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論文研討 本國銀行信用卡利率行為之研究 指導老師:胡凱傑 博士 學生: 田景雯
2
前言 國內信用卡發卡量及簽帳金額自2001年起大幅成長,隨之而來的信用過度擴張的問題,至2005年下半年引發卡債風暴,金管會自此要求「無擔保負債比」22倍的限制、提高信用卡當期「最低應繳金額」為總應繳金額的10%、依據持卡人風險程度採用「差別利率」。 高循環利率久為輿論批評的焦點,多數銀行所訂的信用循環利率近年息20%。本文使用月追蹤資料,檢視本國銀行的信用卡利率訂定是否與銀行資金成本、資訊不對稱、逆選擇問題、信用卡轉換成本、營運規模、業務強度和信用風險有關。
3
文獻回顧 搜尋/轉換成本:〈Ausuble,1991〉 資訊成本 申辦新卡所花費的時間、精力等成本
當信用卡有年費時,若在未滿一年即轉換,所放棄剩餘期間之成本 長期持有原往來銀行信用卡,取得較佳信用評等或額度,在轉換銀行後優勢可能消失,必須重新建立 申請新卡片到取得卡片之間的時間落差,無卡可用之損失
4
文獻回顧 逆選擇問題〈Ausuble,1991〉 調降利率 信用卡借款客戶數增加 風險增加 不易吸引好顧客
5
文獻回顧 資訊不對稱 Mester〈1994〉與Brito and Hartley〈1995〉指出:銀行對消費者的風險相關資訊無法完全掌握,造成信用卡市場無法進行價格競爭。 需求彈性〈Canner and Luckett,1992〉 發卡行擁有某種程度的市場控制力量,加上持卡戶有高額轉換成本,故發卡行面對的信用卡需求彈性極低。因此調整信用卡利率所獲利益,可能無法大於產生的成本。
6
文獻回顧 資金成本與借款需求〈Canner and Luckett,1992〉 資金成本驟升 上限利率低於均衡利率
1980初期 1970後期~ 資金成本驟升 上限利率低於均衡利率 1981年後 資金成本開始下降均衡利率回跌,但接近上限 1982年後 景氣復甦,信用卡借款需求激增
7
文獻回顧 成本結構的差異〈Canner and Luckett,1992〉 產品線的差異 發卡行的規模差異 信用卡營運成本與違約風險較高
資金成本佔營運成本的比例較低 違約損失高於其他放款的損失 非利息收入不足以涵蓋成本,需靠循環利息才能有利潤 發卡行的規模差異 大型發卡行在營運上有規模經濟的好處,但承受的信用風險相對較高
8
假說建立 假說1:發卡行信用卡循環信用利率與資金成本呈正相關。 假說2:在其他情形不變下,信用卡放款餘額對信用卡利率有正向影響或無影響。
假說3:其他因素固定下,信用卡營運規模與信用卡循環信用利率呈負相關。 假說4:其他條件不變下,信用卡業務強度與信用卡利率呈負相關。 假說5:其他條件不變下,信用卡利率降低,則信用卡逾期放款比率上升。
9
研究設計:樣本說明 39家本國銀行自2004年6月~2006年11月下列資料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
信用卡循環信用利率、有效卡數、簽帳金額、循環信用餘額、預借現金金額、逾放比率、業務強度 中央銀行:銀行財務報表-資金成本 實證變數包含: 中央銀行重貼現率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景氣指標變數〈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分數〉
10
研究設計:變數定義 信用卡營運規模 信用卡業務強度〈BI〉 銀行資金成本〈COC〉 控制變數 有效卡數〈CN〉 簽帳金額〈WD〉
〈循環信用餘額+預借現金餘額〉/總放款 信用卡放款餘額〈Loan〉 循環信用餘額+預借現金餘額 代表信用卡轉換成本 信用卡逾放比率〈NPL〉 逾期三個月以上帳款佔應收帳款餘額之比率 銀行資金成本〈COC〉 利息支出/〈存款+附買回票券負債+借入款〉平均值 控制變數 重貼現率〈DR〉 經濟景氣指標〈EC〉
11
研究設計:實證模型 利率模型〈假說1~4的檢定〉 + - - + 或0 - + + + 逾期放款模型〈假說5檢定〉
INTi,t = f (NPLi,t ,CNi,t ,WDi,t , LOANi,t ,BIi,t ,COCi,t ,DRi,t ,ECi,t ) - - 或0 - 逾期放款模型〈假說5檢定〉 NPLi,t = f (INTi,t ,CNi,t ,WDi,t , LOANi,t ,ECi,t ) - ? ? ? -
12
研究設計:參數估計 估計迴歸係數時應考慮有無固定效果或隨機效果 →各銀行在迴歸線圖中的截距項不完全一致 以F 檢定檢驗各銀行是否有相同截距項
以Hausman test 檢定固定或隨機效果 採二階段最小平方法(twostage least square, 2SLS),以確保係數估計式之不偏性與一致性。
13
變數敘述性統計量
14
變數相關係數矩陣
15
信用卡利率、逾放比率與銀行資金成本 〈減去各銀行平均值〉
16
信用卡利率模式估計結果
17
信用卡逾放比率模式估計結果
18
結論 銀行信用卡利率調整未受資金成本、營運規模或成本、信用風險之影響,為不合理的定價行為,假說1與3未獲支持,與國外學者研究結果一致。
卡片轉換成本高可能造成發卡行將利率訂在偏高水準,亦符合國外學者主張,假說2成立。 信用卡業務強度與信用卡利率呈負相關,假說4成立 銀行信用卡利率的調整不會影響逾放比率;利率較低的銀行逾放比亦較低,表示逆選擇問題不存在,假說5不成立。 利率較低〈高〉的銀行,資訊不對稱問題較小〈大〉 信用卡營運規模和放款越大的銀行,逾放比率越高
19
建議 加強徵信措施以降低資訊不對稱,審慎篩選客戶與核給卡片及信用額度,提升帳款品質,避免逆選擇問題
參考「財團法人聯合徵信中心」建置「信用評分系統」,並進行額度、利率覆審之期中管理,提升發卡品質、避免逾期帳款。 落實「金融機構辦理信用卡及現金卡業務訂定差別利率應注意事項」,主動按持卡人信用狀況,訂定不同等級的信用風險。
20
建議 銀行應再開發或創新更方便的個人融資商品或管道,使持卡人改變以信用卡借款或動用信用額度之習慣。
相關單位定期蒐集並公布各發卡機構信用卡利率與各項費用,以降低消費者搜尋成本。 消費者應正確使用信用卡,為支付工具而非借款工具。
21
報告完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