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培養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 以教學生做摘要為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培養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 以教學生做摘要為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培養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 以教學生做摘要為例
中央輔導團社會學習領域 臺北市金華國小/洪夢華 主辦單位/時間:高雄市輔導團/101年09月12日 1

2 簡報內容大綱 3.灑字活動 6.營隊歌 4.曼陀羅思考技法 1.人人 賓果 5.動作 摘要法 2.維恩圖 關於社群 工作坊 實作討論與練習
分享交流

3 前言 進入主題之前,容許我先分享~~ 為什麼要辦理社群工作坊? 社群工作坊的運作模式 可能的收穫~ 3

4 為什麼重視專業學習社群? 只緣身在此山中 有理念,才有夢想 有夢想,才有能量 ~夢想需要構築,圓夢需要踏實~
「教師專業社群」是一個秉持理念、實踐理想的專業團體。學校本身是一個專業學習社群,如何將營造專業社群的具體作法推動到教學現場,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是身為教師需重視與關注的主題。 只緣身在此山中 4

5 社群學習理論的四個元素 Learning 實踐Practice 共同體Community 從做中學 Learning as doing
有歸屬感的學習 Learning as belonging Learning 意義Meaning 自我認同 Identity 從經驗中學 Learning as experience 有認同感的學習Learning as becoming Source:Wenger(1998) ,引自(陳佩英,2009) 5

6 教師專業社群的圖像 藉由一系列的專業成長活動達成共同目標 教師 專業社群
彼此信任有歸屬感 相互支持共學合作 促進專業成長提升學習成效 累積能量激發實踐智慧 具有共同目標願景 分享討論平等對話 藉由一系列的專業成長活動達成共同目標 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藉由持續的互動,有系統的分享對話、集思廣益等方式,累積彼此的能量,激發實踐智慧,以促進該領域的專業知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教師 專業社群 6 6

7 社群工作坊的運作模式 專業成長需要透過實務的探索, 需要不斷的累積,修正與精進!
社群工作坊的發展重點:以培養學生能力、提升學生興趣與學習成效為前提、促進專業對話與精進教師專業能力為目標,因此安排有系統、具延續性的多元活動,例如教學主題研究、專業增能、專書研讀、主題分享等,而不論哪一種活動,都重視夥伴們的知識分享、省思、對話、轉化策略與行動實踐。 專業成長需要透過實務的探索, 需要不斷的累積,修正與精進!

8 以各種方式呈現實作討論的內容 第一場:15-20夥伴相見歡,增進彼此的熟悉度
各場次:重視專業對與轉化策略(如何將所學用於教學) ;重視實作分享:延續現場分享內容到班級進行教學並寫成【教學錦囊】 以各種方式呈現實作討論的內容

9 可能的收穫 彼此互為鷹架,形成夥伴共學的關係 改變孤軍奮戰的生態 形塑專業對話的風氣 累積實踐智慧的能量 創造師生雙贏的局勢
獨自奮力攀崗攻頂,到頭來只領略到孤獨疲憊 營造可以真誠對話、批判討論又能相互支持的學習氛圍 積極有效的分享實務經驗,擷取彼此的精華… 釐清教育信念建立信心共同為精進專業而努力 站在夥伴的肩膀上看世界,視野將更為遼闊; 沿著夥伴的思路尋幽訪勝,閱歷將更為豐富~ 彼此互為鷹架,形成夥伴共學的關係 9

10 討論&交換意見 什麼是有效教學? 社會領域該培養哪些能力?

11 什麼是摘要法? 摘要是指將文本或經驗簡單扼要的方式加以重 述。讀者透過文章的閱讀,歸納文章主要概 念,將文章的重要元素重新串連與歸納。
本書作者Rick Wormeli 是美國知名的中小學教師,有20多年教學經驗,任教科目包括數學、科學、英文、體育及歷史。他的教學極為出色,有很多媒體曾經報導他的教學經驗。

12 【教學生做摘要】幾個重點 以最少的字數或有效的方式加以重述。
摘要可以用寫的,也可以口述、表演、肢體動作、視覺傳達、音樂表達、集體或個別方式來表達 學習如何刪去資訊、替換資訊、 保存資訊的過程。 從中教導學生深入發掘資訊、理解資訊 並賦予意義。

13 理論基礎:認知心理學 初始—時近效應 以區塊(15分鐘)取代整體 每15分鐘做一小結統整,效果較佳,有助於將大量的資訊存進長期記憶中。
一開始10分鐘注意力最強要保握時機;結束前10分鐘也是注意力較強的時間,要綜合歸納。 摘要在教學前可評量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可幫助學生監控理解,在教學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將知識納入長期記憶。 以區塊(15分鐘)取代整體 每15分鐘做一小結統整,效果較佳,有助於將大量的資訊存進長期記憶中。

14 【教學生做摘要】策略 活化學生個人背景知識 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 接觸文本時需要的工具 評鑑自己的摘要 向學生介紹類比的應用 改寫文本
將文本和學習經驗區塊化 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 接觸文本時需要的工具 教導學生辨識文本的結構 避免加入個人主觀意見 評鑑自己的摘要 教導學生理解意義的線索 向學生介紹類比的應用 改寫文本 資料來源:【教學生做摘要】,心理出版社

15 教導學生「做摘要的訣竅」 教 增 學 能 生 後 之 務 前 必 要 展 先 開 增 行 能 動
不要逐字照抄(重質不重量)、專注聆聽、重視理解、只摘錄關鍵字、運用符號、不同色彩、表格、各種摘要法、圖像組織等。 圖像組織 摘要法

16 人人賓果(1) 適用特性主題 適用於促進人際互動的活動,例如有關「人際互動」的單元,三年級或三--六年級定期評量範圍。
能查閱課本與上課筆記卡,依據定期評量範圍,找出重要的內容,擬定複習測驗題。 能主動找到不同同學,請同學回答複習題,提供可能的答案,並請同學簽名。 學習 目標 掌握課程目標、教材內涵,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以改進舊經驗中不利於學生學習的學習型態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7 人人賓果(2) 發下九宮格(十六方格)空白紙(或請學生自行繪製),以定期評量範圍為主,請學生找出重要內容,練習擬定九(十六)個測驗題(可包括選擇、是非、填充、簡答、配合題等題型)。 一個題目寫在一個方格內,必須提供答案,但不必填寫答案。每個題目預留給同學簽名的空白位置。 完成題目後,給予時間,在時間內找到分別找九(十六)位同學回答問題(每次要找不同的人),同學回答後告知答案是否正確,並請同學簽名。 回答方格的題目後,請學生回座位。教師在置放全班學生姓名籤的箱子內,抽出學生名字並唱名,聽到該生姓名出現在自己方格紙內的,在方格上作記號,請第一位將三個方格連成一條線的同學生大喊「賓果」,教師可贈予事前準備的神秘小禮物,以提高趣味性。 教學程序與 指導策略 掌握課程目標、教材內涵,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以改進舊經驗中不利於學生學習的學習型態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8

19

20 教學省思 本活動與「走動測驗」相近,可訓練學生摘錄學習的重要內容,並練習出題目,也可以透過口頭的相互評量,增進學生人際互動,與同儕相互教導的能力,學生對此活動充滿興趣。 命題是高層次的活動,不但要能掌握學習重點,也要懂得命題技巧,對小學生而言,有其難度。因此,學生所擬定的題目可能良莠不齊,但無須太過苛責。若想到增進學生能力,可以從平常的提問問題做起,或在閱讀短篇文章後,練習提問。在本活動中,可提醒學生進行口頭評量時,相互觀摩同學的題目,分享活動後,請學生推薦幾題不錯的題目,透過共同討論,藉此提升學生對於題目的判斷能力。

21

22 閱讀時可運用幾個策略 瞭解學生的先備經驗 運用工具 找出理解意義的線索
重複閱讀:至少讀兩遍,第一遍概覽、第二遍 決定重要內容。 做註記:閱讀時可做註記,例如○我同意、 ×不同意、?我不懂、◎……) 標示重點:運用不同色彩標示不同重點。 瞭解學生的先備經驗 找出理解意義的線索 找出主題句:主題句是了解文本意義的有用線索之一,可能出現在段落的中間或結尾。

23 【人人賓果】變化/延伸運用 本活動可提供學生與同儕分享、交流、對話的機會,促進學生的人際互動,在中年級課程中,有關「人際互動」的單元,可運用學習單(九宮格或十六方格),依據想要達成的目標,設計各種不同題目,讓學生從活動中增進對彼此的認識。 找一位同學和他分享你最喜歡的休閒活動。 簽名:( ) 找一位同學請他分享他的專長或喜好。 找一位同學和他分享你對於班級的看法。 找一位同學請他分享最開心或最苦惱的事。 找一位同學和他分享你最開心或苦惱的事。 找一位同學請他分享最喜歡的學習活動。 找一位同學請他說一說對你的看法。 找一位不同性別的同學,給他一句讚美的話。 找一位不同性別的同學,請他給你一句讚美的話。

24 【人人賓果】變化運用—夥伴相見歡 3.找一位夥伴和他 找一位夥伴和他分享你任教的學校特色。 2.找一位夥伴請他分享任教的年級/科目/職務。
簽名:( ) 2.找一位夥伴請他分享任教的年級/科目/職務。 簽名:( ) 3.找一位夥伴和他 分享你進入教育職 場的歷程。 簽名:( ) 4.找一位夥伴請他 分享教學甘苦談。 5.找一位夥伴和他 分享目前你最關心 的事。 名:( ) 6.找一位夥伴請他分享最開心或最苦惱的事。 7.找一位夥伴和他 分享參加工作坊的 期待。 簽名: ( ) 8.找一位夥伴和他 討論如何維持專業 成長的行動力。 9.找一位夥伴和他 分享放鬆心情的 好方法。

25 什麼是【維恩圖】? 維恩圖也叫做文氏圖,是用來表示集合重疊區域的圖示。西元1880年由英國數學家維恩(Venn)所創繪。
有很多表示的方式,例如:

26 以水和空氣為例:兩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透明 看得見,摸得到 看不見 無色、無味 從高處往低處流動 都會流動 四面八方流動 沒有固定形狀 不能被壓縮 能壓縮 生物都需要它

27 以日治時期的臺灣歷史為例 進行比較前,先玩個【猜謎小遊戲】 遊戲規則:各組推派兩位小朋友
每人輪流抽一張字卡:想一想該用什麼歷史知識,才能讓同學猜出來謎題的答案呢?關鍵用語不得出現和謎題相同的字眼(可以用動作、表情手勢等表示) 。 各組搶答:以同組同學為優先,答錯了,則由其他組同學回答。 記分方式:運用歷史知識的得2分、非歷史知識的 一分;只要答對的每一題得兩分。

28 以兩起【臺灣抗日事件】為例 分類與排序:將字卡分類並排序。 口頭分享:依據字卡的順序,口頭說出抗日事件的內容(最高五分)。
小組合作:運用【維恩圖】,寫出兩起抗日事件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9 運用【維恩圖】比較歷史事件的異同 29

30 【維恩圖】摘要法 教學對象:國小五年級學生 學生能透過閱讀,提取「林杞埔」與「土庫」兩起抗日事件的重要內容 。
學生能針對歷史事件建立比較的類目,並進行比較。 學生能運用「維恩圖」呈現「林杞埔」與「土庫」事件的異同。 適用特性主題 適用於具有異同,可進行比較的題材,例如五下「歷史事件」、六上「宗教信仰」、「族群文化」、「傳統與現代」等 30

31 教學程序與指導策略 聆聽歷史故事 提出比較的類目 實作練習 回答兩起事件的異同,將學生的比較內容簡要板書,引導學生提出比較的類目。
教師以教科書出現的「霧社事件」與「噍吧哖事件事件」為例,以說故事的方式敘述事件的來龍去脈 回答兩起事件的異同,將學生的比較內容簡要板書,引導學生提出比較的類目。 實作練習 教學生運用工具 提供閱讀資料:請學生閱讀資料,並運用【維恩圖】呈現比較的內容。 介紹【維恩圖】,並帶領學生進行比較,師生共同完成【維恩圖】。 31 31

32 運用【維恩圖】比較世界三大宗教 由學生繪製三維的維恩圖,若有難度,可由老師繪製後,引導學生閱讀,比較出世界三大宗教的異同。
藍色三者相同;紅色兩兩相似;咖啡色各自的特色 【維恩圖】 世界三大宗教的異同

33 灑字活動 提取關鍵字詞(做成字卡),建立概念清單。 把關鍵字詞”灑”在桌面或黑板上。 請學生依順序排列字卡,分享排序的理由
分發閱讀材料(或以教學簡報呈現內容) ,提供學生背景知識後,請學生再進行字卡的排序,並說出入(或寫出)教學內容的摘要。 檢核依據:內容的正確性、完整性及清晰度。 實例操作與說明

34 【灑字活動】用在評量

35 曼陀羅思考技法(1) 金剛界曼陀羅 「曼陀羅」源自佛教語,將人的五個意識,包括感覺、思考、自我、潛在、無垢組合成金剛。當無垢意識的能力向四面八方展開時,就會變得如金剛般堅固,於是產生了將知識轉變成智慧的智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潘裕豐教授簡報

36 曼陀羅思考技法(2) 輻 射 線 式 順 時 鐘 式 分九個區域,提供如魔術方塊般的視覺式思考。 中心方格內,寫下思考主題。
與主題有關,分別填入周圍的八個方格內。 有兩種基本形式:

37 形式與運用 輻射線式 順時鐘式 有一定的先後順序 適合用來做為流程性質的思考與安排 例如作文構思訓練
無一定的先後順序,是一種沒有設限的形式。 特別適合用來進行創意的思考。 人際關係的拓展、人員的描述。 有一定的先後順序 適合用來做為流程性質的思考與安排 例如作文構思訓練 人物 外型 身高 體重 增加 力氣變大 變得 更懂事 我長大了 體力 變好 學到更多事情 變得更勇敢 結交更多朋友

38 曼陀羅思考技法的特質 圖像思考 兼具擴散與聚斂思考 系統化思考 思考的平衡
任何一個空格都可被拿出來當作四方擴散的輻射線式的中心議題,再加以發揮。 特別適合觀想,也就是一邊觀察一邊構思的行為。 系統化思考 思考的平衡 經常運用此思考步驟及熟悉這種記筆記的方式,大腦會逐漸去發現新事物與創意。 是一種平面直觀的二維式設計,適合人類左右腦的思考。

39 可以不斷擴展思維 可以無限延伸擴散,如右圖。第一層的任何一個空格,都可以拿出來當作另一層的中心主題,然後再加以發揮。
地理位置 地形種類 河川特色 物產資源 海岸特徵 自然景觀 氣候特徵 離島特色 擴散至64、512、4096……

40 曼陀羅思考的原則 六W 列舉法 六頂帽子 六雙行動鞋 幾個思考原則 盡量聯想,拓展思維 搭配其他技能 激發大量點子 分類整理 用詞簡明
時時檢討 不要太快填滿 挑選最好或有創意的

41 運 用 多 元 方 式 呈 現 運用「曼陀羅思考技法」呈現走訪家鄉內容 我看到… 我聽到… 我想到… 芹壁聚落 觀察記 我想說… 我聞到…
Text in here 芹壁聚落 觀察記 我想說… 我聞到… Text in here 畫出 印象最深 我拍到… 我問到…

42 曼陀羅思考技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適用特性主題 具有圖像思考、擴散與聚斂思考等主題的內容,例如五上「臺灣城鄉發展的差異」 學習
學生能針對臺灣城鄉發展的特色,運用擴散與 聚斂思考,提出比較都市與鄉村的各種項目, 並整合比較的項目。 學生能運用「曼陀羅思考技法」,針對城鄉大不同(中心主題),提列比較項目,並針對各項目進行比較,完成後能與同學口頭分享。 學習 目標 掌握課程目標、教材內涵,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以改進舊經驗中不利於學生學習的學習型態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3 曼陀羅思考技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44 曼陀羅思考技法在教學中的運用

45 要用自己的意思表達哦 主持人很盡職的叮嚀…

46 透過評量檢核學生學習成效

47 動作摘要法(1) 什麼是動作摘要法? 就是利用各種恰當的肢體動作、表意姿態等來說明對內容的理解,包括身體手勢、比手畫腳、默劇 (強調運用身體反應,而不用發展對話或表達心底話,言語只是輔助作用) 、角色扮演等。 學生若有能力運用角色扮演或比手畫腳來進行摘要,以呈現各種情境,這表示學生的動覺能力不錯。

48 為什麼運用【動作摘要法】? 做摘要如果僅強調書寫,必然不利於動覺型和觸覺型的學生發展好身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開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在教學生作摘要時,可多採取多元智應用策略。 因此,有必要多了解 多元智能的教學與評 量策略。

49 【動作摘要法】的適用主題 動作摘要法適用的範圍很廣,例如 用身體展現各種地形; 利用手勢動作呈現歷史時期的重要特色;
運用角色扮演展現出想法、價值和概念; 運用肢體語言,呈現各國打招呼的方式; 以角色扮演演出買賣雙方在賣場討價還價的過程,呈現個人對價格不同的觀點……

50 99.01.17明霞、釗文、敏如、武憲等夥伴,在中央團工作坊的實作討論中,運用【動作摘要法】呈現臺灣四個歷史時期。真是精采,讓人印象深刻~
50

51 學生運用【動作摘要法】呈現世界各地不同的打招呼方式,表演後由台下同學來猜猜是哪一國的打招呼方式。
51

52 基隆市輔導團團員實作練習-- 以動作摘要法呈現歷史事件

53 由我來猜是什麼歷史事件,並排出順序

54 答案揭曉

55 【營隊歌】摘要法 教學對象:國小中、高年級學生 適用特性主題 適用教材很廣,例如四年級認識家鄉、五年級臺灣地理、各時期的臺灣史等。
一、學生能選取耳熟能詳的歌謠,透過小組合作複習所學內容,並用精簡的文字,重新改編歌詞,以呈現學習的重要內容。 二、學生能透過討論辨析改編歌詞內容的正確性、清晰性與完整性,並反覆習唱,熟記重要學習內容。 適用特性主題 適用教材很廣,例如四年級認識家鄉、五年級臺灣地理、各時期的臺灣史等。 55

56 教學程序與指導策略 示範改編歌曲 藉由改編歌詞,不但能引起學生高度的學習興趣,亦可訓練學生摘錄學習內容,以簡潔的文字表達思考及統整所學的內容。其適用年級及範圍相當廣,認識「臺灣自然資源--動植物」為例,先提供改編歌詞的示例,引導小朋友透過小組合作一起動動腦改編歌詞,並上台演唱,介紹台灣有什麼自然資源?正面臨什麼問題?透過歌唱宣導人們好好愛護大自然。 56 56

57 營隊歌--改編歌詞(1) 愛護動植物(教師示範改編「家」) 臺灣的山多平地少,動植物種類多, 梅花鹿檜木處處見,如今快絕跡。
誰惹的禍?快反省!大家齊努力! 愛護動物珍惜植物,還他們好家園。 愛護水資源(學生作品) 我家門前有小河,小河裡有魚蝦, 來往的人們垃圾丟,小河哭泣了! 怎麼辦?動動腦!大家齊努力! 同心協力拯救小河,使小河再清澈。 57 57

58 營隊歌--改編歌詞(2) 認識家鄉 我的家鄉(改編「家」) 我家住在北投區,臺北市最北端; 北邊大屯七星山,南邊是基隆河;
目前中年級課程以認識家鄉為主,在經過學習之後,亦可透過改編歌曲來簡介家鄉的特色,以「臺北市北投區」為例,可針對家鄉地理位置、自然景觀等特色來改編歌曲,以加深學生對家鄉特色的認識。 我的家鄉(改編「家」) 我家住在北投區,臺北市最北端; 北邊大屯七星山,南邊是基隆河; 溫泉區,國家公園,關渡水鳥區, 觀光果園鄉野景觀,休閒的好地方。 58

59 實作練習—以課本內容為例 小組共同合作 以【白浪滔滔】、【小星星 】、【小毛 驢】或【家】等歌曲為例
以課本24-25頁【大甲溪的故事】或36-43頁 內容為範圍,小組共同摘錄重點,將重點 套入歌曲中(根據歌曲的字數和段落--句 數) ,寫在空白紙上。 完成後,分組上台演唱歌曲內容。

60 學生作品

61 學生作品 還有二三段尚未改編

62 透過改編歌曲練習摘要 學生作品 其他

63 營隊歌--改編歌詞(3) 史前時期的臺灣(改編「小星星」) 史前時期的台灣,沒有文字做紀錄。考古學家挖遺址,
發現最早左鎮人,冰河時期來臺灣,距今將近五萬年。 敲敲打打舊石器,食物來自大自然,懂得用火烤食物, 可以照明又取暖,居無定所好辛苦,台東長濱八仙洞。 懂得磨製新石器,開始燒陶又紡織,畜養動物種植物, 發展簡單的農業,逐漸定居成村落,大坌坑圓山有遺址。 金石併用的時代,距今大約二千年,開始使用銅鐵器, 還有對外做買賣,煉鐵證據在哪哩?台北八里十三行。 63

64 討論與實作練習 灑字 活動 動作摘要法 曼陀羅 思考技法 營隊歌 選擇一個摘要法或圖形組織,思考適用於現有課程哪些單元或主題?討論如何實際運用於教學。 進一步行動

65 與大家共勉 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盡善所有的教學,除了將所學轉化為行動~~只要肯去做,從做中學並修正,就是最好的方法!

66 辛苦大家了! The End 敬請不吝指正! 祝福大家教學愉快! 66


Download ppt "培養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 以教學生做摘要為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