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 第一节 生物能量学概要 第二节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 第一节 生物能量学概要 第二节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 第一节 生物能量学概要 第二节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2 概 述 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 能量代谢: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3 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高等生物细胞主要的能量转换器
能量学概要 能量基本形式: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辐射能和原子能。能量只能有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各形式能量之间可相互转化。 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高等生物细胞主要的能量转换器

4 二、ATP与ATP稳态 (一) 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媒介 需能反应和供能反应耦联的物质-- 骨骼肌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需能反应和供能反应耦联的物质-- 骨骼肌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肌肉收缩唯一直接能源 CP——最快速的使ATP再合成的间接能源

5 ATP-ADP循环是人体内能量转换的基本方式,维系着能量的释放、贮存与利用。

6 (二)ATP的分解释能

7 (1)肌球蛋白(即肌凝蛋白)ATP酶消耗ATP,引起肌丝相对滑动和肌肉收缩做功;
(2)肌质网膜上钙泵(Ca-ATP酶)消耗ATP,转运 Ca2+,调节肌肉松弛; 据报道,仅肌质网转运Ca2+所消耗的能量就占肌肉收缩时总耗能的三分之一。

8 (三)ATP稳态 贮能? × (ATP在组织细胞中含量极少骨骼肌 4~6mmol/Kg;心肌 4~5mmol/Kg;)
控制能量有节制的释放 ——“能量货币” ATP → ADP → AMP——能量受体

9 肌细胞内ATP再合成及高能磷酸基团的转运
*无氧代谢 高能磷酸盐间高能磷酸基团的转移 2ADP3-→ATP4-+AMP2-(肌激酶MK) ADP3-+CP2-+nH+ → ATP4- + C (肌酸激酶CK) *糖无氧酵解 *有氧代谢 运动疲劳的产生与ATP稳态的打破有关。

10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所释放能量的40%存储到ATP(化学能)中, 60%以热能形式散发。
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生物氧化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所释放能量的40%存储到ATP(化学能)中, 60%以热能形式散发。 脂肪 蛋白质 O2 营养物质:凡是由有机体从外界吸取的,可用于维持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物质。 CO2和H2O ADP+Pi 能量 ATP 热能

11 一)、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 (一)糖代谢 1.人体的糖贮备及其供能形式 人体内糖类主要是糖原及葡萄糖,通过食物获得。
单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一部分合成肝糖原;一部分随血液运输到肌肉合成肌糖原贮存起来;一部分被组织直接氧化利用;另一部分维持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因而,人体的糖以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存在,并以血糖为中心,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葡萄糖是人体内糖类的运输形式,而糖原是糖类的贮存形式。

12 (1)糖原 人体各种组织中大多含有糖原,但其含量的差异很大。例如,脑组织中糖原含量甚少,而肝脏和肌肉中以糖原方式贮存的糖类约有 克,运动员糖原储量可达 克。 肌糖原既是高强度无氧运动时机体的重要能源,又是大强度有氧运动时的主要能源。 许多研究表明,糖原贮量(特别是肌糖原)的增多,有助于耐力性运动成绩的提高。

13 (2)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 正常人空腹浓度:80-120mg% 血糖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 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血糖浓度与常人无异。 血糖浓度是人体糖的分解及合成代谢保持动态平衡的标志。 饥饿及长时间运动时,血糖水平下降,运动员会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及疲劳的征象。肝糖原可以迅速分解入血以补充血糖,维持血糖的动态平衡。

14 2.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1) 糖酵解与乳酸生成

15 (2)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16 人体脂肪的贮存量很大,约占体重的10%-20%。一般认为,最适宜的体脂含量为:男性为体重的6%-14%,女性为10%-14%。
(二)脂肪代谢 1.人体的脂肪贮备 人体脂肪的贮存量很大,约占体重的10%-20%。一般认为,最适宜的体脂含量为:男性为体重的6%-14%,女性为10%-14%。 2.脂肪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再分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用以合成ATP。在氧供应充足时进行运动,脂肪可被大量消耗利用。

17 3.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 运动减肥通过增加人体肌肉的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的分解氧化,降低运动后脂肪酸进入脂肪组织的速度,抑制脂肪的合成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减肥的方式:一是参加运动,二是控制食物摄入量。 选择较适宜的运动方式,提倡采用动力型、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迪斯科”舞蹈等运动,均可以有效地降低体脂水平。 水中运动减肥为近年来提倡的减肥方式。水中运动已发展到在水中行走、跑步、跳跃、踢水、水中球类游戏等多种运动。

18 (三)蛋白质代谢 1.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 2.关于蛋白质的补充问题 成人最低生理需要量:30-45克/天或0.8克/公斤体重
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2.5-3克/公斤体重 运动员的蛋白质供给量比普通人高,目前认为我国运动员为1.2-2克/公斤体重,优秀举重运动员蛋白质补充量每日 克/公斤体重,耐力性运动中,即使糖类足以供应机体运动中所需能量,膳食中蛋白质的补充量也应达到 克/公斤体重。

19 4.减肥运动量的设定 适宜:每周减轻体重0.45公斤(1磅) 上限:每周减轻体重0.9公斤(2磅) 具体措施为: 运动频度:每周运动3-5次 运动时间:每次持续30-60分钟 运动强度:刺激体脂消耗的“阈值” 即50%-85%VO2max或60%-70%最大心率

20 (三)蛋白质代谢 1.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 2.关于蛋白质的补充问题 成人最低生理需要量:30-45克/天或0.8克/公斤体重
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2.5-3克/公斤体重 运动员的蛋白质供给量比普通人高,目前认为我国运动员为1.2-2克/公斤体重,优秀举重运动员蛋白质补充量每日 克/公斤体重,耐力性运动中,即使糖类足以供应机体运动中所需能量,膳食中蛋白质的补充量也应达到 克/公斤体重。

21 四、ATP的生成过程 无氧代谢 有氧代谢 (又运动时三大供能系统) 磷酸原供能系统 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 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22 三个能源系统的特征 1.磷酸原系统 ATP → ADP+Pi+E CP+ADP → C+ATP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极快; 能源:CP; ATP生成很少; 肌中贮量少,最大强度运动持续供能时间6-8秒; 用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短时间活动

23 2.酵解能系统 肌糖元+ADP+ Pi →乳酸+ ATP 特点: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 能源:肌糖元; ATP生成有限; 终产物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 用于2-3’的最大强度运动

24 3.氧化能系统 脂肪 +ADP+Pi+O2 →CO2+H2O +ATP 蛋白质 特点: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 能源:糖、脂肪、蛋白质; 没有导致疲劳的副产品; 用于耐力或长时间的活动

25 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简图

26

27 for Muscle Contraction
五、不同途径合成ATP的总量与速率 Chemical Energy for Muscle Contraction Muscle Fiber [ATP]=4 mM 1-2 s ATP Stored Glycogen Muscles, Liver 2-4 hours ADP +Phosphocreatine 5-8 s Oxidative Metabolism Carbohydrates Fats Proteins hours Breakdown of Glycogen to pyruvic and lactic acids (anaerobic energy) 1 min ATP (Myosin)  ADP + Pi + Energy Muscle can be regarded as a machine that converts chemical energy into work.

28 六、能源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1.消化 消化的方式: 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来完成,消化液中所含的各种消化酶能分别将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等物质分解成小分子颗粒。

29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简述 口腔内消化 胃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 大肠内消化

30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k+、HCO3-、Cl-等)。
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 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k+、HCO3-、Cl-等)。 唾液的作用: 1.消化作用:唾液可湿润食物利于咀嚼和吞咽;溶于水的食物→味觉;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清洁作用:大量唾液能中和、清洗和清除有害物质;溶菌酶还有杀菌作用。 3.排泄作用:铅、汞、碘等异物及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的病毒可随唾液排出。 4.免疫作用: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直接对抗细菌,若缺乏时易患龋齿

31 口腔内消化

32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胃内消化 性 质:无色,pH 0.9~1.5 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日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 和HCO3- 等无机物。

33 食物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成有关。 通常稀薄、流体食物比粘稠、固体食物排空快,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
胃蛋白酶 蛋白质 蛋白际、蛋白胨、多肽 胃排空: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食物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成有关。 通常稀薄、流体食物比粘稠、固体食物排空快,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 糖类排空速度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最慢。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34 小肠内消化 1.胰液 pH7.8~8.4,渗透压≈血浆 胰液呈间歇性分泌,分泌量约为1~2L/每日。 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
胰液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 pH7.8~8.4,渗透压≈血浆 胰液呈间歇性分泌,分泌量约为1~2L/每日。 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 (1)水和碳酸氢盐 (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 (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 (4)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35 2.胆汁  (1)胆盐: 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增加酶作用面积 促脂肪吸收:与脂肪形成水溶性复合物 促脂溶性Vit吸收: 促胆汁的自身分泌:肠--肝循环  (2)胆固醇: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一定的比例,若胆固醇↑→胆石症。  (3)胆色素:

36 3.小肠液 特点:酶种类多 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分泌量大(1~3L/日) 持续分泌 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1)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  (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  (3)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4)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  (5)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

37 2.吸收 (1)吸收的部位 口腔及食道:不吸收 胃: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一般认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回肠能够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其肠腔内80%的水和90%的Na+及Cl-。

38 (2)小肠吸收的特点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①面积保证:长5~6米+皱褶+绒毛+微绒毛→200m2; ②设备保证:酶多+转运工具+运输途径; ③时间保证:停留时间长,约3~8h; ④动力保证:绒毛伸缩具有唧筒样作用。

39 七、能量的利用

40 八、 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 (一) 概念 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空腹、室温在20-25ºC条件下。 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41 (三)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1.年龄(儿童高于成人) 2.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42 返回


Download ppt "第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 第一节 生物能量学概要 第二节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