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18年).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18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次世界大戰 ( 年)

2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19年) 1 普法戰爭 (1870-71年) 6 引發大戰爆發的事件 2 同盟制度 3 軍備競賽 7 大戰的經過
4 經濟與殖民地爭執 8 大戰的結果 5 極端民族主義 9 大戰的影響

3 1870年,普魯士(Prussia)首相俾斯麥 (Bismarck) 發動普法戰爭,藉此擴張普魯士的國力。
普法戰爭 ( 年) 1870年,普魯士(Prussia)首相俾斯麥 (Bismarck) 發動普法戰爭,藉此擴張普魯士的國力。 普軍在戰爭中擊敗法軍,並佔領法國的首都巴黎,普魯士王威廉一世 (William I) 在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 普法戰爭後,歐洲出現了一個新的 國家 --- 德國。 為了打擊法國的國力,俾斯麥強迫法國簽署苛刻的和約,要求割讓阿爾薩斯及洛林二地和付出鉅額的戰爭賠款給德國。 一幅有關普法戰爭的漫畫。你能否說出畫中代表的人物?

4 1890年代,法國與俄羅斯建立盟約,打破國際孤立。
大戰的起因: 同盟制度 普法戰爭後,俾斯麥積極拉攏歐洲強國,希望能孤立法國和保障德國的安全。 1890年代,法國與俄羅斯建立盟約,打破國際孤立。 至1907年,歐洲出現了兩組敵對的同盟: - 1882年由德、意和奧匈組成的三國同盟 (the Triple Alliance)。 - 1907年由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 (the Triple Entente)。

5 大戰的起因: 同盟制度 俄國 奧匈 德國 法國 英國 意大利 三國同盟 三國協約

6 大戰的起因: 軍備競賽 年間,歐洲各國除了爭相找尋盟友外,更積極發展本國的軍力,展開了軍備競賽。他們相信只有強大的軍力才可保障國家的安全。英、德兩國在軍備上的競賽最為激烈。

7 大戰的起因: 軍備競賽 軍備競賽期間,歐洲強國製造的武器。

8 科技進步及軍事格局改觀 毒氣彈 突襲飛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很多新型武器。

9 科技進步及軍事格局改觀 它們增加了戰爭的破壞及殺傷力,帶來更大的人命傷亡及經濟損失。新型武器的使用亦打破了傳統戰爭局限於地面及水面的情況。
潛水艇 坦克 它們增加了戰爭的破壞及殺傷力,帶來更大的人命傷亡及經濟損失。新型武器的使用亦打破了傳統戰爭局限於地面及水面的情況。

10 十九世紀期間,歐洲的工業快速發展。歐洲各國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開始嚴格控制外國貨品的入口,以此保障本國的工業。
大戰的起因: 經濟與殖民地爭執 十九世紀期間,歐洲的工業快速發展。歐洲各國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開始嚴格控制外國貨品的入口,以此保障本國的工業。 1871年後 ,德 國的工業迅速發展,成為英國的強勁競爭對手。右圖展示德國在大戰前的造車廠。

11 十九世紀後期,歐洲強國在亞、非兩洲建立了很多的殖民地,希望為本國的工業開拓更多的海外市場和尋找廉價的原料。
大戰的起因: 經濟與殖民地爭執 十九世紀後期,歐洲強國在亞、非兩洲建立了很多的殖民地,希望為本國的工業開拓更多的海外市場和尋找廉價的原料。 歐洲人在海外建立農場,供應原料給本國的工業使用。

12 歐洲強國在這期間, 展開了殖民地的爭奪戰, 結果產生了不少的衝突。
大戰的起因: 經濟與殖民地爭執 歐洲強國在這期間, 展開了殖民地的爭奪戰, 結果產生了不少的衝突。   意大利 德國 法國 英國 荷蘭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西方強國的殖民帝國分佈圖

13 大戰的起因: 極端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指出擁有共同歷史、語言、宗教和習俗的民族有權建立自己的國家。當受到外國侵略時,全國人民應奮起抵抗。
1859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 (Darwin) 出版《物種起源》 (On the Origin of Spices) 一書。 他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指出自然界的動物會互相爭奪食物,只有能夠適環境轉變的生物才可生存。 達爾文

14 大戰的起因: 極端民族主義 1871年後,歐洲的民族主義分子受到達爾文主義的影響,認為國與國的鬥爭亦是自然的定律,他們主張以武力征服弱國。出現了『泛日意曼主義』和『泛斯拉夫主義』。 年間,法國積極擴充軍備,預備向德國發動報復戰爭和奪回失地。左圖是一幅喚醒法國人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海報。

15 1908年,奧匈吞併巴爾幹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觸怒亦想控制兩地的塞爾維亞。
引致大戰爆發的事件: 巴爾幹的危機 1908年,奧匈吞併巴爾幹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觸怒亦想控制兩地的塞爾維亞。 獨立的巴爾幹國家 意大利 希臘 土耳其 保加利亞 羅馬尼亞 奧匈 阿爾巴尼亞 塞爾維亞 塞拉耶佛 波斯尼亞- 黑塞哥維那 門特尼哥羅

16 引致大戰爆發的事件: 拉塞耶佛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奧匈皇儲斐迪南大公 (Archduke Ferdinand)夫婦訪問塞拉耶佛時,被一名名為普林西普 (Gavrilo Princip)的波斯尼亞人暗殺。 斐迪南大公夫婦在遇刺前的一刻 普林西普

17 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後,奧匈得到德國的支持,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奧匈不滿塞國只接受其中兩項的要求,於1914年7月28日向塞國宣戰。
引致大戰爆發的事件: 大戰的爆發 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後,奧匈得到德國的支持,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奧匈不滿塞國只接受其中兩項的要求,於1914年7月28日向塞國宣戰。 1914年7月28日,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 7月30日,俄國動員軍隊支持塞國。 俄國士兵開赴前線作戰

18 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並出兵攻打比利時。
引致大戰爆發的事件: 大戰的爆發 7月31日,德國要求俄國停止動員軍隊,亦要求法國在德、 俄戰爭中保持中立。 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 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並出兵攻打比利時。 8月4日,英國向德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右圖是一幅有關德國入侵比利時的漫畫,你能否說圖中二人分別代表的國家?

19 很多的歐、亞、美三洲的國家加入戰爭,令歐洲的戰爭演變成世界大戰。
大戰的經過 大戰爆發初期主要的參戰國家: 很多的歐、亞、美三洲的國家加入戰爭,令歐洲的戰爭演變成世界大戰。 當大戰爆發時。那個歐洲國家違反盟約沒有參戰呢?

20 以上二圖是由協約國出版的宣傳海報,你可否說出圖中代表的人物? 為甚麼協約國要出版這兩幅海報呢?
大戰的經過 以上二圖是由協約國出版的宣傳海報,你可否說出圖中代表的人物? 為甚麼協約國要出版這兩幅海報呢?

21 大戰的經過 由奧匈與德國出版的戰爭宣傳海報,鼓勵國民積極對抗協約國的侵略。這兩幅的海報與之前協約國的海報,對戰爭的觀點是否相同?

22 大戰的經過: 戰線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國 俄國 黑海 德國 挪威 瑞典 北海 東線 奧匈 地中海 葡萄牙 法國 瑞士 希臘 阿爾巴尼亞 丹麥
比利時 門特尼哥羅 波羅的海 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 土耳其 塞爾維亞 波斯尼亞 協約國 同盟國 中立國 西線 東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線

23 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政策,危害到美國的商業利益和船隻的安全。
大戰的經過: 美國的介入 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政策,危害到美國的商業利益和船隻的安全。 1915年,德國潛艇擊沈一首駛往英國的美國郵輪路西坦尼亞號(the Lusitania),造成一千多人的死亡,當中包括美國人 。 右圖展示由英國政府出版的海報,招募國民參軍,報復德國擊沈西坦尼亞號。 路西坦尼亞號事件在美國引起強烈的反德情緒,美國開始轉向支持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24 美國政府向國民表示,國家是為自由而戰。你是否同意這觀點?
大戰的經過: 美國的介入 美國政府向國民表示,國家是為自由而戰。你是否同意這觀點?

25 大戰的經過: 俄國的退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喪失接近一百七十萬的士兵和大量的領土,國內出現反戰的情緒。由列寧(Lenin) (右圖)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發動十月革命,推翻支持俄國參戰的臨時政府。 1917年12月15日,俄國與德國簽署停火協定,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俄國的退出,標誌東線戰事的結束。

26 美國的參戰加強了協約國的實力,協約國成功擊敗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奧匈。
大戰的經過: 同盟國的戰敗 美國的參戰加強了協約國的實力,協約國成功擊敗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奧匈。 - 1918年9月30日,保加利亞宣 佈投降。 - 10月30日,土耳其宣佈投降。 - 11月3日,奧匈宣佈投降。 根據左圖,你能否說出美國的參戰怎樣增強協約國的實力?

27 圖中的三名德國士兵是協約國在戰爭後期俘虜的。這幅相片顯示德國當時的軍力是強或弱呢?
大戰的經過: 同盟國的戰敗 - 11月11日,德國宣佈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圖中的三名德國士兵是協約國在戰爭後期俘虜的。這幅相片顯示德國當時的軍力是強或弱呢?

28 大戰的結果 於大戰期間遭受重大破壞的城市。

29 人命傷亡及經濟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服役者傷亡表 哪一個國家的人命傷亡最少﹖為甚麼﹖ 美國。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並沒有戰役在美國本土發生。

30 英、意、法、美)四國的代表--- 勞萊喬治,奧蘭多,克里孟梭和威爾遜(從左至右)。為甚麼意大利會是戰勝國呢?
大戰的結果 1919年1月,英、美、法、意等戰勝國在法國的巴黎召開和會,商討戰後的事宜。 威爾遜提出『十四點項建議』(Fourteen Points),希望交戰雙方能達成公平的決議。 英、意、法、美)四國的代表--- 勞萊喬治,奧蘭多,克里孟梭和威爾遜(從左至右)。為甚麼意大利會是戰勝國呢? 威爾遜因得不到英、法兩國的支持,無法落實他的建議。

31 1919年6月28,德國與戰勝國簽署《凡爾賽條約》(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大戰的結果 1919年6月28,德國與戰勝國簽署《凡爾賽條約》(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凡爾賽條約》的簽署儀式 (上圖) 和部份條文 (右圖)

32 大戰的結果 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需要: - 徹底裁減軍備; - 支付六十六億英鎊作為戰爭賠償; (約二千四百億港元)
- 割讓全部的殖民地和百分之十三的國土; - 歸還阿爾薩斯及洛林二地給法國; 和 - 承認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部責任。 法國 波蘭 捷克 奧地利 比利時 德國 立陶宛 丹麥 瑞士 1914年的德國疆界 1919年的德國領土範圍 德國喪失的領土 非武裝區 但澤

33 戰後的德國經濟一厥不振

34 你認為凡爾賽和約是一條好的條約嗎? 和約苛刻的條款,損害德國人的自尊心、 巨額賠款使德國經濟崩潰、 於是德國人對戰勝國心存永久的仇恨,
因而造成納粹黨崛興的機會, 希特拉遂以廢止凡爾賽和約為宣傳口號。 但新國家的興起亦見證民族主義的勝利。

35 給丹麥 給比利時 送回法國 15% 農地 10% 工業 4 百萬人口 給拉脫維亞 給波蘭

36 蘇聯 舊帝國的分裂,新國家的成立

37 在1919年發表的漫畫,它表達甚麼意思?漫畫家認為國際聯盟會否成功?
大戰的影響 在1919年發表的漫畫,它表達甚麼意思?漫畫家認為國際聯盟會否成功?

38 德國人認為國家在巴黎和會上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被迫簽署《凡爾賽條約》,他們不斷尋找機會廢除《凡爾賽條約》和奪回失地,最後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戰的影響 德國人認為國家在巴黎和會上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被迫簽署《凡爾賽條約》,他們不斷尋找機會廢除《凡爾賽條約》和奪回失地,最後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由希特拉 (Adolf Hitler)(右上)領導的納粹黨主張廢除《凡爾賽條約》


Download ppt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18年)."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