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
貨幣三項重要功能 貨幣有三項重要功能為交易的媒介、計價的單位、價值的儲藏, 其中以「交易的媒介」為貨幣最重要的功能。
貨幣有三項重要功能為交易的媒介、計價的單位、價值的儲藏, 其中以「交易的媒介」為貨幣最重要的功能。 交易的媒介 (medium of exchange):貨幣是現代社會交易 所不可或缺的潤滑劑,使得交易能夠順利進行。 計價的單位 (unit of account):使用貨幣為計價單位可以 很容易地看出各種商品之間的相對價格。 價值的儲藏 (store of value) :以貨幣作為價值儲藏工具 的缺點在於:當物價上漲時,貨幣的購買力會因為物價 的上漲而下降。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3
資金流通途徑 資金從供給者流通到需求者可透過兩種途徑: 直接金融:資金的需求者透過發行債券或股票的方式直接向 供給者籌措資金。
直接金融:資金的需求者透過發行債券或股票的方式直接向 供給者籌措資金。 間接金融:資金的供需雙方透過金融中介機構間接完成資金 的借貸。 金融中介機構以支付利息的方式從資金供給者處吸收資金,並 將吸收來的資金貸放給資金需求者以賺取利息。並在賺取利潤 的過程中,提供了資金供需者間的橋樑。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4
商業銀行的資產與負債 (一) 商業銀行的資產依其性質來分主要可歸納為:
準備金 (reserve):包括商業銀行庫存的通貨以及其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流動性資產 (liquid assets) 金融:如國庫券、商業本票等短期債券。銀行持有流動性資產以應付存戶對現金需求的突發性增加。 投資性的有價證券 (investment securities):例如政府公債、公司債等較長期的債券。 放款 (loans):雖然放款是銀行風險性最高的資產,但也是資產當中利息最高者,因此成為一般商業銀行利潤的最主要來源。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5
商業銀行的資產與負債 (二) 商業銀行的負債主要為其所吸收的各類存款,按照類型主要可分為:
活期性存款:活期性存款是沒有任何期限的存款,存戶可以在無任何價值損失情況,要求銀行兌換現金。如:支票存款 定期性存款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6
部份準備 商業銀行得以賺取利潤的關鍵在於其採用部份準備(fractional reserve)。在部份準備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僅將存款金額的一部 份以準備金的方式保有。 在部份準備制度之下,商業銀行容易受到存戶擠兌的傷害。由 於商業銀行採用部分準備,因此無論財務再健全的銀行,都無 法承受所有存戶同時提領現金的要求。 基於部分準備制的不穩定性,因此政府為了維護健全的商業銀 行,會採取種種的保護、規範、管制與監督。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7
貨幣的定義 (一) 貨幣可粗分為狹義的貨幣以及廣義的貨幣:
狹義的貨幣:狹義的貨幣強調貨幣的交易媒介功能,因此僅將具有交易媒介功能的通貨與存款貨幣視為貨幣。 美國將通貨淨額與支票存款的總額,定義為交易貨幣,並以 M1 代表之。通貨淨額係指社會大眾所持有的通貨,但不包括商業銀行庫存的通貨。因為銀行庫存通貨係為支應存戶提款所需,而非日常交易之用。 我國中央銀行對交易貨幣的定義有兩種。狹義的 M1A 包括通貨淨額、支票存款以及活期存款;廣義的 M1B 則除了包含 M1A 的項目之外,尚包括了活期儲蓄存款。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8
貨幣的定義 (二) 廣義的貨幣:以弗利曼 (M. Friedman) 為首的經濟學家認為, 貨幣的定義不應拘泥於其是否為交易的媒介,而應視其與總 體經濟變數間的關係是否密切。 我國的 M2 除了包含 M1B 的項目外,尚包括定期存款、 定期儲蓄存款、外匯存款以及中華郵政存簿儲金,其中 外匯存款係指社會大眾在商業銀行以外幣形式所保有的 存款。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9
我國央行的貨幣定義 我國中央銀行採用的貨幣定義如下: M1A = 通貨淨額 + 支票存款 + 活期存款 M1B = M1A + 活期儲蓄存款
M2 = M1B + 中華郵政公司存簿儲金 + 定期存款 + 定期儲蓄 存款 + 外匯存款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10
法定準備與超額準備 存款準備率 (required reserve ratio),或稱法定準備率:是指政 府要求商業銀行所持有的準備金,至少需達到其存款的某固定 比率。 法定準備:商業銀行按照此比率所持有的準備金。 超額準備:若商業銀行所持有的準備金高於法定準備,其超過 的部分即為超額準備 (excess reserve)。 當一家銀行的超額準備大於零的時候,這家銀行便有能力擴張 信用,以增加放款的方式獲取更高的利潤,而存款貨幣就在這 樣的過程中被創造出來了。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11
商業銀行貨幣創造的過程 (一) 假設: 經濟體只存在一家獨占的商業銀行甲 為了追求最大利潤,銀行甲並不願保留任何超額準備。
社會大眾不願持有通貨。 存款準備率為 10%。 12.1(a) 為尚未吸收存款前資產負債表的狀況; 12.1(b) 為客戶小楊將其所有的 200 元通貨存入銀行後,銀行甲的資產負債狀況。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12
商業銀行貨幣創造的過程 (二) (承上頁)此時銀行甲有超額準備,因此有能力以創造存款貨幣的方式 擴張信用。若小趙此時向銀行借款 100 元,銀行的做法是會先替小趙 開一個 100 元的支票存款帳戶,並增列 100 元的放款,圖 12.1 (c)。 此時超額準備由原本的 180 降為 170,但同時也創造了 100 元的存款 貨幣。 依此推導,甲銀行在扣除掉小楊 200 元的原始存款後,最多可創造 1,800 元的存款貨幣 (200/10% = 1,800),如圖12.1 (d)。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13
存款乘數 存款乘數 (deposit multiplier) = 存款貨幣的總變動 / 準備金的變動
在銀行不保有超額準備以及社會大眾不會持有通貨的條件下,存款乘數剛好是存款準備率的倒數: 存款乘數 = 1 / 存款準備率 由於通貨以及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皆可作為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因此通貨與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統稱為貨幣基數 (monetary base) 或強力貨幣 (high-powered money)。 在現實社會中,因為商業銀行持有的超額準備,與社會大眾持有若干通貨作為交易的媒介,所以會造成存款乘數小於存款準備率的倒數。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14
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是政府的貨幣金融主管機構,其存在的目的並不在於 營利,而在於擬定與執行本國的貨幣政策 (monetary policy) 以 及監督商業銀行的營運,以維護金融與總體經濟的穩定。 中央銀行最重要的功能在於控制貨幣數量,可透過存款準備率、 重貼現率 (discount rate) 與公開市場操作 (open market operation) 達到目的。以下將分別介紹之。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15
存款準備率 (一) 存款準備率:為了說明其與貨幣供給的關係,假設以下條件
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如 12.2(A),且發行的 200 億元通貨完全由社會大眾持有。 全體商業銀行的總資產負債表如 12.2(B) 。 存款準備率為 20%。且商銀為了追求利潤極大,不保留任何超額準備。 此時社會貨幣供給量為 700 億元,包括 200 億元大眾持有的通貨與 500 億元的存款貨幣。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16
存款準備率 (二) 若存款準備率降為 10%,此時商銀的準備金可支持 1,000 億元的 存款,因此商銀可多增加 500 億元的放款,同時並創造等額的存 款貨幣。資產負債表將如 12.2 (C) 所示。 若存款準備率增為 25%,則商銀的準備金只能支持 400 億元的存 款,因此放款將降低為 100 億元,資產負債表如 12.2 (D) 。 結論:「當中央銀行要增加貨幣供給量時,可降低存款準備率;反之, 則提高存款準備率來減少貨幣供給量。」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17
重貼現率 (一) 重貼現率:商業銀行有時會向中央銀行借款的利率稱為重貼現率 (discount rate)。此利率會影響商業銀行借款的意願,而商業銀行借款 的多寡,將影響到貨幣的供給量。 假設央行與商銀的原始資產負債表皆和上例 12.2(A)、(B) 相同 , 且存款準備率依舊為 20%。 假設商銀向央行借款 50 億元,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將如 12.3(A)、 全體商銀的資產負債表則如 12.3(B)。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18
重貼現率 (二) 由於商銀向央行的借款不需要提列任何準備,因此增加的 50 億元準 備金完全是超額準備,將促使銀行增加放款。在不保留超額準備且存 款準備率為 20% 的前提下,全體商銀的可支持的存款,以及放款皆 可增加 250 億元。全體商銀的資產負債表將如表 12.3(C) 。整個社會 的貨幣供給量由 700 億變為 950 億元, 根據以上,可以得到結論:「當央行希望增加貨幣供給量時,可以降 低重貼現率,以吸引商銀增加借款;反之,當央行希望減少貨幣供給 量時,則可以提高重貼現率,以降低商銀向其借款的意願。」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19
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中央銀行藉由在公開市場買賣債券的手段,以 增加或減少商銀的準備金,進而達到影響貨幣供給量的目的。 一般而言,公開市場操作是各國央行控制貨幣供給量最常用的 手段。 若中央銀行想增加貨幣供給量,可在公開市場購買債券以釋出 準備金。反之,則可在公開市場賣出債券而收回準備金。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20
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 (money multiplier):貨幣數量 (供給量) 的變動除以貨 幣基數的變動。例如,當貨幣基數增加 50 億元後,貨幣數量若 增加了 250 億元,貨幣乘數即等於 5。 貨幣乘數與存款乘數 (存款貨幣總額的變動除以商銀準備金的 變動) 是不同的概念。貨幣乘數與存款乘數的值不相同的理由 在於: 貨幣基數包括通貨以及商銀準備性存款,因此貨幣基數的變 動一般並不等於商銀準備金的變動。 貨幣不僅包含存款貨幣,亦包含大眾持有的通貨。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21
名目貨幣需求量 (一) 貨幣需求 (demand for money) 是「存量」的觀念,是描繪在 「某一時點」個人或社會大眾「願意持有」的貨幣金額。 名目貨幣需求量:係指以貨幣為計價單位所衡量而得的貨幣需 求量。下列為可能影響到個人名目貨幣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實質所得水準:一般而言,實質所得越高的人,其商品 與服務的交易量越大,因此需要持有越多的貨幣。 物價水準:當其他條件不變而物價水準提高時,一般人 需要隨時持有較多的貨幣,以便完成其日常的交易。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22
名目貨幣需求量 (二) 名目利率水準:持有貨幣並無利息收入,因此「利息」 即是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當債券的利率越高,持有貨 幣的機會成本越大,則持有貨幣的意願會越低。 物價膨脹的預期:貨幣的「實質購買力」(purchasing power) 會因物價膨脹而下降。因此,當預期的物價膨脹 率提高時,人們會選擇持有可保值的商品資產,則貨幣 需求量下降。 換取貨幣的交易成本:持有貨幣雖然必須承擔機會成本, 但卻可以節省與交易有關的成本。當貨幣持有量越多時, 雖然損失了較多的機會成本,但是由於可以減少換取貨 幣的次數,因此節約了交易成本。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23
實質貨幣需求量 (一) 實質貨幣數量亦稱為實質貨幣餘額 (real balance),其定義為 「名目貨幣數量除以物價水準」。因此,「實質貨幣數量是以 商品為計價單位所衡量的貨幣數量。」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名目貨幣需求量應與物價水準維持 一個固定比例的關係。因此,物價的上升會造成名目貨幣需求 量等比例的上升,但對實質貨幣需求量卻無任何影響。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24
實質貨幣需求量 (二) 根據本章前面的概念,我們可以推知個人實質貨幣需求應受實質所得、利率水準、交易成本、以及預期物價膨脹率的影響。
個人實質貨幣需求關係的形式可表達如下: M d / P = l (Y, R) M d 代表個人名目貨幣需求量、 P 代表物價水準、 M d / P 代表個人的實質貨幣需求量。 由於換取貨幣的實質交易成本在短期內不易改變,因此假設其為固定,不納入討論。此外,也暫不將預期物價膨脹率納入。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25
貨幣需求曲線 實質貨幣需求量與利率二者之間的 關係。描繪此關係的曲線,即為貨 幣需求曲線 (the demand for money curve) ─ Md / P 。當利率上升時, 由於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提高,實 質貨幣需求量下降,此時將順著貨 幣需求曲線往左上方移動;反之, 當利率下降時,則順著貨幣需求曲 線往右下方移動。 若是利率以外的其他變數變動時, 則是整條貨幣需求曲線的移動。 7 6 5 利率(%) 億 圖 12.2 貨幣市場的均衡 E MS/P Md/P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26
貨幣市場與利率水準 (一) 在分析利率水準的決定時,此利率 所代表的是綜合各種債券、票券、 定期性存款的平均利率,而此利率 水準所反映的則是持有貨幣的機會 成本。 當實質貨幣供給量等於實質貨幣需 求量時,則貨幣市場即達到均衡, 市場利率水準也因此決定。 圖 12.2 繪出某國的實質貨幣供給曲 線 Ms/P 。由於貨幣供給量係由中 央銀行控制,因此其不受利率的影 響,所以是一條與橫軸垂直的直線 7 6 5 利率(%) 億 圖 12.2 貨幣市場的均衡 E MS/P Md/P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27
貨幣市場與利率水準 (二) 由圖可以看出,E 點為貨幣市場的均 衡點,其對應的均衡利率為 6% 。
當利率水準高於均衡利率時 (例如 7%),貨幣市場會出現超額供給的現 象。 反之,若利率水準低於均衡利率時, 則會導致債券的價格下跌而債券利率 上漲。 市場的利率水準決定於貨幣供需的均 衡。 7 6 5 利率(%) 億 圖 12.2 貨幣市場的均衡 E MS/P Md/P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28
貨幣市場與利率水準 (三) 任何利率以外影響貨幣供需因素的 改變,都會造成利率水準的變動。
任何利率以外影響貨幣供需因素的 改變,都會造成利率水準的變動。 圖 12.3 顯示,A 國原始的實質貨 幣供給量為 7 億,其所對應的貨幣 供給曲線為 Ms/P,市場的均衡利 率為 6%。 若中央銀行降低存款準備率,則商 銀持有的超額準備金會因此增加, 並創造出存款貨幣。假定 A 國實 質貨幣供給量因此增為 9 億,貨幣 的供給曲線由 Ms/P 右移至 Ms’/P 。 7 6 5 9 億 利率(%) 圖 12.3 貨幣供給改變對均衡利率之影響 Md/P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29
貨幣市場與利率水準 (四) 7 6 5 9 億 利率(%) 圖 12.3 貨幣供給改變對均衡利率之影響 Md/P 當貨幣供給曲線右移至Ms’/P 時, 在原先 6% 的市場利率之下,貨 幣市場出現 2 億的超額供給。直 到債券的利率降到 5% 的水準, 貨幣的供需方達到均衡。 假定實質貨幣供給量因此降為 5 億,貨幣供給曲線由Ms/P 左移至 Ms”/P 。此時利率水準必須上升至 7% 才會達到均衡。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30
貨幣市場與利率水準 (五) 除了貨幣供給曲線的移動會影響 到利率水準外,貨幣需求曲線的 移動也會影響到利率水準。
除了貨幣供給曲線的移動會影響 到利率水準外,貨幣需求曲線的 移動也會影響到利率水準。 例如,當國民所得提高後,由於 商品交易量的增加,導致貨幣需 求量增加,因此如圖 12.4 所示, 貨幣需求曲線由原來的 Md /P 右 移至 Md’/P 。在貨幣的供給量維 持不變之下,均衡的利率水準將 會上升。 反之,當實質國民所得降低時, 則整條貨幣需求曲線會由原本的 Md/P 左移至 Md”/P ,均衡利率水 準會下降。 圖 12.4 貨幣需求改變對均衡利率的影響 8 億 利率(%) 7 6 M s/P Md/P 4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31
End of Chapter 12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12 貨幣的供給與需求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