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生药学 主讲 :李建银 2006年2月13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生药学 主讲 :李建银 2006年2月13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药学 主讲 :李建银 2006年2月13日

2 说 明 《生药学》为药学专业的专业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校的安排,课堂讲课36学时,实验36学时,共72学时。在讲课的36学时中,生药学总论部分讲课9次,18学时,重点讲述9个重点问题;各论部分讲课9次,18学时,共讲述44种重点生药。现将每次讲课的目的要求、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具和复习题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3 说 明 第一次讲课 生药学的概念、发展和任务、生药的分类、记载大纲及生药命名 目的要求:
说 明 第一次讲课 生药学的概念、发展和任务、生药的分类、记载大纲及生药命名 目的要求: 掌握生药、生药学的概念,目前生药学的主要任务,及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记载药物数量及主要特点。 熟悉生药与中药的区别,生药的常见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了解生药拉丁名的命名方法及国外生药学的发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具: 兰大生药学研究所研制的《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教学课件》 教学难点:生药学的概念及任务。

4 为什么要学习生药鉴定学 中药材品种混乱严重、质量优次难分,主要原因有 A、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B、古代典籍记载粗略 C、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D、历史沿革,时代变迁 E、药材栽培(GAP) F、有意掺假、以假充真 G、正品短缺,其他类似品种取而代之 H、采收季节、采收时间 I、运输

5 复习题: 1 生药与中药有何不同?现阶段生药学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2 古代主要代表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记载药物、主要特点及意义是什么? 3 生药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是什么? 4 生药一般记载哪些内容?生药拉丁名包括哪方面的内容?

6 第一章 绪论 (一)定 义 第一节 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药:是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 单加工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类药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定 义 生药:是指天然来源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 单加工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类药材。 药物: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药物的来源,有的是天然产物及其制品,有的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与生化制品。研究各类常用药物的来源、性质和应用的学科,称为药物学。

7 第一章 绪论 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第一章 绪论 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中药材:既是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处方煎服,或磨成细粉服用或调敷外用;又是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

8 第一章 绪论 中草药: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界所应用,或作药材收购,于是又将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 。
第一章 绪论 中草药: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界所应用,或作药材收购,于是又将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 。 民族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的民间药物称为民族药。 道地药材: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

9 关 系 化学药品(西药) 药物  中药 中成药 中药材 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生药

10 (二)生药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 等方面的科学。这也是生药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1 (二)生药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药学的任务:重点在于努力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现阶段的具体任务是
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系统化研究,提高现代中药研制的创新能力,提高其临床疗效、产品质量和规范化水平,开发出能够合法进入欧美国际市场的现代中药产品,争取在2-3个五年计划内,使中药在世界天然药物中的市场份额从目前的3%提高到15%左右。 制订中药研制的标准、规范,争取成为传统药物研究开发的国际标准。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奠定基础。 开展中药应用基础研究,阐明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探讨中药理论的现代化基础。包括药材资源、生产加工、有效成分、复方研究、制剂、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12 (二)生药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药学的任务:
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传统中药研制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包括生物技术的应用,如细胞、组织培养。应重点开展短缺品种的研究,探索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过程和提高含量的途径,提供实验室培养的最佳条件,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目的。   总之,作为一门药学专业课,生药学的教学内容重点介绍现代生药学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围绕着生药品种鉴定、生药及其制剂的品质标准和资源开发进行讲授。主要包括:国家药典规定的生药标准规格及品质评价方法;生药的活性成分与生药品质的关系;常用重点生药的来源、原植物(动物)形态、采制、活性成分、鉴定特征(包括性状、显微和理化方面)、品质标志、药理作用及功效;生药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实验操作技术和方法。

13 第二节 生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 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和本草沿革
第二节 生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 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和本草沿革 “药食同源”—《神农本草经》—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本草》— 宋代(《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北宋后期(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明代(《本草纲目》)—清代赵学敏的 《本草纲目拾遗》

14 第二节 生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生药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二节 生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生药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⑴传统本草学时期:从古代到19世纪初。对于生药的认识主要靠感官和实践经验,本草所记载的内容以医疗效用为主,兼及生药的名称、产地、形态和感官鉴别特征。在此时期,我国的本草学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有以下代表著作:    ①神农本草经:汉代,著者不详,为汉代以前的本草知识总结,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②本草经集注:南北朝粱代 陶弘景(公元 年)。增加了汉魏以后名医所用药物365种,共载药730种,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此书是《神农本草经》以后有确切著作年代和作者的重要本草文献。

15 第二节 生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③新修本草:唐显庆4年(公元659年),由苏敬等22人,受政府指派编写而成。为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欧美各国认为最早的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早883年,且流传国外。载药844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 ④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后期元佑间,唐慎微所著,共载药1746种。 ⑤本草纲目:明万历24年(公元1596年), 李时珍(公元 年)历经三十年,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而成,分16纲,60类,载药1892种, 附方11000余个, 图1110幅。是我国本草学上最伟大的著作,也是我国科学史上辉煌的成就,17世纪就流传海外,曾多次被刻印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医药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⑥本草纲目拾遗:清乾隆30年(公元1765年),赵学敏,对本草纲目作了一些正误和补充,共载716种。

16 第二节 生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⑦《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清道光年间,吴其睿编写,前者记载药物1714种, 后者描述植物838种, 记述了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产地。附精细插图,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与同名异物的考证,虽非药物学专著,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7 第二节 生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⑵近代商品生药学时期: 年,生药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主要的内容是研究商品生药的来源,鉴定商品生药的真伪优劣。在此期间,显微方法开始用于生药的鉴定,同时化学定性和定量方法也应用于生药鉴定中。

18 第二节 生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⑶现代生药学新时期:1930年-至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生药有效成分研究进一步深入。
第二节 生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⑶现代生药学新时期:1930年-至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生药有效成分研究进一步深入。    ②生药鉴定方面应用了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法观察和研究生药组织的超微结构,免疫电泳法用于种子生药的鉴别,利用各种生药的紫外或红外光谱建立生药的指纹鉴别数据库的研究正在发展之中。    ③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涉及到遗传育种和突变品系等多方面的研究,利用细胞和组织培养方法来生成药用植物的有效物质,已获得进展。    ④分类学研究的发展,通过生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作为分类学特征。    ⑤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重视海洋药用生物的研究,并出现海洋生药学。有关生化药效、药效药理评价的临床生药学也已产生。

19 第二节 生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的生药资源:由中药专家和技术人员4万余人历时10年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于 日在北京通过验收, 目前共有中药材12807种, 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 药用矿物80种。300种重点药材蕴藏量800万吨, 以新疆、黑龙江、内蒙古、野生资源最丰富,四川、陕西、甘肃种植面积和药材产量最大,以云南、广西、和贵州种类最多。

20 书名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本草拾遗 蜀本草 开宝本草 嘉祐补注本草 图经本草  年代 著作者 卷数 药物数 汉 不详 3
附注 神农本草经 不详 3 365 原书已失传,现有多种辑本。 本草经集注 南北朝梁代 陶弘景 7 730 原书已失传,现仅敦煌石窟有陶氏集注序录残卷。 新修本草 唐显庆4年 (659) 苏敬 (苏恭) 53 844 包括正文20卷、目录1卷、图经7卷、药图25卷,增药114种。为我国第一部官修的药典。现仅有残本10卷,补辑1卷。 本草拾遗 唐开元27年 (739) 陈藏器 10 新增400 包括序例1卷、拾遗6卷、解纷3卷。原书已失传。 蜀本草      五代后蜀 (934) 韩保升等 20 图说药物形状,较陶、苏为详。 原书已失传。 开宝本草      宋开宝6年 (937) 马志等 21 983 增药133种。原书已失传。 嘉祐补注本草     宋嘉祐5年 (1060) 掌禹锡等 1082 新补82种,新定12种。原书已失传。 图经本草    宋嘉祐6年 (1061) 苏颂等 考证详明,颇有发挥,但图与说有不相符处。原书已失传。 表1-1-1 我国历代主要本草学著作

21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证类本草) 本草衍义 救荒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宋元祐间 (1107以前) 唐慎微 32 1746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证类本草)     宋元祐间 (1107以前) 唐慎微 32 1746 增药500多种及大量单方。大观2年(1108年)重修刊行改名《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政和6年(1116) 经曹孝忠校正刊行,改名《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 草》,后于宋·淳祐9年(1249年)经张存惠重修并 增入本草衍义,称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本草衍义 宋政和6年 (1116) 寇宗奭 20 补充嘉祐与图经的释义,发明颇多。 救荒本草     明永乐4年 (1046) 朱橚 (周定王) 4 414 皆为救荒植物,画其形状,著出产、苗、叶、花、子、性味、食法,详明可据。 本草纲目 明万历24年 (1596) 李时珍 52 1892 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增药374种,方8160个,附图1110幅。清张绍棠刊本中有412幅图已修改,并增图17幅 。 本草纲目拾遗 清乾隆30年 (1765) 赵学敏 10 716 收载本草纲目未载的药物,无图

22 二、国外药物知识的起源和发展 国外生药学的发展:1815年,德国药物学家Seydler首次应用Pharmakognosie 一词, 意为药物的知识, 所谓药物,当时指生药而言。1825年, 德国学者Martius在大学课程中设立了“Pharmakognosie”的科目,从而产生了一个新学科。1880年日本学者大井玄洞将 Pharmakognosie 译成“生药学”。我国学者赵橘黄1905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于1935年与徐伯筠合编《现代本草生药学》。

23 第三节、我国生药学的研究进展 我国生药学的教学和研究到30年代由赵燏黄(1883~1960)开始。赵氏于1934年与徐伯鋆合编了《现代本草学--生药学》上卷,1937年叶三多编写了《生药学》下册。这两本书是当时介绍近代生药学的中文著作,也是生药学课程的教材。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中药政策指引下,中医中药事业得到发展,药学院系的生药学课程得到加强,各省市先后设立了中医学院中药系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并在药品检验所内成立中药室,加强了教学、研究和质量检验工作。50余年来,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草药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4 第三节、我国生药学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我国生药学的研究进展 2、栽培与饲养: 3、中药鉴定和质量研究: 4、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
1、资源调查及整理:   2、栽培与饲养:   3、中药鉴定和质量研究:   4、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   5、中药炮制研究:   6、现代生物技术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   7、新药开发:   8、海洋药物研究:   此外,对民族药研究开发利用,也取得不少成绩。 如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10余年来,我国生药科学的发展较快,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中药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域广泛,涉及学科多,难度大,周期长,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在突出与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系统化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开发更多的中药合法进入欧美国际市场,为人类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Download ppt "生药学 主讲 :李建银 2006年2月13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