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明鄭時期戰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明鄭時期戰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明鄭時期戰役

2 戰 爭 起 因

3 台灣荷蘭統治時期為1624年至1662年,荷蘭為第一個有系統統治臺灣的國家。此時正逢地理大發現,歐洲強權紛紛前來東亞貿易,並建立殖民地。荷蘭人為建立能與中國、日本貿易的據點,遂於1624年佔領臺灣。而荷蘭殖民當局為了開墾土地而急需勞動力,便招引大量漢人移民台灣。 1635年起,荷蘭殖民當局對外貿易開始穩定,開始征服行動,與原住民部落訂定麻豆協約,確立荷蘭人為領主、原住民為封臣的封建關係 1640年代以後,台灣殖民地的行政支出不斷地暴漲,為此,荷蘭人開始新增各種稅收,加上1650年後許多農民賴以維生的甘蔗業開始衰退,漢人對於荷蘭人的統治越來越不滿,引爆了郭懷一事件。鄭成功於1661年進攻台灣,翌年荷蘭人為其所擊敗,退出臺灣。 一、 荷蘭 殖民 台灣

4 二、孤臣孽子 ,時勢英雄 1664年3月,李自成攻佔北京,明朝滅亡;同年5月,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大敗,滿清便成中國統治者。
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鄭成功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4月28日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二、孤臣孽子 ,時勢英雄

5 戰 前 情 勢

6 一、雙方兵力 與部屬 兵力: 鄭軍:2萬5千餘人,大小戰船400餘。
荷軍:1661年4月,兵力約1700餘人、戰艦4艘,同年9月增約2千人,大戰艦10艘。 部屬: 鄭軍:指揮部設在北線尾島上。 荷軍:登陸作戰時期,普羅民遮城(赤崁樓)配置約400人,包圍作戰時期兵力守於熱蘭遮城。

7 二、作 戰 構 想 鄭軍: 荷軍: 目的:把台灣作為反清復的根據地。 手段:1.將澎湖作為前進基地
2.利用3、4月東北季風正旺的季節 實施航渡。 3.強行通過鹿耳門航道,奇襲普羅民遮城,孤立熱蘭遮城。 4.作戰初期,採速戰速決的戰術,後期改長圍久困且戰且耕的戰術。 荷軍: 目的:確保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安全。 手段:將防禦重點於熱蘭遮城,在鹿耳門水道做好戰場阻絕,初期採持久作戰。

8 戰 爭 經 過

9 1661年5月1日,荷軍從陸上和海上主動出擊。陸上由上尉拔鬼仔率領250名士兵登陸北線尾,。鄭軍宣毅前鎮陳澤率領4000名士兵應戰,在正面安置50門小砲迎擊,並以700人自水路迂迴包抄,兩軍交戰不久荷軍便即潰散,包括拔鬼仔在內共118人陣亡。 海戰方面,主力艦赫克托號與斯·格拉弗蘭號,先掩護拔鬼仔登陸北線尾,接著向停泊在北錨地的鄭軍船隻開火,擊沉多艘。鄭軍由宣毅前鎮陳澤、侍衛鎮陳廣和左虎協陳沖迎戰,以30艘船圍攻,靠緊荷船展開接舷戰,用火箭射擊,又以鐵鍊將火船扣在荷船的船頭斜桅上。斯‧格拉弗蘭號數度著火,遭受重創船尾洞開,但勉強衝出戰場。赫克托號則因火藥庫爆炸而沉沒。此外通訊船瑪利亞號逃往巴達維亞報訊。 鄭軍在陸上及海上都獲得大勝。 一、跨海 登陸 作戰

10 大員評議會決議放棄大員市街,將兵力、居民和物資撤入熱蘭遮城中,來不及撤走的便放火焚燬。這時城中共有1733人,有870名士兵,35名砲手,餘為婦孺和奴隸。
5月5日鄭成功進駐鯤身山,次日鄭軍和荷軍零星交戰後佔領大員市街,並獲得20萬袋稻穀。 5月24日,鄭成功派遣原本在麻豆社傳教的荷蘭牧師為使者進入熱蘭遮城勸降,結果荷軍反而堅持到底,等待巴達維亞方面的援軍。大員評議會於是強硬地回信給鄭成功表示求戰。 5月25日,鄭成功以28門大砲攻城,造成熱蘭遮城城牆和稜堡胸牆數處損壞。荷軍調集30門大砲反擊,雙方各擊出350發砲彈,荷軍居高臨下擊毀鄭軍架砲土臺,鄭軍死傷慘重,退守到大員街上。 根據荷蘭方面資料,鄭軍在此役損失上千人。鄭成功見熱蘭遮城易守難攻,決定改變戰略,以馬信駐守大員市街,長期圍困熱蘭遮城,同時將多數部隊派往各地囤墾以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 二、 熱 蘭 遮 城 圍 攻 戰

11 三、熱蘭遮城 決戰 2月1日,揆一在停戰協議書上簽字[ 2月9日,《熱蘭遮城日誌》記錄至這一天為止。 2月17日啟程,荷蘭結束了在臺灣38年的統治。 條約重點為: 雙方停止一切敵對行動,並忘記仇恨。 荷方將城堡、大砲、軍用物資、商品和現金交給國姓爺。 荷蘭人可攜帶一切返回巴達維亞必須使用的食物、工具等物品。 荷蘭士兵得以揚旗、鳴砲、荷槍、擊鼓、列隊上船。 國姓爺應釋放所有荷蘭俘虜。 東印度公司應釋放所有中國人俘虜。 12月16日,荷軍一名德籍中士逃往鄭軍營中,向鄭成功報告了熱蘭遮城內的詳細狀況。他說守軍大半生病衰弱、疲勞不堪,只要不斷攻擊就可打垮其士氣。又說強攻熱蘭遮城損失較大,但烏特勒支山丘(今安平第一公墓)上的碉堡卻不難拿下,而從烏特勒支碉堡可居高臨下攻擊熱蘭遮城的四角附城,輕易攻破荷軍防線。 1662年1月25日鄭軍從北、東、南三面砲轟烏特勒支碉堡和熱蘭遮城,一天之內發出2,500發砲彈,其中1,700發左右打向烏特勒支碉堡,幾乎將之夷為平地。荷蘭守軍被迫自行炸毀碉堡殘餘部分,並以長導火線裝設定時炸彈後撤退。下午6時鄭軍奪下碉堡後。 此役徹底瓦解了熱蘭遮城內守軍的士氣,1月27日,大員評議會決議放棄一切抵抗,要求停火。

12 勝負分析與啟示

13 一、勝負 分析 (鄭軍方面) 鄭軍成功的原因 1.民心支持:鄭成功將登陸地點選在和寮港,正是郭懷一抗荷的地點 。另外 鄭軍抵台時正值大潮船順利通過鹿耳門水道。 2.掌握情報: 許多漢人通報鄭軍台灣內部情勢,1650年,鄭成功多次透過和斌對漢人傳達政令,和斌也透過情報系統將台灣的相關訊息回報給鄭成功。 3.紀律嚴謹:在鄭成功嚴整的紀律下,一旦將領卻退畏懼,立刻遭到撤決,因而將領無不身先士卒,這也是鄭軍能得勝的原因。

14 荷軍失敗的原因 1.兵力不足:荷蘭治台期間,駐軍數量一直不足,因此將防衛重心置於城堡的建設上。且由於雙方兵力過大,以致荷軍難以有效守城。 2.漠視文化差異: 荷蘭人無視於原住民和漢人與西方文化的差異,以武力為後盾,強加西方文化與宗教於台灣,甚至壓迫本族信仰。 3.奴役漢人: 荷人招領台灣後,招募大量閩南人前來開墾,原住民與漢人成為生財工具,甚至被稱為【福爾摩沙島上唯一會釀蜜的蜂種】 一、勝負 分析 (荷軍方面)

15 二. 戰爭 啟示 1.制海權是勝利關鍵:【海權之父】馬漢認為必須 集中兵力與敵方決戰並爭取制海權才能掌握得勝契機。 2.紀律嚴明的部隊能打勝仗:鄭成功治軍嚴明,觸犯軍紀者能就地處決,因此鄭軍能打敗17世紀最強的海權國家並非僥倖。 3.登陸作戰必須先鞏固灘頭:自古以來,渡海作戰一直是難度很高的作戰行動。登陸部隊都必須先建立堅固的灘頭堡,才能往縱深發展。鄭成功選擇和寮港是因為此地是郭懷一抗荷時漢人被血腥屠殺之處。因此鄭軍受到熱烈歡迎。


Download ppt "第一章 明鄭時期戰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