒(戰爭)。 二、講史:講說前代書史文傳中,爭戰興廢之事,多以正史為藍 本,再加上野史傳說,及作者的虛構而成,如:《新 編五代史平話》敘五代歷史、《大宋宣和遺事》記北 宋滅亡前後的史事,為日後《水滸傳》的底本。 三、說經:演說佛經的話本,包括說參請、說諢經,係指賓主參 禪、悟道等事。以《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最有名,是 吳承恩寫《西遊記》的基石。 四、合生或商謎:合生是捷詞辯舌的隨興講說,多為滑稽諷刺的 內容。商謎是猜詩謎、字謎。

5 「話本」中小說類與講史類之不同 (P180) 項目 類別 篇幅 文字 小說 短篇 成熟的白話文 講史 長篇 文白夾雜(淺近文言與不甚成熟白話),受古史書影響

6 宋元話本的特點(P181-183) 一、具民間性 、演影戲、唱雜劇的活動極興盛。其說話對象為市井小民,取材
宋、元經濟發達,都市生活繁榮,故民眾文學盛行,講故事 、演影戲、唱雜劇的活動極興盛。其說話對象為市井小民,取材 自常民生活,反映其心理,情節曲折離奇,以迎合民眾趣味。如 〈錯斬崔寧〉中的陳二姐本為賣糕餅鋪人家的女兒,為人妾後身 份卑微與無奈,在司法不公下含冤而死。〈志誠張主管〉裡的張 勝受小夫人愛慕,凸出女性鮮明形象,還記述宋代節慶民俗動, 顯示話本與群眾、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緊密結合。 二、具通俗性 說話人面對不同地方的聽眾,使用當地的方言、市語、俗語 、諺語,話本語言亦多配合人物身分、情節的發展,所使用的白 話文樸實、通俗而生動。如「做不是的」意指小偷;「失曉了」 是天早亮了;「伴當」是同伴;「客長」即客官;「上山擒虎易 ,開口告人難」、「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瓦罐不離井 上破,將軍難免陣中亡」等俗諺,都呈現宋元生活語言。

7 三、具教化性 內容常以倫理道德作為標準的價值判斷,但不同於經史勸 善懲惡的艱深詞義,而是透過通俗、曲折的故事默化人心。如 〈錯斬崔寧〉中說:「口舌從來是禍基」,要人講話重誠信、 勿戲言;〈志誠張主管〉中要人以貪財愛淫為戒,以誠實守分 為上策;〈合同文字記〉強調「怕人知事莫做」;〈錯斬崔寧 〉靜山大王終究伏法,〈陳巡檢梅嶺失妻記〉中陳辛因志誠「 奉真齌道」,終與妻團圓,皆呈現佛教「善惡果報」的思想。 四、保存說話格式套語 現存的話本還保留有說話的形式特徵,如前有「入話」, 以詩詞或故事當開場的引子。以故事當引子的稱為「得勝頭迴 」,是「入話」的一種,因放在「正話」前,故稱「頭回」; 用〈得勝令〉鼓調,故合稱「得勝頭回」。在進入「正話」之 時,以散文為主,穿插詩詞韻語,故事進行中又有「又說」、 「卻說」、「再說」、「話分兩頭」等說書人口吻。篇尾常綴 引詩詞做為總結、評論。最後,還有「話本說徹,權作散場」 ,表示話本已說完。

8 宋元話本在小說史上的重要地位(P183) 一、多表現小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突破過去 小說和文人詩詞的描寫範圍。
二、明清長篇歷史小說多在宋元講史話本的基礎上 加工、改造而來。「分章回」即從 「說話」 煞住話頭,告一段落蛻變而成;敘事中常穿插 古典詩詞,結尾常用詩詞來總結經驗教訓的手 法,亦為明清小說所採用。 三、奠定我國短篇白話小說的基礎。

9 〈錯斬崔寧〉如何陳述、揭示主題?(p195-196)
一、說話人的直接說明 如小說的終場詩中提到:「善惡無分總喪軀,只因戲語釀 災危。勸君出語須誠實,口舌從來是禍基。」劉貴因一句戲言 而遭致殺害,還連累幾條無辜生命,所以說話人藉小說要人謹 言慎語,以免禍從口出。而小娘子和崔寧被錯斬之後,說話人 也穿插一段議論:「誰想問官糊塗,只圖了事,不想捶楚之下 ,何求不得。冥冥之中,積了陰德,遠在兒孫近在身。他兩個 冤魂,也須放你不過。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斷獄,任情用刑 ,也要求個公平明允。 」

10 二、小說人物對白的陳述 由鄰舍所說:「日間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靜 山大王所言:「我雖是個剪逕的出身,卻也曉得冤各有頭,債 各有主」,都是強調為人處事不可踰矩,及天理報應的善惡觀 念。小娘子在回娘家前,曾借宿朱三老家,說明原委,鄰舍亦 認為說得有理;但當劉貴被殺,朱三老卻說:「有殺人賊在此 ,煩為一捉,不然,須要連累我們。」王氏亦誣陷小娘子說: 「這是你兩日因獨自在家,勾搭上了人,又見家中好生不濟, 無心守耐,又見了十五貫錢,一時見財起意,殺死丈夫,劫了 錢,又使見識,往鄰捨家借宿一夜,卻與漢子通同計較,一處 逃走。現今你跟著一個男子同走,卻有何理說,抵賴得過。」 顯見眾人自私避禍、盲從的心理。 三、小說情節開展的啟示 小娘子、崔寧所以造成冤獄、被錯斬,兩人同行實為原因 之一。就如臨安府尹對崔寧所說:「你既與那婦人沒甚首尾, 卻如何與她同行同宿?」不能謹慎行事,避免瓜田李下,落人 口實,使得崔寧與小娘子百口莫辯,招來殺身之禍。

11 〈錯斬崔寧〉蘊含的主題(p196) 一、勸人謹言慎行 劉貴因一句戲言,而使數條人命歸陰,實因「禍從口出」之
故,所以說書者乃藉故事寄寓「謹言慎行」的道理。  二、強調善惡果報 述及官府判案不可輕率糊塗,否則造成冤獄,草菅人命之外 ,更會有惡果報應,殃及自己及子孫;而靜山大王的殺人者死, 也應驗了因果報應。 三、處事不可逾矩 俗云「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正是勸人要懂得避嫌疑 的道理。崔寧與小娘子偶然相遇,又恰巧同程而同行,雖兩人行 為坦蕩,但諸多巧合發生,註定要牽扯進命案中,若當初能避 嫌,就不會惹來殺身之禍了。

12 四、社會輿情自私盲目 朱老三唯恐捲入殺人命案中,竟執意入小娘子之罪。又 王氏不明所以,誣陷小娘子「不守婦道」,使小娘子成為眾 目所指,小說中眾人自私避禍、隨眾盲從的心理,促成崔寧 二人錯斬的悲劇。 五、反映司法不公 小娘子弱勢又無助,因昏官誤判,迫於威逼而屈打成招 ,竟與崔寧糊里糊塗的枉死刀下,反映了當時司法之不公, 吏政之昏庸,人命如草芥。 六、寒門弱女子任人擺佈 小娘子聽劉貴將其以十五貫錢典與他人,只想到要回家 與爹娘說知,等到來日有人來要她。足見寒門弱女子任人擺 佈之悲情。

13 〈錯斬崔寧〉的表現手法(p197-199) 一、善用巧合 小娘子才出門,卻因只拽而未關,小偷即趁虛而入;陳二
姐腳疼走不動,便遇上男子崔寧,而且不約而同的都往褚家堂 那邊去,因此巧遇同行;而崔寧賣絲的錢又恰好為十五貫,與 劉貴被偷走的錢不謀而合,因而被定罪;而王氏再嫁竟是殺其 前夫、害崔寧與小娘子冤死的盜賊。種種巧合,說明了生命中 無限的可能。

14 二、人物形象、心理活動的細膩描寫 如當劉貴到岳家拜壽,小娘子獨自無事可做,只得守著門兒 打瞌睡,顯示出小娘子在家中的地位之卑微;即便劉貴戲言將她 典當給人,雖曾懷疑也想求證,最後仍無言的接受,說話人卻寫 出小娘子不願、擔心又無奈接受命運安排的心理活動。大娘子王 氏居於強勢地位,因没子嗣,而令劉貴娶妾;因王氏之父助劉貴 營生本錢,故其有父親倚仗,留住娘家;她一見小娘子即站在制 高點,理直氣壯地將小娘子入勾搭漢子之罪,其所入之罪又實有 自己的影子在內,故劉貴死後一年,其父「見她守不過」,便勸 她改嫁;當她在林中落難,眼見靜山大王殺死隨身老僕,她也能 隨機應變,化除自己危機;等到發現靜山大王就是謀害親夫的真 兇,王氏又假裝歡天喜地,不多言語,隔日便至官府伸冤,並為 劉貴、崔寧、二姐等人的冤死痛哭不已。人物性格多層次的面貌 在王氏身上表現出色。

15 三、以覆沓的手法,增強臨場感,並呼應小說的文題
小說中將劉貴對小娘子所說的典當與他人,並得十五貫 錢,以及借宿鄰家,與崔寧作伴同行,劉貴不知何故被殺等 情節,說書人多次的由主要人物的對話不斷重覆,意在加強 聽眾的臨場感,並加深對小娘子、崔寧的同情,再者,也呼 應了小說題目中的「錯」字。

16 何謂「煙粉類話本小說」?〈志誠張主管〉何以是煙粉類話本小說?(p207)
一、宋人羅燁《醉翁談錄.舌耕敘引》一文,曾將說話人講述 的故事分為靈怪、煙粉、傳奇、公案、說樸刀、桿棒、神仙、妖 術八大類。「煙粉」類指的是煙花粉黛,包括少女、妓女等人鬼 婚戀的故事。 二、〈志誠張主管〉敘述北宋時,東京開封府開胭脂絨線舖的員 外張士廉,年過六旬,透過媒合,少報一、二十歲,娶王招宣府 被遣出的小夫人為妻。小夫人見員外年紀大而怨苦不已,轉對店 中青年夥計張勝心生愛慕,相繼贈金及衣物;而張勝在母親提醒 下,為避嫌,辭職求去。一日,張勝上街看元宵燈,猝見張府被 查封,隨後又遇小夫人,因大張員外被關,張府被抄,身無歸處 ,攜108顆西珠來乞投奔,張勝依母意暫將她收留,並賣珠開 店,人稱小張員外;但對小夫人卻始終以主母相待,不及於亂。 後來,張勝出遊巧遇大張員外,方知小夫人因偷盜王招宣府10 8顆西珠,連累大張員外被抄坐監,小夫人也自縊身亡;而棲身 張勝家中的,原來是小夫人的亡魂。故事牽涉到少女死後變鬼仍 投奔愛戀的青年,故屬煙粉類話本小說。

17 〈志誠張主管〉的敘述手法(p208) 娶妻,以及他與小夫人間的婚姻生活不諧的過程。 二、張勝離職後,改採張勝第三人稱單一敘述觀點。他
一、張勝離職前,採第三人稱的全知觀點。描述張員外 娶妻,以及他與小夫人間的婚姻生活不諧的過程。 二、張勝離職後,改採張勝第三人稱單一敘述觀點。他 對於小夫人的偷珠與自縊身死並不知情,聽到的都只是小夫 人的一面之詞,而是在遇老張員外後,才從其口中得知張府 被抄、小夫人偷珠與自縊的原委。 三、故事從張勝離和小夫人碰面起以倒敘方式,至最後 才揭開謎底,這種製造懸念的手法,猶如偵探小說,將高潮 留到最後,真相終於大白,於是寫張勝還珠,讓老張員外免 於罪刑,奠祭小夫人等事,不但增加情節的曲折性,也製造 聽聞說書的懸疑性、趣味性。

18 〈合同文字記〉 如何以對比的方式顯豁主題?(p214)
一、同為親戚,劉添祥夫婦的表現,是絶情又冷酷 的,不只將劉安住誣指為詐騙身分,又將他打傷;反觀 安住的姨丈張學究,卻讓安住在張家村一待十五年,讓 其讀書識字、知書達禮,並將他視為己出,益加反襯出 劉天祥夫婦的不仁不義。 二、當包公審案,欲將劉天祥夫妻治罪時,卻見劉 安住挺身護衛,顯見他顧念親情,不但不計舊惡,還極 力為伯父母脫罪,如此,凸顯劉天祥夫妻的貪利輕倫 理,映襯安住的孝義德行。

19 從〈合同文字記〉看宋元話本與明代小說的關係(p215)
出處 宋元話本:洪楩的《清平山堂話本》 明代小說: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 篇名 〈合同文字記〉 卷三十三〈張員外義撫螟蛉子 包龍圖智賺合同文〉 進展 劉添瑞攜同妻子赴外地謀生,立下合同文字,後生病去世,由姨丈張學究將安住撫養長大,帶著父母骨灰返鄉 加入合同文書的內容、姨丈張學究改為富戶張員外,與劉家非親非故,而將安住過繼為螟蛉義子,更顯現劉添祥夫婦的親情淪喪。 阻礙 安住的伯父母因存私心,謀吞家產,不認安住,將其打成重傷。 增加伯母楊氏拿了安住的合同,卻抵賴未拿的情節,使包的審案更添曲折。 完成 包公審案,稽核證據,巧施計謀,要將劉添祥夫婦治罪,安住親情流露,驗明正身,終使案情明朗,劉安住認祖歸宗,朝廷授予官職。 增加包公以智慧審案的細節,安排包拯設計劉安住詐死,套出楊氏終於承認劉安住為其侄兒,並取出合同文書,對判案過程有具體的描寫,楊氏欺孤畏罪的形象也更為強烈。 整體比較 細節更詳盡、情節更曲折、人物塑造變鮮活、話本特徵(如篇首的「入話」,及故事結束的結語「話本說徹,權作散場」等套語)被刪去。

20 〈陳巡檢梅嶺失妻記〉故事的起源與演變(p227、230)
一、起源 1.漢人焦延壽《易林》曾說:「南山大玃,盜我媚妻。」 2.晉代張華《博物志》有收錄山猿盜女的傳說。 3.唐無名氏〈補江總白猿傳〉的傳奇小說,敘梁武帝大同年間,別將歐陽紇南征略地,攜美妻至長樂,入夜被猿攝走,後來救回的故事。 二、演變 1.《永樂大典》中收有〈陳巡檢妻遇白猿精〉的戲文。 2.〈陳巡檢梅嶺失妻記〉為宋人所作,由明代洪楩編刻的《清平山堂話本》收錄,首將白猿精稱為齊天大聖,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名號具淵源關係。 3.與〈補江總白猿傳〉相較,〈陳巡檢梅嶺失妻記〉在婦人的堅 守婦德,寧死不屈的形象,與神怪魔力的表現更淋漓盡致,文 字較淺白生動,還加入弘揚佛道的思想,情節更曲折豐富。 4.馮夢龍《喻世明言》收入本篇,題作〈陳從善梅嶺失渾家〉, 在題目、文句、詩詞、結尾有改動,但故事情節幾乎全同。

21 〈陳巡檢梅嶺失妻記〉保留宋元話本哪些文體型態?(p228)
一、小說以「入話」作為開頭,以詩一首來概括全篇大意,言陳 巡檢失妻的故事足以與史傳上記載的貞烈人物相呼應,而梅嶺之行更 是崎嶇險峻,在他赴任的途中歷經險難,顯示人生名利,本就禍福無 常,不易面對、處理。說書人以此作為入話,當進入正話前的過渡性 文字。 二、進入「正話」,開始敘述小說情節,其中還留有說書人的聲 調口吻,如「卻說陳巡檢分付廚下使喚的」、「不說這裡齋主備辦」 、「且說大羅仙界有一真人」、「王吉領命,往街市尋覓,不在話下 」、「正是:青龍與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保」等皆是。「卻說」 、「不說」、「且說」、「不在話下」皆是說書人用於情節轉換處的 口吻;而「正是」則是用於引起詩詞的韻語。這些指示套語,使人感 受到說書人存在,也是話本文學作為民間口頭文學的重要標誌。 三、在「正是」以下,每用二到六句詩歌做為一個段落的起結, 全文在此形式下共分為十段,後來章回小說分回的方法,即源自此。 四、結尾以「話本說徹,權作散場」來當說話人的套語,表示說 話人實際上是依據話本進行講述。

22 宋元話本中女性形象的特色—以〈陳巡檢梅嶺失妻記〉、〈志誠張主管〉、〈碾玉觀音〉三篇中的女主角為例(p229)
一、忠誠、勇敢、堅持 〈陳巡檢梅嶺失妻記〉中的張如春,被白猿精所盜,貞烈不屈;〈 志誠張主管〉中的小夫人與〈碾玉觀音〉中的璩秀秀同是忠於情愛,生 死不渝的典型 二、個性鮮明,光彩奪目 張如春在白猿精處,「只求早死」,雖金蓮、牡丹加以勸說:「在 他矮簷下,怎敢不低頭」,如春仍斬釘截鐵地回答:「烈女不更二夫, 寧死而不受辱」,甚至罵二女是「貪生受辱,枉為人在世」。小夫人在 王招宣府裡偷珠之事曝光後即上吊身亡,亡後仍緊跟張勝住進其家。璩 秀秀趁著郡王府大火,提著一帕子金珠富貴,與崔寧撞見,一起奔至崔 寧住處,秀秀道:「你記得當時在月台上賞月,把我許你,你兀自拜 謝,你記得也不記得?」崔寧叉著手,只應得喏。秀秀道:「當日眾人 都替你喝采:『好對夫妻!』你怎地到忘了?」崔寧又則應得喏。秀秀 道:「比似只管等待,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不知你意下何如?」 崔寧道:「豈敢!」秀秀道:「你知道不敢,我叫將起來,教壞了你。 你卻如何將我到家中?我明日府裡去說。」足見秀秀個性之鮮明。


Download ppt "話本小說(一) 宋元話本 面授教師:謝幸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