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蜱的预防及控制 侯威远 分子病媒生物学实验室 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主要内容 1.蜱的形态特征 2.蜱的生活史 3.蜱传播的疾病 4.防控及个人防护 5.蜱叮咬后的处理 6.北京蜱虫疫情
3
形态特征 蜱俗称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主要寄生在家畜、鼠类等的体表。 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
全世界已发现的约1000 余种,我国已记录的120多种。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
4
形态特征 未吸血时腹背扁平,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
表皮有革质,虫体无头、胸、腹之分,通常分为假头和躯体2 部分。幼虫足3 对,成蜱足4 对。
5
形态特征 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 雌雄均吸血。
6
生活史 发育阶段 蜱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 卵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0.5-1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集成团。
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产卵后,雌蜱即干死,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
7
生活史 寿命 硬蜱的虫体寿命都较短,雄虫一般活一个月左右,而雌虫在产完卵后死亡。软蜱可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5,6年,甚至十几年以至二十年以上。
8
生活史 宿主 多数蜱种的宿主很广泛。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如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
9
蜱传播的疾病 在病媒节肢动物中,蜱类是传播疾病最多的媒介生物。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传播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等。
10
蜱传播的疾病 在我国,蜱媒病毒性疾病主要有森林脑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蜱媒螺旋体病有莱姆病、蜱传回归热等。蜱还传播斑点热和蜱传Q 热立克次体等。
11
蜱传播的疾病 发生在河南、山东等地多人被蜱虫叮咬致死的疾病被定义为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2
临床表现: 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现,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并因多器官衰竭、救治无效死亡。
13
蜱传播的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原 新布尼亚病毒显微照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
14
蜱预防控制 环境处理 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
有些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裂缝内,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缝隙和小孔,堵塞前先向裂缝内撤杀蜱药物,然后以水泥、石灰、黄泥堵塞,并用新鲜石灰乳粉刷厩舍。 用杀蜱药液对圈舍内墙面、门窗、柱子做滞留喷洒,保持畜舍干燥。 灭鼠的同时要进行杀虫处理,防止蜱类游离后攻击人群。
15
蜱预防控制 家畜、家禽处理 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应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类较多时,可喷洒倍硫磷、马拉硫磷、二嗪农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 一般在春季蜱类开始活动,家畜容易受到侵袭,应注意及时防治。人工刷抹或采摘也能消除蜱。在蜱的活动季节,最好每天刷抹畜体各部,检查时要注意寄生的主要部位,如头部、颈部、腹部、股内侧、尾根等处。 注意厩舍灭蜱,蜱常隐伏在墙壁、饲料槽等裂缝内。蜱类严重发生的畜厩,可使用烟剂熏杀,每立方米0.5g 林丹的烟剂,灭蜱效果良好。使用杀虫剂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16
蜱预防控制 宠物处理 城市以及我国无蜱分布地区居民家中饲养宠物通常无蜱寄生,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17
蜱预防控制 个人防护 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 每天的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
18
蜱预防控制 个人防护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当使用遮光剂或防晒用品时,先涂抹遮光剂或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睡觉前应把驱避剂洗去。 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19
蜱预防控制 蜱叮咬后处理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20
蜱预防控制 蜱叮咬后处理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1
蜱预防控制 蜱叮咬后处理 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或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22
北京地区蜱虫疫情 2011年6月14日昌平区报告1例蜱 虫叮咬人事件。
23
没有必要恐慌 到目前为止,从昌平发现蜱虫叮咬人事件以后,没有再收到人被叮咬的报告。
目前疾控部门在北京进行的抽样检测当中,没有发现新布尼亚病毒,所以致人死亡的蜱虫叮咬病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蜱虫在城区非常少见,偶尔见到可能也是从山区带过来的。 目前疾控部门正积极开展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会及时向全市居民发布预警。
24
Thank You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