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媒體素養是什麼? 吳翠珍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副教授 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召集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媒體素養是什麼? 吳翠珍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副教授 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召集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媒體素養是什麼? 吳翠珍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副教授 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召集人
在總論的部分,將說明媒體及媒體素養是什麼?跟我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媒體素養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

2 台灣媒體素養教育的願景 媒體素養教育是一種「優質公民」的教育,目的是要 造就民主社會中,對無所不在的資訊具有主體意志、 獨立思考的公民 ,以達成『健康媒體社區』 ,提高 社會文化品質與健全公民社會的發展。這種教育的目 標是要培養兩種能力: 釋放(liberating) 、 賦權(empowerment)

3 媒體素養教育的目標能力 釋放(liberating):個人在心智上能夠穿透媒體所建構的 迷障,不被媒體左右;更能進行社會參與,使用媒體表 達對公共事務的關心,促進公民民主素養。 賦權(empowerment):個人有自主能力去分辨、選擇、 評估媒體及其內容,進而透過理性的思考與對話,去影 響、督促媒體改善內容,乃至培養公民產製創意的、良 性的、教育的訊息,共同建構社區品味(community standard),從而提高社會的文化品質。

4 本講次學習地圖導覽 1.媒體是什麼? 6.台灣媒體 素養教育發展 4.媒體素養教育是什麼? 7.媒體素養教育 2.現代兒童與媒體的關係
3.為什麼需要 媒體素養教育? 5.媒體素養教育的 內涵:五大知識面向 8.媒體素養教育全球趨勢 6.台灣媒體 素養教育發展 7.媒體素養教育 社會策略、成功要素 本講次學習地圖導覽

5 媒體是什麼? 2009/9/21媒體是什麼?狹義來說它指的是「所有電子或印刷媒介所傳遞的訊息內容」

6 狹義的分法 平面媒體 電子媒體 新媒體 報紙、雜誌、書籍… 電視、電影、廣播… 電腦、網路、手機…
如果按照其特質與發明時間來看,媒體可以分做平面、電子或是新的科技媒體。 平面的像是書籍與報章雜誌 電子媒體一般說來如電視、電影、廣播、CD等 新的科技媒體,則像是手機、電腦與網路、iPod、WII…等

7 廣義來說 媒體 訊息 環境 混媒體 多工 現在已進入混媒體與多工的時代,每個人同時利用多種媒體處理很多事情,就像是一邊看報紙一邊聽廣播,一邊看電視一邊講手機。而混媒體時代的來臨打破了媒體本身的傳統特質,好比使用手機可以通訊,但除此之外,還可以聽音樂、打電動上網,使用電腦也可以聽音樂看電影。 試著想想看,當你一天醒來,使用了多少媒體?接收了多少訊息?你可以不使用媒體,但訊息仍舊會飄然至你眼前,因此廣義的來說媒體就是訊息、就是環境,無人能自絕於外。

8 不論是在我們私人的領域或是公共的領域中,媒體如影隨形,已經超越物件的本質,而成為環境。
這些也都是媒體!

9 現代兒童與媒體的關係 2009年全國兒童媒體行為調查 國小中、高年級1699份樣本
學習媒體素養為什麼重要?看電視、用媒體,是現代人幾乎都在做也會做的事,需要學嗎?要學什麼?

10 兒童生活作息表 時間 作息 06:00 起床 06:45-07:00 出門 08:30-17:00 上課 17:00-19:00 補習/安親
19:30-20:30 晚餐 20:30-21:30 做功課 21:30-23:30 看電視 上網 聽收音機 使用手機(傳簡訊、講電話) 23:30 睡覺

11 兒童閒暇時間(一天4小時)中 媒體使用狀況

12 兒童心目中最重要的媒體 電腦

13 看電視

14 看電視行為 兒童喜歡的電視類型

15 網路

16 家中有幾台電腦? 家庭內擁有電腦的兒童高達95.3%。 兩台以上者佔44.1%。

17 上網 擁有電腦之兒童的家庭高達84.4%可以上網。 家裡是兒童最常上網的地點(76.5%)。 兒童七歲(一年級)開始上網比例最高。
兒童上網時經常有家人陪同只佔10.4%。 多數兒童上網時,無家人陪同。

18 上網最常做的事

19 打電動行為 六成一使用電腦來打電玩。 以電視玩電動遊戲7.8%、掌上遊樂器6.5%、手機打電 動4.7%。

20 結交網友 有26.7%的兒童表示曾在網路上交朋友。 有4.7%的兒童曾與網友講電話。 曾與網友外出的兒童佔2.6%。
與網友有實質互動的兒童佔6%

21 部落格 四成(41%)的兒童擁有自己的部落格。 高年級部落格多於中年級。

22 兒童最常使用部落格活動 設計桌面、上傳照片、寫文章與回應留言 積極自主的活動

23 手機 國內兒童有將近三成(29%)擁有手機。

24 幾歲擁有第一支手機? 10歲至11歲孩童擁有第一支手機者佔近五成。(51.1%) 未滿十歲擁有手機的兒童佔擁有手機者近三成(29.3%)。
擁有手機有低齡化趨勢。

25 最常用手機來做什麼?

26 質化觀察-- 兒童在數位媒體時代中透過新科技的 使用產生新的社交樣貌
兩個質化研究的發現: 女生不能不說的祕密 男生虛擬與真實的霸凌

27 質化個案-狗狗基本資料 狗狗,女生 台北縣,小學六年級,11歲 一年級開始上網 三年級開使用即時通 四年級開始經營部落格 五年級開始使用手機
(每月費用2百多,多用來傳簡訊)

28 狗狗媒體使用日記觀察 在各種媒體中,狗狗 使用 電視:約27分鐘 手機:約19分鐘 網路:約1小時17分鐘 相機:約37分鐘
平均一天媒體使用時間 電視:約27分鐘 手機:約19分鐘 網路:約1小時17分鐘 相機:約37分鐘 收音機:約33分鐘 在各種媒體中,狗狗 使用 最多:網路 其次:相機 第三:電視 第四:收音機。

29 不能不說的祕密 從學校到家裡,從臥室到數位臥室
部落格是小團體維繫情誼與保持生活記憶交集 的小房間

30 不能不說的祕密--從展示到分享 在部落格上展示自己的創作 用自學的美工軟體編輯圖片

31 在部落格中放入自 己製作MV的連結 有時候會用來紀念 發生的事情 有時候是朋友生日 送給她做為禮物 產製自己的作品- 積極參與傳播者

32 不能不說的祕密--差異社交 部落格中可以進行排擠某 個小團體成員,並爭取自 己在小團體中友誼聲望。

33 男生虛擬霸凌vs.真實霸凌

34 質化個案-興興基本資料 興興,男生 桃園縣,小學六年級 一年級開始上網
四年級開始使用即時通 和手機,但是五年級手 機就被老師沒收至今 (剛開使用手機時,費用達 3千多元) 五年級開始使用部落格 和玩線上遊戲

35 興興媒體使用日記觀察 電視:約34分鐘 網路:約1小時36分鐘 MP4:約13分鐘 在各種媒體中,興興 使用 平均一天媒體使用時間
最長的時間是網路 其次為電視 第三是MP4。

36 興興的媒體使用行為-網路 透過及時通建立朋友人氣指標
「五年級,用及時通之後,人 際範圍就擴大了,像是原本我 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像現在就 多了四倍,還有我在學校的地 位和身份,還有別人對我說話 的口氣也都不一樣了。」 「我會跟一些朋友講說,我在 學校發生的事情,然後那些朋 友就會去找那些人來談判、理 論,然後講一講他們就嚇到了。 然後他們就知道原來不能小看 我。」 使用最多的是上網 「我每天上電腦就一定會開及時通和無名。」

37 「及時通還是比無名還要更重要,無名只是用來擴展自己人氣的輔助用具,還有抒發心情。」
有一次(五年級)是我上完廁所走出來去洗手,有人平白無故看到我不爽就嗆我,他們說:『幹!那個傢伙揪什麼揪啊!你誰啊!』然後,我就說:『好,你這傢伙死定了。』我就在及時通上跟一個學長講而已喔,然後隔天,他們就烙七八個人就過來了。他們是六年級的,還有他們也有找一些國中生就是小混混來。我真的沒想到,我跟他們講一些哭哭的事情,他們真的會找一些我們學校或是年紀更大的人來,上次還有一次是高中學生來。事情有發生過兩三次吧!是五年級發生的。事情發生當下的感覺還不錯。討回一條公道感覺不錯。

38 「放自拍會讓我人氣增加很多,網友都會來看,都說我是小帥哥。」
「不管說我長的醜或長的帥都沒有關係,有回應就好。像我最近po一篇 『煩惱』,大概有十幾個網友(不認識的人)過來回應我,跟我說不要想那麼多,反正日子總是要過的。感覺就是說他們對我的文章或是什麼有興趣,也會給我一些意見等等。也會知道在我的現實生活中,到底發生些什麼造成我什麼擾。有一些不認識的人的關心還有我的朋友們的認可。他們的回應會讓我一整天心情都變好。」

39 虛擬霸凌與真實霸凌接軌 虛擬霸凌 部落格糾眾謾罵與和解 十月快十一月的時候,有人到我的部落格說我嗆他們的朋友。 還找來七八個人罵我。
我也找了一百多個人回覆,嗆回去。 我的學姐就幫我問那些人發生什麼事。 (對方)就說抱歉啊!我誤會了!是別的學校的學生,他們還叫我 去某個地方單挑。 (媽媽)擔心幹什麼?他們只是虛張聲勢,又不會真的跑來來找我。

40 從網路霸凌到校園霸凌 從部落格謾罵演變成真的的校園霸凌
五年級的時候,我在我的部落格裡面寫了一篇文章,是在寫我們班 一個人在上課時候說老師教錯了的事。 就有一個人在我的無名寫:「你以為你在學校有地位了不起喔!學 生嗆老師應不應該啊?…」 然後我就回他髒話,他就一直回一直回。 後來我就在即時通線上跟畢業的幾個學長姊講,他們第一次是先去 他的無名警告他 那個留言的人就說:「有種你就回來啊!來啊!你們來啊!」 兩天之後,學長們真的回來找他。 後來那個人就哭了,反正他有跟我道歉就對了,他那天晚上在他的 無名寫到一篇「跟某某人說sorry」

41 小結 兒童在網路世界中糾 眾嗆聲、四處謾罵, 成為洩憤的天空 虛擬霸凌事件,延伸 至真實的校園霸凌, 學童視為平常,並以 此為人氣指標

42 為何需要媒體素養教育?

43 學 習 過 程 傳統學習過程 家庭 學校  社會 現代學習過程 媒體(電視) 家庭  學校  社會

44 學校課程與媒體課程之比較 嘗試錯誤 自我學習 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 指導、回饋、校正 學習指導 沒有進階性、非線性學習 影、音符號
循序漸進、線性學習 語言、文字符號 解碼/ 解碼 以成人為主要對象 商業訴求 經過設計 配合身心發展階段 教材 每天3小時*7天*50週 =1050(時/年) 每天6小時*5天*40週 =1200(時/年) 時間 媒體課程 學校課程

45 學習媒體素養的必要性 從搖籃到墳墓的媒體消費行為 幾個台灣數據: 1.1hr / 天 觀看電視的時間 4.3 年 / ㄧ生
看廣告的時間 11.75年(廣告充斥於所有媒體) (兒童接觸媒體的時間) =上學的時間 (1200小時/年) 每天閱讀時間 (課外閱讀時間) 3.87分鐘 每天上網時間 40.11分鐘 每晚8點到9點看電視人口 5.5/10人

46 公主的媒體再現─仰望

47 還是仰望…一生懸命

48 我們似乎發現… 文本是曖昧難明的,發生了什麼事情、代表了什麼, 那是我們在觀看中給予的解釋
文本是曖昧難明的,發生了什麼事情、代表了什麼, 那是我們在觀看中給予的解釋 我們的觀點,取決於我們的視點,而視點則是被影像 的製造者所巧妙操控的 所以所有的影像、圖像,都不是自然的,都是人為所 建構的 影像是中立的嗎?影像可以做為證據嗎?假如影像不 能當證據,那麼到底什麼是事實或真實?而影像與事 實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48

49 反思自己的位置—潛在的認同 操縱於他人(創作者)的內容,我小心地檢視、反 省,但是我有沒有反省我自己?
我怎麼看「發生了什麼事?」,我「為什麼」這樣 看?我「如何」信任自己的判斷或詮釋? 49

50 一、認知迷障 我們的認知基模,往往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地判斷情 況、狀態,瞭解我們不熟悉的事物,並且試著去詮 釋、理解,最後變成我們所認識的一部份。 然而我們往往受限於我們所知,而我們的認知本身 便是一種迷障。我們只會看見我們想看的東西。 50

51 二、主流意見 在社會中時常有不同的聲音,但是在一陣子強弱消長 後,會有某些意見成為主流,其他意見則相對消失或 減弱。
所謂媒介真實往往是大多數人的意見,不是絕對真實。 我們往往能敏銳察覺周遭的意見、看法,而在不知不 覺中少數服從多數,然而這遮蔽了許多另類詮釋的可 能性。 51

52 三、「想要相信」的慾望 我們傾向於相信我們想要相信的,而很少去反思其 他的可能性,在文本被特意引導我們去相信什麼的 時候,如何能夠保持清醒的態度去反思自己的位置, 是媒體公民的課題。 52

53 四、迷信權威 專家、官員(人的權威)、權力機制、課本(體制 權威)、大眾媒介(器物的權威)
在權威的影響力之前,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服從,最 深沈的地方在於我們的服從是未曾意識到的生活習 慣,而權力則往往在隱而未顯之處產生作用—我不 知道我為何知道 53

54 反思的要點 1.創作者是誰?立場為何? 2.反映誰的利益?背後的利害關係是什麼? 3.他沒說什麼? 4.誰的觀點缺席了?
多問以下問題: 1.創作者是誰?立場為何? 2.反映誰的利益?背後的利害關係是什麼? 3.他沒說什麼? 4.誰的觀點缺席了? ˙打破四個迷障:認知迷障、多數意見、相信的慾 望、迷信權威 54

55 媒體的限制,就是世界的限制。 丟掉假象比找到真實更有智慧。 ----佚名 ---- Ludwig Wittgenstein (美國語言學家)
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兩句話來說明人和媒體世界,以及學習媒體素養

56 媒體資訊的特質 媒體的資訊並不全然真實地反映世界 媒體訊息都經過複雜的篩選、包裝、選擇與組合
訊息的呈現,可能受到各式影響(包括媒體記者與 編輯、媒體部門與組織負責人,甚或政府、政黨或 財團) 媒體的傳播科技特質,塑造了媒體的表現形式或內 涵 閱聽人是媒體工業運作下所產生的市場商品

57 學習媒體素養的必要性 媒體資訊充斥意識型態與刻板印象 舉例說明:  男人V.S.女人

58 白領 V.S.藍領 老人 V.S.青壯年 政府 V.S.百姓 婆婆 V.S.媳婦 連續劇《婆媳過招千百回》

59 卡通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觀看卡通【愛天使傳說】

60 學習媒體素養的必要性 媒體與民主政治的關係不可分
1.由於一般人缺乏直接參與政治事物與接觸政治人 物的近身經驗,因此媒體所提供的政治與公共 事務的資訊成為選民政治知識的主要來源。 2.試想,選民在選舉候選人時、決定政策走向時的 可能依據是什麼?

61 學習媒體素養的必要性 公民傳播權的覺知待啟蒙 1. 公民有傳播的權利與責任 2. 接近使用資訊的權利 3. 近用媒體的權利
4. 免於被媒體歧視的權利 5. 接受媒體素養的權益

62 學習媒體素養的必要性 媒體是環境 媒體銘印與註記我們的經驗 我們需要的不是規範而是新認知與新行動!
兒童每天四小時的閒暇時間裡,有3小時在媒體上 個人無法自絕於媒體之外 媒體銘印與註記我們的經驗 媒體的社會化力量:形塑與定義人們的自我認同與對社會、 政治及文化的認知與態度 我們需要的不是規範而是新認知與新行動! 兒童的媒體行動所滋生的價值已經帶入教室、潛入學習 現代年輕人是「螢幕世代」(screen generation) 。 在現代媒介世界裡,真正重要的是:如何理解訊息、如何延伸訊息與個人的意義 因應多媒體環境—超越「讀寫能力」(literacy)的新素養,媒體不再只是形塑我們的文化,媒體就是我們的文化 。

63 媒體素養教育是什麼? 學習媒體素養為什麼重要?看電視、用媒體,是現代人幾乎都在做也會做的事,需要學嗎?要學什麼?

64 媒體素養是一個教育學領域 1989年歐洲國家教育部長會議宣示「媒體與新科技教育」 決議文,對媒體教育的的發展與實踐內涵有以下重點 陳述:
1、學習目的:因應新科技與媒體的教育是「賦權」 (empowering)與「解放」(liberating)的教育

65 2、學習目標: 學生應具備對大眾媒體生態、結構、運作機制以及 媒體訊息的思辨性了解(critical understanding) →由訊息文本,進而了解訊息產製的操作(operation),其 組織特質,最終探索影響組織與運作的大環境結構元 素。 →學生應能具備給予價值判斷之思辨能力,詮釋媒體 現象與意義

66 3、學習結果: 學生的學習結果應積極表現在產製與創作訊息上,並 能近用與參與媒體,而媒體教育應及早在正規教育中 實施。 4、媒體學習者:父母、教師、學生 媒體素養的學習場所是學校,而其實賤場域大多是家 庭。而媒體教育特別將父母劃入學習領域的原因出自 於媒體行為大多是在家庭中發生。

67 了解學生的媒體知識與學校知識如何透過媒體教育 相輔相成。
5、研究方向: 了解學生的媒體知識與學校知識如何透過媒體教育 相輔相成。 媒體素養教育教學教法的兩個問題: →哲學性問題:什麼是媒體素養的知識?誰的知識是權威 與典範?(學生的「媒體常識」與學校的「領域知識」) →知識本質問題:教師如何連結學生的媒體常識至傳統知 識?媒體素養的思辨性能力與學習目標如何與傳統的領 域知識連結互補?

68 6、媒體教育的社會性目的: →使學生適應新傳播科技所帶來的改變 →積極透過人本關懷的反思,促使外在世界能回應媒 體教育的持續思辨:  媒體素養的學習和社會與公民的關係綿密,公民藉 由檢視與質問等多元方式與外在(媒體)世界持續 「對話」。

69 媒體素養是有能力去: ‧分析(analyze)媒體訊息 ‧評估(evaluate)媒體內容 ‧產製(produce)各種媒介訊息 ‧達到愉快(pleasure)使用與溝通(communicate)思想、 傳達訊息的目的 ‧有能力接近使用(access)媒體,表達對準公共議 題的意見

70 教育現場因應面

71 「媒體識讀」與「媒體素養」的比較 媒體識讀 媒體素養 主要內涵 認知能力 認知、態度、觀念、行動 目標 防疫主義 準備公民生活 主體
媒體消費者 公民 脈絡 消費選擇 公共領域 主要教學活動 文本分析 重視媒體產製與近用 願景 個人資訊健康 健康資訊社區

72 媒體素養教育的內涵 學習媒體素養為什麼重要?看電視、用媒體,是現代人幾乎都在做也會做的事,需要學嗎?要學什麼?

73 媒體素養教育的面向與目標 全球化脈絡

74 公共電視別小看我議題: 觀看台灣公共電視媒體素養節目 「別小看我」:男女大不同 兒童發聲、兒童再現、廣告與媒體、廣告說服手法
性別刻板印象、唱片工業(流行文化工業)、 媒體近用權、連續劇類型與公式、卡通與行銷、 鏡頭語言、媒體創造流行與趨勢、置入性行銷… 觀看台灣公共電視媒體素養節目 「別小看我」:男女大不同

75 媒體素養教育的內涵 瞭解媒體的訊息內容 思辨媒體再現 反思閱聽人的意義 分析媒體組織 影響和近用媒體

76 閱聽人 反思個人的媒體行為 瞭解個人與文本的意義協商本質 瞭解文本的商業意涵—「閱聽人」的概念
認識廣告工業的主要概念:收聽/收視率、廣告的 社會與文化意涵

77 媒介再現 辨識媒介內容中年齡、性別、種族、職業等刻板印 象和權力階級間的關係
比較文本內涵與實際生活中的情境、人物、事件等 媒介與社會真實的關係 解釋角色所呈現的價值意涵與意識型態

78 媒介文本 瞭解不同媒體的表徵系統(媒體語言與成規) 瞭解媒體類型與敘事如何產製意義 瞭解並能應用媒體製作技巧與技術 瞭解科技與文本的聯動

79 媒體組織 瞭解媒體組織的守門過程如何影響文本產製 檢視媒體組織的所有權如何影響文本選擇與組合 瞭解公共媒體與商業媒體的區別
檢視資訊私有化的影響

80 媒體近用 瞭解公民傳播權的意義 實踐媒體近用 區辨被動媒體消費者與主動媒體閱聽人 主張個人肖像權、隱私權 公共資訊開放

81 台灣媒體教育的來時路與現況

82 台灣媒體的發展歷史與背景 1949-1988 政治戒嚴 = 媒體管制 媒體數量變化 ( 2002年統計數字)
政治戒嚴 = 媒體管制 媒體數量變化 ( 2002年統計數字) 1.報紙:由兩大報三大張 六日報二晚報,不限張數 2.廣播:由33家開放為139家 3.無線電視:由3家變為5家 4.有線電視:發展整併為64個系統120個節目頻道

83 台灣媒體必須對社會亂象負責? ---媒體是社會亂源---
台灣媒體必須對社會亂象負責? 媒體是社會亂源--- 眾聲喧囂、吵鬧、真相模糊 強化對立與衝突、偏好聳動新聞 社會新聞比重過高 缺乏深度與內涵 太著重負面、八卦報導 傾向有聞必錄,查證不足 太強調本土,缺乏國際視野 缺乏文化、教育和社區新聞 推波助瀾一些扭曲的社會現象

84 媒體表現促成媒體素養的需求 惡性競爭下過度重視追求利潤 台灣缺乏足以平衡商業的公共媒體 因媒體市場或功能失靈 → 藉社會力量(公民意志)
→ 藉社會力量(公民意志) 反求諸於媒體素養教育

85 台灣媒體教育的概念主張 知的權利 傳布消息的權利 討論時政的權利 保護個人隱私的權利 接近與使用媒體的權利 接受媒體素養教育的權利
回歸公民--六種基本傳播權利 知的權利 傳布消息的權利 討論時政的權利 保護個人隱私的權利 接近與使用媒體的權利 接受媒體素養教育的權利

86 台灣媒體教育的概念主張 從個人意識到社區意識--「社區本位」 (community-based)的媒體素養核心概念
健康媒體社區的主體,是公民(人), 不是傳播體 系(組織) 社區/ 社會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凌駕在個人因素之上 。意指改變個人必須建立在改變社區的基礎上,而人 的動能與能力需要透過媒體素養教育的涵養

87 公民個人的媒體行為,不全然是個人的因素,更重要 的是整體社區的社會文化、社區環境、社區居民的社 會關係等所共同促成。有文化健康的社區,才有文化 健康的公民
公民個人,不但要有具備媒體素養,而且還要擁有取 得訊息的能力,以及「倡導主張能力」(advocacy competency) 藉由社區/集體的知識成長來改變與形成社區文化品味

88 台灣 核心概念 教育政策 課程實踐 師資培育 特色 瞭解媒體訊息內容與符號特質 思辨媒體再現 反思閱聽人意義 分析媒體組織 實踐媒體近用
2002年宣布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 2003年成立媒體素養教育委員會 K-9目前尚未積極融入正式課程、高中∕職選修課、大學以媒體素養概論為通識課(14所) 尚未有媒體教師和師培機構從事人才培育 由政府機關和民間團體不定期進行媒體素養活動和研習 全民策略 媒體近用為獨立面向

89 媒體素養教育社會策略、成功要素

90 媒體教育作為一種行動知識 1.學習者的主體性必須在媒體教育中展現。 2.學習者的媒體經驗與媒體知識有其不容忽視 或「低視」的價值。
3.教師必須準備回答下列問題: (1)學習者對於媒體知道多少 (2)我們要提供什麼知識與學習者的既有知識連結? (3)學習者要如何學習這些知識,教學策略是什麼? (4)現有的媒體教育學術知識對於學習者有何意義?

91 策略:融合統整協同支援 互補發展 全民系統
宜蘭媒體素養教師研習 媒體素養教育社會實踐的策略 由融合統整到互補開放 融合統整 互補開放 K-9 高中職與大專 社會教育 媒體工業 策略:融合統整協同支援 互補發展 全民系統 評鑑系統

92 校園媒體素養教育實施的成功要件 教師必須有媒體教育教學意願。 學校在行政上必須有足夠的配合與支援。
教師培訓與在職訓練必須有充分的訓練師資與設備。 各級單位必須規劃常態且持續的在職訓練課程。

93 校園媒體素養教育實施的成功要件 專家必須能隨時對教師提供訓練支援,且在媒 介教師之中建立人際網路。
媒體教育對老師學生的各項教學與學習資源必 須充分。 由教師組成的自發性成長團體必須成立,並且 積極辦理各項講習、會議,同時傳佈媒體教育 的資訊與課程。

94 世界各國媒體素養教育現況

95 媒體素養與教育的沿革 獨尚 文字識讀 菁英主義 古典制約 刺激與反應 縱向個別 媒體的素養 素養觀 社會脈絡 媒體教育 本質 流行文化運動
使用與滿足 涵化理論 素養即論域 多元素養 文化工業即 意識形態工業 批判理論 符號學 意識形態 後現代主義 文化研究 接收分析 行動研究 免疫式 保護主義 流行文化 運動 品味區辨 再現的分析/解構媒體消費者 文本多義 知識建構 媒介公民

96 英國 核心概念 課程實踐 師資培育 特色 媒介型態的 探討 媒體組織的 理解、媒介 科技的探討 媒體語言和 文法的了解 閱聽人的分 析探索
媒介的真實 與再現 1-10年級語文課程融入媒體素養教育,進行電視電影和文本研究,k-12的資訊傳播科技課程,融入媒體教育。高中開設電影和電視製作課程;技術與職業學校則開設媒體研究和製作 倫敦大學、英語教育中心、BFI電影協會長期開設媒體教育專題研習,提供教師從教學教法和媒體議題、媒體製作等培訓。 國家透過法律制定明文推動媒體素養(2003 Off com) 中學和大學資格申請成為選考科目 民間媒體專業教育組織與國家經費推動和研發媒體素養教材。

97 英國中小學融入英語課程內涵 英語課程 文本中的意義如何傳達,包括印刷、影像和聲音。
形式、版面美編等如何呈現有助於效果,如標題、 字幕、印刷文本的插圖、連續段落、圖框、動態影 像文本的音軌等。 媒體成品的性質和目的如何影響內容與意義,如故 事選擇、封面和新聞播報。

98 英國中小學融入資訊傳播科技內涵 資訊傳播科技 有系統的找尋資訊 發展與探索資訊、解決問題、並獲得資訊 詮釋、重整、交換與分享資訊
檢查、修正與批判性的評估 廣泛地使用資訊 並探索多樣資訊來源

99 英國中小學融入社會領域內涵 社會領域 分析與評估媒體文本的能力 媒體對個人認知與發展的影響 政府、組織與權力對媒體的關係與影響
資訊科技與媒體文本的聯動關係

100 加拿大 核心概念 課程實踐 師資培育 特色 思辨媒體作品類型和訊息 媒體元素建構真實方式 了解製作技巧 運用媒體符碼進行創作
了解尊重個人和群體對媒體表現的責任和權利 1-6年級語文課為媒體素養課程主軸佔1/4 7-8年級佔語文課程十分之一 9-12年級佔語文課程的三分之一 11-12年級開設選修課 設有媒體教師;大學和媒體素養專業學會開設媒體素養教師培育和在職訓練課程 了解和尊重個人和群體對媒體表現的責任和權利

101 加拿大中小學融入科目與內涵 語藝(Language Art) 資訊科技
口語和視覺傳播為主軸,主要在教學學生瞭解和接受 各種傳播媒體訊息的能力,且具備利用媒體溝通個人 想法的能力 資訊科技 有能力使用科技資訊工具的基礎知識、技能與態度 促使學生選擇、組織、與修改資訊來解決問題 提供學生理解如何有效的使用資訊科技工具,表達意 見、交流意見、收集資訊並善用各種媒體

102 加拿大中小學融入科目與內涵 社會領域 具有檢驗與批判媒體文本的能力 分析團體與制度對媒體文本的影響 詮釋與分析媒體中的文化差異與世界觀
瞭解媒體如何型塑個體發展與認同 全球體系中科技改變帶來的影響 媒體與個體經濟選擇的關係 批判性聆聽、參與、及瞭解媒體中的多樣觀點 媒體在地理、文化、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

103 加拿大高中選修課程 語藝(Language Art) 影視製作課程 媒體研究 媒體文本;媒體閱聽人;媒體製作 實際拍攝;媒體理論;媒體分析
分析媒體形式、技術、風格和語言;分析媒體再現; 分析閱聽人特質與觀感;了解媒體對社會的影響;創 作媒體;檢視媒體製作的情境、社會與責任

104 澳洲 核心概念 課程實踐 師資培育 特色 媒體建構真實 媒體產製和再現意義 閱聽人詮釋媒體文本 媒體組織 運用媒體語言和符碼進行創作
1-10年級在語文、藝術領域發展課程主軸。 11-12年級開設語文融入媒體教育和媒體研究選修課 高中與技職開設媒體製作課程  設有媒體教師專職,同時政府和媒體教師工會合作進行人員培訓和教材發展,使得澳洲媒體教師自主性強,也主導媒體教育融入正規教育的課程規劃與設計 大學入學資格申請媒體研究成為選考科目之一 設有媒體專門教育教師證照負責教學 強而有力的媒體教師工會負責師資培育專業工作

105 澳洲中小學融入藝術領域內涵 產製媒體:讓學生經由實踐性活動創造、建構和製作 媒體文本來參與美學體驗。如練習產製新聞報導,童話 故事,喜劇,廣告,紀錄片和個人的網頁。 製造/生產意義:學生經由各種的形式和媒體所慣用 的類型來溝通。這些形式可能包含:報紙,圖畫書,廣 播,電視,電影和錄影帶,與各種流行文化形式。 回應意義:學生對媒體意涵回應,並批判和分 析各種媒體再現。

106 澳洲中小學融入英語課程內涵 瞭解語言(含媒體語言)重要的影響,影響看待自己與所 生存世界的方式。
瞭解語言(含媒體語言)重要的影響,影響看待自己與所 生存世界的方式。 能在各種環境下察覺文本的傳播目的,瞭解而產生批判 性覺知。 能在各種情境下有目的且有效地傳播 能為各種目的利用多元形式進行寫作,並為各類閱聽人 、不同目的和情境適當地應用各種符號。

107 澳洲中小學融入社會領域內涵 分析與詮釋歷史資料,並評估其意識與價值 瞭解媒體再現對文化與認同的影響 瞭解媒體組織與權力系統在民主決策上的影響

108 澳洲高中選修課程 電影與電視 媒體研究 包括科技、再現、 閱聽人、機構制度、語言五個核 心概念。
包括科技、再現、 閱聽人、機構制度、語言五個核 心概念。 課程三大軸心為:製作企畫、製作實務、賞析評論。 媒體研究 發展批判性分析媒體訊息的能力。課程中教導學生製 作技巧並參與實際的製作課程,探究和論證媒體相關 議題和媒體效果,使學生能面對社會和科技的改變, 並發展出溝通、問題解決、決策技巧,有效地參與社 會運作。

109 澳洲高中媒體製作暑修課程 視聽製作---Radio廣播(60小時) 視聽製作--Video影像(60小時)
影像製作--TV Studio 電視影棚作業(60小時) 影像製作--Video Location影像外景拍攝(60小 時)

110 美國 核心概念 課程實踐 師資培育 特色 分析和思辨媒體訊息 賞析媒體訊息 了解媒體建構真實 區辨媒體不健康資訊 賦權近用媒體溝通表達
傳播學術專業組織定義媒體教育標準(NAC) 各州獨自發展媒體教育情況不一 並沒有制度性的師培機構,但民間有許多媒體素養組織培訓教師 德州大學語文教育中心和北卡的阿帕拉契大學開設媒體素養碩士學程培養研究和教學人才 以健康促進的媒體健康素養為其最大特點 開設媒體素養碩士課程。

111 美國中小學媒體素養融入科目 語文 社會研究 健康預防 視覺與表演藝術

112 美國高中選修課程 英語語文與閱讀領域 觀看/再現:學生製作視覺再現與他人溝通 製作:學生分析、製作、評鑑視覺和聲音訊息
功能:學生認識大眾媒體的功能 歷史:學生追蹤大眾傳播中使用媒體的歷史和演變 評鑑:學生能評鑑媒體 法規:學生分辨和分析管理媒體的法規

113 謝謝您的聆聽! 更多資訊請洽: E-mail: mediaed@nccu.edu.tw
Website: edu.tw


Download ppt "媒體素養是什麼? 吳翠珍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副教授 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召集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