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普立茲攝影獎期中報告 911恐怖攻擊事件 世界貿易中心遇襲 日視二10110633 廖立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普立茲攝影獎期中報告 911恐怖攻擊事件 世界貿易中心遇襲 日視二10110633 廖立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普立茲攝影獎期中報告 911恐怖攻擊事件 世界貿易中心遇襲 日視二 廖立恩

2 作品名稱     世界貿易中心遇襲 WORLD TRADE CENTER ATTACK 得獎年份        2002年,突發新聞獎 攝影記者      《紐約時報》攝影組 The New York Times staff 拍攝時間 年9月11日 地點    紐約布魯克林區 Brooklyn, New York 出版報紙     《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 作權copyright   2002 Pulitzer Prize Steve Ludlum Courtesy:Steve Ludlum

3 「相機觀景窗出現一團火球」  2001年9月11日早上8:30分,一位藝術家兼自由投稿攝影記者史蒂夫.魯德倫(Steve Ludlum)在紐約布魯克林河濱區漫步,突然看到河對岸的世界貿易中心的北塔冒出滾滾黑煙。魯德倫拔腿狂奔回家拿相機,並請一個朋友開車載他到曼哈頓大橋,在那裡他找到一個視野良好,可以捕捉世貿中心畫面的位置。 魯德倫把變焦鏡頭放置在一個鐵欄杆上。他調整相機,渾然未察覺聯合航空175號航班直接衝向南塔。他沒有看到飛機撞上大樓,但是相機觀景窗所看到的畫面卻出現一團火球。他心裡這麼想「是炸彈!」同時按下快門。 他常去的相片沖印店門庭若市,只好勉強選擇一家藥局一小時沖印服務。歷經90分鐘焦急等待,連忙打開封套,看到負片色彩銳利。下一站他前往《紐約時報》。當天的恐怖攻擊奪走許多條人命,如今魯德倫回憶這起事件,仍難掩激動情緒。他說:「藝術家都會有一次做出好作品的機會,而這次就是我的機會。」

4 事發經過 :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 飛機撞擊示意圖
2001年9月11日早晨,19名劫機者控制了四架民航客機,劫持者故意使其中兩架飛機分別衝撞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南塔.北塔) 兩座建築均在兩小時內倒塌,並導致臨近的其他建築被摧毀或損壞。 另外,劫機者亦迫使第三架飛機撞向五角大廈。 第四架飛機飛向華盛頓特區後,部份乘客和機組人員試圖奪回飛機控制權。最終第四架飛機於賓夕法尼亞州桑莫塞郡的鄉村尚克斯維爾附近墜毀。四架飛機上均無人生還。

5 死亡人數 總計2,977人死亡、24人失蹤 當時一些在撞擊點上方的人逃往樓頂求救;但由於煙霧和巨大的熱量,直升飛機無法靠近大樓進行援救,使得位於頂層的人員全部死亡;還有一些人可能因無法忍受強烈的熱度而從大樓跳下身亡,此舉也令地面上的部分人被砸中死亡。由於無線電通訊故障,很多衝入火場的隊員無法準時接到撤離的命令,當大樓倒塌時,343名消防隊員殉職。絕大多數的傷亡者為平民,其中有87個不同國家的公民。 據美聯社報導,1636具屍體已經得到辨認,但其餘(約1100具屍體)無法辨認。報導稱有大約「10,000根骨頭或人體組織無法辨認」。

6 襲擊原因 2001年9月底,英國首相托尼·東尼·布萊爾援引西方情報機構手上證據指稱沙烏地阿拉伯富豪賓·拉登為事件的幕後主使。賓·拉登是基地組織的首領,曾接受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資助,後與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有密切關係。 第二次阿富汗戰爭发生在2001年10月,是在美國軍事打擊成功剷除塔利班政權後,聯軍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現了一卷被遺棄的錄影帶,紀錄的是賓·拉登與其他一些基地組織成員討論襲擊活動,顯示賓·拉登對事件事先確實知情。 襲擊事件發生大約1年多後,一封據稱是奧薩馬·賓·拉登的親筆信被寄往全球各大媒體,信中解釋了發動恐怖襲擊的理由。這些理由包括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大量軍事干預,西方通俗文化的氾濫(主要是對性、酒精的開放觀念,這些觀念對於拉登、基地組織、塔利班政權或其他一些伊斯蘭基本教義派而言根本無法接受)等。這封信件在很大程度上被輕視,而美國政府依然堅持,發動襲擊的主要原因是恐怖份子的反美情緒爆發。

7 善後工作 世貿中心崩塌後成廢墟,大火持續了3個月,救援人員花費更多時間清理瓦礫。襲擊事件後6個月,世貿遺址上的150萬噸瓦礫才被完全清理乾淨,救援人員繼續在地底下進行清理工作。 2002年5月底,舉行清理工作正式結束的儀式。 參考資料 9‧11恐怖襲擊事件11週年紀念日,遇難者家屬在原世貿大廈雙子座舊址建成的9‧11紀念館前,向在恐怖襲擊中遇難的近3,000名死者致哀。(TODD MAISEL/AFP)

8 事件影響 在911之前,人們覺得恐怖主義只局限在某些國家中,如世人熟知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印度與巴基斯坦,俄羅斯與車臣等; 但911事件顛覆了這個想法。 這場事件讓人們知道,恐怖主義會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發生。 911事件危機及影響不僅發生在美國本土,而且牽動全球,小至個人的生命與家庭的毀滅,大至全球金融中心、政治重鎮的摧折,乃至世界各地與美國有往來的經濟、政治、國防安全等都受到牽累。 經濟 加深全球經濟的蕭條 1.此事件對世界金融和貿易造成一段時間的混亂衝擊,其中單單美國資本市場的損失,其中跌幅最嚴重的就是旅遊、保險與航空股,損失就超過一千億美元。而銀行業的壞帳也迅速增加,保險賠償金額創新高,部份銀行與保險公司面臨破產命運。 2.國際油價攀升 : 由於中東地區的國家是目前最主要的產油國, 因此西方世界與中東國家的對立對油價造成了極劇烈的影響。而因為石油與全世界的經濟息息相關, 因此幾乎沒有國家可以倖免石油價格帶來的影響。在台灣也能感受到因為油價的攀升而來的物價上漲。 9月11日恐怖襲擊也間接導致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國戰爭以及其他國土安全開支,總額至少為5萬億美元。 參考資料

9 政治影響 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發動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戰爭(阿富汗戰爭),這是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时也標示著反恐戰爭的開始。 事件發生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認為九一一的襲擊「應被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並宣布啟動北約憲章第五條(成員國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確認,其他成員國將將自動參戰,並不再次需要各國政府的參戰授權)。 2003年8月,北約進入阿富汗,開始了歐洲境外首次軍事行動。北約亦參與了伊拉克的軍警培訓工作。這是北約歷史上首次啟動共同防衛機制。 太平洋安全防衛組織(ANZUS)亦在北約發表聲明後宣佈該組織的共同防衛條例即時生效,澳洲和紐西蘭軍隊進入待命狀態準備投入戰爭。 襲擊事件後中國大陸民間出現幸災樂禍的反美聲浪,許多中國網民透過網際網路聯繫親友慶祝反美戰爭的一大勝利。由於中國大陸民間出現強烈的傳統反美情緒,中國官方為避免反美言論影響國際形象,因此將相關書籍列為管製品。 在阿拉伯世界,上萬名阿富汗民眾在得知九一一事件發生後試圖逃離阿富汗,擔心遭到美國的報復。其中還有人認為事件是由以色列人、猶太復國主義者甚至美國人自己發動的,目的是挑起全球仇視阿拉伯的情緒。 參考資料

10 宗教對立加劇 由於911事件都是由信仰回教的中東地區恐怖分子造成的,無時無刻地鼓吹發動「聖戰」,這對大部分的非回教信仰國家造成了一個印象 : 回教徒等同於恐怖份子。當然,這個結論是不正確的,但是因為非回教信仰國並不了解回教,因此對這個陌生的宗教產生了恐懼感,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產生排擠效應, 情況最嚴重的,正是遭受到911攻擊的美國。 自911事件後,美國開始追蹤回教信仰國國民的通話紀錄,個人行蹤,甚至進行嚴密的安全檢查等等,而大部分的美國人對這種違反人權的舉動並沒有異議。畢竟恐怖主義威脅到了他們的生命財產 ; 但並不能說這種行為絕對合法, 因為這違反了最基本的人權, 並在有意無意中歧視「異教徒」。 參考資料

11 反思 我不敢想像,如果有一天這樣的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在台灣,而我失去了摯愛的親人,那會是多麼痛苦多麼可怕人!人類的戰爭一波一波,受到最大傷害的往往是無辜的百姓,為什麼他們要平白無故地承受這些痛苦?為什麼始終沒有和平共處的一天?我思索著這個問題。面對911事件,我對於人性的扭曲感到無力。 這個世界的局勢和發展是掌握在我們人類手中的,我們應當理性思考運,用智慧去解決民族或種族之間的心結。「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若每個人都能實踐這真理,世界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多爭執,不會有這麼多人在戰爭中受顛沛流離之苦,不會因戰爭而死亡,不用再擔心煩擾,我真心期望這和平寧靜的日子能到來。 攝影師Jason Powell將十年前世貿遭受攻擊的照片,搭配上現代紐約的背景,形成過去與現在交織的景象。

12 THANK YOU


Download ppt "普立茲攝影獎期中報告 911恐怖攻擊事件 世界貿易中心遇襲 日視二10110633 廖立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