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 四 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3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4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5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6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7
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 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 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 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 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摘自《共产党宣言》
8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派生而来的,是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9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为特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末期:各类手工业行会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径。 15世纪法国的铁匠作坊
10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产生,其途径有两个: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11
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路和商业中心的大转移,原来贸易发达的地中海区域逐渐冷落,欧洲大西洋沿岸熙熙攘攘,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中心,从而刺激了这一地区的工业发展和资本繁殖。在多佛尔海峡两岸,英国和佛兰得尔的毛纺织业与呢绒业空前兴旺。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的需要外,还要满足国外的羊毛需要。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托马斯·莫尔身处英国"圈地运动"高潮时期,曾经亲眼目睹了"圈地运动"带给农民的灾难。他在自己的名著《乌托邦》的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剥夺农民的公共用地开始的。在英国,虽然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当这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羊群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曾经有一群农民在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领主的上诉书中写道"首先,这个约翰·波米尔是个极有势力的人,自从他领有这个庄园,就用勒索强暴的方式占夺了上述您的苦难臣民的牧场,近来还用篱笆围了牧场连同其他土地,将之归入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12
1.资产阶级的发家史被评价为一部罪恶的掠夺史。请联系案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2.劳动力成为商品对资本主义生产有何意义?
其次,波米尔还强迫您的一些苦难臣民按照他的意愿接受其他地方的土地作为交换,那是比较坏的土地,土质和面积都不能与原来的相提并论,而且产权也模糊不清。此外,这个约翰·波米尔还警告那些住在这领地上近海岸的沿街道的全部居民,要他们尽快退出他们的土地和租地。" 在这种强行的圈地运动中,农民以前以各种形式租种的土地,无论是以前定下的终身租地,还是每年的续租地,都被贵族强行圈占了。这些成为牧场主的贵族们还互相攀比,使他们的牧业庄园变得越来越大。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末叶开始,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前后历时300余年。英国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变成了牧场。在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英国国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颁布了一些企图限制圈地程度的法令,但这些法令并没起多大的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为了使被驱逐的农民很快的安置下来,英国国王在颁布限制圈地法令的同时,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让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去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 后来,英国国会又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这种奴隶如果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的奴隶。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处死刑。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做学徒,当苦役。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两代国王统治时期,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圈地的结果,使英国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无产者。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和其他产品的手工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在这种子工工场里,工人的工资十分低,而每天则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18世纪后,英国国会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最终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国农民的人数为此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 思考讨论 1.资产阶级的发家史被评价为一部罪恶的掠夺史。请联系案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劳动力成为商品对资本主义生产有何意义?
13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14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开始利用机器进行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不断成熟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经济上实现产业革命,用近代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5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6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 价值 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 (表现形式)
17
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特点 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8
交换价值 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 价值 。 交换 两把斧子是一只羊的交换价值
19
价值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0
一只羊 三把斧子 交 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劳动 价 值
21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什么呢? 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使用价值的本质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价值就失去了存在的形式; 3、商品交换的依据,不是存在质的差别的使用价值,而是存在量的差别的价值; 4、非劳动产品的物品仍然可能具备使用价值,但这些物品不具备价值。
22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物 统一性 对立性 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在一个商品之中,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就不成其为商品。 统一性 对立性 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
23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24
劳动的二重性 商 品 二 因 素 劳 动 二 重 性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价 值 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25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对立统一的关系 统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 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
对立:具体劳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 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了商品 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26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为其它一系列理论奠定了基础
27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劳动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2页
28
= n 价值量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 n
29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动与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有两种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2个/小时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30分钟/个 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30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着价 值上下波动。
31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实现: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
交换的原则进行
3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价值 价格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33
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一些消极后果。
34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5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 1 简单的或者偶然的价值形式
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还只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起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还只是个别的,不能表现一种商品同其他一切商品在质上相同和在量上的比例,所以商品价值的表现是很不充分的. 偶然交换 一只羊 = 二把斧子
36
2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2把斧子或 5斤盐或 1担米或 1只羊 10斤茶叶或 1两黄金或 或其它
这种价值形式与简单价值形式的区别是: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它的价值不是偶然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而是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具有一系列的等价物. 5斤盐或 1担米或 1只羊 10斤茶叶或 1两黄金或 或其它
37
3 一般的价值形式 只有一种商品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充当商品价值表现材料,其他一切商品都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这种充当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等价物的商品,被称为一般等价物.
38
4 货币形式 1只羊 2把斧子 =1两黄金 5斤盐 1担米 10斤茶叶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不过是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上,即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 1只羊 2把斧子 =1两黄金 5斤盐 1担米 10斤茶叶
39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07页,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0
货币的五种职能
41
价值尺度:是货币充当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商品价值(劳动时间) 货币价值(劳动时间) 商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例,而同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例。
42
流通手段 W G W 指货币充当商品媒介的职能 商品 货币 商品
商品买卖脱节,一些人只卖不买,使另一些人的商品卖不出去,孕育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43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电子 货币 纸 币 铸 币 金 银 金 银 金 银 金 银 古罗马铜币
44
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待售商品价格)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 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45
贮藏手段 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
46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 和足值的货币。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地调节 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47
供大于需 平 衡 货币贮藏 流入 流出 平 衡 供小于需
48
支付手段 在赊帐买卖商品时,用于延期付款的货币是支付手段。例如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等。
49
世界货币 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即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
50
货币出现的社会影响 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一极是货币。
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币的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马克思
51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 商品经济的 基本矛盾 矛盾 社会劳动
52
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由于私有制,商品生产者的独立经营,劳动成为他们的私事,劳动产品也归他们私人占有,所以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私人的性质,是私人劳动。 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他们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
53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关系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54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石。 马克思劳动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55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56
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途径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57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5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59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力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都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60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61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马克思
62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价 值 劳动力商品 使用价值
63
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 决定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64
价 值 劳动力 商品 使用 价值 不仅能创造出劳动者本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他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价 值 劳动力 商品 不仅能创造出劳动者本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他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使用 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就是因为劳动力有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
65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成了资本。
66
为什么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呢?
劳动 劳动力 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是商品,它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的特点,正应为如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67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来决定的。所有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就成为一种排他性权利。
68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不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所有制。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不管这种契约是不是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法的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法的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
69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奴隶社会是以奴隶主对奴隶的完全人身占有为基础的。 封建社会是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条件的。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而劳动者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中世纪欧洲农 民在城堡外劳动 古代埃及、希腊奴隶制经济
70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71
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 "啃吃饭时间" 英国1850年制定的现行(1867年)工厂法规定,一周平均每个工作日为10小时,即一周的前5天为12小时,其中包括法定的半小时早饭时间和一小时午饭时间,做工时间净剩10.5小时;星期六为8小时,其中有半小时早饭时间。为了监督法律的执行,设置了专门的工厂视察员,直属内务部,他们的报告由议会每半年公布一次。让我们听一听这些工厂视察员的报告吧。"狡猾的工厂主在早晨6点前1刻就开工,有时还要早些,有时稍晚些,晚上6点过1刻才收工,有时稍早些,有时还要晚些。他把名义上规定的半小时早饭时间前后各侵占5分钟,一小时午饭时间前后各侵占10分钟。星期六下午到2点过1刻才收工,有时稍早些,有时还要晚些。这样每周多出来5小时40分钟,每年以50个劳动周计算(除掉2周作为节日或因故停工),共为27个工作日。" "这里捞一点时间,那里捞一点时间,一天多出一小时,一年12个月就变成13个月了"。 资本"零敲碎打地偷窃"工人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这种行为,又被工厂视察员叫做"偷占几分钟时间","夺走几分钟时间",工人中间流行的术语,叫做 "啃吃饭时间"。 童工 9岁到10岁的孩子,在大清早2、3,4点钟就从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为了勉强糊口,不得不一直干到夜里10、11、12点钟。他们四肢瘦弱,身躯萎缩,神态呆痴,麻木得像石头人一样,使人看一眼都感到不寒而栗。 陶业、火柴制造业工人的生活 在特伦特河畔的斯托克和在沃尔斯坦登这两个陶业区,人的寿命特别短。20岁以上的男子从事陶业生产的,在斯托克区虽然只占36.6% ,在沃尔斯坦登只占30.4% ,但是在这类年龄的男子死亡人数中,死于胸腔病的陶工在斯托克区占一半以上,在沃尔斯坦登区约占2/50陶工作为一个阶级,不分男女…代表着身体上和道德上退化的人口。他们一般都是身材矮小,发育不良,而且胸部往往是病和风湿症,表明体质极为虚弱。但他们最常患的是胸腔病: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和哮喘病。有一种哮喘病是陶工特有的,通称陶工哮喘病或陶工肺结核。还有侵及腺、骨悟和身体其他部分的凛肪病,患这种病的陶工占2/3以上。
72
火柴制造业是从1833年发明用木梗涂磷的办法之后出现的。自1845年起,它在英国迅速地发展起来,它同时也使牙关锁闭症蔓延到各地。工人中有一半是13岁以下的儿童和不满18岁的少年。谁都知道,这种制造业有害健康,令人生厌,所以只有工人阶级中那些最不幸的人,饿得半死的寡妇等等,才肯把 "衣衫槛楼、饿得半死、无人照管、未受教育的孩子"送去干这种活。工作日从12 到14或15小时不等,此外还有夜间劳动,吃饭没有固定时间,而且多半是在充满磷毒的工作室里吃饭。如果但丁还在,他一定会发现,他所想象的最残酷的地狱也赶不上这种制造业中的情景。在壁纸工厂中,粗糙的壁纸用机器印刷,精致的壁纸用于工印刷。生产的旺季是从10月初到第二年4月底。在这段时期内,劳动往往从早晨6时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甚至到深夜,中间几乎没有休息。 思考讨论 1.根据上面材料分析资本家如何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还有哪些?
73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第714页。
74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75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创 造 劳动过程 具体劳动 使用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转 移 旧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 再生产 抽象劳动 劳动者价值 剩余价值 创 造
76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1)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①工人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②劳动成果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即超 过劳动办价值的补偿这一个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77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工 作 日(12小时)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78
2、资本的本质与特征 (1)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 (2)资本的特征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是一种运动。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79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G G ' W G ' G G = + 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
从表面上看,资本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即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也是解决G--W--G’矛盾的关键。
80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
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将资本划分为: 资 本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81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82
生产资本 厂房、机器等 生产资料 不变资本(C) 只发生价值转移 原材料、燃料等 可变 劳动力 资本(V) 工资 能使价值增殖
1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2 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划分的意义 M’— 剩余价值率
83
4、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 可变资本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84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85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9世纪初英格兰一家纱厂的 女工和童工
86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4 8 m' = = 4 2 10 4 8 m' = = 工 作 日(小时) 4小时 100% 4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
4小时 4 8 m' = = 100% 4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4 2 10 4 8 6小时 m' = = 150%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4小时
87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88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8 m' = = 4 2 4 8 m' = = 工 作 日(小时) 4小时 100% 4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 6小时
300% 2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
89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
3、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
90
(三)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完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的生产。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 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91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4、预付资本的大小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资本
92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后果 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 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只占有少数社会财富。 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①流动的过剩人口;②潜伏的过剩人口;③停滞的过剩人口
93
物质 Pm∶A—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 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 决定 反映 资本的价值构成 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 C∶V
94
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4.相对过剩人口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 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95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相对过剩人口基本上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流动的过剩人口; 第二种形式是潜伏的过剩人口; 第三种形式是停滞的过剩人口。 经常性的庞大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的痼疾,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但是不可能彻底消灭失业。
96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矛盾日益加剧,这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成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97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在生产过程内运动,而且也在流通过程内运动,要深刻认识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还必须考察资本的流通。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首先详尽地分析了个别资本的运动,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过程,揭示了资本循环周转规律。
98
资本循环:资本从一种形式,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第三阶段:售卖阶段
99
Pm … … G W W´ G´ P A 1、资本循环的全过程 流通过程 生产过程 流通过程 购买阶段 货币资本 生产阶段 生产资本
售卖阶段 商品资本
100
产业资本运动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必存。 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
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10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102
2.资本的周转 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做资本的周转。
103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 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固定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例大,资本的周转速度就慢;
反之,流动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例大,资本的周转速度就快。
104
价值补偿即指如何通过商品出售,将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以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获得剩余价值。
3、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 价值补偿即指如何通过商品出售,将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以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替换即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以补偿社会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105
价值形态:又称社会总价值 社会总产品: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的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106
社会总产品的物质形态 + + 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 第一部类 Ⅰ ① 4000C 1000V+1000m 6000 = ③
Ⅰ ① + 4000C 1000V+1000m 6000 = ③ 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② 第二部类 Ⅱ + 2000C 500V+500m = 3000
107
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以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108
社会总产品 基本实现条件: 表明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 生产与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之间的 关系,只有保持一定比例关系,社
Ⅰ(v+m)= Ⅱ(C) 表明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 生产与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之间的 关系,只有保持一定比例关系,社 会生产才能协调发展。否则生产过 剩,引发经济危机。
109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1、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 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 格的转化形式。 工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
110
成本价格又称生产费用,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2、剩余价值的分配 (1)剩余价值转化为产业利润 成本价格又称生产费用,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在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在量上,它是商品售价减去生产费用也就是成本价格的余额。
111
利润率、平均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 利润率 ×100% 预付总资本 剩余价值 = ×100% 不变资本 + 可变资本
112
平均利润:各个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
平均利润率:把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整体 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即剩余价值总 量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各个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113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六)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实践中,撇开制度因素,则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114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与经济危机 1929年至1939美国经济危机图片 1939年,伊利诺伊州,失业的人们无精打采的站在银行门口。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与经济危机 1939年,伊利诺伊州,失业的人们无精打采的站在银行门口。 1937年,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当地居民在等待配给口粮发放 。 1933年,纽约,男人在摆摊贩卖他的家当。 1936年,在加利福尼亚的Nipomo, 一位有七个孩子的母亲。 1929年至1939美国经济危机图片
115
社会化 资本主义 生产 私有制 生产资料共同使用 生产过程是社会行动 劳动产品由集体创造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生产过程由个人控制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共同使用 社会化 生产过程是社会行动 劳动产品由集体创造 资本主义 生产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生产过程由个人控制 私有制 劳动产品由个人支配
116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生产过剩(事实上是相对过剩)
流通手段:商品买卖脱节,一些人只卖不买,使另一些人的商品卖不出去,孕育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经济危机形式可能 支付手段:在商品采取赊帐买卖方式的情况下,如果债务人不能到期支付,导致信用关系破坏,使经济危机的可能进一步深化。
117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具体表现为二方面: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 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 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118
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从一次危机到另一次危机的爆发就是再生产的一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119
这幅漫画不仅反映了德国贫富悬殊的情况,也反映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类似情况。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幅漫画其实已经对这次经济危机做出了某种预言。
少数资本家富人 这是1927年出现在德国报刊的一幅漫画,它形象地描述了当时德国的形势:少数富人高高在上,吃喝享乐,根本不理睬连饭都吃不上的广大穷人的死活,但在他们的脚下就是深深的悬崖,随时都有摔下来的危险。 这幅漫画不仅反映了德国贫富悬殊的情况,也反映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类似情况。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这幅漫画其实已经对这次经济危机做出了某种预言。 广大的穷人
120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121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对内职能: 对外职能 国际交往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政治统治 社会公共管理
122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 政治统治职能 : 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手中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察、法庭、驾驭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
123
公共管理职能:国家要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对包括邮政、铁路、水利、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 公共管理职能:国家要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对包括邮政、铁路、水利、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124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 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125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政权组织形式:分权制衡--三权分立 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 本质
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与方式
126
民主制度 资本主义民主的国家在不危及资本主义国家安全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予民众以一定的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迁徙等权利和自由。 “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论”;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博爱”。。。。。。 卢梭(1712——1778 )
127
案 例 西方民主制度与谎言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但历史已经昭示,美英联军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两大理由纯属欺世谎言。所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拉克与"基地"组织相勾结,都是"莫须有"的指控。对此,国际社会现在已经不再有人怀疑了,就连参战盟国波兰的总统最近也公开承认"被蒙骗了"。人们虽有充分的理由指责布什和布莱尔"不够诚实",但却不能认为是他们玷污了西方"神圣的"民主制度的清白,因为这并不是美英第一次撒谎。在战争与和平的重大问题上,西方列强都有不断撒谎的记录,可谓"民主"与谎言共生共长。 在欧洲历史上的封建君主制度下,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以谎言为借口发动战争,因为他们发动战争根本就不需要理由。到了19世纪下半叶,在欧洲诸国纷纷实行“宪政民主”制度之后,当统治者开始以人民的名义而不再完全以上帝名义统治国家的时候,战争与谎言便成了孪生兄弟。第一个载入西方近代历史的战争谎言,大概就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于1870年7月13日散发的电报稿了。这位“铁血首相”既需要战争,又需要国内舆论支持以维系表面的民主,于是在同军方密谋后篡改了普王的一份电报稿,并向各国使馆和报界广为散发,借以侮辱法国,诱其首先开战,6天后爆发了普法战争。稍后的1898年4月,停泊在哈瓦那港口附近的一艘美国军舰发生爆炸。这起事故是由于舰上的弹药库距离机房太近引起的,但美国却无端嫁祸于西班牙人,大肆煽动国内舆论,在“人民支持下”发动了著名的美西战争。 在其后的一个世纪里,尽管时代变迁,以谎言为借口发动战争的程式却始终如一。只是随着“民主制度”的“完善”和信息业的日益发达,谎言需要制造得更加精细、“可信”,并借助于媒体而更具杀伤力。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之前,西方国家几乎所有的宣传机器都开足马力谴责塞尔维亚的“种族灭绝”政策,称塞族军队枪杀了“至少20万人”,还有实施群体埋葬的“万人坑”。言之凿凿,使人毛骨悚然。可是,科索沃战争之后,“至少20万人”却变成了“塞阿两族总共2 000多人”,而且他们中究竟多少是亡于北约炮火至今仍是一个疑 问。至于子虚乌有的“万人坑”,自然也就无人深究了。这似乎也印证了一个强权逻辑一一战争的胜利可以勾销赖以发动战争的谎言。美国也正是循此逻辑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但华盛顿万万没有想到 它会陷入中东腹地的沙漠,从而饱受了外交和信誉的"滑铁卢"。
128
1.联系本案例,分析如何理解西方民主制度的虚伪性? 2.如何理解西方民主制度的实质?
但一意孤行的布什政府却抛出了另一个自以为更加难以查证的弥天大谎,声称他们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解放伊拉克人民,是为了向那里输送所谓的民主。且不说那些联军士兵正在怎样日夜惊恐不安地体验"解放者"的滋味,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的是,如果不是因为伊拉克地下蕴藏丰富的石油并占据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无论萨达姆实行何种暴政,美国也决不会动用十几万大军去输送民主。在这里,人们所看到的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另一幅奇景:石油和军火寡头集团以及代表他们的所谓"新自由派"领袖们掌控着发动战争的绝对权力,而战后 的伊拉克,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空前的浩劫,尤其是布什的民主激化了原有的宗教矛盾,伊拉克教派冲突骤然加剧,局势严重动荡,数以百计的元辜民众在冲突中丧生,动荡的局势将使得更多的平民成为受害者。 虽然谎言并非西方民主制度的专利,但迄今为止的历史经验表明,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在本质上比任何其他制度都更加虚伪。在这个制度下,起主导作用的力量是资本,资本对权力的左右是直接的、全面的;相对资本来说,民众的力量极其有限,而且常常被蒙骗,被误导,被玩弄于股掌之间。就国际政治范畴而言,所谓"民主"只不过是资本利益集团实现其国际战略和国家利益的工具而已。对笔者这一结论的一个最新注脚是,西班牙"3 . 11"事件发生后,该国统治集团为了维持对伊拉克战争所作出的战略选择,竟置真正的恐怖目标于不顾,一口咬定"埃塔"是制造事件的元凶,再次以弥天谎言欺骗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 鉴于西方民主制度下的谎言层出不穷,有人提议,西方的一些领袖在今后的国会演讲过程中,都要将一只手绑在测谎器上,并将各种读数变化随时公布于众。虽然这对那些久经考验的民主领袖未必会有阻吓效果,但毕竟比西方的民主制度更可靠一些。 思考讨论 1.联系本案例,分析如何理解西方民主制度的虚伪性? 2.如何理解西方民主制度的实质? 3.联系我国实际,分析我国为什么不能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129
案 例 点 评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其民主制度披上了许多美丽的外衣,如"全民民主"、"普遍民主"、"永恒民主",还把其民主制度作为一种"普世价值"不断向外推销;世界上其他类型的国家中也有一些人对西方的民主制度抱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如何冷静地看待西方民主制度,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呢?本案例以分析西方打着"输送民主"的旗号发动战争的事由为切入点,揭示了西方民主制度的虚伪性和西方民主制度的本质。 固然,资本主义民主有其历史进步性,但这种资本主义的民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是以不损害资产阶级利益为前提的,是以保证资产阶级对人民群众的阶级统治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制度,是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而不可能是广大民众的民主。"就国际政治范畴而言,所谓‘民主’只不过是资本利益集团实现其国际战略和国家利益的工具而已"。布什政府所谓的"输送民主"、"解放伊拉克人民"的谎言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民主输出"的结果非但没有拯救伊拉克人民,相反,倒使伊拉克人民已为此付出了巨大、惨痛的生命财产代价,而且,"世界上80%人民的反战民意却被踏在脚下"。 西方民主是西方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产物,是西方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为维护资本统治进行的精巧设计,决不能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政治模式。要深刻认识其虚伪性,认清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工具的阶级本质,以免被其民主的外表所误导和迷惑。
130
资本主义法制 建立的四原则: 1 私有制原则——整个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柱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131
2 “主权在民”的原则 指由选民每隔数年进行一次议会或总统选举或公民投票,以决定谁来统治,管理国家的政治形式。
132
这种民主形式并未改变国家权利实际上是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在资产阶级手中。
“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74页。
133
3 分权与制衡原则 强调立法、行政、司法是三种不同的、相互制约的政治活动方式,必须由不同的人组成机关分别行使其职能。
134
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
135
4 人权原则 强调“自由的和自主的个人”具有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 “人权”??
136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分权制衡 国家的 分别由三个 权利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 总统 国会 法院 立法权 行政权
国家的 分别由三个 权利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137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 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
138
从形式上看:竞选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物的重要形式。
从实际政治作用上看:选举制度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139
政 党: 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达到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政 党: 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达到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类型: 两党制: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交替组织政府,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多党制:由两个以上的政党轮流或联合执政的政党制度。
140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常见的组织形式 君主立宪制 议会共和制 政体 民主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委员会制
141
君主立宪制 君主的权利受宪法限制。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掌握实权。
142
民主共和制:议会共和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政府由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组阁,并对议会负责。总统是“虚位元首”。 德国 意大利 奥地利
143
民主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直接任命、领导政府。总统不能解散议会,议会也不能将总统解职,除非对总统进行弹劾并加以定罪。
144
民主共和制:委员会制 瑞士特有的一种政体。联邦委员会是最高行政机构,由联邦议会选出7名委员组成,分别担任7个部的部长,任期4年。联邦主席兼联邦委员会主席,由议会从7名委员中选举产生,任期1年。议会掌握立法权,委员会必须服从议会决定。
145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进步作用 第一,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使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 第三,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经验。
146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第一,资本主义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第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应该坚持辨证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147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运动,孕育了西方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
148
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
149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 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 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人们束缚于天 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任何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马克思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