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台灣的產業發展與外貿政策 台灣經濟發展導論 第四講
2
本講目的 瞭解台灣經濟發展中產業發展的政策。 產業政策與外貿政策、金融配搭措施。 國際經濟變動、兩岸關係與台灣產業發展的前瞻。 例如
八吋晶圓是否可引到大陸生產之爭議!? 聯電案引發兩岸經貿與政治的關係? Notebook生產移到大陸
3
產業發展與外貿政策 產業政策內涵 產業及外貿發展階段 台灣的經濟計畫 台灣產業及外貿發展之展望
4
產業政策的內涵* 產業政策的意義 產業政策的特性 產業政策的範圍 產業政策的工具 *(本段參考經建會資料)
5
產業政策的意義 產業政策是泛指政府運用各種財政、金融、貿易等政策工具,直接、間接介入產業活動,以導引產業發展及結構調整之統稱。
產業政策確係人為措施,但未必違背市場原則,運用得當則有逐漸強化市場機能的作用。 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正常市場機能無法有效率運作時的情況。例如:國防、外交、防治污染、公共衛生,民間不願承擔,只能由政府來做。
6
例如:政府為激發產業活力、或為改善投資環境、或當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時,則進行必要的干預,以匡正市場機能;
更重要的是,當客觀環境改變時,政府可以因勢利導,採取必要的政策調整,推動產業朝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7
產業政策的特性 產業政策隨經濟發展階段而調整。
產業政策的演進,大體上係由早期政府主導的保護幼稚工業措施,逐漸演變為充分尊重市場機能、順應國際分工專業化潮流的自由化政策。 產業政策因各國資源稟賦、經濟發展階段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8
例如日本由於天然資源缺乏,自一九六O年代即確立「技術立國」的產業發展方向。
臺灣條件與日本相似,但發展起步較晚。1990年代國民黨政府以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為發展目標。2000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以建設臺灣成為「綠色科技島」為發展目標,並倡議把台灣成為「全球運籌中心」(物流中心)。 產業政策除應考量國內情勢,更須配合世界趨勢與潮流,才能維持國際競爭力。
9
產業政策的範圍 我國政府政策介入產業活動的範圍大致重點: 法規制度 基礎建設 公害防治 貿易促進 研發獎勵 人才培訓 能源及水資源供應
新興產業發展以及衰退產業之振興等。
10
產業政策的工具 設定發展目標:政府衡酌主客觀條件,規劃、設定整體產業或個別產業之目標遠景,導引業者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促進永續經營。
租稅措施:如發展初期採行關稅保護、外銷退稅、保稅制度、租稅減免,以及針對研究發展、污染防治、自動化等之功能性獎勵。 金融措施:如外匯管制、提供低利融資或貸款等。 行政輔導:如開發工業園區、協助研究發展及技術轉移、資訊提供、人才培訓、能源供應等。
11
評論: 各種經濟政策要避免POPULIST POLICIES,以免失去政策的有效性與公平性。 民粹主義 (國內翻譯) 媚民政策 (實際意義)
12
台灣產業政策的演進 台灣產業發展的主軸,由民國30年代的農業、40及50年代的輕工業、60年代的重化工業、到70年代的以後的高科技工業,產業政策從保護、獎勵到以市場競爭政策為主,產業政策的重點也從生產轉為研究發展。 (見圖表1、圖表2) 台灣對外貿易政策與產業政策、金融措施息息相關。
13
台灣產業發展與貿易政策階段 戰後恢復期 (1946-51) 第一階段進口替代 - 輕工業 (1952-60)
輕工業出口擴張 ( ) 第二階段進口替代 - 重化工業 ( ) 經濟自由化 及高科技工業萌芽時期 (1981─1990) 高科技工業出口擴張時期( ) 產業調整及發展(2001-)
14
經建會資料
15
戰後恢復期 ( ) 背景 資本設備嚴重破壞 高通貨膨脹 基本需求暴增 韓戰之轉機
16
戰後恢復期 ( ) 2 產業發展政策 產業重建 增加基本需求 保護國內產業 進出口管制 基本產業:肥料, 水泥, 紡織, 糖
17
戰後恢復期 (1946-51) 3 配套金融措施 影響 發行新台幣 優惠利率 通貨膨脹 經濟漸穩工業產值提升至戰前水準
美援( , US$1,482 Million)
18
第一階段進口替代 - 輕工業 (1952-60) 背景 缺糧, 缺資金及外匯
缺糧, 缺資金及外匯 低所得 (GNPPC 1952 US$196, 1965 $217) 高失業率 ( %, ) 外貿政府雙赤字
19
第一階段進口替代 - 輕工業 2 目標:穩定物價;賺取外匯、擴展國外市場、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人投資、創造就業機會 。
鼓勵進口替代。鼓勵國內產業發展及生產產品代替進口,達到節省外匯支出,發展國內自製自產的目的,如紡織品、鞋襪、家電產品,甚至汽車業(稱為扶植「幼稚」產業)。 , 開始土地改革政策,包括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和耕者有其田。
20
第一階段進口替代 - 輕工業 3 1953-56實施第一期四年經濟建設計畫,採取工農同時發展策略。
發展之重點產業為輕工業:肥料、電力、紡織。 注重農產加工產業如紡織和三合板。 1959,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放寬貿易管制、促進出口、鼓勵儲蓄與節約消費、改進投資設廠。 1960,獎勵投資條例。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及鼓勵出口產業。
21
第一階段進口替代 - 輕工業 4 產業政策 目標: 穩定物價, 賺外匯, 吸引投資, 增加就業 促進進口替代 土地改革
第一次四年計劃, 工農並行發展 基本產業: 肥料, 電力, 紡織
22
第一階段進口替代 - 輕工業 5 金融措施 外銷退稅,外銷低率貸款,實施「外銷品退稅辦法」(1955) 外匯結匯證 匯率貶值 (1952, NT$15.6, 1955, $23.2, 1965 $40, 1986 $35.5, 1990 $27.1, 1999 $33) 獎勵投資:實施「外國人投資條例」(1954)、「華僑回國投資條例」(1955)、「獎勵投資條例」(1960),對特定產業給予五年免稅、投資抵減之優惠。
23
第一階段進口替代 - 輕工業 6 關稅保護 管制進口 影響 經濟成長快速, 外匯增加, 農產加工多
24
輕工業出口擴張 ( ) 背景 國內需求飽和 國內生產能力未全部利用 轉為出口擴張
25
輕工業出口擴張 ( ) 2 產業發展 設立高雄(1966)、楠梓(1971)、台中(1971)加工出口區
26
輕工業出口擴張 (1961-71) 2 金融措施 影響 單一匯率 1960-71, GNP 年成長率 9.9%
1971每人GNP US$443 外貿盈餘外匯漸增
27
第二階段進口替代 - 重化工業 (1972-80) 3 背景 公共設施不足 勞工缺乏 中間品缺乏 貨幣供給快速增加
1973石油危機及其他國際衝擊 開放國內市場及台幣升值壓力
28
第二階段進口替代 - 重化工業 產業政策 改善產業結構, 發展中間物品及策略產業 發展重化產業, 原料及中間組件 大型投資案
改善產業結構, 發展中間物品及策略產業 發展重化產業, 原料及中間組件 大型投資案 推動十大建設:完成中鋼、中油、中船建廠 發展產業技術:設置工業技術研究院(1973)、資訊工業策進會(1979)、生物技術開發中心(1984)執行科技專案計畫
29
第二階段進口替代 - 重化工業 2 金融措施 高利率 提高原油和原料之價格 降低關稅, 放寬貿易限制 1979機動匯率
1974中小企業信用基金 1979央行公開市場操作 1980銀行同業拆放市場
30
第二階段進口替代 - 重化工業 3 影響 GNP年增率 1971-80, 9.4% 1980 每人GNP US$2,344
外匯 1971 US$617 MN, 1980 $7.2BN 物價穩定(1974除外)
31
經濟自由化 及高科技工業萌芽時期 (1981─1990) 背景 勞動密集產業衰退, 工資上揚, 荷蘭病 環保意識抬頭, 水電供應不足
勞動密集產業衰退, 工資上揚, 荷蘭病 環保意識抬頭, 水電供應不足 要求政治開放 (1/1988後蔣時代開始) 與大陸關係漸解凍 (1987) 外貿盈餘及外匯存底大增, 引來國際壓力 WTO 亞洲金融危機(7/1997)
32
經濟自由化 (1981-1990)2 產業政策 1970年代末期起開始推動經濟自由化(包括金融自由化及國際化) 1981新竹科學園區
改善產業結構, 1991 產業升級條例 1990亞太營運中心, 1996 亞太金融中心
33
1990六年國建計劃, 12高科技方案 允許台商到大陸投資 獎勵創業投資事業:「獎勵投資條例」給予租稅減免(1984) 加強環保:成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87)
34
經濟自由化 ( )3 金融措施 利率自由化 (1980) 外匯自由化 (1987) 資本移動自由化 (1987起)
35
經濟自由化 (1981-1990)4 影響 從泡沫經濟到經濟調整 與世界經濟整合 對大陸經濟依存度上升 亞洲金融危機開始影響台灣經濟
GNP年增率漸減 外貿盈餘外匯及減少 與世界經濟整合 對大陸經濟依存度上升 亞洲金融危機開始影響台灣經濟
36
高科技工業出口擴張時期(1991-2000) 推動十大新興工業:「促進產業升級條例」(1991)給予五年免稅或投資抵減
補助產品研發:實施「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輔導辦法」(1991),最高補助研發費用50% 補助技術研發:民間參與科技專案計畫(1997) 推動NII(國家通訊與資訊基礎建設)(1996) 在大學及研究機構設立創業育成中心(1998) 研究單位可擁有政府資助之研發成果:「科學技術基本法」(1999)
37
高科技工業出口擴張時期 (1991-2000)2 金融措施 金融機構開放:1992開放16家新銀行 因應亞洲金融危機1998部份資本管制
高科技工業出口擴張時期 (1991-2000)2 金融措施 金融機構開放:1992開放16家新銀行 因應亞洲金融危機1998部份資本管制 晶圓出口大陸議題?
38
產業調整與發展(2001-) 國際不景氣 兩岸關係 WTO入會問題 製造業移向大陸 政治問題 資本流動 競爭力 全球化與知識經濟下的失業問題
42
中華民國統計年鑑2004年
43
國內各業生產毛額結構 按當年價格計算 (%)(民70年後為修訂資料)
中華民國統計年鑑2006年,表8-3
44
加工出口區發展(百萬美元) 中華民國統計年建2006年, 表10-12. 中港園區和其他園區在民國88年及以後才成立。
中華民國統計年建2006年, 表 中港園區和其他園區在民國88年及以後才成立。 說 明:1.60年及以前進出口金額係簽證資料、61年以後係通關資料。 2.其他園區含成功物流園區、小港園區、臨廣園區、軟體園區、屏東園區及斗六園區。 資料來源:經濟部;
45
加工出口區內廠商家數及投資總額(百萬美元)
中華民國統計年建2006年, 表10-12
46
從亞太營運中心到全球運籌中心 亞太營運中心─國民黨執政時之口號 全球運籌中心─民進黨執政時之口號
47
經建會資料
48
經建會資料
49
台灣產業競爭要素優劣勢 研發: 資源: 優勢:具有優秀的商品化技術,尤其是在資訊電子領域。
劣勢:在全球技術地位仍屬追隨者角色,亦缺少前瞻性的研究。 仍然處在代工ODM方式 資源: 優勢:具有優秀的資訊、電子工程人力,並有美國華裔研究人力可提供技術支援,以及政府大力支持產業技術的開發。 劣勢:研發經費與人力的規模都不及美、日的1/10。 經建會資料
50
業務領域: 市場: 未來競爭最大對手:中國大陸 台灣的大陸政策:需要檢討 優勢:具有優秀的製造能力及一些的產品開發能力。
劣勢:基本設計、評估與認證、全球市場的銷售及售後服務的能力較差。 市場: 優勢:已具有良好的資訊電子業的OEM、ODM的經營實力,以及進入大陸市場時有同文同種的優勢。 劣勢:缺乏自有品牌,較難掌握市場。(與欠缺研發有關) 未來競爭最大對手:中國大陸 台灣的大陸政策:需要檢討
51
OEM 專業代工(委託製造)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設備製造商,是指製造商依照企業客戶需求,生產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之後掛上企業客戶的商標品牌,由客戶自行銷售。因此,接獲訂單的製造商,所製造出的相似商品,會掛上許多不同的品牌。通常,會下OEM單的企業,是基於節省生產成本和部份管銷費用的成本考量。
52
ODM 專業設計(委託設計製造)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設計製造商
ODM與OEM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ODM除了製造產品外,亦包含了為客戶設計產品在內。ODM是指製造商依照企業客戶需求,為客戶設計、代工生產符合要求的產品,之後掛上企業客戶的商標品牌,由客戶自行銷售。
53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 歷次中期經濟計畫概要表 第一期:民國42-45 二:46-49 三:50-53 四:54-57 五:58-61
六:62-64 七:65-70/修改68-70 八:71-74 九:75-78 十:79-82 六年國建:80-85 跨世紀國家建設:86-89 新世紀國家建設:90-93 新世紀第二期國家建設計畫,94-97 延伸至104 經建會
58
附註(本表來源:經建會網站) 自民國61年起,每年另編擬年度(1-12月)經建計畫或國家建設計畫。
第六期計畫(62至65年)實施三年;第十期計畫(79至82年)實施一年,實績僅指起始年。 物價上漲率第九期以前指躉售物價上漲率,第十期起指消費者物價上漲率,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指消 費者核心物價(不含新鮮蔬果、魚介及能源)上漲率。 經濟成長率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以前指GNP,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起指GDP。
59
主要參考書目 高希均、李誠主編:「台灣經驗再定位」,天下文化,1995。
高希均、李誠主編:「台灣經驗四十年 ( )」,天下文化,1991。 施建生主編:「一九八○年代以來台灣經濟發展經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9 。 李國鼎:「我的台灣經驗」,遠流,2005. 江丙坤:「台灣經濟發展的省思與願景」,聯經,2004. 經建會網站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