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

2 肺藏象理论研究

3 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一、部位 肺位胸腔,左右各一,上连气管,通于喉咙,开窍于鼻,为气体出入的器官.肺在人体诸脏腑中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如《灵枢·九针论》说:“肺者,五藏六府之盖也。”《素问·痿论》曰:“肺者,藏之长,为心之盖也。”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过鼻与外界相连,易为外邪所侵;且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气,故又有“肺为娇脏”之称。如《医学源流论》说:“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湿则气闭而郁结。”《临证指南医案》亦云: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凡六淫之气。一有所著,即能致病。”

4 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肺为白莹分叶状,质地疏松,状如蜂窠,左肺为二叶,右肺为三叶。《难经四十二难》谓:“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医贯·内经十二官·形景图说》云:“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覆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另外《难经·三十三难》有“肺得水而浮”,“肺熟而复沉”之说。 肺位居膈上,为阳中之阴脏,在五行属金,司呼吸而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为气之本、魄之处,与大肠相表里,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其他四脏及自然界的西方、秋季、辛味、白色等密切相关,如此构成一个以肺为中心的整体系统——肺系统。

5 Assume overall responsibility
二、生理特性 ⒈肺为华盖:肺位居胸腔,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 《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 ①位置最高,主行水,为“水之上源”(云行雨施) ②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宣发卫气,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 ⒉清肃:清洁/肃清,肺具有肃清其本身和呼吸道内异物,以保持洁净和通畅。肺性清肃,不容草芥,又称为“清虚之脏”。 ⒊娇脏:肺叶娇嫩,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且外合皮毛,不耐寒热,易受邪侵。

6 ⒋肺气宣降: 宣发:肺气向上、向外运动。具体表现: ①排出体内浊气; ②将津液输布头面诸窍全身,外达皮毛肌腠; 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并控制、调节其排泄; ③宣散卫气,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 ④将会聚于肺的血液重新输布到全身。 肃降:肺气向下、向内运动。具体表现: ①吸入自然界清气, 并将吸入清气与水谷精微合成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 ②将津液向下向内布散于其它脏腑以濡润之;将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及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并控制、调节尿液的排泄; ③将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

7 1.司呼吸: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 内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内外气的交换, 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三、肺的生理功能 ㈠主气司呼吸 1.司呼吸:通过肺的呼吸作用,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 内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内外气的交换, 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生理: ①肺主呼吸有赖于肺的宣降运动,是其具体体现: 肺气 宣发—呼(浊气) 宣降正常,散纳有度, 肃降—吸(清气) 则呼吸调匀有序。 ②在呼吸过程中必须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清肃, 使气道通畅,呼吸自如。 2.主气:指肺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生理: ①肺司呼吸,呼浊吸清,吐故纳新, 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的交换; ②参与宗气生成:由肺吸入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结合而成 ③通过肺气的升降入出,带动全身气的升降入出, 而调节全身气机。 《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

8 ㈡肺主行水:指肺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疏通和调节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素问·经脉别论》肺“通调水道”,清·汪昂《医方集解》称 “肺为水之上源” 生理: 肺气宣发 布散全身,外达皮毛 汗呼气 精微(津液)脾 肺 肺主肃降 原尿 肾与膀胱的气化 尿 病理: 肺失宣散 无汗、皮肤水肿 宣肺利水 “提壶 揭盖” 肺失肃降 小便不利、水肿 降气利水 肺失清肃 影响疏通水道 向上 向外 代谢后 散精 向下 向内 水液不能外达皮毛 腠理闭塞 水液不能下输膀胱 可至 痰湿阻滞 肺和呼吸道失洁净通畅

9 ㈢朝百脉、主治节 1.肺朝百脉: 指全身血液通过百脉汇聚于肺,经肺之 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的交换,然后将富含清气的 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全身。
㈢朝百脉、主治节 1.肺朝百脉: 指全身血液通过百脉汇聚于肺,经肺之 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的交换,然后将富含清气的 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全身。 ①肺气 宣发 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全身 肃降 全身血液通过百脉汇聚于肺 ②主管血的清浊交换 ③生成宗气,而助心行血 生理: 肺主气司呼吸 生成宗气 贯心脉,推动血行 助心行血 肺气宣发肃降 治理调节气机 敷布调节血行 病理: 肺气壅塞 肺:咳、痰、喘、闷胀 心血行不畅甚血脉瘀滞 心:心悸胸闷唇舌青紫 清气 + 水谷精气 肺心病

10 2.肺主治节:肺通过治理调节气机而协助心对全身起着
治理调节作用。(或指肺辅助心脏治理和调节全 身气血津液及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作用)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生理: 治理调节呼吸运动 治理调节全身气机 治理调节血液运行 治理调节水液代谢 即:①是肺司呼吸,通过有节律的一呼一吸运动,维持机体内外正常的气体交换;②是通过呼吸运动,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保持全身气机调畅;③是通过肺朝百脉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辅佐心脏促进血行;④是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机体水液的输布与排泄。由此可见,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原理:“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

11 translate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治节:治理调节。肺主气而朝百脉,有辅助心脏而治理和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张介宾:“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故曰治节出焉”。 论“肺者,相傅之官” 把肺喻为“相傅”,其地位在“十二官”中仅次于“君主”心,肺的作用如此重要,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2 ⑴肺治节全身之气 ①人体之气来源有三,而此三者无不通过肺的治节,并在肺中结合。
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说明经过鼻吸入的自然界清气首先进入肺脏。 Ⅱ.《灵枢·营气》:“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皆表明来自水谷的精微物质“精气”(营、卫、血、津液等),都首先传至肺脏,再经过肺的宣降或通调作用输布至全身。 Ⅲ.《素问·平人气象论》:“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指出一部分先天真气也藏于肺,从而使肺具有“行荣卫阴阳”的治节功能。 !

13 ②三种不同来源的气在肺脏汇积、结合后,由肺脏调节其升降出入。
《灵枢·营卫生会》:“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说明环行脉中的营气和散行脉外的卫气每天夜半在肺脏“大会”。 《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灵枢·刺节真邪》:“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可见,胸中(膻中)之称为“气海”,就在于营、卫、宗气及呼吸之气皆在肺脏汇合,并在肺的“治节”下,协调合作,共同发挥着司呼吸、通息道(气管、喉、鼻等)、发语音、贯心脉、促血行、暖形体等重要功能。 基于①②认识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

14 ⑵肺调理气血关系 肺主气,心主血,肺对心的辅佐主要体现在调理气血的关系。《素问·调经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心主血脉功能需要肺主气功能协助和配合,具体来说,从三方面来理解: ①调理血的化生。《灵枢·营卫生会》认为,营气“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即营气化血既需要心神的化赤作用,又需要肺气的参与并在肺脉中完成。 ②调理血的运行。《灵枢·阴阳清浊》:“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提示肺气可进入经脉以协助血液的运行;《灵枢·邪客》:“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脉”字当校为“肺”)而行呼吸焉。”表明积于胸中的宗气有贯心肺、促血行的重要功能,而宗气同肺气是不能完全分开的。

15 ③是气和血相互交流、融合以充分发挥生命功能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此段文字不仅简述了食物精华在心、肺中的输布和变化过程,而且突出了心血、肺气交流、结合的重要意义。所谓“毛脉合精”,心主脉,肺主皮毛,“毛”代指肺而“脉”代指心,此句谓肺气和心血相结合;“行气于府”,言气血交流的场所在“气之府(府即海)”——胸中,胸中乃肺、心二脏所居,而作为气海主要应指肺脏;“府精神明”,是说肺脏的气血(包括宗气)充盈、功能健全;“留于四脏”,指气血从肺流向心、肝、脾、肾四脏,因为“肺朝百脉”,即肺脏经脉与心脏直接相通,通过心再与其它三脏和六腑相通;“气归于权衡”,则指出经脉中的气血旺盛、正常,均匀地分布于各脏腑。

16 ⑶肺近心,经络、系膜直接连通,故二脏的生理、病理联系最密切
《灵枢·阴阳清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亦认为通过胸中(主要指肺脏)气血的交流,其陈者上走息道而出空窍,其新者下行诸经而充养全身,可与上段经文互相发明。 ⑶肺近心,经络、系膜直接连通,故二脏的生理、病理联系最密切 肺、心同居隔上胸中,脏体邻近,而且“肺朝百脉”,即肺脏经脉直通心脏,又手少阴心经“从心系却上肺”,这种组织结构上的密切联系是二脏功能上形成“君”、“相”关系的重要基础。《素问·平人气象论》有“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之句,表明肺的位置也与调理全身气血阴阳的功能活动有关,而《素问·举痛论》:“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的记载,则是心、肺二脏病理上相互影响的一个例证。

17 主要功能 生 理 意 义 病 理 意 义 肺主气 1.肺主呼吸之气:吸入清气、呼出浊气 2.肺主一身之气: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积于胸中为宗气,上出喉咙而司呼吸,贯通心脉而行气血 1.呼吸异常:胸闷、咳嗽、喘促等 2.气虚不足:少气懒言,声低气怯,呼吸无力,肢倦乏力 肺主行水 肺为水之上源,能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 水液代谢和排泄障碍:痰饮、水肿等 肺朝百脉 助心行血: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行,体现了肺气与心血的关系 血行障碍:心与肺之间的气血关系失调 肺主宣发 和肃降 1.肺主宣发: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吸入清气,排出浊气;调节腠理开阖 2.肺主肃降:呼吸运动,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肃清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清洁 1.呼吸功能失调 2.影响水液代谢 3.影响气血的运行 肺主治节 1.肺主呼吸 2.调节全身的气机 3.辅助心脏,调节和推动血液的运行 4.调节水液代谢 呼吸、水液代谢和气血运行异常

18 ㈣肺与大肠 体现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的相互为用关系。 肺气清肃下降,气机调畅,并布散津液,能促进大肠的传导,有利于糟粕的排出。
大肠传导正常,糟粕下行,亦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肺与大肠在病变时亦可相互影响: 肺气壅塞,失于肃降,气不下行,津不下达,可引起腑气不通,肠燥便秘。若大肠实热,传导不畅,腑气阻滞,也可影响到肺的宣降,出现胸满咳喘。

19 肺与大肠关系示意图 肺气肃降,肺津下润,有助于大肠传化糟粕 大肠传化通畅,有助于肺气的肃降而利呼吸 大肠

20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主皮毛” 肺输布精气(津液),充养皮肤
㈤肺与形、窍、志、液、时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主皮毛” 肺输布精气(津液),充养皮肤 肺宣发卫气,外达皮毛:①温分肉充皮肤肥腠②抵御外邪③控制汗孔开合 皮肤感邪常内归于肺 《素问·痹论》:“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皮毛能宣散肺气,以调节呼吸 如:高压氧仓、沐浴 2.开窍于鼻 肺司呼吸,鼻为呼吸之门户 肺气通于鼻:即鼻的通气和嗅觉赖肺气的作用 附:鼻准属脾、喉为肺之门户 3.在志为悲(忧) “悲则气消”: 悲(忧)属于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应,使肺的宣降 运动失调,气机不利,并损伤肺中精气。 4.在液为涕 5.与秋气通应脉

21 肺藏象理论研究 船到岸了!

22 再见


Download ppt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