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日关系 ——绵延两千多年的恩恩怨怨 古代中日两国的交往 近现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曲折 对日本民族的认识和了解
2
一、古代中日两国的交往 1、东汉以前 盖国在巨燕南,倭北,倭属燕。——《山海经》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汉书·地理志》 传说中秦时的徐福东 渡,给落后的日本带 去了文明的火种。 →日本新宫市徐福公园内的徐福雕像
3
2、东汉到南北朝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 正月,“倭奴国奉贡朝贺”,“臣请 以高句丽例,为天朝藩属。”“光武 赐以印绶。”
—— 《后汉书·东夷列传》 “汉委奴国王”金印 (天明4年 (1784)2月23日,日本福冈县志贺 岛佃农秀治和喜平在耕作挖沟时 偶然发现。) 之后约半个世纪,北九州的另一个倭人国家伊都国也派使节至洛阳,与东汉建立外交关系。
4
三国时期,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六月,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派使节难升米大夫“朝献”。魏明帝诏封邪马台女王为“亲魏倭王”。假授金印紫绶。
《魏志·倭人传》载,公元238—247年的九年间,魏国与邪马台国相互遣使达7次之多,形成中日通交的一个小高潮。
5
421年、425年、430年,倭王赞曾三次遣使向南朝刘宋朝廷朝贡。
420年,宋武帝在册封倭王赞为“安东大将军”时,同时册封朝鲜半岛的百济王为“镇东大将军”,爵位在倭王之前。 438年,赞之弟珍遣使赴宋朝贡,要求宋文帝加封自己“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宋文帝当即拒绝,只授予其兄赞一样的封号:“安东将军倭国王”。 珍之子济继续遣使来华重提珍的要求,宋文帝底气不足,终于同意把济册封为“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将军”。 济死后,其子武更上一层楼,遣使来华告知自封为“七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
6
3、隋唐时期 在隋朝不到三十年期间内,倭使四至隋都,考察了隋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佛学。
公元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次遣唐使,试图与唐建立外交关系。 公元753年,鉴真和尚以66岁高龄,第6次东渡日本成功,佛教开始在日本广泛传播。他居留奈良东大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很大贡献。763年圆寂后葬于唐招提寺。
9
政治经济制度方面,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仿照唐制度,改革了行政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日本受中国的影响
10
城市建筑方面,唐都长安有朱雀大街、东市西市,这些建筑在日本京都中也同样有。(甚至连市区还命名为长安和洛阳)。
↑鉴真和尚曾设坛授戒的东大寺 ←鉴真设计并指导建筑的唐招提寺
11
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表达的工具,后来,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
12
饮食、服装和日常生活方面,日本也受唐朝的影响很大。
13
欲与中国分庭抗礼 大业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贡。……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敬问无恙”云云。帝览之不悦,谓鸿胪卿曰:“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新校本《隋书》 第三次遣隋使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14
公元663年8月,唐倭海军在朝鲜半岛白江口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会战——白江口之战。 唐军“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白江战败以后产生的这种冲击余波,如同明治维新和二次大战以后一样,可以说是一个举国奔走引进‘敌国’国家体制和文化的时期。” ——日本学者森公章《“白村江”之后》
15
4、唐末到近代以前 唐末,随着唐王朝的衰弱,而日本决定废止遣唐使,取而代之的是商船通商和倭寇入侵。而他们从中国宋以后开始就不承认中土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统性,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同期中国的女真人和蒙古人也曾先后发动过对日本的侵略活动。
16
宋元时期 唐宋时期,中国人就说日本使臣和别国使臣不同,说他们“妄自矜大,夸夸其谈。”这个小国有着别人所没有的傲慢天性。
宋朝被蒙古人灭亡之后,日本就不再进贡。 1274年(文永11年),元和高丽联军进攻日本(文永之役);1281年(弘安4年),元军14万人分兵两路进攻日本(弘安之役),突如其来的台风两次摧毁了忽必烈的水师。
17
明代初期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但日本却无意恢复朝贡的传统。
1369年开始,明朝朱元璋数次向日本派出使者,敦促日本朝贡,要求禁止和镇压倭寇。 面对朱元璋武力威胁的诏书,日本在回信中亦针锋相对: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且何惧哉?
18
明朝后期 朱元璋清楚地记得忽必烈的惨痛教训,宣布不与这个小国一般计较,并采取武力剿倭和禁海两项措施。 戚继光
1559年—1566年,戚继光、俞大猷等将 领训练新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抗倭战争。 1592年,日本幕府大将军丰臣秀吉大举 入侵朝鲜,妄图通过朝鲜进攻中国,败终。 丰臣秀吉
19
二、近现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清前期正值日本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家光执政,两国先后宣布锁国。
第2次鸦片战争期间,日本趁火打劫,侵略台湾不利,被迫退兵。 1874年,日本武力吞并琉球。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割占台湾。 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4年2月6日,日本舰队突袭沙俄占领下的旅顺口俄国舰队,日俄战争爆发。
20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出兵中 国山东半岛,占领了济南,夺取 了胶济铁路。 1915年5月,日本以最后通牒方 式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1927年7月25日,田中义一以秘密文 件《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奏呈 天皇:“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 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 支那完全被我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 及印度、南洋等异服民族,必畏我敬我 而降我。”——《田中奏折》。
21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几乎占领东北三省全部。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史称“一二八事变”。 1937年-1945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2
三、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曲折 1、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回顾 (1)70年代:蜜月期(友好与合作)
①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中日联合声明》通过规定有关“台湾问题”和“历史问题”的诸原则,为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奠定了政治基础。 日本政府表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
23
②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两国在双边及地区与安全方面达成了共识,使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内涵得到深化。
1978年10月23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与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出席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直分别代表本国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上签字。《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从此生效。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两国在双边及地区与安全方面达成了共识,使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内涵得到深化。
24
(2)80年代,友好与摩擦并存。 ①友好主要表现在:
1982年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中国总理访问日本,提出了“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的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 1983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日期间,中曾根康弘首相提议将中日关系“三原则”扩大为“四原则”,增加了“互相信赖”这一条; 1984年9月,“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首次会议召开,迄今为止已轮流在两国举办过11届。 1987年9月,日本众参两院通过《进一步增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决议案》。 胡耀邦
25
②80年代中日之间的 摩擦主要有两次: 第一次是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把“侵略”改成“进入”,中国政府对此提出强烈抗议。
第二次是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及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战后40年来第一位现职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26
(3)9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摩擦与冲突有所增多,但两国政府为了两国的长远利益,本着向前看的精神,多次表示重视发展中日关系。
1992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访日,日本首相宫泽喜一表示,日中关系与日美关系并列,是日本最重要的两国间关系。 →1992年4月6日江泽民在宫泽喜一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讲话 1995年5月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访华时表示,要把战后50周年作为日中关系的新的出发点,构筑面向未来、对世界做出贡献的日中关系。 ←1995年5月,村山富市(前排右三)在北京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27
199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就历 史问题发表正式谈话 :“在过去不太遥远的一 个时期内,错误的国策使日本走上了战争道 路,日本国民陷入了存亡的危机。由于进行殖 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 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和痛苦。为避免将来重 犯这样的错误,我毫不怀疑地面对这一历史事 实,并再次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1995年5月2日,日本首相村山富市 访华,作为战后日本现职首相首次参 观了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 明确表示愿正视历史,承认侵略,对 此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
28
1995年9月,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使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一要以史为鉴,二要着眼未来。
1997年11月,李鹏总理对日本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国政府首脑时隔8年后再次访问日本。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共同认为,要把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带入21世纪。
29
1998年11月25日至30日,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日本,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双方签署了《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日方首次以书面形式承认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在会谈中首次向中国表示道歉。
30
2、当前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分歧与争议) (1)历史问题 其根源和实质,就是日本政府、领导人和政要 中不时出现违背《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否
认和美化侵华历史的举动。 参拜靖国神社——中日政治关系正常发展的最大障碍
31
歪曲和美化中学教科书中的侵略历史 ——中日关系 正常发展的重 大障碍
32
——令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反感、警惕和忧虑
全面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社会运动 ——令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反感、警惕和忧虑 2001年5月,《时代》周刊亚洲版在日本进行了“日本是否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谢罪”的网络投票, 最终结果“是”为19%,“否”为80%。 日本的右翼政治团体约有900多个 攻击和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3
(2)安全问题 宣扬“中国威胁论” 1957年5月,《国防基本方针》,自卫队是防卫、治安、海上警卫、防止侵犯领空、救灾五大任务。
1992年6月,《关于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突破了“不允许派兵海外”的禁忌。 1999年8月,《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活动范围扩展到包括我国领土台湾的部分地区。 2001年10月,《反恐特别措施法案》等法案,开战时派遣自卫队的先河。
34
2003年7月,《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自卫队在未经联合国授权,没有当事国邀请的情况下开赴到了伊拉克。
2004年5月20日,通过了7个与“有事法制”相关的法案。日本“有事法制”体系基本确立,其自卫队实际拥有了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合法依据,作战区域也由“国土”扩展到“周边”,再由“周边”扩展到更远的地方。 2007年1月9日,日本防卫厅正式更名为“防卫省”,成为日本中央部会一级主管单位。
35
(3)能源问题 安大线/安纳线之争 东海油气资源之争
36
(4)领土争端 东海划界 关于东海大陆架划界,我国主张应在自然延伸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协议划界以求得公平解决为东海大陆架划界遵循的主要原则。
日本主张“中间线”或“等距离线”原则应为东海大陆架划界的原则。
37
钓鱼岛 1972年10月,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京都大学教授井上清先生在《“尖阁”列岛——钓鱼诸岛的历史的解明》一书中,以《钓鱼诸岛的历史与所有权》一文,阐明钓鱼岛历史上是属于中国的。 1995年,井上清先生来华参加学术讨论会,说:钓 鱼岛的确是中国的,1895年被日本 窃取。但他也强调,中国方面不但 要从历史资料中寻求证据,想从日 本手里要回钓鱼岛,还需要寻找国 际法方面的依据,这样才更有力量。
38
(5)日本入常
39
3、中国主张发展中日关系的原则 首先,加强政治互信。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第二,深化互利合作。扩大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尤其要加强能源、环保、信息通信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合作。 2006年10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第三,扩大人员交往。进一步加强两国政府、议会、政党、团体、文教、青年等方面的往来与合作,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感情。 第四,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新格局。
40
2005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日本记者的提问时,对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提出了三项原则和三点建议 :
三点原则: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三点建议: 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日高层的互访。 由双边的外交部门共同着手进行加强中日友好的战略性研究。 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41
四、对日本民族的认识和了解 1、矛盾的心态 ——《菊花与刀》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菊花与刀》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
42
2、强烈的民族感 有的日本政治家也警告说:“国民对现状的不满和担心将形成非常危险的思潮。日本人是很情绪化的……”而当今日本“很情绪化的”社会思潮特征是,一方面强烈要求变革,另一方面则是民族主义抬头,“战前型思维”盛行。 美国著名日本问题专家赖肖尔在分析日本民族特征时认为,每当日本感到危机时,“民族感”都表现得非常强烈。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说,“日本衰退的经济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加剧了盲目的民族主义情绪”,“鹰派政治家越来越有市场”。“当日本经济没有任何复苏迹象时,日本愤怒起来,并部分迁怒于中国”,“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者开始要求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外交政策。”
43
3、独特的岛国意识 作为一个岛国民族,日本民族欠缺“单打独斗”的精神风貌,善于相互依靠,团队品质突出,以互补、借鉴、吸收和完善为民族特征。
狭小的土地和贫乏的资源使日本人有天生的自卑感和危机感,他们崇拜强者,漠视弱者。 岛国的性质也使得这个民族没有学到如何与其他民族合作共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