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課 韓非子選 韓 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課 韓非子選 韓 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課 韓非子選 韓 非

2 目次 一、聚焦文心─文章特色 二、品茗人物─文人雅士 三、一窺堂奧─學習重點 四、國學殿堂─文體源流 五、妙筆生花─文法修辭
六、閱讀多分─補充教材 七、大顯身手─隨堂評量 八、超速連結─網路資源

3 一、聚焦文心─文章特色 題解 文體、主旨 文體探究 《韓非子》寫作背景 《韓非子》各篇章大意 寓言人物探討

4 題解 本文選自《韓非子》,共二則,標題為編者所加。第一則〈棘刺刻猴〉選自《外儲說‧左上》。故事中衛人自言能在棘刺尖端雕刻猴子,然以常理推知,其刻刀刀鋒必定尖細無比。此種刻刀既不存在,棘刺刻猴自是一場騙局。故事旨在說明君王聽取人臣言論時,應考慮政策的可行性,方能避免受到巧言詐說的迷惑。   第二則〈猛狗社鼠〉選自《外儲說‧右上》 。文中以猛狗和社鼠比喻堵塞忠良、欺瞞君王的奸臣。故君王應掌握權柄、法令,好惡不形於色,方能馭臣治國。   兩篇文字皆刻劃生動,人物形象鮮活,故事發展出人意表,令人稱奇。

5 儲說之意 儲說,就是積聚傳說。儲,是積蓄匯聚的意思,表示對「說」的收集整理和分類匯編。說,指用來說明韓非學說的那些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和寓言。
儲說分為六篇:〈內儲說上〉、〈內儲說下〉。〈外儲說左上〉、〈外儲說左下〉、〈外儲說右上〉、〈外儲說右下〉。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內儲皆君之內謀,故曰內;外儲言明君觀聽臣下之言行,以斷其賞罰,賞罰在彼,故曰外也。」可備一說。

6 「儲說」特殊形式與示例 每篇先列出論綱,是為「經」;然後對每一條經文用若干事例來說明,是為「說」。
「經」的文辭簡單扼要,便於記頌;「說」的文字詳盡具體,便於閱讀。 「經」用來統率「說」,是「說」的理論概括和事蹟述略;「說」用來闡明「經」,是「經」的實證和具體說明。

7 〈棘刺刻猴〉與〈猛狗社鼠〉 對應之意 以下分述〈棘刺刻猴〉與〈猛狗社鼠〉所對應的「經」(亦即旨趣)。
棘刺刻猴對應之「經」—人主之聽言也,不以功用為的,則說者多棘刺白馬之說。 猛狗社鼠對應之「經」—術之不行,有故。不殺其狗則酒酸。夫國亦有狗,且左右皆社鼠也。

8 連 珠 體 〈內外儲說〉六篇,漢、魏人稱為「連珠體」(經與說要連串起來一起看)。關於連珠體,歷來的說法如下:
連 珠 體 〈內外儲說〉六篇,漢、魏人稱為「連珠體」(經與說要連串起來一起看)。關於連珠體,歷來的說法如下: 連珠體旨在說理,卻「不直指事情」,而是「假物陳義以達其旨」。這正是《韓非子》儲說體的特色。 連珠體往往用兩到三組「駢偶而有韻」的句子排比連屬,語言簡鍊,文辭華美。 以上兩方面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構成了連珠體「情辭圓潤」、「義明而詞淨,事圓而音澤」等特點。

9 《韓非子》寫作背景 韓非為韓國宗室貴族,見本國日益削弱,為西鄰迅速強大起來的秦國所欺凌,曾屢次上書韓王,建議修明法制,救亡圖存。
韓王不能用,於是他發憤著書,先後完成了〈孤憤〉、〈五蠹〉、〈說難〉等著作,共十餘萬字。 現存的版本共收錄五十五篇文章,分為二十卷。有少量作品可能是韓非後學增補的,大部分篇章是韓非所寫,可以全面性反映韓非的法家思想。

10 《韓非子》成書 《四庫全書》總目認為《韓非子》一書「名為(韓)非撰,實非(韓)非所手定也」。
《韓非子》的編者是漢成帝時的劉向。原名《韓子》。《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列在法家,與今本的篇數相同。 唐、宋後,為與韓愈相區別,改韓子為韓非子。

11 《韓非子》各篇章大意 〈五蠹〉、〈八說〉、〈六反〉、〈有度〉、〈說疑〉、〈詭使〉、〈亡征〉、〈奸劫弒臣〉:重點闡述法治理論。
〈主道〉、〈二柄〉、〈揚權〉、〈愛臣〉、〈八奸〉、〈備內〉:重點說明君主如何運用權術提防和駕馭大臣及左右近侍。 〈孤憤〉、〈說難〉、〈難言〉、〈和氏〉:宣泄了韓非的牢騷之詞,述說了這位堅持法治主張的思想家在當時的艱難處境。 〈八經〉:全面論述法、術、勢。

12 〈顯學〉、〈八說〉、〈飾邪〉:強調文化專制,批判儒學、墨學、俠客以及陰陽迷信思想。
〈解老〉、〈喻老〉:用法家思想解釋老子學說。 〈難一〉、〈難二〉、〈難三〉、〈難四〉:用辯難的形式,從多方面闡述法家觀點。 〈內儲說〉、〈外儲說〉上下各篇:採用經、解體裁,以故事為論據來論證法家的法、術、勢的理論。 〈說林上〉、〈說林下〉:是韓非為撰寫論文所蒐集的資料。 〈初見秦〉:學者們公認不是韓非所作。

13 韓非寓言中的人物 韓非在寓言的創作上,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是將鄭人、宋人的所作所為加以嘲弄。據統計至少十七則故事,屢屢提及宋人、鄭人,而其中就有十三則出自〈儲說〉。 這些大部分屬於自創性質的寓言故事,有好幾則都是將宋人、鄭人的行為描寫得愚蠢不堪。韓非何以視宋人、鄭人為愚人?

14 周公把商丘(殷之舊都)封給微子啟,建立宋國,但是宋國的地理位置處在齊、魯、衛、蔡、晉等大國包圍之中,中原各國本著征服者的高姿態對屈膝臣服的殷人之後—宋人,自然會以輕侮的口吻來談論,否則,除了韓非子之外,其他子書,如《孟子》、《莊子》、《列子》等均有以宋人形象為揶揄取笑的對象,應不是偶然的巧合,恐怕正是因為民族優越感與對被征服者歧視的心態所使然。

15 至於將鄭人的形象列為可笑、幼稚(如〈買櫝還珠〉、〈持度買履〉的主角皆是鄭人,而棘刺刻猴之鄭人則屬正面者),應也是有用意的。
在韓非未出生以前的百餘年期間,鄭、韓兩國攻伐殺戮,更迭相乘,互相敵視,而韓國最後以勝利者的眼光看待臣服的鄭人,可能因長久以來對鄭的輕視侮辱,普遍的存在於政府史籍與民間傳說之中,韓非受了這個影響,自然容易以鄭人為取笑的對象。 但也有人認為:韓非的最終目的,可能以宋人、鄭人亡國事實,比擬自己國家現狀,來警告國人及人主,切不可重蹈覆轍。

16 二、品茗人物─文人雅士 生平著作 法家興起 法家人物 文學特色與影響 《韓非子》重點整理

17 作者介紹 韓非,戰國末韓國人。生年不詳,卒於秦王政十四年(西元前二三三年)。為韓國公子,
與李斯同為荀況弟子。擅長刑名法術之學,但口吃不善言辯,而勤於著述。見韓國削弱,屢次諫 言,不受重用,憤而退居,著〈孤憤〉、〈五蠹〉、〈說難〉等十餘萬言。秦王政見其書,大為嘆賞,遂急攻韓,迫使韓王遣韓非入秦。然至秦後不受重用,反為李斯等讒害,死於獄中。 韓非之前,法家有重勢、重術、重法三派。韓非認為勢、術、法三者皆帝王之具,不可偏廢,遂加以補充並互相結合,而成一嚴密的思想體系,為法家集大成者。

18 韓非死後,後人蒐集他的遺著,並加入他人論述韓非學說的文章,編成《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其文結構嚴密,議論透闢,辭鋒犀利,並善於運用寓言故事以說明事理,對後世議論文的發展啟迪尤深。
韓非出身貴族世家,是韓國的公子,也是著名儒家大師荀況的學生。不過,韓非並未繼承荀子的儒家思想,反而受法家前輩影響,並吸取綜合他們思想菁華,成為法家學派集大成者。

19 韓非簡歷 韓非,戰國末年韓國諸公子。約生於周赧王 三十三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 韓非年少時,喜刑名法術,曾與李斯從荀卿 學。學成後,屢次建議韓王,實行法治,然因口 吃,又被權臣所嫉,終不獲採用。因此發憤著書 ,作〈孤憤〉、〈五蠹〉、〈說林〉、〈說難〉 等十餘萬言。其書流傳甚廣,秦王政讀後,大為 讚歎。其後秦兵攻韓,韓王派韓非出使秦國。此 時李斯已受秦王政信任,深恐韓非被重用,乃聯 合姚賈,陷害韓非。韓非遭到囚禁,最後自殺。

20 法家簡介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可以行一時之計,而不可長用也。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踰越,雖百家弗能改也。」 班固〈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敘〉:「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21 法家之流派 尚法派:以商鞅為代表,主張信賞必罰,憲令著於官府,賞罰必於民心。 尚術派:以申不害為代表,主張循名責實,君操其名,臣效其形。
尚勢派:以慎到為代表,主張秉權立威,尊君卑臣,令行禁止。

22 法家的興起 春秋末期,封建制度破壞,諸國兼併激烈,貴族統治崩潰,興起的是君主集權。在社會經濟方面,貴族階級的沒落,平民階級的崛起,再加上工商業發達,平民變得富裕,由於政治、社會和經濟的轉變,一向用來維持國家秩序的「禮」巳行不通。 法家思想即在這時期萌芽而發展,至戰國中期以後,法家思想巳成熟,而法學亦盛行於戰國中期以後,特別在齊、三晉(韓、趙、魏)、秦最為盛行,亦是法家思想的發祥地。

23 法家學說 「法家」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收錄的司馬談〈論六家要旨〉裡: 「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將法家列為「九流」之一,認為法家「出於理官」(即司法官),「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 司馬談和班固道出了法家講法、主張法治的本質特徵。

24 法家包括了法、術、勢三個學派,是先秦諸子百家中的一個重要學派。它萌芽於春秋時期,正式形成於戰國前期,活躍於戰國中、後期。之後,秦始皇用法家思想統一了全中國,法家成為了秦王朝的統治思想,贏得了獨尊的地位,進入了全盛期。 但好景不長,隨著秦王朝的速亡,法家也很快失去了它原有的地位,而被儒學所代替。法家的先驅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管仲、子產。適應戰國時期富國強兵、統一天下的大趨勢而出現的法家,可分為前期法家和後期法家。

25 前後期法家學派 前期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申不害、慎到、商鞅等。他們進行過不同程度、各具特色並富有成果的變法改革。李悝著《法經》,被視為法家的創始人。商鞅變法獲得成功,成為最有影響的法家改革家。 後期法家代表人物有韓非、李斯。韓非是法家的傑出代表,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家代表人物的著作,多已失傳。戰國中後期託名管仲的《管子》,其中多為法家著作,是研究法家思想的基本著作之一。

26 法家代表人物 管仲 管仲是奠定齊國法治思想的開山祖,他的政治思想的重心在經濟方面。《管子》書中的四分之一是論理財,任何一方面都以經濟為著眼點。 管仲墓 圖片來源

27 法家代表人物 子產 春秋時,鄭國外受晉、楚夾攻,內有正卿巨室作亂,至子產出,改革鄭國內政,聽從輿論,擇賢從政,破除迷信,著《刑書》,重刑,含有濃厚的法家氣氛,主張嚴刑為治。

28 李悝 戰國初期,李悝相魏,是戰國初期的法理學家,著《法經》,集諸國刑典的大成,製成一國有系統的法典,其書成為秦律的淵源,後世稱為律定之祖。 申不害 本是鄭國的戰神,韓照侯時(公元前三五八年至公元前三三二年)相韓,著有《申子》二篇,久巳忘佚。「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所以「術」是駕馭臣下的手段。

29 慎到 慎到(公元前三八五年至公元前三零四年),趙人,曾在齊國的稷下學宮講學。慎到特別強調抱法處勢,強調勢的重要性。他指出「勢位」之治,遠勝於賢智。在慎到看來,君主有了「勢位」才能有效地運用「法」的工具,「法」與「勢」必須互相發揮作用,這就是他的「抱法處勢」、「無為而治」的思想。 圖片來源:

30 商鞅 商鞅,衛人,秦孝公時(公元前三六一年至公元前三三八年)相秦。著有《商君書》二十四篇傳世,但不是他本人的手筆。他於秦孝公時實行變法,以法以信,「信賞必罰」以為治道。 圖片來源

31 李斯 李斯,楚國人,是荀子門下的大弟子。他助秦始皇廢除封建,確定郡縣制,建立集權中央的大一統帝國,實行法家的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在事業上全面貫徹了法家的理論,是法家理論的全面實踐推行者。 韓非 韓非(約公元前二八零年至公元前二三三年)。韓非收儒家荀子的「性惡論」、道家老子的「無為」以及東周以來鄭國傳統的法家名家學說,構成其法術之學。其著作《韓非子》構成法家思想最完備的系統。

32 韓非散文特色 韓非在戰國散文作家中與孟、莊、荀齊名,並稱四大家。他的散文著作的藝術特色,主要有以下諸方面: 1.長於說理,邏輯嚴密
韓非精於說理,邏輯嚴密,形成嚴峻峭刻的獨立風格。韓非的長篇論文旁徵博引,縱古論今,很有氣勢。此外,韓非的長篇議論,內容包舉之多,結構規模之大,均非其他諸子散文可比擬。

33 2.情感激越,文勢鋒利 「情感激越,文勢鋒利」是韓文的另一特色。這和韓非個人遭遇的不幸有關。 韓非本是韓國的公子,見韓國削弱,屢次上書勸諫韓王,但為權臣所排擠,終不為韓王所用。後秦急攻韓,韓王才派韓非入秦以存韓,可惜為李斯所讒,結果被害。無怪乎韓非的文章充滿怨憤的激情。

34 3.寓言故事,文學意味濃 韓非喜用文學意味濃的寓言故事,進行諷刺和證實自己的學說。此點類似莊周,但《莊子》的寓言多近似神話;《韓非子》的寓言,多半為歷史傳說。在其他諸子散文中,寓言大多散見各篇,但韓非子的寓言卻集中於〈說林上下〉、〈內外儲說〉。 其中很多寓言都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例如「濫竽充數」、「守株待兔」、「鄭人買履」、「買櫝還珠」、「郢書燕說」、「自相矛盾」等。

35 韓非對後世的影響 由秦至魏五百年間,法家之學雖因儒學之漸定於一尊,而略受影響,但至漢代賈誼政論已開儒、法混同之先河。而鄭玄注《三禮》,引漢律、漢法來比周制,不只以法家言說經,更是為後世廣開援法入儒的門徑。 漢代用法家輔儒、道之不足,而有王霸雜用之政。武帝、宣帝之時,廷臣論政,每以韓學為爭辯之課題。到三國蜀漢,諸葛亮也曾為後主寫申、韓書。而在上述時期,韓非稱為聖人,與孔子同列。

36 唐代魏徵奉敕撰《群書治要》,不廢韓學,以供太宗敷治之需。而長孫無忌之唐律疏義,則儒、法混同,以「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也。」
自唐迄清千餘年間,韓學不彰。求其深明韓學之體要而知所抉擇者,唯明代末葉及清中葉而後之少數人士,然均不在位。故韓學漸失其真貌。 秦、漢之後的中國政局,始終為外儒、內法,而濟之以道的政治思想所左右。而所謂「內法」之「法」,大多為韓非之觀點。故專就實際政治之影響而論,其重要性當在儒、道兩家之上。

37 《韓非子》重點整理 作 者 舊題戰國,韓國.韓非所作,但非一人所作 篇 卷 今傳五十五篇 源 流 儒家:荀子―性惡、重君
作 者 舊題戰國,韓國.韓非所作,但非一人所作 篇 卷 今傳五十五篇 源 流 儒家:荀子―性惡、重君 道家:虛靜的修養理論(以靜制動) 墨家:尚同 法家:法、術、勢三者兼顧,法家集大成 ※韓非於先秦諸子中出生最晚,因得窺各家之說,吸收各家甚多。不但集法家大成,也集各家大成 學說最高境界 1.君無為,法無不為 2.因其所為,各以自成,善惡必及,孰敢不信

38 《韓非子》重點整理 缺失流弊 1.只信用法,排斥仁義,不重教育 2.消極的限制作惡,缺乏積極的導向 3.過於尊君,易造成暴君專政 注 疏
注 疏 元人何犿(ㄅㄧㄢˋ)注, 清人王先慎集解 法家三大派別 重法派:主張以嚴刑峻法制民,以商鞅為代表 重術派:主張君用術制臣,臣不得擅權,以申不害為代表 重勢派:主張君有其權勢地位,方有用賞施罰之力,以慎到為代表

39 三、一窺堂奧─學習重點 〈棘刺刻猴〉―課文 〈猛狗社鼠〉―課文

40 (一)〈棘刺刻猴〉 課文 段落大意 寫作技巧 內容賞析 結構表

41 段落大意─〈棘刺刻猴〉 第一段:燕王以優厚的俸祿僱請衛人進行微雕。
段析:上有所好,下必從焉。文章開門見山點出燕王的癖好,使得衛人有可趁之機。 第二段:衛人以嚴苛的條件讓燕王知難而退,無法觀看雕刻的成品。 段析:原為不入宮、不飲酒、不食肉、不在平常時間內觀看,但改以各不相同的文字描述,運用省略、變化句式的技巧,使文句豐富多變,條件五花八門,極為熱鬧。

42 段落大意─〈棘刺刻猴〉 第三段:鄭國工匠拆穿衛人會微雕的謊言。
段析:本段除了鄭國冶者的長篇之言外,其餘對話都很簡短。使用省略的修辭技巧,使事情發展的節奏變快,有流暢的感覺。而冶者之言,表現層層推論的邏輯思路,言簡意賅,使讀者恍然大悟。雖然頗多類疊字,但絲毫不妨礙其表達,這是韓非文字峻潔明晰的特色。

43 寫作技巧─〈棘刺刻猴〉 在棘刺的尖端雕刻一隻獼猴到底可不可能?早在西周時代的甲骨文上,就曾發現了微型刻字。然而,本文重點不在這雕刻是否完成,而是有人以此行騙來謀取利益。 整篇故事的情節是為了說明一個論點:君王聽取人臣言論時,應能分析事理、推論判斷,方能避免受到巧言詐說的迷惑。從這篇故事來看,首先君王應喜怒不動於色,不使自己的好惡被臣下所偵知,否則蒙蔽便會發生。

44 內容賞析─〈棘刺刻猴〉 故事一開始即是「燕王好微巧」,燕王的喜好一旦成為眾所周知之事,便注定了要被人耍弄的結局。首句透露的因果關係。
故事繼而提到燕王以五車之奉應允衛人,其中的俸祿愈優厚,愈顯出燕王的失算與可笑。而在故事的敘述中我們不見衛人帶來任何作品,或見到他人的推薦,則益發不解燕王何以便如此輕信此人。作者於此處以這些情節的矛盾顯現一種我們常犯的盲點:當狂喜或大悲之時,人往往會失去最基本的思考能力。

45 接著燕王要求觀看雕刻的成果,狡猾的衛人胸有成竹的回以三個條件,分別是去性、去美食、選時機。性與食是人之大欲,去其一容或可以忍耐,兩者皆去,一般人尚且無法忍耐,更不論是養尊處優的君王;最後一個絕難尋獲的時機使衛人得以高枕無憂。 相對於燕王的務虛,那位鄭國鐵匠則從實務的角度出發,才得以揭開衛人的騙局。

46 鄭國鐵匠對燕王的說明有以下幾項內容:一是「臣為削者也」;二是「諸微物必以削削之」;三是「所削必大於削」;四是「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五是「王試觀客之削,能與不能可知也」,五項論點先立公設,再證明其矛盾,然後得出答案,數句之中邏輯井然,讀之令人讚嘆其智慧之高超。 小小一個故事其實寓含有治國的大道理,它告訴了我們:理智是做事的依據,直覺會害人,情緒會讓人失控。還有一條就是:當局者迷!而所有的這些主旨都不露痕跡的隱藏在故事情節之中,有待讀者去深入發掘。

47 結構表

48 (二)〈猛狗社鼠〉 課文 段落大意 寫作技巧 內容賞析 結構表

49 段落大意─〈猛狗社鼠〉 第一段:雖然酒好、斤兩足,但因狗猛卻導致酒酸。
段析:一開始連用四個「甚」字,造成條件俱足的閱讀印象。然後再急轉直下,引出「酒酸」的結果,形成強烈的衝突。因為其事甚怪,所以「狗猛」的原因,便值得好好敘述。在如此短的文字中,營造懸疑氣氛,又解說明白,其描述功力實是不凡。 第二段:分析有道之士不被重用的原因。 段析:第一段若是比喻,本段即為被比喻的事物。從有道之士、大臣,到人主,都各有比附,其譬喻精巧有趣。

50 第三段:將人主之左右權臣比作社鼠,並說明其為禍之烈。
段析:從猛狗說到社鼠。社鼠為禍比猛狗更進一層,其對治則更為不易。以「燻之、灌之」等句形容其倚仗勢力,以「出入、內外、誅與不誅」等句形容其惡劣。其敘述面面俱到,頗有氣勢。 第四段:國君唯有剷除奸佞,方能避免主壅國亡之禍。 段析:大臣為狗、左右為鼠,將使主壅國亡。總結前述,結語明確,呼應全文。將君王的臣屬與狗鼠畫上等號,指控更為清楚,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奸佞之臣的憤懣。

51 寫作技巧─〈猛狗社鼠〉 本文是韓非子的著名寓言故事。韓非所創造的大量寓言,同他嚴峻峭刻的理論論證一般,處處表現睿智深沉的思想。它們以豐富的生活體驗和深刻的人生感受為基礎,以鮮明準確的語言為衣表,深刻地揭示社會、政治中的種種弊病,表達其鮮明的政治見解。 〈猛狗社鼠〉乃在說明「術之不行,有故」的道理。即是分析人君統治之術不能實行的原因。全文以宋人酤酒和管仲答齊桓公問社鼠兩個互相關連的小故事構成,說明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層層遞進,互相補充,互相生發。

52 內容賞析─〈猛狗社鼠〉 文章前半,敘宋國一位賣酒者,雖「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酒卻賣不出去。這人覺得奇怪,找同里長者楊倩詢問原因,楊倩指出因他家的狗很凶,亂咬買酒的人,所以酒酸了也賣不掉。 作者由此而論及治國,指出「執柄而擅禁」的大臣就是國家的猛狗。由於這些人,造成人君被蒙蔽裹脅,而有治國才能的人不被重用的局面。

53 內容賞析─〈猛狗社鼠〉 作者運用管仲對桓公問社鼠的故事,說明人君左右親信朋黨比周的危害。社鼠託庇於社廟—祭祀土神之所,「燻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阤」,因此,社鼠無法被捉。正像人君的左右親信,雖然「出則為勢重而收利於民,入則比周而蔽惡於君;內間主之情以告外,外內為重,諸臣百吏以為富」。但他們因有君主的信任和保護,得以安然無恙,這些人就是「國之社鼠」。這外內兩方面—擅權的大臣和人君所倚仗的親信,以自己的地位和權勢謀取私利,任何法令對他們都無能為力,這就是人君統治之術不能實行的原因。

54 內容賞析─〈猛狗社鼠〉 韓非身當戰國後期,七雄在經過混戰之後,此時只剩下秦國獨強,六國日漸削弱,對這樣的局勢使他洞察列國政治的要害,從而以辛辣的筆觸,生動描摹當時列國政治狀況。 本篇賣酒的宋人因家狗的凶惡,而敗壞自己的事業;社鼠由於託身之重,人們拿牠沒辦法。同樣,對人君而言,也有類似猛狗、社鼠─結黨營私、擅權弄奸的大臣和左右親近。 這種生動的譬喻和一針見血的敘述,發聾振聵,令人警醒。

55 結構表

56 四、國學殿堂─文體源流 寓言緣起 寓言勃興的社會原因 寓言的類型與流變 寓言對小說的影響 九流十家

57 寓言之緣起 先秦寓言產生於春秋末年,形成於戰國初期到了戰國中後期已臻成熟,風行於世。每一種文學都有其來源,寓言也不例外。先秦學者從中吸取了這比喻手法,創造了許多巧比善喻,並逐步擴展成有動作、有對話、有形象的簡單故事,這就成了寓言的形態。 寓言,又稱為「偶言」、「隱言」、「諧語」、「廋辭」,就是有寄寓的文字,大體上和後來的謎語差不多,內容往往藉由一個小故事,在鋪陳具體的情節中,運用帶雙關,託寓巧妙,表達出所隱含的哲理或印證概念。

58 先秦寓言特色 先秦寓言,不是獨立的寓言文學形態,而是以一種有故事情節,有性格形象的高級比喻形式出現在諸子散文中,是諸子散文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和發展,是同春秋戰國學術文藝興盛分不開的,可以說,它是散文的副產品。

59 寓言勃興的社會原因 一、政治紊亂,時君世主爭相求賢
在混亂的政局中,新興的領導階級為了掌握住權勢,向外開疆闢土,迫切的需要各種人才,而各方有心之士想在此時出頭,於是各國君主禮賢下士的故事紛紛出籠,許多寓言描寫了此一盛事,如「稷下先生」。 稷下,齊之城門,在今山東臨淄城北。齊宣王時,學者多集稷門之下,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干世主,稱稷下先生。如騶衍、淳于髡、慎到、接子、田駢。

60 寓言勃興的社會原因 二、龍顏難測,委婉以託
春秋戰國時代士的階層迅速擴大,受到各國統治者的重視,但是在遊說諸侯時,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為不是每一個君主都像戰國四公子般禮賢下士,有納言的度量,有時一言稱心,立即封相,有時一言失智,則宮刑刖足。因此在這樣惡劣的政治環境下,委婉的建言,便以寓言的形態出現。

61 寓言勃興的社會原因 三、人民不滿時政,遂以寓言抒發
春秋戰國的人民生活品質惡劣,他們並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在謀生之餘娛樂,於是在經過一天的勞動之後,講故事、說笑話變成了他們喜歡的娛樂形式之一,有時也以此形式抒發他們不滿。

62 寓言的類型 先秦寓言內容極為豐富,就其思想內容和客觀意義來說,大致可分為七大類型: 嘲諷型:如《韓非子》的〈三虱爭訟〉。
揭露型:如《莊子》的〈觸蠻之戰〉。 恫嚇型:如《列子》的〈道見桑婦〉。 史鑑型:如《韓非子》的〈唇亡齒寒〉。 歌頌型:如《呂氏春秋》的〈子罕憂鄰〉。 曉喻型:如《列子》的〈愚公移山〉。 哲理型:如《韓非子》的〈和氏璧〉。

63 寓言的流變 一、先秦的說理寓言 二、兩漢的勸戒寓言 三、魏晉南北朝的嘲諷寓言 四、唐宋的諷刺寓言 五、明清的詼諧諷刺寓言等
中國古代寓言源遠流長,在先秦時期已具雛形。先後經歷了五個階段: 一、先秦的說理寓言 二、兩漢的勸戒寓言 三、魏晉南北朝的嘲諷寓言 四、唐宋的諷刺寓言 五、明清的詼諧諷刺寓言等

64 一、先秦說理寓言 (一)先秦的說理寓言我國最早的寓言作品見於《莊子》的寓言篇。春秋戰國時期,《孟子》《莊子》《列子》《戰國策》等著作都蘊藏有豐富的寓言故事,可是這個時期的寓言多附在散文中,成為據談雄辯說理的手段,闡發諸子的政治理念。 這些寓言故事在民間流行之後,成為小說的先河,戲劇改編的素材,諷刺小品的借鏡,成語典故的來源,最後成為常識,數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模式。例如:

65 一、先秦說理寓言 書 目 著名篇章 莊 子 東施效顰、庖丁解牛、相濡以沫、 邯鄲學步、朝三暮四、望洋興嘆 孟 子
書 目 著名篇章 莊 子 東施效顰、庖丁解牛、相濡以沫、 邯鄲學步、朝三暮四、望洋興嘆 孟 子 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長、齊人之福、 一傅眾咻 列 子 杞人憂天、愚公移山、野人獻曝、歧路亡羊 呂氏 春秋 臭味相投、刻舟求劍 韓非子 濫竽充數、買櫝還珠、郢書燕說、 自相矛盾、守株待兔 戰國策 三人成虎、曾參殺人、畫蛇添足、 狐假虎威、驚弓之鳥、鷸蚌相爭

66 《莊子》 痀僂承蜩──闡明做事要凝神壹志,忘情專注之理。
坎井之蛙、越俎代庖、夏蟲語冰、望洋興嘆──借用動物或神話中的神靈,及其豐富的想像、誇張細膩的描寫,來表現莊子的哲學思想。 坎井之蛙──井底下的小青蛙,只能在一個很小很有限的環境裡生活喻見聞偏狹的人。

67 《孟子》 齊人──嘲諷社會上那些無品無格的市井無賴。
五十步笑百步──嘲諷小敗者笑大敗者,小錯者笑大錯者,其實本質則一,只是半斤八兩,高明不了多少。 揠苗助長──告誡人們欲速則不達,一切還是要按部就班。

68 《列子》 杞人憂天──喻不必要的或無根據的憂慮。本義是說有個杞國人,他總是擔心天會塌下來,以致於寢食難安。反映先對不可知的事物的恐慌心理。
愚公移山──喻人做事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說明有志者事竟成。 朝三暮四──本義是說狙公以欺騙的手法,騙猴子接受自己的安排。引申為心智不一,主張不定。

69 《韓非子》 買櫝還珠、鄭人買履信度──用來宣揚法家政治思想。 買櫝還珠──購買藏珠木盒而歸還明珠。喻本末倒置,取捨失當。
鄭人買履信度──我們不該離開生活實踐和感覺經驗,一些條條框框會變成僵死的教條。

70 《呂氏春秋》 刻舟求劍──比喻拘泥固執,不懂得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來處理事情。義同於食古不化、膠柱鼓瑟。說明察今變法的重要性。
伯牙破琴──比喻知音難遇。 掩耳盜鈴──喻自己欺騙自己。 三豕過河──喻文字因形近而傳寫訛誤。同於魯魚亥豕。

71 《戰國策》 南轅北轍──喻行動與目的的彼此相反 。 鷸蚌相爭──喻兩者相爭不止,而他人從中獲利。 狐假虎威──喻假借別人的聲勢去嚇唬別人。
畫蛇添足──喻多此一舉。 驚弓之鳥──喻吃過某種苦頭,心有餘悸的人。

72 先秦寓言的特色 擅用誇張的手法,隱寓哲理。如:運斤成風── 《莊子》;餘音繞樑── 《列子》 擅用擬人化的手法,進行論辯和勸懲。

73 二、兩漢勸戒寓言 兩漢寓言的題材和手法大多因襲先秦,但主旨是為空前統一的封建帝國漢王朝學求長治久安之道,即希望通過寓言來宣傳歷史的經驗教訓,在政治上、生活上給人們以勸戒。

74 三、魏晉南北朝嘲諷寓言 魏晉南北朝時代,隨著佛教傳入,道教發展,宗教對寓言創作的影響日益增加,如《百喻經》等佛教寓言的翻譯和流傳,使中國寓言加入了印度寓言的異域風采。

75 四、唐宋諷喻寓言 唐宋是中國古代寓言創作的復興時代,唐代寓言創作的繁盛時期出現在唐王朝的衰敗時期──中唐與晚唐。安史之亂造成國家元氣大傷,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於是,寓言創作便隨著古文運動興起,揭露社會矛盾,諷刺不良現象。其中成就最突出的便是柳宗元,他吸收先秦寓言與印度寓言的創作經驗,用寓言形式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中唐的黑暗現實,生動而深刻地揭露各種反動腐朽勢力的倒行逆施的作為,促成中國古代寓言創作由政治哲理寓言轉向社會諷刺寓言。

76 柳宗元的寓言 柳宗元的寓言繼承《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的傳統,並有新的發展。
他的寓言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醜惡現實,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達政治見解。 代表作〈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式之鼠〉合組成的「三戒」,透過驢、麋、鼠三種物態的描繪,反映現實,形象生動,語言犀利,篇幅雖短,而波瀾起伏。〈蝜蝂傳〉、〈羆說〉等嘲弄貪婪無厭、虛聲惑眾的人,同樣嘻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77 而〈捕蛇者說〉則向是一篇寓言體的專訪新聞;〈種樹郭橐駝傳〉則是以傳記形式為寓言。
柳宗元以善於撰寫寓言故事為唐代文壇增添了絢麗色彩,而寓言這一文學形式在柳宗元手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其寓言已跟先秦散文的寓言有所不同:

78 柳宗元寓言特色 (1)今所傳誦的不少名篇,都是柳宗元自己創作的,而且單獨成篇。
(2)每篇主題都有現實意義,反應了柳 宗元個人的思想觀點,且往往有所諷喻或譏刺。 (3)有些故事把動物「擬人化」了,而且加強了細節描寫,具有強烈的真實感,手法近於童話。

79 蘇軾的寓言 蘇軾有一些記述治學心得的篇章,如〈日喻〉、〈黠鼠〉,寫法上能就近取譬,深入淺出,內容上也有獨得之見。
扣盤捫燭──喻認識不深而招致錯誤。出自〈日喻〉。 黠鼠──認為人們對生活事務必須要進行多方面的觀察和思索,才能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 海屋添壽──為人祝壽的賀詞。出自《東坡志林》 ──三老語。

80 五、明清的詼諧諷刺寓言 元末明初及明中葉以後,曾掀起兩次寓言創作高潮,其特點是冷嘲熱諷的笑話成分增多,其中很多寓言可稱之為「詼諧寓言」。

81 劉基的寓言 《郁離子》為劉基寫於元末隱居期間的寓言集。書中有不少篇章諷刺當時社會中尸位素餐的現象,如〈養狙者〉,作者藉猴和狙公的關係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而〈賣柑者言〉,則深刻地揭露了元代那些官僚們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腐朽本質。

82 寓言對小說的影響 先秦寓言是中國敘述文體的開路先鋒,它的影響十分深遠。寓言雖然不是小說,但它的故事本身富有小說意味,許多重要的藝術手法為小說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鑑,以虛幻神奇見長的「志怪小說」和以傳神寫照取勝的「志人小說」,是我國古代小說的兩大流派,這兩大流派的產生、發展,都和先秦寓言息息相關,影響甚大有不少寓言已經成了小說題材的來源,如魏晉的「志人小說-世說新語」,不少是以《韓非子》的<說林>、<內儲說>、<外儲說>中的民間故事、歷史傳說鋪寫而成的。

83 《世說新語》實為「志人小說」的開端,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也往往把《莊子》、《列子》中的神話、鬼神故事敷衍成篇,這可說是「志怪小說」的鼻祖。

84 九流十家 流派 源 出 主 張 代 表 備 註 儒家 司徒 之官 以仁為主,愛有差等 孔子、孟子、荀子 戰國時,儒、墨並稱顯學 墨家 清廟
源 出 主 張 代 表 備 註 儒家 司徒 之官 以仁為主,愛有差等 孔子、孟子、荀子 戰國時,儒、墨並稱顯學 墨家 清廟 兼愛非攻,愛無差等 墨子 孟子斥其無父 道家 史官 崇尚自然,清靜無為 老子、莊子、楊朱 孟子斥其無君 法家 理官 重干涉,嚴賞罰,貴法治,尊君 商鞅、申不害、慎到、韓非 秦後,法家僅為法律審判之學

85 九流十家 流派 源出 主 張 代 表 備 註 名家 禮官 正名定分,重理則邏輯論理 公孫龍、惠施 今理則學先驅 雜家 議官 本身無一定宗旨
主 張 代 表 備 註 名家 禮官 正名定分,重理則邏輯論理 公孫龍、惠施 今理則學先驅 雜家 議官 本身無一定宗旨 呂不韋(呂氏春秋) 漢代有劉安•淮南子 農家 農稷之官 君民並耕,畫一市價 許行 孟子斥「率天下而路」

86 九流十家 流派 源出 主 張 代 表 備 註 陰陽家 羲和之官 順時敬天,五德終始 鄒衍 後世捨人事,任鬼神 縱橫家 行人之官
主 張 代 表 備 註 陰陽家 羲和之官 順時敬天,五德終始 鄒衍 後世捨人事,任鬼神 縱橫家 行人之官 合縱連橫,遊說天下 蘇秦、張儀 策士游說之外交術 小說家 稗官 街談巷議,道聽塗說 山海經、穆天子傳 為十家,未入九流

87 五、妙筆生花─文法修辭 倒裝 轉品 譬喻 類疊

88 養之以五乘之奉: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 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 倒裝 還原句:以五乘之奉養之 轉品(名→動) 概,原指刮平斗斛的木棒,在此作動詞用,指量酒。 排比、類疊

89 大臣為猛狗: 樹: 燻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塗阤: 出則為勢重而收利於民,入則比周而蔽惡於君: 譬喻(隱喻) 轉品(名→動) 類疊 類疊

90 六、閱讀多分─補充教材 〈齊桓公好服紫〉 《韓非子‧說林.上》 〈韓非子寓言〉

91 《韓非子‧外儲說》 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公曰:「諾。」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

92 【注釋】 五素:五匹白色帛。 不得一紫:比不上一匹紫帛的價格。 臭:音 ㄒㄧㄡˋ,氣味,當名詞用。 少卻:稍退後些。

93 【語譯】   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全國上下盡是穿紫色的衣服的人。在此時,五匹素帛換不到一匹紫帛。桓公為這件事發起愁來,對管仲說:「我喜歡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衣服就貴得很,舉國上下喜好紫衣的風氣有增無減,我該怎麼辦才好?」管仲說:「您想制止它,何不試試不穿紫衣呢?您對左右近臣說:『我很討厭紫衣的氣味。』」齊桓公說:「好吧。」在這時候,有人穿紫衣進來,齊桓公就說:「請稍退後一些,我討厭紫衣的氣味!」在當天,宮中就沒有人穿紫衣了;第二天,整座京城沒有人再穿紫衣了;第三天,全國境內沒有人再穿紫衣了。

94 《韓非子‧說林.上》 衛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積聚。為人婦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積聚,其姑以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於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處官者皆是類也。

95 【語譯】 有一個衛國人,教他要出嫁的女兒說:「妳一定要私下多斂聚一些財物。當別人的媳婦,被休是很平常的;如果始終平安的住在夫家,那是很幸運的事了。」後來他的女兒終因私聚太多財物,被她的婆婆逐出家門。衛人的女兒回到家所帶的錢財,比她出嫁時要多一倍。而她的父親不自責自己教育女兒的方法錯誤,只知道自己更加的富有了。現在為人臣子做官的,也都像這樣啊!

96 《韓非子》寓言選讀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甯信度,無自信也。」(〈外儲說左上〉) 買履信度:不知變通、不切實際。

97 買履信度 主旨:捨本逐末的作法。 語譯:鄭國有個打算買鞋的人,先自己量好腳的尺碼,然後把它放在座位上,等到去市集時卻忘了帶上。已經挑好了鞋,才說道:「我忘記拿尺碼了。」於是返回家裡去取。等到再返回市集時,市集已經散了,結果沒有買到鞋。有人說:「為什麼不用腳試試看?」他說:「我寧願相信尺碼,不能相信自己的腳。」

98 七、大顯身手─隨堂評量 選擇題 指考題 學測題

99 1.先秦諸子的思想與文章各有其特色,請推斷下列敘述中的(甲)、(乙)、(丙)、(丁)各指何人?(甲)強調民貴君輕,其文表現出氣勢浩然的風格(乙)主張以嚴刑峻法治國,筆鋒峻峭犀利,論說透澈精闢(丙)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善於運用排偶句法議論,邏輯周密(丁)追求逍遙的世界,善於寓哲理於寓言之中,想像玄妙,說理高超 〔96.學測〕 答:(B)

100 解析: (甲)《孟子.盡心》下寫:「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為孟子最重要的民本思想!他曾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這個氣造就了他散文浩然氣勢的風格。(乙)法家嚴刑峻法,眾所皆知,韓非子之筆鋒,具法家人士基本的犀利風格。(丙)荀子主張性惡,要化性為善,就必須從教育與禮法雙管齊下。(丁)莊子主張神人合一的「逍遙」境界,作品以奇想寓言著稱。

101 2.先秦諸子召開一場學術思想座談會,請依據甲、乙、丙三則發言內容,推斷依序應是何人的主張 (A)韓非子/孟子/老子 (B)孔子/荀子/老子 (C)韓非子/荀子/莊子 (D)孔子/孟子/莊子 〔97.指考〕

102 答:(C) 解析: 甲的主要論點在於「明白利害」、「賞善罰惡」,故知為法家的韓非子。乙的主要論點在「向善」及「後天努力」,故知為儒家的荀子。丙的主要論點為「順應本性」、「因任自然」、「快意遨遊」、「大化不言」,可知為莊子。

103 3.閱讀下列文字後作答:「趙襄主學御於王於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進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韓非子.喻老》)文中以學習駕馭車馬為例,主要在闡明? (A)快馬加鞭,進速致遠,才能成功  (B)時時競逐,有先後心,方能致勝 (C)誘道爭遠,非先則後,無須計較 (D)調御自如,忘懷得失,始能致遠 〔95.指考〕

104 答:(D) 解析: 王於期指出駕馭車馬最重要的是「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指責趙襄主「心先後皆在於臣」,也就是說駕馭車馬最重要的是全心都放在協調馬與車的距離與速度,如果一心只在乎跟自己競賽的人,自然無法專注,如此一來,又怎麼會勝呢?四個選項中,談到這個論點的,只有(D)。

105 語譯:趙襄主向王於期學習駕馭馬車的技術,學沒多久便跟於期競賽,襄主在賽程中,三度更換賽馬依然三次殿後。襄主抱怨地說:「你藏私,沒有盡全力教我御馬車的技術。」於期回答說:「所有的技巧我傾囊相授,只是您在運用上出了問題。駕車最重要的是協調好馬與車,而後才可以跑得又快又遠。國君您一旦落後,就使勁鞭打馬,急著趕上;一旦超越我,又頻頻回頭怕我會趕上。其實在誘道爭遠的比賽之中,不是領先就是落後,但是您不論先後都將心意放在我的身上,怎麼可能協調好馬與車呢?這就是君王您之所以落後我的原因。」

106 4.關於下引文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A)「其母」指曾子之母 (B)曾子認為:即便是對待孩童也要遵守諾言 (C)從「女還,顧反為女殺彘」一句,可知嬰兒當為女嬰 (D)「曾子之妻之市」,前後兩個「之」的詞性、意義皆相同 (E)「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前後兩個「子」字所稱對象不同。 〔95.學測〕

107 答:(B)(E) 解析: (A)「其母」指曾子的太太、小孩的母親。 (C)「女還,顧反為女殺彘」的「女」皆為「汝」,即是第二人稱代名詞。 (D)前一「之」為介詞,的;後一「之」為動詞,往。 (E)前一個「子」指曾子之妻,後一個「子」指小孩子。

108 語譯:曾子的太太要到市場,他的孩子哭著要跟她去,孩子的媽媽說:「你先回去,等我回家時,為你把小豬殺來吃。」等曾子的妻子從市集回來,曾子打算捉殺小豬,他的妻子制止他,說:「我剛才只是跟小孩子開玩笑而已!」曾子說:「怎麼可以跟小孩子開玩笑呢!小孩子對世事沒有任何認知,靠著父母親才能學習知識,小孩子會聽從父母所有的教導,今天你欺騙小孩,就是教小孩子欺騙,為人母欺騙小孩子,這個孩子日後不會再相信他的母親,這實在不是很好的教育。」最後,還是把小豬烹煮吃了。

109 5.下列是一段古文,但其中有一句與「有巢氏」無涉,請剔除此句,再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 (甲)而民悅之(乙)有聖人作(丙)人民不勝禽獸蟲蛇(丁)鑽燧取火以化腥臊(戊)使王天下(己)搆木為巢以避群害 號曰有巢氏。」(《韓非子.五蠹》) (A)(乙)(甲)(丙)(戊)(己) (B)(乙)(甲)(戊)(丙)(己) (C)(丙)(乙)(己)(甲)(戊) (D)(丙)(丁)(己)(甲)(乙) 〔91.指考〕 答:(C)

110 解析: 「鑽燧取火」的是燧人氏,而非有巢氏,所以(丁)選項當被剔除。語譯:上古之時,人民少而禽獸多,人民無法戰勝禽獸蟲蛇,有聖人出現,架木為巢以躲避禽獸之害,人民因此而愛戴聖人,以他為天下之王,王號為:有巢氏。

111 八、超速連結─網路資源 韓非與法家思想

112 古雅臺語人—古趣盎然—韓非子 介紹韓非生平、逸事、作品及相關學習。

113 中國古籍全錄—子庫—法家 對法家人物及作品有詳盡的介紹。


Download ppt "第九課 韓非子選 韓 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