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足太阳膀胱经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足太阳膀胱经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足太阳膀胱经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乔云英

2 目的要求 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操作方法。
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 经脉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 头部循行 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5 躯干部循行 体内: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体表: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体表: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6 下肢循行 脊内---过髀枢,循脾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7 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8 对十二经病候中六“厥”证的探讨 手太阴肺(臂厥) 手少阴心(臂厥) 足阳明胃(骭厥) 足少阴肾(骨厥) 足太阳膀胱(踝厥) 足少阳胆(阳厥)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9 (2)是以阴阳之气的盛衰变化来论述。如《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内经》对“厥”的内涵主要有: (1)是指神志方面的病变。如《素问·大奇论》曰:“暴厥者,不知与人言。”《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发为大厥,厥则暴死。”讲的全是急证、重证。 (2)是以阴阳之气的盛衰变化来论述。如《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临床:六经之“厥”各有其特定的症候群,如手太阴肺经的“臂厥”临床表现有四:一是皮温低;二是皮肤变色,呈紫或蜡黄色;三是腕下垂;四是无脉。足阳明胃经的“骭厥”临床表现有五:一是跌阳脉消失,二是皮温低,三是局部皮肤呈蜡黄或紫色,四是足下垂,五是剧痛。足少阳胆经的“阳厥”临床表现有四:一是皮温高;二是烧灼样疼痛;三是足下垂;四是皮肤变蜡黄或紫色,病久可见肌肉萎缩。其病因病机是由于其所在经脉的经气闭阻所致。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0 足太阳络脉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2013.11.20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1 足太阳经别 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入出于项,复属合于太阳。 《灵枢·经别》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2 足太阳经筋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頄。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斜)上出于九页。     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 《灵枢·经筋》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3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4 经脉病:头痛,目疾,项强,背腰痛,下肢痿痹。 脏腑病:本经背俞穴主治所属脏腑的病证。 神志病:癫狂,痫证,失眠。
主治概要 经脉病:头痛,目疾,项强,背腰痛,下肢痿痹。 脏腑病:本经背俞穴主治所属脏腑的病证。 神志病:癫狂,痫证,失眠。 乔云英

15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本经共67穴:起于睛明止于至阴。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6 眼周2穴 本经眼周穴以目内眦和眶上切迹为标志。 晴明 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攒竹 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2013.11.20
晴明 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攒竹 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7 睛明 BL1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功效】散风清热,明目退翳。 【主治】各种眼病,如近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
【操作】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针沿眼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出针后按压3~5分钟,防止出血。若皮下出血,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 禁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8 攒竹 BL2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功效】散风镇痉,清热明目。 【主治】1. 视物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跳动。
2. 头痛,眉棱骨痛,面瘫,呃逆。 【操作】治疗眼病,可向下斜刺0.3~0.5寸;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19 远端治疗作用 针刺攒竹穴可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佳; 针刺本穴还可对眼科及内脏手术针麻及痔疮术后痛有良好镇痛效应;
【现代报道摘录】 调节眼肌及改善视力功能 针刺、电针攒竹,或攒竹透鱼腰,或配合太阳放血等法,对眼肌无力、视神经萎缩、眶上神经痛、眼肌痉挛、急性角膜炎均有较好疗效; 远端治疗作用 针刺攒竹穴可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佳; 针刺本穴还可对眼科及内脏手术针麻及痔疮术后痛有良好镇痛效应; 两手重按双攒竹穴治疗呃逆效佳。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0 头部腧穴 (曲差---络却)均在前正线旁开1.5寸
眉冲 当眉头直上入发际0.5寸。 曲差 当前发际直上0.5寸 五处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l寸 承光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 通天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 络却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1 头部穴 正中线旁开1.3寸 以枕外隆突和斜方肌为标志 玉枕 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 l.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
天柱 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2 天柱 BL10 【定位】在项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正中线旁开1.3寸。 【功效】宣通鼻窍,疏散风热, 【主治】1.头痛,眩晕。
2.项背强急,肩背痛。 3.目赤肿痛,鼻塞。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3 背部腧穴(正中线旁开1.5寸) 大杼 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门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杼 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门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厥阴俞 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心俞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督俞 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 l.5寸。 膈俞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 l.5寸。 肝俞 第9 胸椎棘突下,旁开 l.5寸。 胆俞 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4 背部腧穴(正中线旁开1.5寸) 三焦俞 第 l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俞 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俞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俞 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小肠俞 平第1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膀胱俞 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中膂俞 平第3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白环俞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5 十二背俞歌诀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6 大杼(骨会,手足太阳交会穴)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清热解表,疏筋壮骨 主治:①表证
②骨节疾病,特别是对上半身:颈项,肩,脊椎骨病更为适宜。 配伍:配夹脊穴,绝骨穴有强筋骨,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主治颈椎病。 操作:不宜深刺。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7 风门 BL12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解表宣肺,护卫固表。 【主治】1.发热,咳嗽,鼻塞,多涕。
2.头痛,颈项强痛,肩背痛。 【操作】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应用】①配肺俞治疗咳嗽; ②配合谷、外关清热解表治疗发热; ③配曲池、血海清热凉血治疗荨麻疹。 ④配大椎穴位埋线或艾灸风门可以预防感冒。 ⑤用锋勾针挑刺风门穴治疗慢性鼻炎疗效满意。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8 肺俞 BL13(肺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宣肺平喘,化痰止咳。
【主治】1. 咳嗽,气喘,胸满,鼻塞,咯血等。 2. 骨蒸,潮热,盗汗。 3. 风疹,痤疮 4. 腰背痛。 【操作】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29 心俞 BL15(心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宽胸降气,宁心止痛。 【主治】1.心痛,心悸,胸闷。
2.失眠 健忘,梦遗,盗汗,癫狂痫 3.咳嗽,气喘。 【操作】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0 膈俞 BL17 (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活血止血,宽胸降逆。
【主治】1.胃脘胀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 2.咳嗽,气喘,吐血,咯血,便血。 3.潮热,盗汗。 4.风疹,荨麻疹。 【操作】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1 背部腧穴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2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胆俞 BL18~BL19 (背俞穴)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清热化湿,疏肝利胆。 共同主治:肝胆疾病,尤其是黄疸病。 【操作】均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3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胃俞 BL20~BL21 (背俞穴)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功效】健脾和胃,理中降逆。 共同主治:脾胃疾患。 【操作】均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4 肾俞 BL23 (肾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益肾助阳,纳气利水,强腰聪耳。
【主治】1.泌尿生殖疾患: 遗精,阳痿,遗尿,小便频数,小便不利。 2.妇科疾患:月经不调,白带。 3.耳鸣耳聋,腰膝痠痛。 4.洞泄不化,五更泄泻。 5.咳喘少气。 6.腰膝酸痛 。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5 大肠俞 BL25(大肠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调理肠胃,理气化滞。
【主治】腰痛,泌尿系统疾患,肠道疾患。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6 膀胱俞 BL28(膀胱背俞穴)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功效】培补下元,强腰健膝。
【主治】1.遗尿,遗精,小便不利。 2.泄泻,便秘。 3.腰骶疼痛。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7 骶尾部5穴 骶尾部5穴。骶后孔和尾骨为主要标志。 上髎 骶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次髎 骶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上髎 骶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次髎 骶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中髎 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处。 下髎 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会阳 尾骨端旁开0.5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8 次髎 BL32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功效】调理下焦,清利湿热。
【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尿,遗精。 2. 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39 大腿5穴 大腿5穴。以臀下横纹、腘横纹、股二头肌腱为主要标志。 承扶 臀下横纹的中点。 殷门 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
承扶 臀下横纹的中点。 殷门 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 浮郄 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一寸,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委阳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腿的内侧。 委中 腘横纹中点。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0 承扶 BL36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功效】消痔通便,舒筋活络。 【主治】 腰腿疼痛,下肢瘫痪。 痔疾。
【操作】直刺1.5~2.5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1 委中 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功效】清热醒脑,理血消肿,祛风利湿,强健腰膝。 【主治】1. 腰痛,《四总穴歌》载:“腰背委中求”,髋关节屈伸不利,腘肌挛急,下肢痿痹。 2. 丹毒,疔疮。 3. 腹痛,吐泻,中暑。 4. 遗尿,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0.5~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2 第二侧线14穴 第二侧线14穴,在各棘突下旁开3寸。 附分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魄户 第3胸椎棘突下,平---肺俞
附分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魄户 第3胸椎棘突下,平---肺俞 膏肓 第4胸椎棘突下,平-----厥阴俞 神堂 第5 胸椎棘突下,平----心俞 譩譆 第6 胸椎棘突下,平----督俞 膈关 第7 胸椎棘突下,平----膈俞 魂门 第9 胸椎棘突下,平----肝俞 阳纲 第10胸椎棘突下,平--胆俞 意舍 第11胸椎棘突下,平---脾俞 胃仓 第12胸椎棘突下,平----胃俞 肓门 第l腰椎棘突下,平-----三焦俞 志室 第2腰椎棘突下,平----肾俞 胞肓 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秩边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3 膏肓 BL43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功效】益气补虚,调理肺气。 【主治】1.咳喘,盗汗,肺痨。
2. 健忘,遗精。 3. 羸瘦,虚劳。 4 .肩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4 志室 BL52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功效】益肾固精,壮腰强身。 【主治】1.遗精,阳痿。
2. 遗尿,小便不利,水肿。 3. 腰脊强痛。 【操作】直刺0.8~1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5 秩边BL54 定位: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 : ①腰腿痛及下肢痿痹。
定位: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 : ①腰腿痛及下肢痿痹。 ②痔疾,便秘,脱肛,小便不利,前阴痛。 主治前后二阴病,秩边透水道治前列腺炎,使针感放射到下腹部效果较好。 配伍 ①配委中、阳陵泉可行气活血主治下肢痿痹; ②配承山治疗痔疾。 ③配水道治疗小便不利。 用法 直刺1.5~3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6 小腿6穴 小腿6穴。以腓肠肌和外踝为主要标志。 合阳 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合阳 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承筋 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承山 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飞扬 外踝后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 l寸处。 跗阳 外踝后昆仑直上3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7 小腿部腧穴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8 承山 BL57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功效】理肠疗痔,舒筋活络。
【主治】1.痔疾,便秘。 2.腰腿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49 飞扬 【定位】 俯卧,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长屈肌。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主治】1头痛,目眩,鼻塞,鼻衄. 2.腿软无力,腰背疼痛。 3.痔疾 【操作】直刺0.7-1寸,可有酸胀麻感;可灸。 【配伍】.配太溪,为原络配穴法,治疗头痛、目眩、鼻衄。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50 足部8穴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51 足部8穴 足部8穴。以外踝、第5跖骨、第5跖趾关节、趾甲角等为主要标志。 昆仑 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昆仑 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仆参 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自肉际处。 申脉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金门 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京骨 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束骨 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通谷 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至阴 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l寸(指寸) 。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52 昆仑 BL60 (经穴)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舒筋活络,清利头目,镇痉止痫。
【主治】1. 头痛,项强,肩背拘急,目眩,鼻衄。 2. 癫痫,难产。 3. 腰骶疼痛,足跟肿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孕妇禁针刺)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53 申脉 BL62 (八脉交会穴,通阳跷)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功效】镇静止痫,宁心安神。 【主治】
1.头痛,眩晕,失眠,癫狂,痫证。 2.腰腿痛,项强,足背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54 金门 (郄穴) 【定位】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功效】通经活络止痛。 【主治】1.头痛,眩晕,癫狂,痫证。
2.腰腿痛,下肢痹痛,外踝肿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55 束骨 (BL 65) 输穴 【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1.头痛,鼻塞,鼻衄,目痛;
2.腰背痛,下肢后侧痛,足下热。 【操作】直刺 寸,可有胀痛感;可灸。 【配伍】1.配殷门、昆仑,治疗腰背痛、坐骨神经痛。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56 至阴 BL67 (井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 【功效】疏风清热,矫正胎位。
【主治】1.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矫正胎位用灸法) 2.头痛,鼻塞,鼻衄,目痛。 【操作】浅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灸。(孕妇及习惯性流产者禁针刺)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57 小结 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上额,循头顶,夹督脉下项,分成两支,沿脊柱旁开1.5寸及3寸、 大腿后侧下行,汇合于腘窝正中,再沿小腿后侧、足外侧下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体内路径:络肾,属膀胱,联络脑。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58 取穴要点 目内眦上方取睛明。眶上切迹取攒竹。 背部第一侧线取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
背部第二侧线取膏肓、志室、秩边。 第二骶后孔取次髎。 腘横纹中央取委中,委中外1寸取委阳。 腓肠肌人字沟顶点取承山。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取昆仑。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取申脉。 小趾外侧趾甲角旁取至阴。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59 主治要点 外经病:睛明攒竹治目疾,天柱治头项病,背腰腧穴治背腰痛,腰骶下肢腧穴治腰骶下肢病。
脏腑病:背俞穴主治所属脏腑的病证。腰骶腧穴治前阴病。委阳治三焦病。 神志病:癫狂痫,不寐。 特殊作用 膈俞治血虚、血证。 委中治热证。 膏肓治虚证。 承山治大肠病。 昆仑、至阴治难产,至阴矫正胎位。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60 主治规律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项、面目、背腰、下肢部病证、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组织器官病证。 治疗头部疾病常用本经头项部及小腿以下穴位; 治疗项部疾病常用天柱、大杼、风门、昆仑; 治疗面目疾病常用睛明、攒竹、京骨、眉冲; 治疗腰痛常用委中、昆仑; 治疗神志病常用心俞、至阴;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61 操作要点 ①睛明等眼周穴进针要缓慢,不宜提插以免引起出血;如有出血,应及时压迫冷敷止血,等血止后再用热敷消肿。
②背部穴位针刺不宜过深,斜刺0.5~0.8寸,以防伤及内脏。 ③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用灸法。 ④委中可点刺放血。 ⑤攒竹斜刺或平刺 昆仑、至阴孕妇禁针。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62 复习思考题 简述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 指出下列腧穴的定位与主治:睛明、风门、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次了、委中、膏肓、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指出下列腧穴的定位:攒竹、天柱、志室、秩边。 足太阳膀胱经与哪些脏腑器官相联系? 指出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特定穴。 山西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


Download ppt "足太阳膀胱经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