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設計概論之 關東組 表演藝術─戲劇 班級:產設一乙 老師:王強強 老師 組員:沈語若、賴靚琦、莊晅、曾冠綺、葉瑋翔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設計概論之 關東組 表演藝術─戲劇 班級:產設一乙 老師:王強強 老師 組員:沈語若、賴靚琦、莊晅、曾冠綺、葉瑋翔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設計概論之 關東組 表演藝術─戲劇 班級:產設一乙 老師:王強強 老師 組員:沈語若、賴靚琦、莊晅、曾冠綺、葉瑋翔 1

2 一、摘要 …………………………………………
二、結論 ………………………………………… 三、背景 …………………………………………

3 一、摘要 而戲劇是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
只要是一個空間,便可以成為戲劇演出的場所,一般稱為「劇場」。 而戲劇是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 戲劇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場地)」和「觀眾」。 「演員」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透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張,如果拋棄了演員的扮演,那麼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戲劇。

4 二、結論 現代的戲劇觀念強調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統一表現以實現綜合的藝術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員、舞台、道具、燈光、音效、服裝、化妝,以及劇本、導演等的一切總稱,也包括台上演出與台下互動的關係(一般稱為「觀演關係」)。 我們將以這次的團體合作,來探討戲劇的種類及歷史變化,進而更深入的了解。

5 一、台灣現代戲劇 台南人劇團於1987年成立,自1998年起,年年榮獲文建會「優秀扶植團隊」補助,且評鑑成績名列前茅,並數次奪得第一名的殊榮。 【台南人劇團經典劇目】 獲選天下雜誌「世界瘋臺灣 臺灣瘋百年–你不能錯過的12件事之一」

6 紙風車劇團於1992年11月,現任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也不想就找了一群藝術工作者,包括吳靜吉、柯一正、徐立功、羅北安等人,共同成立了紙風車劇團。 理念「兒童需要兒童劇,台灣需要台灣的兒童劇場」 著名戲劇系列: 巫婆經典系列 生肖系列

7 綠光劇團於一九九三年成立至今,以原創的中文歌舞劇作品啟動了台灣劇場對歌舞劇的重視及製作熱潮。 引燃國內音樂劇熱潮後,綠光將創作觸角回歸戲劇的本質,2001年創意大師-吳念真加入綠光的行列, 《人間條件》系列五部作品至今已經上演超過200個場次,每每推出就會造成搶票熱潮。

8 鞋子兒童實驗劇團於1987 年創團, 宗旨為: ( 一)孕育理想的兒童戲劇、視聽環境以及培養 人才,共同努力推動國內藝術文化。 ( 二)推動劇團之正常運作,研究推廣更精緻、更專業的兒童戲劇和視聽教育的工作。 ( 三)實現中國化、本土化、生活化的兒童視聽及戲劇教育的理想。 ( 四)結合園區和研發部門之資源, 創造共同成長之目標。

9 二、台灣早期戲劇 偶戲- 是由人操弄各種類型的偶人所表演的形式,可分為影戲和木偶戲三大類 1.影戲,又稱皮影戲-
現有文獻記載,北宋時,影戲已經發達。台灣的影戲係傳 自潮州或漳州,音樂以潮州戲曲為主。 因為用牛皮雕刻出來的臉型像猴子,所以稱為皮猴戲或皮 戲。影戲是用厚紙或動物的皮鏤雕人、物,以各種服飾、臉譜配合人物性格,造形上是平面側影,然後用燈光反射,將影像顯示在影窗上。

10 木偶戲- 台灣有二種;傀儡戲與布袋戲,傀儡戲比影戲早,和古代喪禮有關,木偶就是陪葬的俑演變而來,戲偶本身的身軀主要分為頭、手用木頭雕刻,然後披戴衣服與其他服飾 ,若真人扮演,它表演的舞台如傳統戲劇的縮影。 木偶戲種類,可分為:懸絲傀儡、杖頭傀儡和布袋戲。台灣目前保存的有懸絲傀儡跟布袋戲二種。 懸絲傀儡─又稱提線傀儡。台灣俗稱伽儡戲,它是在木偶身體關節穿線,另一端穿在稱為提線板的細短竹桿(或木板)上,所穿引的絲線各有不同,有的用8條、11條至24條者,表演者一手握住提線板,一手抽動絲線,舞動木偶,讓它做出各種身段。

11 三、中國戲劇 川劇 表現手法: 變臉是川劇表演藝術的特殊技巧之一。它是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表現手法。 分為三種: 一、吹臉→只適合於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有的是在舞臺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內裝粉末,演員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顔色的臉。 二、抹臉→將油彩塗在臉上的某一個特定部位上,到時再用手往臉上一抹,就可以變成另外一種臉色。 三、扯臉→比較複雜的一種變臉方法。它是事前將臉譜畫在一張張綢子上,剪好,每張臉譜上都系一根絲線。再一張一張地貼在臉上,絲線則系在衣服的某一個順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

12 「變臉」面具要度身訂造,確保能具有貼面的效果,過往是用完即棄,現在經改良後,可以迴圈再用
表演者會預先自製多款面譜,塗上不同的面譜,扣上透明的魚絲後,便悉數貼在面上,準備上臺演出。 「變臉」面具要度身訂造,確保能具有貼面的效果,過往是用完即棄,現在經改良後,可以迴圈再用 川劇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充滿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在川劇群眾演出中,最為吸引人的便是生活化的劇目內容,詼諧的言語,常常引來觀眾喝彩連連,大笑不止。

13 四、西方戲劇 前身(16世紀末) 歌劇的誕生(17世紀) 大多聲樂藝術溯源自希臘時代,希臘人將「詩」與「歌」結合起來,成為一種說唱音樂。
如荷馬 (Homeros) 便是詩人身兼作曲家及演唱者,留下著名的史詩《伊里亞德》(Iliad) 和《奧德賽》(Odyssey)。 歌劇的誕生(17世紀) 文藝復興發展到16世紀末,人文主義思想使藝術家想要恢復古希臘人對美感的追求, 一群佛羅倫斯的藝術家和詩人們仿效希臘悲劇,試圖結合音樂與戲劇。 這群人共同創作出第一齣真正的歌劇《達芙妮》(Dafne), 由詩人里努契尼 (O. Rinuccini, ? ~ 1621)、音樂家珮里 (J. Peri, 1561 ~ 1633) 合作創作。

14 歌劇的發展期(18世紀) 正歌劇 歌劇從義大利傳入其他國家後,隨著各國民風不同,歌劇風格也有不同之處,因此出現所謂的「民族歌劇」。 代表作品有英國以普賽爾為代表,他唯一的歌劇作品《迪多和艾尼斯》(Dido and Aeneas) 是極富民間色彩的。 喜歌劇 義大利繼續發展出「喜歌劇」(Opera buffa)。它源於威尼斯樂派歌劇中的逗趣片段, 稱為「幕間插曲」(Intermezzo),非常符合市民的口味,於是演變成生動活潑、富民族地方色彩的喜歌劇。 代表作品有裴高利西 (G. B. Pergolesi, 1710 ~ 1736) 的《管家女僕》(La Serva Padrona) 歌唱劇 這是德國特有的歌劇形式。受到英國乞丐歌劇的影響,德國歌唱劇以民間生活為題材, 並以德國民間歌曲作為部分歌劇音樂,對莫札特、貝多芬都有影響。 代表作品有希勒 (J. A. Hiller, 1728 ~ 1804) 的《鄉村理髮師》(Der Dorfbarbier)、《狩獵》(Die Jagd)。

15 三、背景 就西方的定義來說,中國沒有「話劇」的傳統。不過一般在討論中國戲劇時,若不以嚴格的定義劃分,中國古代的戲曲應歸入戲劇的大類。
西方戲劇的曙光,普遍認為是古希臘悲劇,而古希臘悲劇則是源於古希臘雅典城邦,古希臘悲劇都是詩劇,嚴謹古雅、莊重大氣。表演時有歌隊伴唱,史實表明歌隊先於演員存在。

16 多謝聆聽及觀賞


Download ppt "設計概論之 關東組 表演藝術─戲劇 班級:產設一乙 老師:王強強 老師 組員:沈語若、賴靚琦、莊晅、曾冠綺、葉瑋翔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