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 第一节 心理辅导关系建立技术
2
本节提要(重点★) 一、尊重 二、同感★ 三、真诚 四、积极关注
3
一、尊重 (一)尊重及其意义 1.尊重的含义 尊重是指辅导教师以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接纳来访学生(包括他们的现状、价值观和人格特点及权益)的一种态度和能力。尊重,意味着把来访学生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人去对待。 罗杰斯提出了著名观点“无条件的尊重”。
4
一、尊重 (一)尊重及其意义 2.尊重的意义 (1)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条件,是有效助人的基础。
(2)可以给求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从而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 (3)可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 (4)尊重具有明显的助人效果。
5
一、尊重 (二)尊重的表达 1.尊重的态度 (1)对来访学生予以完整接纳。
(2)对所有的来访学生一视同仁。 (3)把来访学生看做与自己在人格上平等的人。 (4)充分保护来访学生的隐私。
6
一、 尊重 (二)尊重的表达 2.行为表现 (1)关注 关注主要通过辅导教师的身体姿势、表情、眼神及身体接触等传递给来访学生的。
(2)倾听(详见本章第二节) (3)肯定性言语反应 传递尊重的言语反应强调以肯定为主,排除批评与否定。如“你想改变自己的决心很大”、“你的做法值得肯定”、“你的领悟力很强”、“我看到了你的努力”等等。
7
案例 一小学生被叫来咨询室,因为他偷了别人的东西。下面是辅导老师的咨询过程: 辅导老师:听说你偷了人家的东西? 学生:嗯........
辅导老师:你偷了多少? 学生:我拿了5罐果汁。 辅导老师:拿那么多做什么? 学生:我要拿去请同学喝。 辅导老师:为什么要请同学喝?
8
案例(续) 学生:他们都不跟我玩,我想请他们喝了果汁,他们就会跟我玩了。 辅导老师:要请同学喝也应该用钱买呀!怎么能偷呢?
学生:我没有那么多钱。 辅导老师:没有钱就不要请客呀!偷东西多丢脸呀!年纪这么小就不学好,将来还得了?以后再偷东西,就要惩罚你了,知道吗? 学生:知道了。 辅导老师:好了,赶快回教室上课,以后千万不要再偷别人东西了!
9
辅导者对学生的接纳、尊重程度,与对人的看法(人性观)有关
第1种:辅导者深信学生有内在的潜力去面对挑战 和成长,因而很尊重学生个人的决定和意向,对 学生的言行不加半点评论和干涉。 第2种:辅导者虽相信学生有能力改变,但认识能 力有限,需要包括辅导者在内的外界帮助,因而, 虽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但同时也认为有必要 加以指导和提醒。
10
辅导者对学生的接纳、尊重程度,与对人的看法(人性观)有关
第3种:咨询师相信求助者有能力应付日常生活的 琐事,但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则有赖于专业人 员的指导与帮助; 第4种:咨询师不那么相信人有内在潜力,有的则 认为人的自然倾向是消极堕落的,人身上有许多原 始、野蛮、罪恶的倾向,有某种劣根性,有原罪, 趋向于自我毁灭,等等。
11
辅导者对学生的接纳、尊重程度,与对人的看法(人性观)有关
辅导者的人性观,会影响辅导者在辅导中的态度和 行为,也会影响他对咨询理论和方法的选择,而选 择的理论和方法反过来,又会影响他的人性观。 国内:持第二、三种看法的人居多,即相信人有自 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能力,但在这种能力有时会受 到自身和环境的阻碍,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帮助。 辅导者积极、乐观的人性观和人生观,应当成为辅 导氛围的基调。
12
二、同感 (一)同感及其意义 1.同感 “同感”一词来自英文“empathy”,该词有多种中文译法,如“同感”、“共情”、“共感”、“移情”、“神入”、“同理心”、“通情达理”等等。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同感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像体验自己精神世界那样体验来访学生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
13
二、同感 (一)同感及其意义 2.同感的意义 同感被认为是建立辅导关系的首要因素。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借助于同感,辅导教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来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②辅导教师的同感能使来访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感,这对辅导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14
二、同感 (一)同感及其意义 2.同感的意义 ③同感能促进来访学生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辅导双方更深入的沟通;
④对于迫切需要关怀、理解和情感倾诉的来访学生,同感有明显的助人效果; ⑤对来访学生有示范的作用,有助于他们迁移到生活中去。
15
二、同感 (二)同感反应的层次 1.艾根(Egan)的两层次划分法 ①初级同感,即将当事人的经验、感受和行为传递给他本人使其了解;
②高级同感,即把握深埋或隐藏在当事人内心的感受和意义并使其觉知,从而促使当事人对其自身进行更为深入的审视与反省。
16
案例 一位小学生告诉辅导教师,有一次他考试不及格,他的爸爸从家长会上得知了考分后,竞然还没回家就当着同学的面在学校操场扇了他几个耳光,还骂他很多诸如“笨蛋”“要饭的坯子”等难听的话。说到这里,这位学生用手揪自己的头发,脸部的肌肉也不住地抽搐:“我当时真想对他说‘你不是我爸!’” (同感的初级水平)辅导教师:……我很能体会到你当时的心情。 (同感的高级水平)辅导教师:……换成我,当时也会这样想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
17
二、同感 (二)同感反应的层次 2. 卡可夫(Carkhuff)的五层次划分法
①没有同感反应,即咨询员(辅导教师)完全忽略来访者(来访学生)的感觉; ②咨询员对来访者理解不全面,只注意了来访者表述的内容,缺乏情感的响应; ③最基本的同感,即咨询员的反应与来访者所表达的意义和感受比较一致,但没有对来访者隐藏于言语背后的感受做出同感反应;
18
二、同感 (二)同感反应的层次 2. 卡可夫(Carkhuff)的五层次划分法
④同感程度较高,即咨询员能表达出来访者深藏于语言背后的感受,能使来访者体验到并表达出起初并未觉察和未能表达出来的感受; ⑤最准确的同感,既咨询员既能准确地把握来访者所表达的内容也能准确地把握其感受,既能准确把握来访者所传达的表层感受,也能准确把握其言语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涵义和感受。 Carkhuff的第三层次相当于Egan的初级通情达理,则第四、第五层次相当于高级通情达理。
19
案例分析 求助者: 我觉得很难过,因为我从来没担心过高考,就算想来,也只是估计自己能不能取得优异成绩。唉!想不到居然名落孙山,真是越想越不服气,今年的高考其实并不难,班上成绩中等的人都考了大学,没想到一向佼佼者的我……。我觉得考试根本就不能正确评估一个人的成绩,况且读书也不是为了考试,这样我也就想开了,决定工作算了,但我的父母却骂了我一顿。坚持说考上大学才是有出息,一定要我参加补习班,然后再考。和他们争了几天,都没结果,我都烦死了。
20
共情五层次分析 咨询师1:你为什么感到如此悲伤呢?
咨询师1的回答似乎根本没有留意当事人所说的话,而他问求助者为何这样悲伤,是个很不妥当的问题,反映了他不但没有留心倾听,而且还完全忽略了求助者所表达的重要感受。属第一层次。
21
咨询师2: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高考却失败了。
咨询师2的回答虽然在内容上和求助者表面所说一致,但他只注意了求助者表面的感受,故在反应中只有内容上的复述,缺乏感情的响应。从他的反应中,可看出他的倾听不很准确,以致了解得不够全面。属第二层次。
22
咨询师3:因为高考不及格,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
咨询师3的反应与求助者所表达的意义和感受比较一致,但未能对求助者较深的感受作出反应,即没有对隐藏于言语背后的感受作出“通情达理”的反应,属第三层次。 心理咨询专家卡可夫认为,若要在咨询过程中产生有效的结果,咨询师最起码要具有第三层次的“通情达理”。
23
咨询师4:因为高考不及格,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也不清楚前面路该如何走,心中很混乱。
第四层次中,“通情达理”的程度较高,在咨询师的反应中,他所表达的感受已深于求助者所能表达的,即咨询师把求助者深藏于言语背后的感受也表达了出来,因此求助者可由此来体验和表达起初未察觉和未能表达的感受,同时也因此可以掌握到这些感受背后的涵义。
24
咨询师5: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没想到高考会失败,因此你特别感到失望与难过,也有点气愤。与父母商量后,似乎非读书不可,但自己实在有点不甘心,因而内心很矛盾。
达到第五层次的咨询师,做到了最准确的“通情达理”。无论在表面或深入的感受上,都很准确。上例中,他不但明白当事人很失望、难过这表面的感受,甚至连很深入的情感,如气愤、不甘心和矛盾等,也作了准确的反应。此时咨询师已能对求助者作全面而准确的“通情达理了”。
25
案例 试分析以下回答是否合适,并简要分析为什么:
例一: 来访者:我的爱人死了,我的人生也完了。孤零零地一个人活在世上,真是生不如死,我不想再活下去了。 咨询师:人死不能复生,你千万不要这样想,何必害苦了自己呢? (分析:忽略了来访者的感受,也近乎是命令对方停止感受。)
26
案例 例二 来访者:我真的没用,公司最近提升了好些人,却没有我的份。好几次我想和总经理谈谈,又总是鼓不起勇气,唉!我真的没有用,我真恨自己! 咨询师:如果我是你,我就会…… (分析:完全忽略来访者的感受而单从自己的观点给予建议。) 例三 来访者:我真蠢,我怎么会相信一个人? 咨询师:嘿嘿,想不到你一向骄傲傲自大,如今也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愚蠢,真难得啊! (分析:用讥讽的口吻刺激来访者,而完全忽略了他的态度。)
27
二、同感 (三)同感反应中的注意事项 1.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 同感的真谛在于体验对方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
2.要因人而异、适时适度 辅导教师同感反应的程度应与来访学生的问题程度、感受程度相适应。 3.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有时运用非言语行为来表达同感比言语表达更简便而有效,辅导中应重视把两者结合起来。
28
同感情境模拟 假设你一是一个三岁小孩的父母,你的孩子生病了需要打吊针,针管插在孩子的胳膊上,孩子一直哭着,这个时候,您怎么让孩子不哭呢?
A、「拜托你不要哭好不好,医院的人都被你吵得受不了了。」 B、「妈妈抱你,听话啊。等一下我买玩具给你喔。」、 C、「你再哭,病就好不了喔!」 D、「你不哭,我就去买好吃的麦当劳给你,好不好?」 E、「你一直哭,那么大声,被隔壁警察听到了,就麻烦喔!」……
29
讨论:你会怎样做? 模拟对话: 「打针很痛喔!」 「你很想不要打针是吗?」 「很想把这点滴拿掉是吗?」 「你害怕打针打很久?」
「我去问医生,可不可以不要打?」
30
咨询师缺乏“通情达理”或表达欠妥原因 一方面与经验有关,与技术有关,另一方面与咨询师本身的人格特点有关。 “通情达理”水平的提高、“通情达理”特质的获得是一种学习、实践的过程,是用心修养的过程。
31
如何提高咨询师“共情”的品质 1.咨询师参与咨询,是整个人的参与。 2.咨询师的人格力量 3.咨询师人生经验、社会阅历 4.咨询师的丰富知识 5.咨询师本身的生活态度、个性品质
32
三、真诚 (一)真诚及其意义 1.真诚的内涵 真诚即真实、坦诚。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真诚包含两层意思:辅导教师真实地展现自我和诚恳地对待来访学生。如:对于来访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与棘手的问题,辅导教师能答多少就答多少,能帮多少就帮多少。不会因为维护教师的面子不懂装懂,或强加于人,令来访学生望而生畏,不敢讲实话,讲真话。
33
三、真诚 (一)真诚及其意义 2.真诚的意义 对于良好辅导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辅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辅导教师的真诚可以为来访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 ②辅导教师的真诚为来访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34
三、真诚 (二)如何表达真诚 真诚的表露并不一定完全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同样存在着恰如其分的问题。运用不当,有时会反起作用。
1. 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应遵循对求助者负责,有助于求助者成长为原则。但应建立在一定事实基础上。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不能过份表达自己的‘真感实情’。
35
三、真诚 (二)如何表达真诚 3.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不能歪曲事实;不炫耀、掩饰自己;不要不懂装懂。 4.真诚应该适时适度
不能歪曲事实;不炫耀、掩饰自己;不要不懂装懂。 真诚应该适时适度 不宜表达有害于求助者的言语;不能用于发泄自己的情感。有利的真诚也应因人因时而异。
36
真诚分析练习: 例:学生与老师 学生:在这次考试中,你给了我40分,我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已了解所教的内容,觉得可以通过的。
老师A:不要责备我,不是我给你40分,而是你自己丢掉的。 评析:这位老师表现出惩罚性、防御他自己受到责备;用他自己认为的诚实来伤害学生。
37
真诚分析练习: 例:学生与老师 老师B:你40分,我感到很抱歉,我是非常希能给你好分数的。
评析:老师告诉学生希望帮助他,但实际上并没有做什么,是虚假的。 老师C:我非常抱歉,恐怕我不能做什么,我必须按照规定办事。 评析:老师表达了根据规则办事的思想,而没表达出他真正对人的感觉。
38
真诚分析练习: 例:学生与老师 老师D:你觉得你已学好了,但是你仍考不好,我不大了解原因在哪儿。 评析:老师有限度地表达出他的感觉。
老师E:我了解你对分数的失望。多少我有些责任。你认为我在惩罚你,我对此感到难过。 评析:老师能适当而真诚地表达出他的感觉。
39
特别提示: 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是靠技巧所能获得的,真诚建立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有基本信任、对学生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 在辅导过程中,真诚的表达是一种智慧,前提有益于辅导的进行,又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真诚应是辅导者的基本素质,是潜心修养、不断实践的结果。
40
四、积极关注 (一)积极关注及其意义 积极关注是指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学生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来访学生拥有正向的价值观。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学生问题的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辅导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辅导效果。
41
四、积极关注 (二)积极关注的使用 积极为了有效地使用积极关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盲目乐观;
如在整个辅导过程中都重复“你身上还有许多优点,你会一切都好起来的”等诸如此类的话。 2.反对过分消极; 3.立足事实求实。 因此,促进来访学生自我发现与开发潜能,达到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是辅导与咨询的最高目标。
42
作业 1.请思考自己作为一个心理辅导老师,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不足? 2.如何构建良好的心理辅导关系?
43
参考文献 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郑日昌,陈永胜.儿童心理辅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李正云.学校心理咨询.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孙义农,钟志农.小学生心理辅导.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44
推荐阅读 【美】Sherry Cormier,Paula S. Nurius 著,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