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商业银行管理学 第四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主编:彭建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商业银行管理学 第四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主编:彭建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商业银行管理学 第四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主编:彭建刚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 商业银行管理学 第四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主编:彭建刚 演示文稿(2014版)

2 商业银行管理学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

3 本章目录 学习指引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与构成 第二节 巴塞尔协议与资本充足率的测定 第三节 巴塞尔协议的演进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与构成 第二节 巴塞尔协议与资本充足率的测定 第三节 巴塞尔协议的演进 第四节 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的策略 第五节 案例分析 复习思考题

4 学习指引   学习重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界定;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管理;《巴塞尔协议》的历史演变;《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

5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与构成 本节主要知识点: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6 一、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 营业功能 保护功能 管理功能 商业银行的设立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本金。
商业银行资本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客户资金免受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自身的安全。 管理功能 国家监管部门利用资本充足率等对银行实行监管;银行管理者根据资本充足率等进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7 二、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图(巴塞尔协议Ⅰ)

8 第二节 巴塞尔协议与 资本充足率的测定 本节主要知识点: 《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 《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内容 资本充足率的测定

9 一、《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 产生背景 竞争日趋激烈 金融风险日趋国际化 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大了银行的风险
跨国银行在多国设立机构,使得任何一国金融监管部门都无法实施有效监管 国际金融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10 二、《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内容 划分资本 规定资产的风险权重 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 过渡期安排

11 划分资本 核心资本 附属资本 银行股本; 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开储备。 未公开储备; 重估储备; 普通准备金或普通呆帐准备金;
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等。

12 规定资产的风险权重 表内资产的权重 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 我国相关权重表 表内资产的风险权重分五级:
0:包括现金、国家政府或央行的债权等资产 10%:包括本国公共部门担保的贷款等资产 20%:包括在经合组织成员国注册的银行债权等资产 50%:指以完全用于居住的房产作抵押的贷款 100%:包括对私人机构的债权等资产 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 我国相关权重表 表外资产转换系数分四级:0;20%;50%;100%。

13 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 全部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其他规定

14 过渡期安排 1990年底,资本风险资产比率最低标准为7.25%,资本中至少一半是核心资本;1992年底以前,资产与风险资产比率应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标准。

15 三、资本充足率的测定 资本充足率的测定公式 风险资产总额=表内风险资产总额+表外风险资产总额 =∑表内资产×风险权重+∑表外项目×信
资本总额=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风险资产总额=表内风险资产总额+表外风险资产总额       =∑表内资产×风险权重+∑表外项目×信        用转换系数×相应表内资产的风险权重

16 第三节 巴塞尔协议的演进 本节主要知识点: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巴塞尔协议Ⅱ》 《巴塞尔协议Ⅲ》

17 一、《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核心原则产生的背景 核心原则的内容 核心原则的特点

18 核心原则产生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金融衍生产品为主的市场交易风险屡屡发生,致使银行倒闭和巨额亏损事件层出不穷。于是,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即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即巴塞尔原则,共25条),将风险管理领域扩展到银行业的各个方面,以建立更为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19 核心原则的内容 对银行监管体系和必要银行监管法律框架的要求; 对被监管银行入市和股权结构的要求; 审慎管理和要求; 持续性银行监管的方式;
信息要求; 监管人员的正当权限; 关于跨国银行业的监管。

20 核心原则的特点 其核心是对银行业进行全方位监控; 把建立银行业监管的有效系统作为实现有效监管的重要前提;
注重建立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约束机制; 提出了对银行业持续监管的方式; 对跨国银行业务要求实施全球统一监管。

21 二、《巴塞尔协议Ⅱ》 《巴塞尔协议Ⅱ 》产生的背景 《巴塞尔协议Ⅱ 》的三大支柱 《巴塞尔协议Ⅱ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 过渡期安排

22 《巴塞尔协议Ⅱ》产生的背景 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使得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显得过时,新资本协议呼之欲出。
一些活跃的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系统优于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许多商业银行认为原有的分类不足以涵盖银行的风险种类; 二是金融创新产生了1988年巴塞尔协议计量框架以外的风险; 三是1997年的巴塞尔核心原则只定位于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23 《巴塞尔协议Ⅱ》产生的背景 四是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了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风险的全面思考。从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的倒闭到东南亚金融危机,人们认识到,金融业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等单一风险的问题,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互相交织、共同作用造成的。 基于上述情况,巴塞尔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1999年6月和2001年1月两次发布了新巴塞尔协议咨询文件,并于2004 年6月26正式公布此文件。

24 《巴塞尔协议Ⅱ》的三大支柱 三大支柱 最低资本规定 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市场纪律 三大支柱相辅相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性。

25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 总风险加权资产(TRWA)=信用风险加权资产(CRWA)+市场风险资本要求(CRMR)×12.5+操作风险资本要求(CROR)×12.5 因此,银行的资本要求=CRWA×CA+CRMR×12.5×CA+CROR×12.5×CA

26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续)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 (1)标准法
按信贷资产是否有外部评级以及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给予相应的风险权重进而计算出银行总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2)内部评级法 根据银行监管机构或银行自身对信贷资产的评级来确定资产风险权重进而计算出总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27 标准法 标准法关于银行主要资产的风险加权系 数 100 150 50 20 未评级 低于BB- BBB+~BBB- A+~A-
标准法关于银行主要资产的风险加权系 数 100 150 50 20 未评级 低于BB- BBB+~BBB- A+~A- AAA~AA- 其他公司(包括保险公司) 方法2(短期) 方法2(长期) 方法1 银行和证券机构 主权评级 低于B- BB+~B- 对应的风险加权比率(%) 评级对象

28 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的两种分类 内部评级法的四个输入参数 初级法:根据监管机构的评级 高级法:根据商业银行自身进行的评级 比较
高级法:根据商业银行自身进行的评级 比较 内部评级法的四个输入参数 债务人违约率(PD) 违约损失率(LGD) 违约风险暴露(EAD) 期限(M)

29 内部评级法(续) 内部评级法计算过程(以公司类债项为例) 首先,计算风险权重(RWC):
RWC=min{(LGD/50)BRWC(PD)[1+b(PD)×(M-3)];12.5×LGD} 其次,确定每个债项对应的监管资本 Capital=RWC×EAD×8% 最后,将所有资产对应的资本相加得到银行总的监管资本。 (关于资本的计量,教材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有更详细的讨论。)

30 内部评级法(续) 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商业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法时应进行压力测试,各国监管当局也要求商业银行在年度报告中加入压力测试分析。
银监会压力测试指引(2007年12月25日)提供的压力测试的方法: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 步骤:(1)确定测试对象,即进行压力测试的机构和资产/负债组合,比如某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2)识别影响该组合的主要风险因子,比如房价;(3)设计压力情景,比如房价下跌的幅度;(4)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计算压力情景下测试对

31 内部评级法(续) 象相关指标的变动结果;(5)根据上述结果,判定组合/体系中的弱点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响应和反馈,如可针对某类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 压力测试业务操作习题: 每班分两组,查阅相关资料,每组设计一个压力测试案例,可以就一个或几个主要因素的变化对银行盈利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32 内部评级法(续) 要求案例设计尽量贴近实际并相对完整,比如有相关的资产负债表等,写出分析报告。每组指定一位发言人在讨论课堂上进行发言,讨论课堂的时间、地点由各班学习委员与辅导老师共同商定。讨论课堂应由专人做好记录,相关资料作为评定成绩依据。课后,各小组将案例的电子文档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 相关链接:损失种类及其弥补

33 过渡期的安排 考虑到各国和各银行的实际情况,巴 塞尔委员会对实施《巴塞尔协议Ⅱ》作了 三年的过渡期安排。

34 三、 《巴塞尔协议Ⅲ》 《巴塞尔协议Ⅲ》产生的背景 《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Ⅲ》和《巴塞尔协议Ⅱ》的 对接 过渡期和实施安排

35 《巴塞尔协议Ⅲ》产生的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使巴塞尔委员会意识到虽然《巴塞尔协议Ⅱ》在微观审慎监管方面给予了重点关注,但它存在着以下不足: 缺少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框架 对顺周期效应考虑不足 2010年11月,在G20首尔高峰会议期间,《巴塞尔协议Ⅲ》获得通过。它在监管制度层面确立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36 《巴塞尔协议Ⅲ》产生的背景 系统性风险通常是指金融风险从一家机构传递到多家机构,从一个市场蔓延到多个市场,从而使整个金融体系变得极为脆弱的可能性。 系统性风险具有突发性、传染性和外部性等特点。

37 《巴塞尔协议Ⅲ》产生的背景 微观审慎监管是以防范单家金融机构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单家金融机构安全与稳定的监管方式。
宏观审慎监管是一个将所有金融机构视为一有机整体,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维护整个金融体系健康稳定的监管方式。

38 《巴塞尔协议Ⅲ》产生的背景 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是为了弥补微观审慎监管的缺陷,要求银行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将系统性风险囊括在内,使系统性风险在金融体系内部得到约束、控制和消除,从而降低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39 《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 在《巴塞尔协议Ⅱ》的基础上,《巴塞尔协议Ⅲ》突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更加严格的资本要求 引入全球流动性监管标准 引入杠杆率补充风险资本要求 留存超额资本和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

40 《巴塞尔协议Ⅲ 》与《巴塞尔协议Ⅱ 》的资本监管标准比较
核心一级资本 一级 资本 总资本 最低资本要求 留存超额资本要求 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 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 最低要求 Basel 2% 4% 8% 4.5% 2.5% 0-2.5% 1% -3.5% 6%

41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与《巴塞尔协 议Ⅲ 》的资本监管标准比较
核心一级资本 一级资本 总资本 最低资本要求 留存超额 资本要求 逆周期超额资本要求 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 最低要求 中国银监会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5% 2.5%(储备资本) 0-2.5% 1% 6% 8% BaselⅢ 4.5% 2.5% 1% -3.5%

42 《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 引入全球流动性监管标准 《巴塞尔协议Ⅲ》提出的两个流动性监管指标: 流动性覆盖率(LCR)
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

43 《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 引入杠杆率补充风险资本要求
杠杆率指标简单、透明、独立,弥补了 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单一化缺陷,能有效控制 银行体系杠杆率累积,防止杠杆率过高引起 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我国的杠杆率监管红线为4%。

44 《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 留存超额资本和逆周期超额资本 《巴塞尔协议Ⅲ》要求商业银行计提留存超额资本和 逆周期超额资本以应对顺周期效应。
要求商业银行计提留存超额资本,以备出现压力时使用 建立逆周期超额资本,防止银行体系信贷过快增长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累积 注意:留存超额资本和逆周期超额资本都必须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45 《巴塞尔协议Ⅲ》 与《巴塞尔协议Ⅱ》的对接
在系统性风险防范和整体性监管的框架下,《巴塞尔 协议Ⅲ》显著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对资本留 存、逆周期调整和系统重要性银行等方面分别提出了 额外资本的要求。这些额外资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 不与非预期损失准确挂钩。 基于《巴塞尔协议Ⅲ》和《巴塞尔协议Ⅱ》,使银行业的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商业银行杠杆率、流动性标准、附加资本等要求与经济资本管理相对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将对此作更详细的讨论)

46 过渡期和实施安排 巴塞尔委员会已经建立了一套确保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得到稳健 和一致实施的框架。新的监管标准将逐步实施,银行向更高资本和 流动性标准平稳过渡,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支持。 关于流动性标准,从2011年起设置观察期,自2015年1月1日起 正式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的最低要求自2018年1月1 日起开始实施;关于资本要求,自2013年1月1日开始,设置五年的 过渡期;留存超额资本与逆周期超额资本将从2016年1月1日至2018 年年底逐步引入,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杠杆率的过渡期从2011 年1月1日开始,至2018年1月1日起将杠杆率要求纳入第一支柱。

47 第四节 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策略 本节主要知识点: 内源资本策略 外源资本策略 资产结构调整与风险控制策略

48 一、内源资本策略 内源资本的概念 内源资本的优点 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戴维·贝勒模型 成本低,免发行费 不会影响现有股东的控制权和收益
风险小,不受外部市场波动的影响 免交所得税 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戴维·贝勒模型

49 二、外源资本策略 外源资本的概念 外源资本的利弊 发行普通股的利弊 发行优先股的利弊 发行次级长期债券的利弊 外源资本的策略选择

50 发行普通股的利弊 优点: 弊端: 可为银行带来长期稳定的资本来源; 因收益率高容易被市场接受;
通过扩大股东数量和范围而达到提升银行知名度和扩大客户群的目的; 有助于市场树立对银行的信心,增强银行筹资能力。 弊端: 成本较高; 稀释了原有股东的权益。

51 发行优先股的利弊 优点: 弊端: 股息固定,在银行收益大幅上升时可获得杠杆效应; 因不会稀释原有股东权益从而容易被原有股东接受;
可给银行带来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弊端: 发行成本高; 因股息固定,在银行收益下降时会使普通股收益加速下降。

52 发行次级长期债券的利弊 优点: 弊端: 成本较低; 可发挥财务杠杆效应; 利息可免税; 不会稀释股东权益。 市场接受程度不如普通股;
加大银行的债务风险; 具有财务杠杆风险。

53 外源资本的策略选择 外源资本的策略选择的两个要求: 外源资本的策略的具体选择: 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 股东价值最大化。
发行次级长期债券补充资本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发行普通股和永久性非累积优先股补充核心资本的不足,维护资本的稳定。

54 三、资产结构调整与风险控制策略 调整资产结构能调整资本充足率和银行的收益率 信贷资产的风险是客观的。 不同程度的风险要求不同量的资本准备。
资本充足率是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总量而言的。 不同风险程度的资产的占比影响加权风险资产总量,从而影响资本充足率。 调整资产结构能调整资本充足率和银行的收益率。 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各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55 第五节 案例分析 案例一:《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财务杠杆效应的严格限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案例一:《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财务杠杆效应的严格限制 《巴塞尔协议Ⅲ》规定一级资本不得低于风险加权资产的6%,也就是要求长期债务等这一类二级资本不得超过总资本的25%,这就从监管的角度严格地约束了商业银行财务杠杆的过度运用。

56 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通过发行长期金融债券以补充自有资金,然后运用这样一些通过较低成本获取的资本去推动资产业务的发展,增加每股收益,这就是财务杠杆效应 用债务资本替代准部分股份资本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股权价值,财务杠杆银行的每股盈利可能超过同类非财务杠杆银行。 现作对比分析。A、B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为财务杠杆银行和非杠杆银行,两银行资本总额相等,资本总额分别为1亿元,资本结构如下表所示:

57 案例分析 表一 A、B两家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债务比率 50% 股东权益比率 100% 股数 500000
股东权益比率 100% 股数 500000 总资本 100,000,000元 (其中50%为债务) (全部为股本)

58 案例分析 银行A的总资本中,股本和长期债务各占一半,银行B的资本则全部为股本,每股均为100元; 长期债券的利息为10%;
资本收益率为20%(税前)。 在税率相等的情况下,财务杠杆银行A股东的每股盈利比非财务杠杆银行B股东的每股盈利要高,见下表

59 案例分析 表二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效应 (资本收益率=20%) 单位:元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总资本 100000000
表二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效应 (资本收益率=20%) 单位:元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总资本 税前收益(20%) 减:债券利息(10%) 税前盈利 减:所得税(30%) 税后盈利 每股盈利 21 14

60 案例分析 从表二可以看出银行A的股东从财务杠杆效应中得到了好处。 但是高财务杠杆银行在经济衰退时期的经营风险比较大,很有可能出现财务杠杆负效应,即不是增加了每股收益,而是降低了每股收益。上例中,若资本收益率低于10%,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下面三个表分别示出了上例资本收益率分别为10%、5%和4%时的各项数据,可与表二对照。

61 案例分析 表三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零效应 (资本收益率=10%) 单位:元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总资本 100000000
表三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零效应 (资本收益率=10%) 单位:元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总资本 税前收益(10%) 减:债券利息(10%) 税前盈利 减:所得税(30%) 税后盈利 每股盈利 7

62 案例分析 表四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负效应 (资本收益率=5%) 单位:元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总资本 100000000
表四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负效应 (资本收益率=5%) 单位:元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总资本 税前收益(5%) 减:债券利息(10%) 税前盈利 减:所得税(30%) 税后盈利 每股盈利 3.5

63 案例分析 表五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负效应 (资本收益率=4%) 单位:元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总资本 100000000
表五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负效应 (资本收益率=4%) 单位:元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总资本 税前收益(4%) 减:债券利息(10%) 税前盈利 减:所得税(30%) 税后盈利 每股盈利 -2 2.8

64 案例分析 如果提高长期债务占总资本的比例,则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效应将有新的变化。
例如,若银行A的长期债务占资本的比例提高到75%,再考察资本收益率分别为20%和4%的财务杠杆效应。 见表六、表七、表八。

65 案例分析 表六 调整后A、B两家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债务比率 75% 股东权益比率 25% 100% 股数
股东权益比率 25% 100% 股数 250000 总资本 100,000,000元 (其中75%为长期债务) (全部为股本)

66 案例分析 表七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效应 (资本收益率=20%) 单位:元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总资本 100000000
表七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效应 (资本收益率=20%) 单位:元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总资本 税前收益(20%) 减:债券利息(10%) 税前盈利 减:所得税(30%) 税后盈利 每股盈利 35 14

67 案例分析 表八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负效应 (资本收益率=4%) 单位:元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总资本 100000000
表八 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负效应 (资本收益率=4%) 单位:元 银行 项目 银行A 银行B 总资本 税前收益(4%) 减:债券利息(10%) 税前盈利 减:所得税(30%) 税后盈利 每股盈利 -14 2.8

68 案例分析 将表七与表二、表八与表五的数据分别作比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因为长期债务占总资本的比例不同,表二中银行A的每股盈利为21元,而表七中银行A的每股盈利高达35元; 表五中银行A的每股盈利为负2元,而表八中银行A的每股盈利为负14元。不难得出结论,长期债务占商业银行总资本的比例愈高,财务杠杆的正负效应愈加明显。

69 案例分析 在同样的资本总额、税制条件和资本收益率条件下,由于资本结构的差异,商业银行表现出不同的抗风险能力,故不能简单地采用资产与资本的杠杆比率和资本收率等指标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还应该考虑用资本的结构、负债的结构和资产的风险权数去促进并监管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

70 案例分析 在充分考虑风险和可承受风险大小的基础上去争取最大的盈利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的真谛之一。
《巴塞尔协议Ⅲ 》严格约束了商业银行财务杠杆的过度使用,从资本结构上保障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引导商业银行从事稳健性经营。

71 案例分析 案例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A商业银行表内及表外资产负债情况如下面两个表所示: 130 合计 50 其他贷款 100% 40
居民抵押贷款 50% 10 FNMA证券 合 计 一般责任政府债券 20% 120 负 债 中长期国库券 5 短期国库券 一级资本加上二级资本 现 金 金额 负债项目 资产项目 权数

72 案例分析 40 2年期远期美元/英镑外汇合约 5% 100 4年期固定—浮动利率互换合约 0.5% 50 商业信用证 100% 20% 10
A商业银行表外项目资料 单位:百万美元 40 2年期远期美元/英镑外汇合约 5% 100 4年期固定—浮动利率互换合约 0.5% 50 商业信用证 100% 20% 10 支持商业票据发行的备用信用证 80 对某公司的两年期贷款承诺 50% 金额 表外项目 相应表内项目风险权数 转换系数

73 案例分析 该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如下:单位(百万) 表外风险资产(非利率与汇率项目)=80×0.5+10×1+50×0.2=$60
表内风险资产0×5+0×5+0×10+0.2×10+0.2×10+0.5×40+1×50=$74(百万) 表外风险资产(非利率与汇率项目)=80×0.5+10×1+50×0.2=$60 表外风险资产(利率与汇率项目) =[($100× )+$40×0.05]×5=$2.75

74 复习思考题 试述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 试述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试述第三版《巴塞尔协议》资本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试述《巴塞尔协议》的历史演变过程 。 试述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

75 其他规定 超过全部附属资本不得资本50% 的准备金不得高于风险资产的1.25%附属资本内普 通贷款呆帐
次级长期债务的金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

76 长期次级债务 次级债务的定义: 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 次级债务计入资本的条件: 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并且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商业银行应在次级定期债务到期前的5年内,按每年累积折扣20%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次级定期债务”项下。

77 最低资本规定 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为8%。 资本的定义
与1988 年资本协议一致包括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 风险加权资产 为所有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以及12.5 倍的市场风险和12.5 倍的操作风险之和。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根据信用风险权重、违约概率PD 、特定违约损失LGD 、违约风险暴露EAD 计算。

78 市场纪律 强调市场的约束作用。 必须披露关于资本结构的扼要信息;对每一风险 领域提供定性和定量信息;应披露按协议要求的 方法计算的资本充足率和关于其评价资本状况的 内部程序的定性信息;每年至少披露一次,必要 时还应增加。

79 初级法与高级法比较 数据 IRB初级法 IRB高级法 违 约概率(PD) 银行提供的估计值 违约损失率 (LGD) 委员会规定的监管指标
违约风险暴露 (EAD) 期限 (M) 委员会规定的监管指标 或者由各国监管当局自已决定允许采用银行提供的估计值 (但不包括某些风险暴露) 银行提供的估计值 (但不包括某些风险暴露)

80 什么是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单家银行、银行集团和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压力测试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充分了解潜在风险因素与银行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形成供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讨论并决定实施的应对措施,预防极端事件可能对银行带来的冲击。

81 损失种类及其弥补 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 预期损失 指正常年份(情况下)可预见的损失。如每年100笔贷款中有一笔收不回。
预期损失是一个固定的量。以图形来表现,可能是一条横线,一个均值。比如,对于信用风险可以用客户的违约概率乘以违约损失率,再乘以风险敞口来将其量化。

82 损失种类及其弥补 预期损失最重要的特点有三个:第一,预期损失是可以量化的;第二,预期损失是一个常量;第三,预期损失要直接列支成本,直接从收益当中减除,如发放一笔贷款正常情况下必须提拨备,拨备的过程就是增加成本。 非预期损失 指经济不景气时候较正常年份多出的损失。如上述贷款中共有10笔违约,较正常年份多出9笔,这多出的9笔贷款损失就是非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不是一个固定的正常值,而是一个波动值。

83 损失种类及其弥补 非预期损失就是超过预期损失的那部分潜在损失,它具有波动性,是一个变动的量。由于不知道它会不会发生,因此无法列作当期成本,而必须以资本来做准备,也可以称之为资本覆盖。所谓覆盖,是经济资本的概念,也是虚拟资本的概念,但是当非预期损失发生后,就需要通过实际冲减相应资本的方式来弥补,就转化为会计资本的概念,即实际资本量的概念。

84 损失种类及其弥补 异常损失 是一种特殊的损失,如“9·11”事件导致在世贸中心办公的企业大量破产,银行因此有50笔贷款出现违约,较不景气时期又多出40笔,多出的这部分违约贷款所造成的损失,就是异常损失。 异常损失是一个非常小的概率事件,没有办法以资本金来做准备,必须以其他办法来管理。银行往往采用压力测试的办法,通过情景分析模拟出在最坏年份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据以设定应急性政策。

85 巴塞尔协议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的历史演变 1988年公布的巴塞尔资本协议现称为《巴塞尔协议Ⅰ》。
2004年公布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现称为《巴塞尔协议Ⅱ》。 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银行业宏观审慎管理,公布了《巴塞尔协议Ⅲ》。《巴塞尔协议Ⅲ》强调逆周期管理,提高了核心资本的比例要求和缓释资本的要求,并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了额外的资本要求,加强了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杠杆率的监管标准。

86 巴塞尔协议的影响 三个《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的影响 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 有助于各国银行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有助于银行业风险的控制(银行资本的充足性得到加强,风险资产得到较为坚实的资本支持;银行表外业务的无限扩张受到约束,风险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国际间银行监督管理趋向协调一致,逃避金融管制的漏洞被进一步堵塞。)

87 巴塞尔协议的影响 有助于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
对银行本身的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加强风险资产管理;管理对象由表内扩展到表外。) 提出了经济资本的概念,有利于调动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综合在一起,即推动了银行业的微观审慎管理,又强调了宏观审慎管理。

88 巴塞尔协议的影响 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有利于我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接轨 推动我国银行业监管和商业银行管理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包括系统性风险) 中国银监会已在《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的框架内,于2012年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办法。


Download ppt "商业银行管理学 第四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主编:彭建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