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全球暖化 成員: 4A340069 賴楷恩 4A340092顏正詠 4A340061王旻源 4A340090張珈銘.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全球暖化 成員: 4A340069 賴楷恩 4A340092顏正詠 4A340061王旻源 4A340090張珈銘."—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全球暖化 成員: 4A 賴楷恩 4A340092顏正詠 4A340061王旻源 4A340090張珈銘

2 目錄 臭氧層破洞。。。1 (4A340069賴凱恩) 氣候的影響。。。5 (4A340092 嚴正詠) 海平面上升。。。9
地球暖化改善方法。。。13 (4A 張珈銘) 資料來源。。。17

3 大綱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因溫室效應而造成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現象稱之為全球暖化效應。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是全球暖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大氣中一氧化二氮(N2O)的含量比18世紀中葉(1750年)工業革命開始從275ppbv增加到310ppbv,二氧化碳(CO2)的含量從280ppmv增加到360ppmv,甲烷(CH4)從700ppbv增加到1720ppbv,這些增長趨勢主要緣於人類的活動。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自從1950年,太陽輻射的變化與火山活動所產生的變暖效果比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還要低。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帶來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氣候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

4 臭氧層破洞 臭氧層破洞是地球大氣上空平流層(臭氧層)的臭氧從1970年代開始,以每十年4%的速度遞減的一種現象。在兩極地區的部份季節,遞減速度還超過每十年4%,而在春季時連對流層的臭氧也在減少,形成所謂臭氧層破洞。臭氧被消耗的主要原因是氯化物和溴化物對臭氧分解的催化作用引起的,這些鹵素主要來源於地面釋放的氟氯烴(CFC),商品名稱為氟里昂。因為臭氧層可以阻擋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波長為 奈米)進入大氣層,被消耗而稀薄甚至破洞的臭氧層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生物品種,如海洋浮游生物的滅絕,所以蒙特婁議定書規定禁止生產氟氯烴等一些能造成臭氧層被消耗的物質。

5 發現 從1970年代開始,根據臭氧總量衛星觀測儀器(TOMS)的測量,發現南極地區的臭氧層在春季和初夏季迅速減薄,出現所謂的「破洞」。臭氧總量衛星觀測儀器測量的按年份遞減的臭氧層厚度值最早於1985年報導的南極地區夏季上空的臭氧層減薄達70%,1990年代的九、十月份持續減薄40–50%;北極上空每年的情況和南極不盡相同,最大於冬季和春季減薄30%。極地上空平流層雲的作用對加速臭氧被消耗有很大的影響,在極地寒冷的條件下很容易產生雲層,以前的預測模式沒有考慮到這點,只是按全球臭氧被消耗的情況來分析,所以南極上空突然出現的臭氧層破洞令科學家們震驚。在中緯度地區上空,臭氧層只是被消耗而沒有形成破洞,1980年以前,在北緯35–60°地區臭氧層只減薄了3%,在南緯35–60°地區減薄了6%,赤道地區臭氧層沒有明顯的被消耗。臭氧層的被消耗也是平流層和上層同溫層的溫度降低的原因,平流層的溫度是由於臭氧吸收紫外線造成的,臭氧減少溫度自然會降低,溫室氣體的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散熱慢,也會造成平流層溫度有些降低,但主要原因還是臭氧減少造成的。對臭氧層被消耗速度的預測意見並不一致,蒙特婁議定書採納的是世界氣象組織的全球監測報告,認為聯合國環境署1994年對1994年-1997年階段的預測有些過於誇大。

6 影響 對人類的影響  1. 惡性黑色素瘤 — 是另一種皮膚癌,雖然比較少見,但更為致命,死亡率能達到15–20%,此病和紫外線的關係尚不明了,經過用魚做的試驗,證明90-95%的發病和普通紫外線以及可見光有關,用負鼠做的試驗則證明和高能量的紫外線關係密切,所以很難確定和臭氧層被消耗之間的關係。有一個研究證明高能量的紫外線輻射每增加10%,可導致惡性黑色素瘤男人發病率增加19%,女人增加16%。根據對智利最南端的蓬塔阿雷納斯人群調查,在臭氧層被消耗的7年間,惡性黑色素瘤發病率增加了56%,其他皮膚癌發病率增加了46% 。 2. 白內障 — 實驗研究證明紫外線和白內障的發病率有關。[29]對白種人的調查,長期暴露在陽光下,和白內障發病率增加有關,對男人的影響比對女人影響大,[30] 沒有對黑種人的調查數據,不過黑人的白內障發病率比白人要高。 對動物的影響: 倫敦動物協會的科學家們在2010年對150頭鯨表皮的活組織檢查「普遍存在被強烈陽光造成的表皮損傷」,DNA中存在被紫外線損傷的細

7 胞,結論為可能是「由於臭氧層破洞造成的紫外線輻射增強引起的表皮損傷,和近使年來人類皮膚癌患者增加的情況相似。
對農作物的影響: 有的重要經濟作物,例如水稻,根部有共生的藍藻,為其固定氮,藍藻對紫外線非常敏感,所以紫外線的增強肯定會對作物有影響。 保護臭氧層:我們可以做到:(1)不用保麗龍餐具及其他製品,而改以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或環保袋來加以使用。此外,亦可改用報紙來包裝物品。(2)不買含有氟氯碳化物的冰箱、冷氣機及各式噴霧器材等用品。(3)投票支持具環保意識的民意代表,並要求其儘速通過相關的環保法令 ; 此外,亦應督促政府加強查緝走私氟氯碳化物的非法行為。(4)要求立法院立法規定廠商對於其所出售含氟氯碳化物的產品標示警語,並責其設置回收中心,主動加以回收。(5)要求政府相關單位鼓勵並研發不含海龍的滅火劑、不會產生溫室效應的冷媒,此外,農委會亦應即刻研發新的殺菌除蟲的用品,以取代現今所使用的甲基溴。

8 氣候的影響 由於海洋溫度升高,水蒸發加快,大量水氣被輸送進入大氣,會導致局部地區短時間內降雨量突然升高,這樣暴雨天氣就會導致水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更加頻繁的發生,位於河流沿岸的城市和位於河流下游的廣大地區因此受到洪水的威脅,水災面積因為短時的強降水而迅速擴大,水土流失問題也比過去更加嚴峻。 大氣溫度升高,導致熱帶傳染病向高緯擴散,目前已有熱帶傳染病擴散的跡象。而過去在低溫下難以存活的病毒隨著冬季溫度上升,有全年活動的可能,最近一段時間的監控發現,過去已經得到控制的疾病如結核病等有再度爆發的可能。 由於大氣溫度升高,令蒸發量上升,在以往乾旱少雨的地區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而不正確的耕作方法很有可能讓以前植物覆蓋的半乾旱地區失去保護成為半沙漠化地區,從而導致內陸地區沙漠化加速,沙漠有擴大的危險(實際上沙漠化問題已經困擾著東亞和中亞國家,在撒哈拉邊界地區更是情況堪憂)。

9 沙漠化 沙漠化現象可能是自然的。作為自然現象的沙漠化是因為地球乾燥帶移動,所產生的氣候變化導致局部地區沙漠化。不過,今日世界各地沙漠化原因,多數歸咎於人為原因;人口急速增長,所居土地被過份耕種以及牧畜,導致土地枯渴不適合耕種。沙漠化通常由自然沙漠週邊開始,進而逐漸擴散開來。 由於溫度升高,如果食物鏈中的上層和頂層生物如果不作出相應變動就會嚴重危機到種群的繁殖和發展,整個生物多樣性會受到威脅,許多物種會加速滅絕的步伐。

10 生物多樣性破壞 一詞是在1986年才被提出,為生物的多樣性(Biological diversity)的簡稱,最早是指對地球上所有植物、動物、真菌及微生物物種種類的清查。此後,生物多樣性在學術上的定義被擴充及所有生態系中活生物體的變異性,它涵蓋了所有從基因、個體、族群、物種、群集、生態繫到地景等各種層次的生命型式。另外,廣泛定義上亦指各式各樣的生命相互依賴著複雜、緊密而脆弱的關係,生活在不同形式的人文及自然系統中,也就是人和萬物生生不息在地球的生物圈共榮共存。而生物多樣性本身具有生態與經濟、科學與教育、文化、倫理與美學等價值。

11 氣候極端 全球暖化令死於寒潮者減少,有說指死於寒潮的人比熱浪多。有人認為,全球暖化使得高緯度地區夏天更熱,冬天更冷的極端氣候常發生。[但事實上,發生寒潮恰恰證明地球沒有發生全球暖化。而且,變暖、變冷都歸咎於全球暖化顯然是一種不科學的強詞奪理,違背了科學的可證偽性原則。 地球未來將進入長達15年的全球冷化時代。機能性纖維專家提醒,民眾應做好準備以面對全球冷化的時代來臨,最內層務必再加一件發熱暖暖衣蓄熱保溫,才能有效抵禦嚴寒冬天。 這次北極海增加的冰量從加拿大的島嶼,延伸到俄羅斯北部海岸,甚至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北極西北航道也被冰封,減緩了地球溫室效應問題,許多船隻無法通過,也間接減緩因船隻航行中所產生的熱能影響北極冰的融冰速度;雖說地球暖化效應得以減緩,的確讓人鬆了口氣,卻得迎接更寒冷的冬天。

12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是海平面由於冰原和冰川的融化而上升的一個現象。值得注意的是,海洋表面冰層(例如北極海冰)的融化並不會直接導致海平面的上升,反而會使海平面稍微下降,因為海洋鹽分濃度高於冰層鹽分濃度所致。其對氣候變遷的引響,主要是反照率反饋的結果。 2007年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計了最壞情境是上升59厘米。但是更迅速的變暖導致的南極和格陵蘭冰原的加速融化意味著如今海平面上升的最壞情境是1.2米。科學家預計海平面上升1米或更多將對主要的沿海城市、島國和人口密集的三角洲(例如珠江三角洲與尼羅河三角洲)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的澳大利亞天氣和氣候研究中心的科學家John Church說,最新的衛星和地面觀測結果表明,自從1993年以來海平面以每年3毫米或更高的速率持續上升——這個速率遠超過20世紀的平均水平。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的Stefan Rahmsdorf則認為,到2200年,海平面估計將上升1.5到3.5米。而根據對美國北卡

13 羅來納州濱海鹽沼中提取的沉積物的分析表明,過去2100年來,從11世紀開始的中世紀暖期,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0
羅來納州濱海鹽沼中提取的沉積物的分析表明,過去2100年來,從11世紀開始的中世紀暖期,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0.6毫米;自19世紀末以來,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超過2毫米 。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研究小組通過衛星數據評估了 年之間海洋質量的變化,證實7年里平均每年海平面上升2.39毫米,並且海平面上升趨勢並未停止 。  灌溉和地下水的汲取造成大量的淡水從地下取出最後流入海洋,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之一。在過去的100年中,人類從地下汲取了超過4500立方千米的淡水,這可將海平面升高12.6毫米,或超過這段時期內海平面全部升高值的6% 。 全球暖化的重要性是全球性的,因為北極能調控氣候的程度非常巨大,如同水壩的溢洪道可調節水庫的水位,極區則調控著地球的熱平衡。由於熱帶地區比南、北極吸收更多的太陽能,風與洋流持續把熱運向極區,交由極區大量的冰雪決定其命運。只要具高反射率的冰雪依然完整遼闊,射進北極的陽光絕大部份會被反射回太空中,便能使得北極不僅維持寒冷,也成為吸納低緯度地區熱能的良好倉庫。但這片冰雪如果開始融化縮小,反射的陽光便會減少,倉庫的效用也變得較差,最終將會使整個地球的氣候暖化。

14 這些回饋系統中居首要地位的是「冰反射率回饋」它的作用方式為:陸地、海洋與冰都會反射一部份入射的陽光,最後散至太空中,不會參與氣候的升溫。這些反射的比率稱為反射率。反射率為1的表面會反射所有的光,反射率為0者不反射任何光,而北冰洋竟然涵蓋了這整個範圍。在冰凍、有雪覆蓋的地區,反射率居自然界所有物質之冠,約為0.85;但在沒有冰的地方,反射率最低,約0.07。:溫度上升使冬季縮短、冰雪覆蓋面積減少,伴隨著漣漪效應一路直達中緯度地區。另一種回饋與碳有關。北極區有大量的碳以泥煤形式被冰凍,當氣候變暖、泥煤解凍,便會將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層,使暖化不僅發生於北極而遍及全球;此現象稱為溫室增溫。如果反射率降低,效應是氣候暖化,但接著大氣中會有較多水蒸氣,雲量將增加。雲的作用像是一把傘,可以減少地表的光照量(造成降溫);但是也會如地毯般留住地面上的長波輻射(造成暖化),最大的警訊是北極海冰面積的減少。追蹤這項改變的研究者發現,從1972年有了衛星記錄以來,被海冰覆蓋的區域每10年約減少3%。這個比率對財務投資來說也許嫌少,但當時間是以百年甚至千年來計算時,

15 就很高了。整片海冰覆蓋的面積約等於一個美國,每10年減少的面積就相當於科羅拉多與新罕布夏兩州面積相加。海冰厚度的改變(由潛水艇測知)更加驚人:過去數十年間,損失高達40%。有些氣候模式推測,到了2080年,北冰洋的夏天將完全沒有冰了。

16 地球暖化改善方法 1.以省電燈泡來替代白熾燈泡
省電燈泡可以節省約60%的耗電量,比白熾燈泡更省電,而這樣簡單的更換動作每年 可減少約300磅的二氧化碳。 2.安裝智慧型的空調設備 智慧型的空調設備能在晚上自動減少暖氣或冷氣,白天又重新啟動,這樣一年就可以 幫你省下約100美元的電費。 3. 冬天時將空調設備調降2℃,夏天則調升2℃家中的空調設備有將近一半的能源都消耗在加熱及降溫上,但只要 你做這個簡單的調 整,一年就可減少約2000磅的二氧化碳。 4.清洗或換掉暖爐及冷氣機的濾網 清理骯髒的濾網一年可以減少約350磅的二氧化碳。 5. 購買省電產品在新產品上找找看有沒有Energy Star的標記,並挑選最省電的產品。 6. 不要讓電子產品處於待機狀態 一台電視機待機21個小時會耗掉約40%的能源,請善用機器上的"開∕關"功能。

17 7. 保護森林 森林是這次全球暖化的關鍵角色,因為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如果森林遭到砍伐或焚燒,儲存在樹木裡的二氧化碳將會被釋放出來,而如果再繼續砍伐森林,每年則會增加20%的二氧化碳。 8. 移動冰箱及冷藏庫 將冰箱及冷藏庫安置在瓦斯爐或鍋爐旁邊,將會消耗更多的能源,假若你把冰箱及冷 藏庫安置在室溫30~35℃的房間,則會耗掉雙倍的能源,而且冰箱每年還會產生約160公斤的二氧化碳,冷藏庫則會產生約320公斤的二氧化碳。 9. 計算家中的耗電量 許多公營公司會提供免費的家庭能源審查單來找出你家中哪裡絕緣做的不好或者是哪 裡能源效用不彰,藉此,你就能省下約30%的能源支出及1年減少約1000磅的二氧化碳。 10. 淋浴代替泡澡 泡一次澡所消耗的能源相當於沐浴的4倍,沐浴時間不要太長或把蓮蓬頭裝低一點,都可以節省很多的能源。 11. 在家確實做好資源回收 回收半數家裡所製造的垃圾可以讓你1年減少約2400磅的二氧化碳。

18 12. 使用有機肥料 大約有3%的溫室氣體是來自於生物分解後所產生的甲烷,如果你有花園的話,可以將可當作肥料的殘渣拿來施肥,假若你能妥善的處理,這些殘渣就會被分解成氧,而 沒有妥善處理的話就會被分解成甲烷和穢氣。 13. 聰明購物 選擇1個1.5公升的瓶子比選擇3個0.5公升的小瓶子還要來的環保,而且選擇再生紙製品可以減少70~90%的能源去製造一張白紙,還可以防止更多的森林遭到砍伐。 14. 選擇小包裝且可以再次填充的產品 這可以幫助降低生產及能源的使用。 15. 自備購物袋 購物時自備購物袋,不要使用塑膠袋,塑膠袋不僅會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還會造成空氣、水及土壤汙染。 16. 減少浪費 大部份的產品在製造及生產過程中都會排放溫室體,盡可能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產品,例如:用餐時自備餐具,不要使用免洗餐具。

19 17. 種樹 一棵樹在它的有生之年能吸收約一噸的二氧化碳。樹蔭也能幫你省下10~15%的冷氣費。 18. 改用綠色能源 將你的住處改用可再生的綠色能源,例如風力、太陽能…等。 19. 儘可能買有機食品 有機土地比傳統的農業用地更能儲存及吸收二氧化碳,假若我們種植有機玉米跟豆類,就能去除空氣中約5800億磅的二氧化碳。 20. 少吃點肉 甲烷是第二種主要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而牛就是最常排放甲烷的其中之一,因為牠 們的草食習慣及多個胃囊,導致牠們在每次呼吸間就會排出甲烷。 21. 用步行、騎腳踏車、共乘一輛車或搭大眾運輸來減少開車的里程數 一個星期只要少開10哩,一年就能減少約500磅的二氧化碳。 22. 鼓勵使用再生能源 太陽能、風力或其他的生物能源發電技術都已經非常的成熟,而且可以被廣泛的利用。

20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Download ppt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全球暖化 成員: 4A340069 賴楷恩 4A340092顏正詠 4A340061王旻源 4A340090張珈銘."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