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0
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對台灣企業的機會與挑戰
台灣經濟研究院 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對台灣企業的機會與挑戰 與談人:洪德生 院長 2008年5月31日
1
經濟整合的階段 經濟同盟 - 共同市場加上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調和harmonization 共同市場 關稅同盟
- 關稅同盟加上勞工及資本自由移動 關稅同盟 - 會員國間自由貿易且採取共同的對外貿易政策 自由貿易區 - 撤除會員國間之商品貿易障礙 優惠貿易區 -會員國間之貿易障礙低 資料來源:960510黃志鵬局長財訓所演講FTA實務
2
New Zealand-Australia
Recent development of RTAs/FTAs--Asian Bloc Japan: Singapore (2002), Mexico (2005) Malaysia Philippines Korea: Chile (2003) EFTA Singapore Singapore: Japan (2002), New Zealand (2000), EFTA (2002), Australia (2003), USA (2003), Jordan (2004) New Zealand: Australia (1983), Singapore (2000) Australia: New Zealand (1983), Singapore (2003), USA (2004), Thailand (2004) Chile ASEAN +3 (China, Japan & Korea) Initiative China-Hong Kong; China-Macau CEPA(2003) Japan-ASEAN FTA (Completion in 2012) AFTA(1992) ASEAN-China FTA (Completion in 2010) New Zealand-Australia CER(1983) 資料來源:960510黃志鵬局長財訓所演講FTA實務
3
資料來源:江啟臣,亞洲新政局新展望,2008亞洲政經景氣研討會,
台灣經濟研究院主辦。
4
ASEAN plus系統之經濟整合現況 已生效協定 東協自由貿易區共同有效優惠關稅方案協議 1992/01/28生效 東協加三「清邁倡議」
2000/05通過 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協定(貨品貿易協定) 2005/07/20生效 東協-韓國自由貿易協定(貨品貿易協定) 2007/06/01生效 仍在談判、討論中的協定 東協-日本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 2008/04/15簽署 東協-澳洲-紐西蘭自由貿易協定 談判中(預計2008完成) 東協-印度自由貿易協定(貨品貿易協定) 談判中 東協加三(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 討論中 東協加六(中、日、韓、澳、紐、印尼)自由貿易協定 資料來源:江啟臣,亞洲新政局新展望,2008亞洲政經景氣研討會, 台灣經濟研究院主辦。
5
FTA未來重要發展 東協自由貿易區(1992)→東協經濟共同體(2015)。
東協加三(日中韓一起)、「東亞高峰會」(東協加三與紐澳印 度共16國)等區域經貿倡議或安排;東北亞的日韓FTA能否成局更是備受注目,今年「日韓FTA」可能重起談判(日本的興趣在澳洲、印度;韓國的興趣在美國與歐盟;中國對確保能源的興趣大過區域主義)。 美韓FTA一旦美國國會批准,將有巨大骨牌效應,譬如韓國與歐盟FTA。 貿易以外議題:完整的經濟整合應當涵蓋「匯率機制」與「資本 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東亞共有3兆美金價值的外匯存底), 甚至亞洲貨幣單位(ACU)等金融整合議題。ACU目前已在「東協加三」合作架構下積極運作。 資料來源:洪財隆,東亞經濟整合中的FTA與FDI,2008亞洲政經景氣研討會, 台灣經濟研究院主辦。
6
東亞區域整合的特質 區域內貿易比重大幅提昇,尤其是中間產品貿易。 貿易與外人直接投資(FDI)關係密切。
大概有2/3標準化商品的貿易受到上述「跨國生產分工」型態的影響,涵蓋領域逐漸從電子擴散到紡織、汽車零件、醫療器材等。 中國日益融入、也強化東亞生產網絡(區域內中間產品貿易、對外最終消費產品貿易),而兩岸同屬其中一環。 日本與中國領頭的相互競爭。 資料來源:洪財隆,東亞經濟整合中的FTA與FDI,2008亞洲政經景氣研討會, 台灣經濟研究院主辦。
7
((Fujita Fujita ¡®¡®Hamaguchi Hamaguchi¡A¡A2006 2006¡^¡^
東亞區域內貿易比重大幅提昇 ((Fujita Fujita ¡®¡®Hamaguchi Hamaguchi¡A¡A ¡^¡^ 資料來源:洪財隆,東亞經濟整合中的FTA與FDI,2008亞洲政經景氣研討會, 台灣經濟研究院主辦;引自Fujita & Hamaguchi,2006。
8
南亞區域整合 東亞地區是印度FDI來源的重要區域之一:東亞各國對印度的 FDI約佔全球對印度FDI的六分之一。
亞洲各國為印度重要的貿易夥伴:因地緣經濟之因素使然,亞 洲地區(東亞、ASEAN、西亞、東北亞與南亞)傳統為印度對 外經貿的主要夥伴。 印度與東協正洽簽FTA:印度與東協在2003年簽署「廣泛經濟 合作架構協定」,並決定建立貨物、服務與投資的自由貿易協 定,已進入最後談判階段。 印度與部分東南亞國家已簽署經貿合作協定:印度已經與新加 坡及泰國簽署了經貿合作協定。 印度與中國積極洽簽FTA:雙方預計在2010年提升雙邊貿易至400億美元,也積極運作FTA談判,若雙邊FTA成立,將是一個涵蓋了24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佔全球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9
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的威脅 可能經貿效應:截至目前,東亞的經濟整合仍相當「淺」,亦即多集中在關稅部分(但各國其實都已經不高,如機器零組件或其他中間產品)。 對個別產業與整體吸引FDI有部分妨害。 地緣政治:「中國因素」+東亞區域主義→對台灣造 成孤立(夥同經濟以外領域)→台灣向中國傾斜。
10
對台灣的機會 改善兩岸關係、重啟對話的契機。
在正常化兩岸經貿關係的基礎上,台灣應利用機會推動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安排,相信也是區域內其他國家所樂見。 運用兩岸經貿正常化可能形成的中港台經濟圈優勢槓桿,擴大、提升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隨著ASEAN可能扮演東亞區域主義的主角,推動促進台灣與東協多元交流互動的「『心』南向政策」。 亞洲崛起,未來台灣在思考亞洲區域戰略時,不該只是以東北亞或東南亞為侷限,而是應以包含印度、南亞在內的更廣之亞洲為區域範圍。而且是不僅政治安全上的思維應如此,經濟展略上的考量更應如此。
11
心南向的因應策略--- 善用台灣在東南亞的比較優勢
面對中國對東南亞的外交攻勢,台灣應由其在東南亞的比較優勢思考可採行之應對。例如,中國不可能輸入東協之勞工,那麼我方應考慮善用外勞政策,要求與勞工輸出國定期舉行部長級之對話,提供官方管道解決外勞問題並檢討外勞政策,甚至進一步提升到勞工代訓的合作。 台灣亦可從經貿外交角度切入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東南亞國家,如提供普遍關稅優惠(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以提升相互關係。 四、善用台灣在東南亞的比較優勢 面對中國對東南亞的外交攻勢,台灣應由其在東南亞的比較優勢思考可採行之應對,例如,中國不可能輸入東協之勞工,那麼我方應考慮善用外勞政策,要求與勞工輸出國定期舉行部長級之對話,提供官方管道解決外勞問題並檢討外勞政策,甚至進一步提升到勞工代訓的合作。此外,台灣亦可從經貿外交角度切入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東南亞國家,如提供普遍關稅優惠(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以提升相互關係。
12
心南向的因應策略--- 重視與東南亞通婚的外交效應
東南亞外籍配偶的快速增加,配偶與其下一代是台灣對東南亞發展對外關係的最佳資產。 過去台灣在對東南亞關係的經營之中,不只外交人力、資源有限,缺乏長期經營的綿密人際網絡,連最基本的東南亞語文、文化人才也付之闕如。 透過通婚深化彼此的關係,其子女更是台灣未來拓展東南亞關係的外交尖兵,他們不僅代表台灣,同時與東南亞有血緣上的關係,更可能精通東南亞的語言文化。 重視他們,培養他們,將有助增加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肯定與認同。 六、重視與東南亞通婚的外交效應 隨著東南亞外籍配偶(新娘居多)的快速增加,台灣內部對東南亞外籍配偶的關切也與日俱增,不過大多集中在家庭、教育、社會、文化等層面的討論。但是長遠觀之,東南亞外籍配偶與其下一代其實是台灣了解、交往東南亞,以及對東南亞發展對外關係的最佳資產。過去台灣在對東南亞關係的經營之中,不只外交人力、資源有限,缺乏長期經營的綿密人際網絡,連最基本的東南亞語文、文化人才也付之闕如。所以雖然有幾波「南向政策」,但過度強調經貿利益,且主要在消極防止西進中國大陸,並未能達到真正交往東南亞的效果,更別談建立深厚的邦誼。如今在台灣的東南亞外籍配偶即是台灣交往東南亞最佳的管道,透過通婚深化彼此的關係,了解彼此的文化,其子女更是台灣未來拓展東南亞關係的外交尖兵,他們不僅代表台灣,同時與東南亞有血緣上的關係,更可能精通東南亞的語言文化。所以,台灣沒有理由忽視東南亞外籍配偶,更必須以長遠的眼光看待東南亞外籍配偶與其下一代對台灣經營東南亞關係的潛在貢獻,重視他們,培養他們,而此也將有助增加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肯定與認同。畢竟,通婚是最深入的整合。
13
台灣的機會--南亞區域經濟合作 藉由南向政策的基礎進軍印度市場:我國廠商應可透過過去南向政策所打下的基礎,透過在東南亞地區的基地或與外國廠商合作之方式,前進印度市場。 適當利用印度的FTA進軍印度市場:印度已與新加坡、泰國簽署了經濟合作協定,也預定於今(2008)年與東協簽訂FTA,我國廠商可於台灣接單,再藉由在東南亞的生產基地,出口產品至印度市場銷售,其間可透過關稅優惠措施以降低經營成本。此外,亦可透過台商於東南亞國家設立控股公司的方式,以便與印商進行合作,由印商進口產品至印度市場。
14
台灣的機會--南亞區域經濟合作 東亞與西亞各國是印度重要貿易夥伴,台商經營印度市場將有利深耕東亞市場,並開發中亞、中東與非洲市場:台商除可進軍印度市場之外,亦可藉印度將產品銷往東亞與歐美市場;此外,因為印度近年來積極經營中東與非洲市場,因此在短期策略上,進入印度市場的台商可連結東南亞與印度、南亞間的經貿與投資,深耕此一區塊的經營,長期策略則是將印度與南亞市場作為「新西進」(前進中東、中亞與非洲)的跳板。
15
對台灣的機會 ★對自由貿易港區的法規鬆綁,以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
★1996簽訂資訊科技協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 ITA)(1997年生效),目前已有七十個國家加入(包括台灣),涵蓋了全球百分之九十七的IT產品貿易。台灣出口四成左右屬於資訊通訊相關產品,可避免被排除在FTA之外的關稅障礙。 ★對自由貿易港區的法規鬆綁,以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 ★拓展企業的全球布局,例如除了加強到中國以外新興經濟體的佈局,以減緩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更應加強對先進國家的佈局,以吸取較先進的技術知識。
16
對台灣的機會 台灣對東協十國的出口貿易金額變化 單位:億台幣;%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汶萊 4.2 4.3
台灣對東協十國的出口貿易金額變化 單位:億台幣;%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汶萊 4.2 4.3 5.3 4.4 5.4 緬甸 39.0 22.7 25.3 21.9 23.0 印尼 520.3 624.0 750.1 805.8 947.2 馬來西亞 1,046.4 1,361.5 1,332.6 1,562.5 1,724.0 菲律賓 790.2 1,302.9 1,355.3 1,428.3 1,569.1 新加坡 1,711.1 2,120.0 2,465.0 2,872.0 3,297.8 泰國 881.4 1,075.7 1,194.1 1,450.8 1,663.6 柬埔寨 71.6 91.1 106.2 130.8 139.1 寮國 0.5 0.9 0.7 0.8 0.6 越南 915.2 1,146.2 1,301.7 1,554.5 2,205.0 ASEAN 成長率 5,979.9 7,749.5 29.6 8,536.0 10.2 9,831.9 15.2 11,574.8 17.7 台灣 49,524.8 58,178.0 17.5 60,842.1 4.6 69,266.0 13.9 77,069.9 11.3 ASEAN占台灣之比重 12.1 13.3 14.0 14.2 15.1
17
對台灣的機會 台灣自東協十國的進口貿易金額變化 單位:億台幣;%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汶萊 0.1 0.7
台灣自東協十國的進口貿易金額變化 單位:億台幣;%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汶萊 0.1 0.7 緬甸 11.5 12.5 16.5 15.9 20.0 印尼 1,007.4 1,378.7 1,461.5 1,694.4 1,897.6 馬來西亞 1,636.4 1,813.3 1,673.3 1,961.6 2,030.5 菲律賓 1,061.9 1,024.9 897.1 899.7 744.5 新加坡 1,330.2 1,439.3 1,593.2 1,655.1 1,568.2 泰國 815.0 927.7 924.0 1,074.5 1,184.8 柬埔寨 1.2 1.4 1.6 2.0 2.5 寮國 2.1 2.9 12.9 8.2 越南 156.2 201.4 222.1 274.4 337.3 ASEAN 成長率 6,020.5 6,801.3 13.0 6,792.2 -0.1 7,591.3 11.8 7,793.7 2.7 台灣 43,837.2 56,275.9 28.4 58,445.9 3.9 65,684.1 12.4 71,781.9 9.3 ASEAN占台灣之比重 13.7 12.1 11.6 10.9
18
對台灣的機會 台灣對中國貿易 年 總出口 (百萬美元) 總進口 對中國出口比例(%) 自中國進口比例(%) 2004 48,930.4
16,792.3 26.8 10.0 2005 56,271.5 20,093.7 28.4 11.0 2006 63,332.4 24,783.1 28.3 12.2 2007 74,279.1 28,019.2 30.1 12.8 資料來源:大陸委員會
19
對台灣的機會
20
對台灣的挑戰 競爭對手國韓國與東協、美國、歐盟、加拿大、中國陸續進行FTA的談判及簽署,對台灣產業出口影響隱憂較大,例如ICT產業。
東協地位的加強,以東協加X的模式擴展。 與主要貿易伙伴諸如美國、日本、新加坡、紐西蘭及菲律賓等國洽簽FTA的迫切性。 兩岸經貿限制開放對我社會之實際影響充滿不確定性,缺乏經濟戰略縱深,過度依賴中國經濟的疑慮與風險仍未消除。
21
對台灣的挑戰 改善投資環境,改善非貿易財,培養聚集資源的能力。 發展知識密集經濟,培養知識能力從注重科技政策及教育政策著手。
加強服務業出口競爭能力,參與新興國家的生活相關服務業投資。 致力高階製造出口競爭能力,發展新世代關鍵零組件與設備。 發展台灣成為全球加值服務中心。
22
發展全球加值服務中心的挑戰 發展台灣成為全球加值服務中心的理由: (1)掌握全球化的趨勢 (2)強化產業服務內涵提升附加價值
(3)以服務促進生活品質。 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及提升國民生活品質的需求,服務業的發展逐漸受世界各國所重視,在商品貿易外,服務貿易已成為國際分工重要且深具潛力的一環。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取代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為經濟成長的驅動力,因而台灣必須再提升服務的創新能量。
23
謝謝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