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把握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 提升学科能力 —谈高中政治核心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莫 安 民 成都市高三政治中心组 成 都 七 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把握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 提升学科能力 —谈高中政治核心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莫 安 民 成都市高三政治中心组 成 都 七 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把握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 提升学科能力 —谈高中政治核心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莫 安 民 成都市高三政治中心组 成 都 七 中
【2014年7月17日四川省政治骨干教师培训讲座】 把握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 提升学科能力 —谈高中政治核心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成都市高三政治中心组 莫 安 民 成 都 七 中

2 交流提纲: 一、强调把握学科主干知识的必要性 二、何为学科主干知识?如何来界定? 三、怎样把握政治学科的主干知识?

3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来表述总的培养目标,但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具有不可测的因素,所以高考考查的主要目标是知识和能力,通俗地说,考试就是考察考生的知识与技 能、方法和能力。

4 1.获取和解读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3.描述和阐释事物 4.论证和探讨问题 高考政治能力测试考核目标与要求 —审题 —对应知识 — —
1.获取和解读信息  —审题 2.调动和运用知识 —对应知识 3.描述和阐释事物 4.论证和探讨问题 —生成答案

5 高考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读得懂题;想得到知识;写得清学科术语;说得透问题。”
上述能力考查目标实际上是思维的过程,通过思维结果可以推测考生知识水平、能力结构、思维品质。

6 背景材料 知识范围 答题要求 提问问题 回答问题角度 主题 需要的知识 知识要点 具体展开 组织答案

7 基础知识

8 “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 高考试题的载体材料大多都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热点问题,通过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设问角度,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无论如何,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构成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理论的主体范围之内,即我们通常说的学科主干知识。

9 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10 从高考考试结果看: 越是基础越有区分度。考出高分,第一就是基础知识不失分。 从高考考生得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看: 由于很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的理解和记忆,导致不能科学地调动和运用知识,不是主观随意就是机械照搬,无法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内容和要求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相 关信息去认识、说明和论证问题,最终影响得分。

11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实践证明,政治学科能力的形成源自对知识细节及其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因此,对知识进行细致入微的有效梳理,把握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建构政治学科知识体系会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达到一个更高层次,会对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

12 知识是基础,高考复习必须掌握知识。掌握哪些知识?怎样去掌握 ?
高中政治教材,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数十上百,这些面广量大的概念和原理,要求学生全部掌握是不太现实的。根据“政治科考试说明”和“文综”考试的要求,实际上只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把握政治学科最基础、最重要的主干知识就可以了。

13 主干知识是指学科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原理,是具有较强的衍生功能,对于建构知识体系和学科能力发展起支撑作用的知识。
一是构成教材主要框架的理论重点,包括重要概念、观点、原理。(显性知识) 二是构成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的知识。(隐性知识) 三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知识。(党和国家重大的理论观点)

14 二是历年高考中经常性、持续性考查的知识;
确定重点、主干知识的依据: 一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最重要 的概念、原理和观点; 二是历年高考中经常性、持续性考查的知识; 三是具有衍生、运用和再生特性的学科知识; 四是学科知识的交叉点。

15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模块的主干知识 ①价格变动的影响 ②外汇和汇率 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⑤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特别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⑦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6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模块的主干知识 ①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内容及其方式 ②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③我国政府威信的来源和树立 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⑤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 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7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模块的主干知识 ①文化的作用:文化与人、经济、政治、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 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创新 ③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8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模块的主干知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与认识; ④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 ⑤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⑥发展的实质、状态与趋势;⑦矛盾分析法;⑧辩证的否定观;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9 怎样把握政治学科的主干知识? 第一阶段:重在抓“点”,侧重于各个知识点的深化、拓展与夯实。
高考复习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在抓“点”,侧重于各个知识点的深化、拓展与夯实。 第二阶段:突出抓“线”,侧重于知识链的连接与知识网的架构,着力于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阶段:以社会热点为背景,围绕社会热点重新组织和整合相关知识。

20 把握主干知识的基本方法—— 宏观在胸·中观成线·微观把握 具体步骤: 1、宏观把握模块知识的逻辑结构 2、中观构建组块知识的内在联系 3、微观把握核心知识的内容层次

21 从点到线,以线到面建构知识系统—— 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 这既有利于我们从知识的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的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22 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在于结构组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纳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那么迟早会被遗忘。
——布鲁纳

23 建构知识系统的方法介绍: (一)以主线和主题为中心构建知识体系 (二)以问题或主体为中心整合知识组块 (三)以具体知识点为依托厘清知识层次

24 (一)以主线或主题为中心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优化资源配置”是贯穿《经济生活》的一条主线,渗透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

25 《经济生活》主线:“优化资源配置”

26 (1)宏观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经济结构调整。
第一,优化资源配置在生产领域中的体现: (1)宏观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就是把资源合理、科学地配置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 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市场主体,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通过竞争可以增强活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统筹区域发展,在东、中、西部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27 (2)微观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企业竞争。企业间的竞争是资源在本部门内部的优化配置。
价格变动对生产有重要影响,能够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其实质就是在价值规律起作用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必须从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和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等多个方面着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企业兼并、破产等多个途径,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种资源的效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28 党和政府积极解决就业问题,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的一系列权利和义务,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居民的存款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也是企业筹资的途径。投资渠道的多样化,有利于资金这一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29 第二,优化资源配置在分配领域中的体现: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一种激励机制,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建立优化的激励机制是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可以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所以建立优化的激励机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其目的是为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三者的积极性,积极、合理地利用各自掌握的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0 财政和税收的实质是国家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各类资源及如何使用好它掌握的各类资源。首先,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还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其次,国家要科学地支出财政资金,使财政资金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以及国防、科教文卫等方面得到合理的分配。所以,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同时也可以通过税收的征管来调节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1 第三,资源配置在消费领域的体现: 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消费观可知,适度消费和科学消费可以引导生产者把有限的资源用于社会真正需要的产品生产上,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物质和精神的协调消费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能。

32 第四,优化资源配置在交换领域中的体现: 遵守市场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维护市场秩序可以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分配到社会最需要的部门和生产单位,把有限的资源用于生产货真价实的产品,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33 《文化生活》模块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主线,带领学生思考文化现象,认识文化作用,了解文化发展规律,感悟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价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4 《文化生活》主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5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原因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从学生身边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中抽象出文化的概念,紧接着教材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文化的作用。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从人发展的角度讲文化的作用,阐明了不同性质文化对人产生的不同作用。 上述两课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对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活进行了客观描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36 发展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遵循的一般规律(途径)
第三课指明了世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前提,并由此说明文化交流与传播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 第四课指明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第五课围绕文化创新及其作用,说明了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37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继承的文化基因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让学生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告诉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通过介绍民族精神,阐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8 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和举措 第四单元 我们应大力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大力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9 《政治生活》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主线,从观念形态、制度层面、民主领域、民主形式、方略部署、民主实践、公民参与机制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教材立足学生的政治生活实践,按照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呈现相关知识,其体系为:公民的政治生活一政府一国家一政党一国际社会。

40 《政治生活》主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1 《生活与哲学》围绕“如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一主线,从生活、实践出发,对髙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 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42 《生活与哲学》主线:在实践中实现“两个”统一

43 (二)以问题或主体为中心整合知识组块 1、根据参与活动的主体来整合知识。 如:经济生活中个人、企业、国家; 政治生活中公民、政府、政党、人大、政协、村民(居民)自治组织等。

44

45

46

47 (2009·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二,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

48 【参考答案】 (1)图1反映了2008年江苏省上半年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幅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增幅明显回落。图2反映了2008年江苏省上半年GDP增长势头良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三季度出现下降趋势;省政府及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第四季度又呈现增长态势。

49 (2)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材料二 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江苏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及时实施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调控措施。 (2)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50 【参考答案】 (2)①实施宏观调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必要措施; ③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必然要求; ④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的必要手段。

51 (2014·四川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2013年以来,我国改变过去经济减速时立即刺激经济回归高增长的思路,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将调结构和促改革的举措纳入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主要的政策措施有:简政放权,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放宽户籍管理、土地产权流转、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制度限制;实施指向更为明确的差别化结构性财政金融政策,财政信贷向“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对有利于就业创业的部门实行减税和融资优惠。 (2)联系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方式创新的意义。

52 【参考答案】 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处理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促进就业创业,保证和改善民生。

53 2、以问题为中心,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顺序把知识联结起来,使其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知识线索。
如:《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4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的知识结构

55

56 (三)以具体知识点为依托厘清知识层次 第一,从知识角度讲清楚每个考点的具体内容。 第二,注意与相关考点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结合分析时政及社会事件强化考点运用。 第四,对于易混考点要想记忆办法。

57 难点一:每个考点究竟把握到什么程度? 例1、(2008·北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分)

58 〖参考答案〗 ①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②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自身是否正确,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二者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客观的桥梁,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④如果不坚持实践标准,就会陷入主观主义错误。

59 例2.【2011·浙江】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

60 【参考答案】①W村村民发展经济,不断提高收入,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启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如果教师只解读到一级层面即“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没有对二级层面的“为什么”知识作深入解读,那么,学生对本题就无从下手。

61 类似的需要深挖掘的知识点有: 例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 识工具;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例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2)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62 难点二:把握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1:全面把握“文化的作用”知识点

63 “文化的作用” (共性)

64 从各种具体文化角度看文化的作用 (1)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民族节日的作用: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 (3)文化遗产的作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4)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5 (4)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创造的,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5)文化创新的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6)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7)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66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67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理解。(12分)
(2014·成都二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大力倡导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理解。(12分)

68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挥先进文化对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②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可以不断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全民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力量。(注:从其他角度分析且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69 例2: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70 思维拓展1:从个人(或学生)角度,我们应该具有哪些文化自觉?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要求我们自觉、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特点) (2)文化塑造人生。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文化作用)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要求我们自觉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文化交流)

71 (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文化传承)
(5) 文化创新要求我们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文化创新)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

72 (7)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民族精神) (8)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大众文化)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精神文明建设)

73 (10)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思想道德) (11)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方向保证)

74 思维拓展2: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文化自信? 前途自信——中华文化未来发展 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目标自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文化交流自信——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传统自信——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自信——时代精神 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实践自信——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等 ……

75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76 【参考答案】 ①注重对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兼收并蓄,发展富有特色的民俗旅游业,体现了该镇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分) (传统文化自信)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扩大了本地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了地方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了该镇发展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4分) (实践自信、创新自信) 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强镇建设,更加自觉、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分) (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77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对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产生深刻影响,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感到不自信,有的甚至恶意贬低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全球化环境下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78 【参考答案】 (3)①经济决定文化,面对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西方强势文化,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继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反对恶意贬低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③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全球化,我们要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学习、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反对在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79 难点三:知识在热点材料中的运用 利用社会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情景,让学生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来构建知识框架,又达到运用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0 主题 态度 前因 后果 举措

81 物价问题 度态 原因 影响 应对 价格变动 稳定物价 消费需求 价值量变动 生活水平 供求变化 社会稳定 币值变化 资源配置 市场弊端
生产规模 价值量变动 供求变化 币值变化 市场弊端 国际因素 价格变动 原因 影响 应对 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调节

82 热点专题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83 背景材料: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

84 把握好基本经济制度新表述: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注意: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 (2)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仍是公有制。

85

86 教材知识梳理:

87 4.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8 澄清两个误区: 误区一、认为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误区一、认为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其突出特征是财产占有形式的社会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也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股份制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属于国有经济,有的属于集体经济,只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组成的股份制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如果是外资企业或私营企业组建的股份制,没有公有制经济的参与,它就是私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并不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更不具有公有制性质。

89 误区二、任何不同所有制经济联合生产或经营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把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结合起来的新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其中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从所有制的构成来看,其主要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和外资或私营企业联合组成的合资企业,以及公有制经济吸引个人投资组成的企业。显然,不能把任何不同所有制经济的联合都说成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90 【例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据国家工商联的数据,到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超过60%,就业贡献超过80%,税收贡献超过50%。如果从新增就业来看,它的贡献达到了90%。2012年,非公有制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8200亿元,过去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21.6%。 材料二 非公有制经济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

91 【参考答案】 ①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②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增加国家经济实力。 ④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92 【例题2】上海国企改革的相关措施 依据材料,分析上海深化国企改革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10分)

93 【参考答案】①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转变政府职能,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有利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3分)
②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2分) ③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资集中在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3分) 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培育跨国集团,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国企的国际竞争力。(2分)

94 热点专题二、经济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

95

96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等诸方面关系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97 三个要素:一是市场机制发挥决定作用;二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主体;三是诚信和法制环境。
切入角度1: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 三个要素:一是市场机制发挥决定作用;二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主体;三是诚信和法制环境。

98 市场机制:价格、供求和竞争。 (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 (2)通过市场竞争,推动生产者、经营者改进技术和管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99

100

101

102 5.深化企业改革,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为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103 6.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放宽市场准入,创新管理,减少对市场决定作用的行政干预。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104 【例题1】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主题,收集了相关信息,并展开讨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信息1 :“中粮集团”成立于1952年,原本履行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行业性管理的双重职责,1999年以来进行了改制和重组,成为了一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性企业。经过10余年发展,该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被《财富》杂志列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信息2 :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部法律。该法的施行,有利于我国制定和实施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规则,完善宏观调控,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05 结合上述信息,分析应如何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信息3:2014年1月16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并施行《关于我省执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的意见》,明确江苏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较大的具体执行标准。自2011年5月1日至2013年,有47名“老赖”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信息4 : 2013年9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以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介入,转变政府作用,提高管理效能,防止寻租和腐败,让社会投资活力有效迸发。 结合上述信息,分析应如何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106 【参考答案】 ①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3分)
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供基础或载体。(3分) ③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法规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3分) ④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放宽市场准入,创新管理效能,减少行政干预,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扫除体制性障碍。(3分)

107 【例题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推动着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概括表1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表1分析表2体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理。

108 【参考答案】(1)经济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零售由政策性定价占主导转变为市场定价占主导,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起决定性作用。
(2)经济道理: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促进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奠定物质基础;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不足,运用财政手段增加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不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09 教材知识:

110 【例题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13年我国市场主体发展状况 注:市场主体主要指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2013年全国市场主体在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继续扩大,新登记企业中大多数为私营企业。

111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市场主体发展的特点,并说明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参考答案】(1)特点:2008—2013年我国市场主体数量逐年增加,同比总体呈增长趋势;2013年,我国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市场主体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表明我国市场经营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增强。 意义:①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②有利于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③有利于发挥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作用,激发市场经济活力;④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创业积极性,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112 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国务院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先后取消和下放了4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向社会公开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接受社会监督。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清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12部相关法律。改革工商注册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手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以优化营商环境。    (2)结合材料二,利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发挥作用以推动经济发展的。

113 【参考答案】 (2)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改革工商注册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程序清理、修订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依法推进改革。 ③审慎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向社会公开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接受社会监督。 ④依托现代网络,提高行政职能效率。政府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化登记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114 切入角度2: 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115 教材知识1:

116 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地位:国家行政机关,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性质: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政府 工作原则: 对人民负责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必要性及意义 加强立法工作,规范行政行为 依法行政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水平 权力行使 措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必要性及意义 自觉接受监督 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措施 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教材知识2: 政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117 【例题4】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某市作为试点地区,率先编制了一份“权力清单”, 第一次将各部门权力范围通过白纸黑字确定下来。一张图,所有的责任义务清晰明了,领导干部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让外人一目了然。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网站和其他媒体,老百姓不但可以公开看到市政府手中究竟有多少权力,哪个部门可以做什么事、什么事不可以做,还能了解到每项行政权力是如何运行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实行“权力清单制度”的意义。(12分)

118 【参考答案】 ①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3分) ②有利于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3分) ③有利于确保政府权力接受人民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3分) ④有利于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增强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3分)

119 【例题5】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着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激发发展活力。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12分)

120 【参考答案】 ① 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4分) ② 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环境。(4分) ③ 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4分)

121 切入思考点3: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准确定位?

122 【例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无边界的,更不是说市场是万能的。发展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功能是不同的。《决定》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你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解。

123 【参考答案】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是有区别的,市场通过价格涨落和供求变化实现资配置,政府则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调控经济;二者又是统一的,政府的宏观调控有利于解决市场调节的缺陷,而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则会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②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双方各有特点。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功能是不同的。

124 《生活与哲学》版块知识:矛盾分析法

125 【例题7】运用“追求和发展真理”知识,说明我们党是如何逐步深化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的。
【参考答案】 (1)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来源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党对市场作用认识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126 把握热点要注意“五性” 一是热点的庞杂性——重本质; 二是热点的具体性——抓角度; 三是热点的阶段性——善总结; 四是热点的综合性——抓联系; 五是热点的不定性——找亮点。

127 谢谢聆听, 欢迎指正!


Download ppt "把握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 提升学科能力 —谈高中政治核心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莫 安 民 成都市高三政治中心组 成 都 七 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