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案例分析 患者因“发热7天”于2005年6月30日入院。 患者于2005年6月23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为持续性发热,无胃寒,曾在诊所按“感冒”用头孢氨苄诊疗2天,症状未见好转,体温高至40℃,来我院就诊收入院诊疗。 体格检查:T39.4℃,P78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可见2个淡红色斑疹,直径约3mm,压之褪色,无瘙痒。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1cm,质软,边钝,有轻压痛,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扣击痛,腹水征阴性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案例分析 患者因“发热7天”于2005年6月30日入院。 患者于2005年6月23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为持续性发热,无胃寒,曾在诊所按“感冒”用头孢氨苄诊疗2天,症状未见好转,体温高至40℃,来我院就诊收入院诊疗。 体格检查:T39.4℃,P78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可见2个淡红色斑疹,直径约3mm,压之褪色,无瘙痒。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1cm,质软,边钝,有轻压痛,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扣击痛,腹水征阴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案例分析 患者因“发热7天”于2005年6月30日入院。 患者于2005年6月23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为持续性发热,无胃寒,曾在诊所按“感冒”用头孢氨苄诊疗2天,症状未见好转,体温高至40℃,来我院就诊收入院诊疗。 体格检查:T39.4℃,P78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可见2个淡红色斑疹,直径约3mm,压之褪色,无瘙痒。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1cm,质软,边钝,有轻压痛,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扣击痛,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9×109/L,N0.658,L0.242,嗜酸性细胞计数为0.005×109/L;肝功能:ALT 206IU/L,AST 113IU/L。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

2 伤寒( typhoid fever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细菌性传染病。
什么是伤寒?

3 病原学 伤寒杆菌 沙门氏菌属D群 有鞭毛、无荚膜、不形成芽孢 主要致病因素为内毒素 .外界抵抗力较强:
耐寒冷:水、食物中存活2~3w、粪便中1~2M、牛奶中可生长繁殖;-20℃长期保存。 对光、热、干燥、一般消毒剂敏感:日照数小时、60℃15`或100℃立即死亡。饮水余氯0.2~0.4mg/L迅速死亡。 鞭毛抗原(H) 菌体抗原(O) 表面抗原(Vi) 伤寒杆菌 Salmonella typhi

4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 普遍易感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病人(全程均有、2-3周最强) 带菌者:潜伏期、恢复期、 慢性带菌者(排菌>3个月 )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粪-口途径(主要) 尿-口途径(罕见) 水和食物污染--暴发流行 日常接触—散发流行 普遍易感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终年均有,夏秋季多见 遍布于全世界,以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多见 儿童及青壮年多见

5 发病机制 胃酸杀灭 消化道 伤寒杆菌 小肠 肠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 (潜伏期) 经胸导管入血,引起菌血症 组织器官
毒血症及败血症 (初期) (二次菌血症) 肠过敏反应 (极期) 溃疡愈合 (缓解期)

6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初期 极期 缓解期 恢复期 临床分型 轻型 典型(普通型) 迁延型 逍遥型 暴发型 临床分期 并发症
初期 极期 缓解期 恢复期 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溶血尿毒综合征等 复发和再燃

7 临床表现 一 初期:第1周。首发症状为发热,呈梯形上升。 二 极期:第2-3周 三 缓解期:第3-4周 体温下降,各种症状减轻
四 恢复期:第5周 体温正常,各种症状消失 稽留热 消化道症状 神经系统特殊中毒症状 相对缓脉 玫瑰疹 肝脾肿大

8

9 典型伤寒的病程

10 实验室检查 血象:WBC数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淋巴细胞 培养: 血培养(最常用确诊)< 骨髓培养(已用抗生素者)
大便培养(带菌者) 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阳性 其它免疫学试验

11 诊 断 流行病学资料:接触史、接种史、既往史、地区性、季节性等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 常规(血、尿、便、生化)
诊 断 流行病学资料:接触史、接种史、既往史、地区性、季节性等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 常规(血、尿、便、生化)          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确诊依据)、 分子生物学 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等

12 3.对症治疗:高热、便秘、腹胀,烦躁不安、严重毒血症 4.并发症治疗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隔离 、休息、饮食、护理 2.病原治疗 3.对症治疗:高热、便秘、腹胀,烦躁不安、严重毒血症 4.并发症治疗 高热者不宜药物降温, 便秘者禁用泻药, 腹泻者忌用鸦片制剂, 腹胀者忌用新斯地明 严重毒血症可酌情使用激素

13 病原治疗 治疗要点 喹诺酮类:为首选药物。 头孢菌素类 :孕妇与儿童亦可选用。 氯霉素:不推荐用,但仍是非耐药伤寒的有效药物。
退热后继续用10~14d,总疗程2~3周。

14 并发症治疗 肠出血 肠穿孔 禁食,严密观察,止血,适量输血; 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 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控制腹膜炎;
视情况予以手术治疗

15 护理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16 护理评估 病史:(1)流行病学特点 (2)患病及治疗经过 (3)心理社会状况
病史:(1)流行病学特点 (2)患病及治疗经过 (3)心理社会状况 身体评估(1)生命体征 (2)神经精神状态 (3)皮肤黏膜 (4)腹部情况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17 护理诊断 主要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高热及摄入减少有关
病人能说出发热特点,配合治疗,体温降至正常 主要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高热及摄入减少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肠穿孔、肠出血 了解营养失调的原因,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并配合执行,营养得到改善。 识别并发症早期征象,避免诱因,配合治疗、护理,住院期间无并发症

18 护理措施 1.体温过高 (1)体温检测 (4)保证液体入量 (2)降温 (5)加强口腔、皮肤护理 (3)卧床休息 (6)用药护理
1.体温过高 (1)体温检测 (4)保证液体入量 (2)降温 (5)加强口腔、皮肤护理 (3)卧床休息 (6)用药护理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介绍饮食调控的重要性 (2)饮食原则 (3)营养状况监测

19 护理措施 3.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1)避免诱因:活动、饮食、用药及便秘、腹胀等 (2)观察并发症的征象 (3)便秘、腹泻和腹胀的护理:便秘者忌泻药,腹胀者忌新斯的明 (4)肠出血和穿孔的护理:安静、休息、观察

20 健康指导 对病人的指导: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定期复查,带菌者要做好肠道隔离
预防疾病指导:做好公共卫生管理、保证饮食饮水安全、注意个人卫生。高危人群或地区定期普查、普治

21 案例分析 患者因“发热7天”于2005年6月30日入院。 患者于2005年6月23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为持续性发热,无胃寒,曾在诊所按“感冒”用头孢氨苄诊疗2天,症状未见好转,体温高至40℃,来我院就诊收入院诊疗。 体格检查:T39.4℃,P78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可见2个淡红色斑疹,直径约3mm,压之褪色,无瘙痒。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1cm,质软,边钝,有轻压痛,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扣击痛,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6.9×109/L,N0.658,L0.242,嗜酸性细胞计数为0.005×109/L;肝功能:ALT 206IU/L,AST 113IU/L。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

22 思考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为明确诊断还应该做哪些检查? 针对该患者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23 谢谢!


Download ppt "案例分析 患者因“发热7天”于2005年6月30日入院。 患者于2005年6月23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为持续性发热,无胃寒,曾在诊所按“感冒”用头孢氨苄诊疗2天,症状未见好转,体温高至40℃,来我院就诊收入院诊疗。 体格检查:T39.4℃,P78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可见2个淡红色斑疹,直径约3mm,压之褪色,无瘙痒。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1cm,质软,边钝,有轻压痛,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扣击痛,腹水征阴性"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