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水媒病 (Waterborne Disease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水媒病 (Waterborne Diseas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媒病 (Waterborne Diseases)
Ch 5 水媒病 (Waterborne Diseases) 授課老師:王根樹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網站之內容皆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使用-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2 生活環境危害因子 化學性 物理性 生物性 人體工學 如:氣(液)態 如:噪音.振動 如:濾過性病毒 如:姿勢問題 粒狀物 非游離輻射 細菌昆蟲 動線設計 游離輻射 動物 工具.物品設計 . 環境媒介(空氣.水.土壤) 居家環境 學校環境 職業環境 室內空氣污染 通風(CO,溫度,溼度) 有機溶劑 病媒管制 照明 粒狀污染物 動線規則 公廁 噪音 課桌椅設計 游離輻射 感染 其他生活環境 空氣污染與噪音 飲用水與水污染 毒物與廢棄物

3 水污染的原因 在開發中國家, 80%的疾病與水直接或間接相關 水中污染物包括: 合成有機化合物 無機化合物 & 礦物質 放射性物質
耗氧性廢棄物 植物營養鹽 沈積物

4 與水相關的個人衛生問題 在你喝下水之前,你認為你喝的水經過了哪些處理? 在你用完水之後,你認為你用過的水又經過了哪些處理? 廢污水處理率︰
美國74%、德國86.5%、瑞典99%、加拿大57%、台灣?

5 何謂高品質的飲用水? 沒有可能影響人類健康的污染物 喝起來無異味 水中溶解性物質濃度低(Ca2+、Cl-、SO42-、Na+..)
水溫約為10oC 儘可能的減少氯化程度 大部分水的硬度來自鈣和鎂,軟水地區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通常較硬水地區為高 過高濃度的金屬物質(如銅)會降低水的口感 水的味道和有毒的化學物質有關?

6 需氧量 水質指標之一 BOD - 生物需氧量 細菌在水中分解污染物所消耗的溶氧量 COD - 化學需氧量 化學反應所消耗的氧
台灣大學 王根樹 水質指標之一 BOD - 生物需氧量 細菌在水中分解污染物所消耗的溶氧量 COD - 化學需氧量 化學反應所消耗的氧

7 Oxygen Sag Curve

8 污水 引起水媒病 導致霍亂、肝炎等疫情 影響水生生物及水生態系統 Flickr meg and rahul

9 無機污染物 金屬 鉛 鎘 石棉 日本汞污染 - 水中生物將汞轉換為甲基汞,造成突變、中樞神經系統受損.
Carnon River pollution The Carnon River is heavily polluted with iron hydroxides and a mix of heavy metals, a legacy of the intensive metal mining in this area, which has what is reported to be the highest ground arsenic count in the world. The impact is clear at this point in the river, although a variety of river grasses and plants seem to be happy enough in spite of the pollutants. Wiki Gillette, Bill

10 無機污染物 毒性 致癌性 神經系統損害 危害水生生物 減少農產品收獲量 導致金屬物品腐蝕

11 金屬污染案例: 日本的水俁病和痛痛病 20世紀50年代,日本水俁市的一家化工廠將含有汞的廢水排入港灣。水中的汞經食物鏈累積到魚貝類中。當地居民因長期食用含汞的魚貝類而造成慢性汞中毒,此為著名的公害事件 - 水俁病。 大約同一時期發生在日本的痛痛病,則是患者長期食用含鎘廢水污染農田所生產的水稻造成的。痛痛病患者骨骼變脆,全身骨節疼痛難忍,嚴重者最終因劇痛而死亡。

12 台灣西南沿海的烏腳病 日治時期 有零星案例,稱為「自發性脫疽症」。因患者不多、醫療設施落後,未引起注意。 1954
由高聰明與高上榮兩位學者,以「特發性脫疽」之名,發表於台灣醫學會雜誌。 1956 臺南縣安定鄉「復榮村」傳出怪病,全村553人中有490人出現皮膚色素沉著過多及角化現象,比例達九成以上。1958年起媒體開始報導,醫學界開始投入研究;台大醫院及公衛所組團下鄉調查。

13 烏腳病症狀 烏腳病的病症大致可分為麻木、刺痛、轉黑、潰爛等階段;
發病過程為:四肢末梢缺血(血栓閉塞性血管炎或閉塞性動脈硬化),患部皮膚蒼白或呈暗紫色,腳末端麻痺、發冷發紺,腳底會刺痛,症狀嚴重、惡化後造成趾頭變黑、潰瘍,發出惡臭; 並由腳趾開始壞疽,逐漸蔓延,最後需要截肢。 台灣大百科(

14 烏腳病症狀 除了四肢的壞疽症狀,還會引起各種癌症的罹患率,行政院衛生署在 年統計發現,烏腳病流行地區之民眾罹患皮膚癌、膀胱癌、腎臟癌、肺癌、肝癌的比例顯著偏高。 台灣大百科(

15 一個年輕的烏腳病犧牲者... 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

16 烏腳病 1962年,台大烏腳病防治小組在當地為4萬多名住民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之結果顯示,當地烏腳病盛行率0.89%、皮膚癌盛行率1.08%,比一般地區明顯偏高。 1962年陳拱北、吳新英教授在《臺灣醫學會雜誌》發表關於飲用水源與疾病之關係的研究報告指出,烏腳病流行地區飲用深井的居民罹病率最高,首度確定烏腳病的病因,與飲用地下水有關。 水質分析發現,此深井水砷含量高達0.4~0.6 ppm,遠高於合理標準。 台灣大百科(

17 民國四十八年,陳拱北 教授率團前往烏腳病地區調查...
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

18 有機污染物 三鹵甲烷 廢油 汽油 有機溶劑 多氯聯苯 DDT

19 有機污染物 毒性影響 癌症 神經系統損害 危害水生生物及生態系 Wiki Lamiot

20 漏油事件 全球漏油事件持續增多 釋放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 生態危害 野生生物 水生生物 清理至何種程度才算是“乾淨”?
Wiki Antandrus 全球漏油事件持續增多 釋放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 生態危害 野生生物 水生生物 清理至何種程度才算是“乾淨”? Wiki Antandrus

21 生物性 細菌:大腸桿菌(腹瀉) 病毒:肝炎, 腦膜炎 原生動物- 梨形鞭毛蟲和隱孢子虫會造成腹瀉, 痙攣性陣痛及疲勞. 蠕蟲- 條蟲和圓虫
主要影響兒童 Dr. Stan Erlandsen

22 登革熱 登革熱係由蚊子(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傳播的急性病毒性熱疾,以高熱、頭部、肌肉、骨頭、關節的奇痛,後眼窩痛以及發疹為主要症狀。
發生地區主要在熱帶及亞熱帶有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特別是埃及斑蚊較多之地區,包括亞洲、中南美洲、非洲及澳洲北部,以及部分太平洋地區島嶼。 人類被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吮而受到感染,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5天間,病人血液中有病毒活動,稱之為病毒血症期(viremia)。台灣重要的病媒蚊包括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病媒蚊叮咬病毒血症期的病患8~12天後,則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

23 Wiki Own scan, slightly modified
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

24 說明:手臂被蚊蟲叮咬5分鐘後立即出現過敏反應
台灣大學 蔡坤憲 說明:手臂被蚊蟲叮咬5分鐘後立即出現過敏反應 說明:小琉球登革熱爆發,一名中學生罹患登革熱在家吊點滴休息 (症狀:眼窩痛、關節痛、出疹等) Source: 蔡坤憲 台灣大學 蔡坤憲

25 國立台灣大學 校園蚊蟲孳生源勘查 蔡坤憲 國立台灣大學 流行病學研究所 台灣大學 蔡坤憲

26 Source: 蔡坤憲 台灣大學 蔡坤憲

27 登革熱 - 住家孳生源 地下室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28 登革熱 - 住家孳生源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29 國家文化資料庫 國家文化資料庫

30 殺蟲劑 部份致癌 含氯殺蟲劑多已禁用 Wiki Lamiot

31 營養鹽 大量的植物使用 水中耗氧增加 魚群死亡 藍嬰症 vs. 硝酸鹽 Wiki Lamiot

32 減少溶氧 使水生生物暴露到熱衝擊 外來物種增生

33 沈積 使水體混濁 減少光合作用 阻斷食物鏈 帶來細菌、營養鹽和病原體 破壞棲息地 湖泊堵塞 Wiki Colin Inverarity

34 pH 自然環境範圍: 酸和鹼 工業廢棄物 魚群死亡 CWEP

35 Pollution of Lakes

36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Septic Systems Salt water Gasoline

37 Biological Magnification
PCBs Move into fats Bioaccumulate Highly toxic, very persistent

38 Septic Tanks

39 水污染 點源污染: 污水排放管或其他來源 非點源污染: 例如農業逕流或空氣傳播的排放源

40 水質與健康 飲用水的主要來源是地表水 地表水容易被水中不同的病原體和化學物質污染
新的分析方法可以檢測化學物質至ppt濃度。然而微生物檢測則是費時且昂貴的。

41 WHO

42 Waterborne diseases Cholera (bacteria) - 120,000 deaths per year
Diarrhea (bacteria/viruses/protozoa) million deaths per year Trachoma (沙眼,bacteria) 8 million blindings per year Hepatitis (virus) 7 million cases per year Guinea Worm (線虫,worms) 1 million cases per year Schistosomiasis (血吸虫病,worms) million/year Malaria 2 million deaths per year OVER 10,000 children die every day due to water borne diseases.

43 水中的微生物-水媒疾病 阿米巴原虫 桿菌性痢疾 霍亂 腹瀉 大腸桿菌 A型肝炎 梨形原虫 傷寒 沙門氏菌 鉤端螺旋體

44 污染者 水媒病原體的主要來源是人和動物的排泄物 細菌、病毒及原生動物
主要的考慮原素為病原體毒力 (Vir), 感染劑量(InfD), 及環境的持續力 (Per).

45 歷年校園水污染導致傳染病流行事件-1 80年高雄縣橋頭鄉某國小,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350人,侵襲率28%。
82年台中市北區某國小,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360人,阿米巴性痢疾4人,侵襲率18.27%。 ※學校飲水使用自來水,洗滌使用地下水(可能有混合使用的情形) 84年桃園縣平鎮市某國小,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407人,侵襲率12.15%。 ※校園有三座地下井水供廁所與洗手台;水塔經年未洗,污泥污染嚴重,井水檢出桿菌性痢疾桿菌,確認遭受污染 案例1:其原因是水源和廁所距離僅三公尺,導致該校地下水井遭廁所排泄物污染,由供水管線經水龍頭傳遞至全校師生。 案例2:該校地下水水源遭受化糞池之污染。 案例3:感染源可能來自於使用遭受污染的地下水。

46 歷年校園水污染導致傳染病流行事件-2 84年台北縣淡水鎮某工專A型肝炎確定病例126人,侵襲率8.11%。
※該校於當年年初才裝設自來水管線,但除了飲水機用水為自來水外,其餘盥洗用皆仍為地下水。當地社區之化糞池與該校地下水水源的距離非常近,約只有3公尺左右。 案例4:其原因研判是飲用水井與化糞池距離不到四公尺,導致污水滲透污染飲用水源。

47 歷年校園水污染導致傳染病流行事件-3 86年新竹縣關西鎮某國小,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170人,侵襲率36.4%
※使用自來水供廚房與飲用水;二座地下井水供廁所與洗手台。問卷統計分析發現,使用洗手台的水刷牙/漱口之相對危險性有顯著意義(與地下水污染相關)。 87年桃園縣八德市及龍潭鄉三所國小,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69人 ※自來水和地下水混合使用,由於井水距離化糞池不到15公尺,水質因而受到污染 案例5-6.原因是因該校將抽用的地下水與自來水混用,而地下水可能遭受化糞池的污染。

48 歷年校園水污染導致傳染病流行事件-4 96年台中市某國小,桿菌性痢疾確定病例64人,疑似個案378例,侵襲率20.8%。環境檢體1件志賀氏痢疾桿菌陽性、3件檢出大腸桿菌群、1件檢出大腸桿菌群及糞便性鏈球菌,皆為淺水井所供應之地下水。 ※由流行曲線圖及紅色色素拋放結果研判,本次疫情可能系先藉由接觸傳染將病原菌散播於校園內,再續由共同暴露於遭污染地下水源後,迅速擴大疫情。

49 英國 John Snow(1813 ~ 1858)在1854年對倫敦霍亂病源的追蹤,為現代流行病學發展史重要一頁。
1854年John Snow將爆發霍亂疫情的位置標示在倫敦市地圖,明顯發現霍亂發生的地點與抽水機有高度的相關性,推知得病的倫敦市民皆喝了不潔的飲用水,因為病人嘔吐物和糞便中存在著「毒素」污染了水源;並發現疫情源於布羅德街(Broad Street)的一具抽水機。 Snow醫師主張封閉抽水機所在的水井。當此水井封閉、取水地點改變之後,疫情也隨即停止,證明霍亂經由水媒致病。 英國 John Snow(1813 ~ 1858)在1854年對倫敦霍亂病源的追蹤,為現代流行病學發展史重要一頁。

50 TYPHOID MARY(傷寒瑪莉) Mary Mallon was an Irish cook who moved from place to place preparing food for others. She was a passive carrier of the disease and carried no symptoms of it. Give rise 1300 cases in her life time. 瑪莉‧馬龍,愛爾蘭人。工作是廚師,同時也是傷寒桿菌的「健康帶原者」,沒有傷寒的症狀,但是卻會把傷寒桿菌傳給其他人。 在他有生之年中,估計有1300人以上被他傳染傷寒。

51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台灣大學 王根樹 2011/10/29 visited
Flickr meg and rahul Wiki Gillette, Bill visited David Woodfall/Tony Stone Images 版權聲明 51

52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 照片攝於民國 48年 2011/10/29 visited 52

53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http://maxsb.edu.glogster.com/ddt-in-food-chains/
2011/10/29 visited Wiki Lamiot 2011/10/25 visited Wiki Antandrus Wiki Dr. Stan Erlandsen 53

54 Wiki Own scan, slightly modified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Wiki Own scan, slightly modified 2011/10/29 visited 台灣大學 蔡坤憲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54

55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國家文化資料庫 2011/10/29 visited Wiki F Lamiot 55

56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Wiki Colin Inverarity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Wiki Lamiot 2011/10/29 visited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Wiki Colin Inverarity CWEP 56

57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2011/10/29 visited WHO 台灣疾管局 57

58 Wiki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Mallon-Mary_01.jpg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Wiki 2011/10/25 visited Wiki 58


Download ppt "水媒病 (Waterborne Disease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