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古代罗马 一、意大利半岛的早期历史 二、王政时代的罗马和塞尔维乌斯改革 三 罗马共和国 四、罗马共和制帝国的形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古代罗马 一、意大利半岛的早期历史 二、王政时代的罗马和塞尔维乌斯改革 三 罗马共和国 四、罗马共和制帝国的形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代罗马 一、意大利半岛的早期历史 二、王政时代的罗马和塞尔维乌斯改革 三 罗马共和国 四、罗马共和制帝国的形成
三 罗马共和国 四、罗马共和制帝国的形成 五 罗马共和制帝国的覆亡与元首制 帝国的建立 六 罗马帝国

2 1、意大利半岛的自然环境 ◎ 古代罗马史的舞台:地中海世界。 一 意大利半岛的早期文明

3 自然环境 ◎ 北部是波河平原; 中部是南北走向的亚平宁山。 ◎ 农业性 地势低平,河流密布,气候潮湿, 适合农业的发展。
◎ 农业性 地势低平,河流密布,气候潮湿, 适合农业的发展。 大地产与小农经济的对抗 在罗马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4 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意大利半岛虽然山脉纵横,却易于通行。
◎ 内部联系性 意大利半岛虽然山脉纵横,却易于通行。 北部的波河与中部的台伯河均为可通航的河流,具有沟通各地区联系的功能。是为意大利较早形成统一国家的重要条件。 ◎ 外部开放性 意大利半岛三面环海,海洋构成意大利与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 意大利人将海洋称作“本都”,意为通道。 是为罗马人在地中海世界广泛扩展直至建立地中海帝国的重要条件。

5 早期罗马帝国贸易路线图

6 居民 意大利人属印欧语系的分支,包括拉丁人、萨宾人、萨莫奈人、翁布里亚人。 拉丁人的一支是罗马人。
前2000年代初期,意大利人的第一次移民:中欧 → 阿尔卑斯山→意大利 大约在印欧语系的希腊人移入希腊世界的同时, 同属印欧语系的意大利人逐渐移入亚平宁半岛。

7 伊达拉里亚文化(BC8世纪) 意大利半岛的早期文化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BC5000) 青铜文化(BC2000) 铁器时代-微兰诺瓦文化(BC1000年代末) 伊达拉里亚文化(BC8世纪)

8 (一)新石器时代文化 利古里亚人 土葬。 属于非印欧语系的亚平宁文化。 “地中海人种”: 区别于印欧语系的古代人种, 特点包括肤色深暗、长脸黑发、身材矮小。 起源 土著? 非洲→西班牙→法国→意大利?

9 (二)特拉马尔文化 拉丁人;青铜时代;母系社会;火葬。 ◎ 前1000年的第二次移民。

10 (三)维兰诺瓦文化 翁布里亚人;铁器时代;父系社会;火葬。 先于意大利人的属于非印欧语系的“地中海人种” 利古里亚人与意大利人逐渐融合。

11 罗马人兴起之前, 亚平宁半岛处于非意大利人的控制之下。 其中,伊达拉里亚人 控制亚平宁半岛的中北部地区,
(四)伊达拉里亚时代(前8-6世纪) 罗马人兴起之前, 亚平宁半岛处于非意大利人的控制之下。 其中,伊达拉里亚人 控制亚平宁半岛的中北部地区, 希腊人控制亚平宁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

12 居住在半岛上的还有翁布里人、马尔西人、拉丁人、萨谟奈人、沃尔西人以及波河流域的克尔特人

13 ◎ 伊达拉里亚人: 属于非印欧语系, 文字尚未解读, 来源不详, 可能是小亚细亚移民的后裔 或皮拉斯基人的分支, 或意大利土著居民。

14 社会性质 ◎ 阶级社会抑或早期国家阶段,形成诸多所谓的城市国家, 保留原始社会的浓厚色彩和母权制残余,
是此间意大利中北部地区的主要政治势力。 伊达拉里亚人国家的建立,揭开意大利文明的序幕。 伊达拉里亚字母源于希腊字母,后来演变为拉丁字母,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5 希腊移民城邦的建立 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与希腊之间联系密切, 曾经构成希腊人的移民世界。 最重要的希腊移民城邦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和意大利半岛南部的他林敦。 希腊字母→伊达拉里亚字母→拉丁字母。 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交流以及犁的传入。

16 二王政时代的罗马和塞尔维乌斯改革 王政时代 (前8-6世纪)的罗马 ◎ 意大利半岛的人口分布: 西北部是伊达拉里亚人, 东北部是翁布里亚人,
◎ 意大利半岛的人口分布: 西北部是伊达拉里亚人, 东北部是翁布里亚人, 中部是拉丁人, 中东部是萨宾人, 南部是希腊人。

17 王政时代 据传,自前753年罗慕路斯建城 至前510年塔克文王朝结束, 罗马历经七王统治, 史称王政时代。

18 (一) 罗马的人口构成 最初的居民属于非印欧语系的亚平宁文化。 维兰诺瓦文化时期,拉丁人移入,两者融合。
(一) 罗马的人口构成 最初的居民属于非印欧语系的亚平宁文化。 维兰诺瓦文化时期,拉丁人移入,两者融合。 前7-6世纪,罗马地处伊达拉里亚人、萨宾人与拉丁人的交界点。

19 考古资料显示:罗马城和 罗马国家建立的过程, 就是拉丁部落以巴拉丁丘为中心, 逐渐联合其他部落的过程 传说,罗马的建立者 名罗慕路斯,
罗马城的建立 传说,罗马的建立者 名罗慕路斯, 年幼时曾由母狼喂养。 罗马城源于若干部落的联合 即所谓的“七丘同盟”。 考古资料显示:罗马城和 罗马国家建立的过程, 就是拉丁部落以巴拉丁丘为中心, 逐渐联合其他部落的过程

20 (二)王政时代的罗马社会 王政时代前期即所谓拉丁人和萨宾人时期的罗马, 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
血缘关系是维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 氏族、胞族(库里亚)、部落(特里布斯)构成罗马人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 所谓的王即军事首领,称勒克斯。 所谓的元老院即长老会议。 所谓的库里亚大会即民众大会。

21 王政时代后期 王政时代后期罗马社会正在急剧向阶级社会过渡 即伊达拉里亚人统治时期,地域联系扩大,公共权力初步形成,国家萌生。此间,罗马社会分化加剧,导致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对抗。 所谓的贵族即伊达拉里亚统治者以及土著的氏族长老和部落首领,兼并公共土地,垄断公职,处于特权地位。

22 (三)罗马平民的特征 罗马平民作为罗马社会的特殊群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无权性:罗马平民大都是外来的移民以及脱离罗马血缘群体的社会成员,被排斥于罗马人的氏族、胞族和部落之外,与罗马人无血缘关系,因此不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力,无权分配和使用公有地; 二是私有性:罗马平民由于被排斥于血缘组织之外,在经济上处于分散经营和个体生产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私有倾向; 三是依附性:罗马平民由于被排斥于血缘组织之外,处于无权地位,依附于罗马贵族和氏族部落。

23 罗马与雅典的比较 罗马与雅典在初入文明阶段皆经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对立。然而,罗马与雅典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希腊,雅典与贵族皆为氏族公社的成员,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根源于氏族公社内部的两极分化。在罗马,平民被排斥于血缘组织之外,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包含地域成员与血缘群体矛盾对抗的历史倾向。恩格斯在《起源论》中曾经提到国家起源的三种类型,其中包括雅典类型的国家起源和罗马类型的国家起源。

24 (四)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的改革(第六王)
◎ 改革的背景 社会结构的变化, 需要政治制度的相应变化。 ◎ 内容 一是部落重组,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 吸收平民进一步融入罗马社会。 二是按照财产划分罗马人的社会等级, 确定不同社会等级的相应兵役 即骑兵、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 三是在部落重组的基础上 设立新的公民大会即森都里亚大会, 取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库里亚大会。 意义: 地域关系的发展与公共权力的完善。

25 (五)罗马人的暴动与王政时代的结束 前510年,罗马人暴动,赶走塔克文, 结束伊达拉里亚人对于罗马的统治, 建立罗马共和国。 王政时代结束,
罗马历史进入共和国时期。

26 二、罗马共和国 (一)政治制度 早期的罗马共和国设执政官两人, 由森都里亚大会选举, 贵族出任,权力相等, 任期一年,卸任后进入元老院。
元老院由贵族组成, 是国家权力的中枢机构。 森都里亚大会行使表决权,形同虚设。 早期罗马共和国的实质是罗马贵族的统治。

27 贵族大概起源拉丁、萨宾及迁居罗马的伊达拉里亚三个氏族部落
(二)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贵族大概起源拉丁、萨宾及迁居罗马的伊达拉里亚三个氏族部落 平民的来源大体上有三类:一是氏族部落中的非显贵世家,二是被罗马征服的其他拉丁部落居民,三是大量稍后移居罗马而被排斥在罗马氏族组织之外、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外邦人,他们构成平民的主体。另外,平民中还包括少量脱离保护关系的依附民和被释放的奴隶。

28 (二)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原因: 一、平民被排斥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 不能与贵族分享国家权力, 尤其是不能担任高级官职和进入元老院。
二、无权参与公地的分配和使用。 三、债务奴役的威胁。 进程(1) 前5世纪。 内容——权利的争取。 手段——撤离运动。 结果——保民官(行使否决权)。 十二铜表法(成文法)。 卡努留提出的两条法案。

29 进程2 前4-3世纪。 内容——土地的分配与债务的废止。 结果—— 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 波提利阿法案: 霍腾西阿法案:

30 结果及意义: 1反对氏族制度的一场革命 2贵族与平民上层共同结合成一个新的特权阶层——新贵族集团 3斗争巩固和扩大了共和回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4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机器逐渐得到完善。 5为罗马的强盛及其对外征服提供了条件。

31 (三)意大利的统一 达拉里亚人 2 高卢人 波河流域 3 撒莫奈战争(343—290)征服 中部意大利 4 皮洛士战争 征服南部意大利
1 维爱战争 (bc )征服伊 达拉里亚人 2 高卢人 波河流域 3 撒莫奈战争(343—290)征服 中部意大利 4 皮洛士战争 征服南部意大利

32 (四)罗马人的扩张 布匿战争(前264-146年), 击败腓尼基人在北非的殖 民地迦太基, 征服西地中海。 汉尼拔:特拉比亚河畔
◎ 地中海的征服(1) 布匿战争(前 年), 击败腓尼基人在北非的殖 民地迦太基, 征服西地中海。 汉尼拔:特拉比亚河畔 特拉西美诺湖畔 康京城 札玛城

33 ◎ 地中海的征服(2) 西班牙战争(前210一前133年) 叙利亚战争(前192一前l 88年) 马其顿战争(前215-168年),
◎ 地中海的征服(2) 马其顿战争(前 年), 击败安提柯王朝、 塞琉古王朝 和托勒密王朝 以及希腊诸城邦, 征服东地中海。 西班牙战争(前210一前133年) 叙利亚战争(前192一前l 88年)

34

35 罗马的统治政策 西西里 撒丁尼亚 山南高卢 西班牙 阿非利加 马其顿 亚细亚 山外高卢 塞浦路斯 一 享有充分罗马公民权的拉丁自治市。
二 享有部分罗马公民权的地区。 三 没有罗马公民权而享有自由和独立地位的城市。 四 承认罗马宗主权而依附于罗马的同盟者城市。 五 丧失一切权利和土地被罗马人没收为公地的城市。 意大利以外的行省制度: 行省一词的本意是征服, 行省是罗马人征服的国家财产。 行省制度的核心是竭泽而渔的掠夺性统治, 包税制和国有化则是罗马人掠夺行省的主要方式。 西西里 撒丁尼亚 山南高卢 西班牙 阿非利加 马其顿 亚细亚 山外高卢 塞浦路斯

36 影响 罗马的对外扩张和掠夺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罗马对地中海世界的征服和奴役,加速了其手工业,特别是商业和高利贷业的发展。 罗马社会又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富有阶层——骑士。 大地产的形成和以剥削奴隶劳动为主的农庄经济的出现, 小农的破产和流氓无产者的出现。小农的破产不仅在罗马社会形成了一个寄生阶层,而且动摇了罗马城邦共和制的阶级基础,严重影响了罗马军队的兵源和战斗力。

37 (五)罗马共和国后期的社会矛盾与政治危机
◎ 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 ◎ 小农与大地产主的矛盾 ◎ 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的矛盾

38 ◎ 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 西西里岛奴隶起义(前137-132年和前104-101年) 斯巴达克起义(前73-71年) 历史影响:
◎ 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 西西里岛奴隶起义(前137-132年和前104-101年) 斯巴达克起义(前73-71年) 历史影响: 一 罗马奴隶制的经营方式趋于改变,避免集中使用同族奴隶,分散耕作的特许析产逐渐取代原有的大种植园, 二 奴隶的反抗促使自由人在更大范围内的广泛联合,进而提供了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过渡的深层背景。

39 ◎ 小农与大地产主的矛盾 背景 过程 前133年,提比留·格拉古出任保民官,提出土地改革法案:规定罗马公民每人占有公地的最高限额为500犹格,每户的最高限额为1000犹格,超过最高限额部分由国家收回,以30犹格作为一个单位,分给无地农民。 前123年,盖约·格拉古再次提出改革法案: 恢复提比留·格拉古的土地法案; 粮食法即向失去土地的罗马公民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粮食; 审判法即取消元老院贵族的司法垄断权而吸收骑士加入法官行列; 行省包税法即由骑士在小亚细亚行省行使包税权。

40 马略军事改革 背景 内容 将公民兵制改为募兵制, 服役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供养,服役期满后由国家分给份地。

41 马略军事改革影响 (1)改变了罗马国家的军队构成和兵役制度即以雇佣兵制取代公民兵制,解决了罗马国家兵源不足的问题; (2)导致罗马公民与罗马军队的分离,否定了公民/土地/战士三位一体的制度,进而动摇了罗马共和国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为此后出现的军事独裁统治创造了条件。

42 ◎ 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的矛盾 背景 前125年,执政官弗拉库斯提出扩大罗马公民权授予范围的议案; 前123年,盖约·格拉古再次提出类似的议案;
◎ 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的矛盾 背景 前125年,执政官弗拉库斯提出扩大罗马公民权授予范围的议案; 前123年,盖约·格拉古再次提出类似的议案; 前103年,保民官萨特宁提出扩大罗马公地授予范围的议案; 前91年,保民官德鲁苏第三次提出扩大罗马公民权的议案。 前91-88年,同盟战争。 前90年,罗马元老院通过法案,宣布将罗马公民权授予未参加他们战争和忠于罗马共和国的非罗马公民。 前89年,罗马元老院再次通过法案,规定在60天内放下武器的所有非罗马公民皆可获得罗马公民权。 同盟战争的意义在于,罗马人丧失原有的特权,在意大利半岛的范围内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趋于融合,罗马国家的社会基础逐渐扩大,抑或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过渡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43 (2)前三头同盟即庞培、恺撒、克拉苏的权力分割 (3)恺撒的个人独裁 (4)后三头同盟即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的权力分割
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 (1)苏拉的个人独裁 (2)前三头同盟即庞培、恺撒、克拉苏的权力分割 (3)恺撒的个人独裁 (4)后三头同盟即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的权力分割 (5)屋大维的个人独裁和元首政治的建立。

44 (1)苏拉的个人独裁 BC88当选执政官 朱古达战争 同盟者战争 BC83米特达拉第战争 BC78去世

45 (2)前三头同盟即庞培、恺撒、克拉苏的权力分割
背景 斯巴达克起义 BC 60 前三头同盟

46 (3)恺撒的个人独裁 BC 45 恺撒的独裁统治 BC44

47 后三头同盟即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的权力分割

48 (5)屋大维的个人独裁和元首政治的建立。 BC43 年10月 BC40 剥夺雷必达兵权 BC31 阿克兴海角战胜安东尼 BC30 安东尼自杀

49 元首制 元首即首席元老抑或第一公民 元首政治的历史地位在于从共和政体向君主政体过渡的之间环节,其实质在于共和政体形式下的君主专制。 元首政治时期,元老院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形同虚设,实际权力由元首操纵。大约从公元 3世纪后期开始,元老院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元首政治随之过渡为君主政治。 独裁政治构成一种政治模式向另一种政治模式过渡抑或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制度过渡进程的中间环节。

50 屋大维元首政治 BC27年1月13号元首政治的确立 元首权力的加强 行省统治 元首政治的主要社会基础—元老和骑士 维护奴隶制度 改革军队
对外政策

51 六、罗马帝国 (一)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的繁荣 (二)罗马帝国的衰落 (三) 基督教的兴起及演变 (四)君主制帝国的统治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 (六)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52 罗马帝国版图

53 (一)1-2世纪罗马的政治 “罗马的和平”,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14—68) 弗拉维王朝(69—96年) 安敦尼王朝(96—192)

54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14—68) 提比略(14—37)皇权进一步加强 克劳狄统治时期(41—54) 初步建立了一套官僚机构
广泛授予行省居民罗马公民权 尼禄(54-68)

55 弗拉维王朝(69—96年) 韦伯芗(69-79) 继续向行省扩大公民权 政治、财政、军事改革 长子台塔斯( 79-81)
图密善 (81—96)

56 安敦尼王朝(96—192) 黄金时代 涅尔瓦(96—98) 图拉真(98—117) 哈德良(117—138)
完善了官僚机构;实行官阶官僚制度;《永久敕令—法律基础 安敦尼·庇阿继位(138—161) 马可·奥里略统治时期(161—180):黄金时代就结束 康茂德统治时(18l一192)危机四伏

57 帝国的经济 背景 特点——不平衡

58 (二)罗马帝国的衰落 隶农制约兴起及演变 隶农的出现及特点(BC2世纪至BC1世纪,即罗马共和制帝国时期)
隶农阶层和隶农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1—2世纪) 2世纪后期隶农的人身依附和世袭化的现象开始出现

59 3世纪的隶农 (1)获准成批移入帝国境内的异族人。 (2)安置于边疆行省和部分国有土地上的战俘。 (3)被强迫租佃皇室田产的自由人。
(4)被排斥到边远地区的行省土著居民。 (5)所有来历不明的流浪乞丐。 (6)负伤破产或为逃避税役而寻求庇护的中小地主和其他自由民。 (7)经营土地的部分析产奴。

60 隶农和奴隶有着明显的区别 (1)法律上,隶农一直享有人身自由,尽管实际上他们已被固着在土地上。
(2)隶农有自己的家庭,对其财产有某种程度的私有权。 (3)奴隶只能控告主人犯有叛国罪,而隶农还可因主人犯了刑事罪而控告他。 (4)在许多情况下,刑罚根据处理自由人的那些规范来惩罚隶农,不能随意虐待隶农。 (5)隶农享有部分公民权,在得到主人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担任宗教职务以及当兵服役。

61 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障碍 流氓无产者人数急剧增加 奴隶主阶级及其统治机构日益腐朽。
公元3世纪的危机 根本原因 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障碍 流氓无产者人数急剧增加 奴隶主阶级及其统治机构日益腐朽。

62 公元3世纪的危机的表现 经济上农业的衰落工商业和城市的萧条

63 政治上政局动荡与离心倾向: 公元3世纪的危机的表现 内战、 王位的争夺 (235-284年先后有19个皇帝即位)、 行省的离心倾向
(253-268年各地出现30个割据自立的僭主)。

64 公元3世纪的危机的表现 人民起义 206—207年,意大利发生了布拉领导的起义;公元238年,北非掀起了奴隶、隶农和当地土著居民(柏柏尔人)的起义;263年,罗马造币工人发动暴动,274年,埃及爆发了费尔姆起义。而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久的则是爆发于269年的高卢地区的“巴高达”运动,

65 日耳曼人继续涌入罗马,罗马帝国处境艰难。
公元3世纪的危机的表现 日耳曼人继续涌入罗马,罗马帝国处境艰难。

66 (四)君主制帝国的统治 戴克里先的改革(284—305年) “四帝共治” 100个行省 军事上 经济上

67 君土坦丁(306—336年)的改革 废除四帝共治制以官僚制度统治帝国 迁都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廷(君士坦丁堡)
《米兰效令》,基督教获得合法地位。

68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 提奥多西(379—395年) 统一时期结束 阿卡狄(391一408年)和霍诺琉(395—423年)分治理
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部称“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都城(以后迁至拉文那), 东部称“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廷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

69 (六)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奴隶制危机 人民起义: 高卢巴高达运动、 北非阿哥尼斯特运动 。476年,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

70 日尔曼征服的历史意义 日耳曼人的征服摧毁了腐朽的罗马奴隶制,为西欧封建因素的成长扫除了障碍。 日耳曼人的征服改变了西欧的土地占有形式
第三,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还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 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征服使西欧文明的重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至西欧内陆地区,由城市转至乡村 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征服客观上整合了罗马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等三种异元文化,促成了中古西欧文化——拉丁基督教文化的形成

71 (三)基督教的兴起和演变 1 基督教的兴起 2 世纪末基督教的演变 3世纪基督教的合法化

72 1 基督教的兴起 ◎ 基督教诞生的时空范围: 公元1世纪初的地中海东岸即巴勒斯坦和小亚西部。

73 早期基督教 ◎ 耶酥其人 缺乏信史的明确记载, 是否确有其人,尚无定论。 ◎ 早期基督教 四福音书:马可福音、马太福音、
◎ 耶酥其人 缺乏信史的明确记载, 是否确有其人,尚无定论。 ◎ 早期基督教 四福音书:马可福音、马太福音、 路加福音、约翰福音。 末世论与天国思想。 视上帝为天父和众人皆兄弟。 爱仇如己和以德报怨。 基督教公社。

74 基督教的思想渊源 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一方面,两者的产生皆与苦难的现实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犹太教构成基督教的重要思想渊源。犹太教的神学思想,诸如一神崇拜、救世主和创世论,以及犹太教的经典“创世纪”、“大卫诗篇”和“摩西五经”,在基督教中被明显继承。基督教的最初形式,亦表现为犹太教的分支。 基督教的另一重要的思想渊源是希腊化时代的斯多葛派哲学,该派反对物质享乐,倡导修身养性和清心寡欲,对于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基督教“从普遍化了的东方神学,特别是犹太教神学,与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特别是斯多葛派哲学的混合物中悄悄地产生了”(恩格斯语)。

75 基督教初期教义 其一,崇信耶和华为宇宙唯一真神,上帝将降福于所有民族的选民。 其二,强调只要信仰基督降临,就能得到拯救和上帝的恩赐。

76 基督教初期的政治思想 一是反对罗马和犹太上层的黑暗统治; 二是仇视富人,同情穷人,救济贫困;
三是建立平等的、共同消费的、劳动人民掌权的新社会。 评价

77 2世纪末基督教的演变 彼得派一保罗派 一是社会基础的扩大和信徒成分的变化, 二主教制的产生和教阶制的萌芽,说明有产者已经控制了教会。
三《新约全书》各篇也逐渐定型,补充和解释教义的神学家——教父也开始出现。

78 3世纪基督教的合法化 背景 (1)社会构成的变化富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至3世纪约有信众600万人
(2)教义的变化——反抗的倾向转变为容忍的色彩 主张平等博爱、财产公有、互助合作——倡导劝人驯服、 爱仇如己、忍受现实苦难, (3)教会组织 教堂1800余处。 (4)教会的中心罗马、拜占廷、迦太基、亚历山大里亚等城市

79 合法化的完成 罗马统治者态度的转变 ◎ 米兰敕令 313年,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敕令, 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返还没收的教堂和财物。

80 ◎ 尼西亚会议 325年,君士坦丁在尼西亚 召开基督教主教会议, 旨在统一思想, 规定三位一体的基本信条 作为正统基督教信仰的标志。

81 392年,提奥多西大帝把基督教定为罗马国教,基督教由此成为罗马帝国唯一合法的宗教。
国教地位的最终确立 392年,提奥多西大帝把基督教定为罗马国教,基督教由此成为罗马帝国唯一合法的宗教。

82 罗马法 (一)罗马法的历史发展 1《十二铜表法》之前 2 从《十二铜表法》到共和国的终结 3 帝国的最初100年
2 从《十二铜表法》到共和国的终结 3 帝国的最初100年 4 古典时期:2世纪到3世纪的前50年 5 后古典时期:3世纪中叶到查士丁尼即位 6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527-565) 《民法大全》

83 罗马法的组成部分 (一)公民大会 元老院 和皇帝的立法活动 (二)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作的决定
(三)律师和法学家对法律条文所作的解释

84 罗马法的特点和影响 灵活性 博大精深 对中世纪和近现代西方法学的影响


Download ppt "古代罗马 一、意大利半岛的早期历史 二、王政时代的罗马和塞尔维乌斯改革 三 罗马共和国 四、罗马共和制帝国的形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