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資源環境研究所 學生:黃士銘 指導教授:胡子陵老師 簡報內容:暑期閱讀文獻匯整及論文進度簡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資源環境研究所 學生:黃士銘 指導教授:胡子陵老師 簡報內容:暑期閱讀文獻匯整及論文進度簡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資源環境研究所 學生:黃士銘 指導教授:胡子陵老師 簡報內容:暑期閱讀文獻匯整及論文進度簡介

2 休閒農業供需行為之研究 -以九斗村休閒農場為例

3 壹、緒論-1 一: 研究動機 休閒時間增加,休閒生活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休閒農業經營者,過於主觀強調其本身休閒農業的優越性,忽略了一般遊客及潛在遊客對休閒農業的客觀認同。 過去的研究中,甚少研究結合消費者需求面與農場經營供給面二方面的探討。

4 壹、緒論-2 二: 研究目的 一、人口變相 二、經營模式 三、供需差異
瞭解國人如何選擇休閒農場及對休閒農場的期望。分別探討具有不同人口統計變數、資訊來源、旅遊動機、旅遊情境的個人對休閒農場評估與選擇行為的差異性。 二、經營模式 瞭解休閒農場業者本身所使用的行銷策略並診斷休閒農場的經營。 三、供需差異 找出供需雙方的差異點,分析比較其差異。並從而提出一套整體行銷組合策略,以供業者參考。

5 壹、緒論-3 三: 研究架構 需求面:參考EKB 消費者行為模式為發展基礎 供給面:以休閒農場的特性與行銷策略的關係為架構
分成需求面和供給面兩大部份,藉由找出供需雙方的差異點,分析比較其差異。並提出一套整體的行銷組合策略。 需求面:參考EKB 消費者行為模式為發展基礎 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過程包含問題認知、資訊收集、方案評估、選擇、結果等五個階段(Engel, Blackwell and Kollat;1984)依據此五個階段的購買決策過程,本研究想探討旅遊情境、資訊來源、旅遊動機等因素對消費者選擇休閒農場的評估準則和選取休閒農場行為的影響。並再加入消費者的人口統計變數一起討論。 供給面:以休閒農場的特性與行銷策略的關係為架構 休閒農場:經營環境、經營策略、營運狀況、發展規劃、員工教育、管理措施等。 行銷策略:產品策略、定價策略、通路策略、推廣策略等。

6 貳、文獻探討-1 一:休閒農業(服務業)的特性(李貽鴻,1986) (一)無形性(Intangibility)
服務是無形的,並沒有具體的實體形狀,因此消費者無法在購買前看到購買後會產生的結果。此種「無形性」的特性,會造成服務難以向消費者展示(Rathmell,1966) 。 (二)不可分性(Inseparability) 實體產品是先被生產、然後銷售、最後才是被消費;但是服務就不同,其次序是相反的,是先被銷售,然後同時被生產及消費。因此,服務人員與消費者必需共同參與(Cowell,1984)。

7 貳、文獻探討-2 一:休閒農業(服務業)的特性(李貽鴻,1986) (三)異質性(Heterogeneity)
具體有形產品在生產製造一環時,可以將生產流程予以標準化,然而服務是由「人」執行的;因此牽涉到的層面較廣,服務者本身提供服務時,其服務品質不易維持一定的水準(Rushton and Carson,1989)。即使同一個服務人員所提供的服務,也會因為不同的情境、時間、地點、顧客而使得服務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 (四)易逝性(Perishability) 實體的產品可以大量生產,而可將尚未銷售的產品儲存起來。但是服務是無法儲存的,因此,服務會有需求上的波動(Sasser,1976)。服務的設備與服務人員雖然也可以事先準備,但是服務的生產具有即時性,如果不即時使用即作廢。由於服務不可以儲存的特性,使得業者在面對需求淡、旺季需求的波動時,如何平衡服務的供給與需求是很重要的。

8 貳、文獻探討-3 綜合上述,透過右圖所示之休閒農業形成的過程,我們可以更加了解休閒農業的本質和特性。亦即休閒農業是結合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農業,在經營上更是結合了農業生產、農產加工及遊憩服務的「六級產業」,其形成是相加的,但其效果卻是相乘的(江榮吉,1999)。

9 貳、文獻探討-4 二:消費者行為理論 一、消費者行為的定義
根據Engel,Blackwell and Kollat 的定義,消費者行為是個人直接獲得與使用經濟財貨或勞務之種種行動,而這些行為包括導致及決定這些行動之決策過程。 二、EKB 消費者行為模式(Engel,Blackwell and Kollat;1984) EKB 消費者行為模式,大致可分為資訊投入、資訊流程、決策過程、決策變數、外部影響五個部份。

10 貳、文獻探討-5 二:消費者行為理論- EKB 消費者行為模式-1 (一)資訊投入(Input)
外部資訊的蒐集形成資訊的來源,這些來源包括大眾傳播媒體、個人本身影響、媒體、行銷策略等;資訊的投入經過處理之後會對決策過程有所貢獻。 (二)資訊流程(Information Processing) 消費者處理資訊流程時,包括接觸、注意和接受。消費者對於資訊的接受與否是有自主選擇性的,只有與其動機及目前需求有關的資訊或是符合其生活型態、價值觀、及外在影響的資訊才會被記憶保存。

11 貳、文獻探討-6 二:消費者行為理論- EKB 消費者行為模式-2 (三)決策過程(Decision Process)
1.問題認知(problem recognition) 消費者受到外在的刺激或外部的訊息時,會思考是什麼事情或因素引發購買決策?動機、經驗和資訊都會影響消費者對問題的認知。 2.資訊收集(search) 問題認知發生後,消費者便會開始收集要完成購買決策需要什麼資訊?各種資訊來源的相對重要性為何?消費者會從自己現有的記憶和外部訊息中尋找所需要的相關資訊。資訊收集之目的,在使消費者建立購買方案的評估標準。

12 貳、文獻探討-7 二:消費者行為理論- EKB 消費者行為模式-3 (三)決策過程(Decision Process)
3.方案評估(alternative evaluation) 消費者根據評估準則對不同的方案進行評估,並選擇一個自己偏好的方案。消費者會依評估準則、信念、態度、意願等四項評估因素,來執行評估方案的工作,以便達成最後的購買決策。 4.選擇(choice) 當消費者完成各項方案評估之後,將會選擇決定其中某一方案而進行購買的行為,因此,當消費者的信念、態度、意願傾向某方案時,該方案愈可能被選擇上。 5.結果(outcome) 消費者購買後會產生兩種結果-滿意或認知失調。這些選擇如果滿意,則變為資訊和經驗,消費者會建立信念與態度的標準,進而對產品或服務產生忠誠度,若感到不滿意時,會產生認知失調,則需重新收集外部資訊來修正態度並將採取若干行動以降低購買後失調所引起不愉快的感覺。

13 貳、文獻探討-8 二:消費者行為理論 (四)決策變數(Decision Variables)
個人內在心理因素:動機、人格與生活型態、規範順從性。 對產品的評估因素:評估準則、信念、態度、意願。 這些因素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會對決策過程產生影響。 (五)外部影響(External Influences) 外部影響因素:文化規範、價值觀、參考群體、家庭和不可預期的環境。 這些因素將會對消費者的決策變數產生影響,主要是表現在對人格、生 活型態及規範順從性的改變上。

14 貳、文獻探討-9 三:動機理論 影響消費者旅遊消費行為的因素:Morrison(1989) (一)個人因素(心理特性):
包括需求,慾望和動機、知覺、個性、學習、生活型態、自我概念等。 (二)人際因素(其他人的影響): 包括文化與次文化、參考群體、社會階層、意見領袖、家庭等。

15 貳、文獻探討-10 四:相關文獻回顧-休閒農業需求-1 (一)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關係之研究」
以遊客對亞哥花園之景觀設計偏好、知覺在認知程度上所做的綜合分析,其研究結果顯示: 一、動機:「離開都市接近大自然」、「觀看特殊景物」、「增加與朋友的交往機會」、「學習新事物的機會」、「與家人關係更密切」。 二、各遊客群體在遊客特性(人口統計變數)、消費特性、遊憩生活態度、滿意度與重遊意願均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16 貳、文獻探討-11 四:相關文獻回顧-休閒農業需求-2 (二)王偉哲(1997)「遊客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
了解遊客對於休閒農業之認知,以及探討遊客在休閒農業區中對「農業環境」之體驗,是以行政院農委會核定之休閒農業區為實證研究的主體,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遊客之動機、體驗、滿意度以及對休閒農業之認知態度。其研究結果顯示: 一、動機:「遠離人群、接近大自然」、「緩和自己工作壓力、抒解精神」、「增加家人相處機會、促進親密關係」。 二、體驗: 「讓自己精神獲得抒解放鬆的機會」、「欣賞到優美的自然山林景觀」。「讓家人共同聚一起、增加彼此的情感」。 三、具有內涵依次為:「維護保育自然環境資源」、「提供民眾休閒活動」與「讓身心得到休養與保健」。

17 貳、文獻探討-12 四:相關文獻回顧-休閒農業需求-3 (三)徐光輝(1998)「台灣休閒農業之消費者行為分析」
先將休閒農業的消費者予以市場區隔的方式來做分析,以了解各市場區隔的消費需求特性,並用休憩動機作為本研究主要的休閒農業市場區隔變數。 得到「極高動機區隔」、「只求親情與放鬆區隔」、「喜好休閒農業區隔」及「漠不關心區隔」四個休憩動機區隔。 其研究結果發現,各區隔在人口統計變數、休憩體驗因素、總體滿意度與重遊意願均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18 貳、文獻探討-13 四:相關文獻回顧-休閒農業需求-4 (四)謝奇明(2000)「台灣地區休閒農業之市場區隔研究-以消費者需求層面分析」
係針對休閒農業的消費者予以市場區隔分析,藉以了解各區隔的消費需求特性。其研究方法是以一般旅遊的生活型態變數、六個不同階段的家庭生命週期作為主要的區隔基礎,以人口統計變數、旅遊行為、旅遊動機、旅遊滿意度評估等消費者行為變數,進行各區隔的差異性分析。其研究結果顯示: 一、不同生活型態區隔之消費者人口統計變數、旅遊行為、家庭生命週期、旅遊 動機、旅遊滿意度評估等消費者行為變數上均有顯著性的差異。 二、不同的家庭生命週期在各變數之差異性分析結果上也大致與各生活型態區隔 相同。

19 貳、文獻探討-14 四:相關文獻回顧-休閒農業供給-1 (一)游誌明(1995)「台灣發展休閒農場可行性之研究-以中部酪農村休閒農場為例」
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為什麼要發展休閒農場?二、目前發展休閒農場的現況與問題為何?三、發展休閒農場的可行性為何?四、未來應如何發展休閒農場? 其研究結果顯示: 一、發展休閒是未來值得繼續嘗試的方向。二、現行發展休閒農場的方式,不僅無法落實發展休閒農場的理念,也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三、問題的主因在於不當限制休閒農場面積必須達到五十公頃以上所導致。

20 貳、文獻探討-15 四:相關文獻回顧-休閒農業供給-2 (二)方威尊(1997)「休閒農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核心資源觀點」
首先將近年來國內休閒農業在發展上所遭遇瓶頸做一說明,並提出關鍵成功因素在此發展階段上的重要性,其次再對休閒農業、成功的內涵加以討論,最後再切入核心主題-「關鍵成功因素」的概念詳加討論。 研究結果發現,由於農場資源基礎不同,導致其經營關鍵成功因素的內涵亦不同,農場專長資源的培養是在未來經營關鍵成功因素的重要內涵,也是未來休閒農場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21 貳、文獻探討-16 四:相關文獻回顧-休閒農業供給-3 (三)鄭健雄(1998)「台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
以休閒農場本身核心資源基礎做為區隔變項,將休閒農場分成「生態體驗型」、「農業體驗型」、「度假農莊型」以及「農村旅遊型」等四種不同類型農場。 研究結果認為農場負責人之經營理念,不能一味地追求利潤,應站在一個「休閒生活販賣者」的立場,衡量休閒農場本身資源基礎與善盡應有的社會責任。以主動積極的方式,提供目前社會大眾對休閒生活態度的認知,並促使休閒生活品質的提升。

22 貳、文獻探討-17 五:休閒農業可利用的資源 農業農村資源可分為自然資源、生產資源、景觀資源、文化資源、人的資源等五大類。見右圖。

23 貳、文獻探討-18 五:休閒農業可利用的資源 一、自然資源:
(一)氣象資源:日出、落日、雲彩、星相、雪、水、地熱…等,讓遊客感受到當地休閒農場的特色。 (二)植物資源:山菜、觀花、觀果、稻米、蔬菜等農產物、植物、森林…等,讓遊客親身體驗大自然之美。 (三)動物資源:利用鄉村的稀有動物,如蝶類、禽類、鳥類、魚類、獸類,設計活動,提供遊客自然教室的知性之旅。 (四)水文資源:利用鄉村的河床、山澗、瀑布、溫泉、吸引遊客佇足遊憩留宿。 (五)有效利用廢棄物、落葉…等。

24 貳、文獻探討-19 五:休閒農業可利用的資源 二、生產資源: (一)各種農園、林產、畜牧、水產養殖等產品均可作為設計農業活動的資源。
(二)農產加工食品:山菜、木茸、泡菜、乾燥食品、罐頭、豆腐、味噌、蕎麥麵、醬油等。 (三)畜產品加工食品:牛乳、乳酪等乳加工品、火腿等肉加工品等。 (四)農林產物加工品:稻草、竹工藝等、紙、桐衣箱及其他木工製品,剝製的動物、其他工藝、民藝品等。 (五)水產物加工品:魚鬆、頭等魚貝類加工食品,貝類工藝、美術品等。 (六)生產加工的殘渣和生產資產的有效利用、再利用品等。

25 貳、文獻探討-20 五:休閒農業可利用的資源 三、景觀資源: (一)地形地質景觀:平原、步道、懸崖、峽谷、河灘、峭壁、田地、海岸、湖沼等。
(二)社會(人工)景觀:石籬、建築、房屋、公園、庭園、遺跡、文化財等。 (三)生活景觀:燒炭、柿子乾、蘿蔔乾等乾燥食品、稻架、音、煙、香味、經修剪的樹籬、庭園、花壇等有生活情趣的風景等。 (四)綜合景觀:自然景觀、社會景觀、生活景觀相配的舒適的環境等。 (五)農宅傳統建築、廟寺建築、魚塘景觀、漁村風情、防風林相、鹽田景觀等。 (六)沿海地層下陷景觀。

26 貳、文獻探討-21 五:休閒農業可利用的資源 四、文化資源: (一)各種文化設施與活動:有特色農漁牧博物館、美術館、工藝館、歷史遺跡等。
(二)傳統建築資源:古代建築遺址、古道老街、古宅、古井、古城、原住民特色的石皮屋建築。 (三)各種制度與組織:包括研究、生涯學習、住民活動系統等。 (四)傳統的社會風土:開放性、住民的主體性、學習能力等。 (五)各種技術:石雕、木雕、編織、生活技術、有機農業及其他生產技術等。 (六)無形文化財:民俗活動、藝能、廟會、民俗行事、民話等。 (七)農林工商:生產、加工、流通等。 (八)情報網路。 (九)交通系統等。

27 貳、文獻探討-22 五:休閒農業可利用的資源 五、人的資源: (一)農漁村地方上的歷史人物、特殊技藝的農漁民。 (二)各種高等技術保有者。
(三)家族、男女、世代之間關係的特色。 (四)各種地方住的活動(包括生活環境整備和環境保護活動等)。 (五)各種交流活動(早市、都市與村交流、國際交流之類活動等)。 (六)現代人的企業管理能力。

28 休閒農業區生態資源與體驗活動綜合規劃之研究 ---以須美基溪溪流生態園區為例

29 壹、緒論-1 一: 研究動機 設施建構是否符合自然生態,行為開發是否符合體驗經濟,已成為眾所重視的課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考量自然生態之永續發展,維護生態平衡與落實生物多樣性具體措施,2004 年起,通函各縣市政府在辦理農地工程相關技術時廣為宣導,採用「生態工法」方式辦理田間之各項構築。

30 壹、緒論-2 二: 研究目的 以須美基溪溪流生態園區為個案實例,應用生態工法建構方式融入體驗活動之規劃模式,發展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及落實符合「以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永續為目標」的優質休閒農業區。 並設計問卷,進行問卷調查,探討受訪者對本研究規劃模式的同意度,分析結果,作結論與建議,提供相關單位之參考。

31 壹、緒論-3 三: 研究架構 如何促使休閒農業區生態資源是否建構在(如右圖)規劃模式上的共識。
本研究以須美基溪溪流生態園區為個案實例分析,將其建構方式應用生態工法,經營方式符合體驗經濟,管理方式融入體驗活動,維護方式達到永續經營為目標。

32 貳、文獻探討-1 一:休閒農業的發展範圍(陳昭郎、段兆麟等,1996) (一)農園體驗: (二)森林旅遊: (三)漁業風情:
包括果園、花園、菜園(圃)、筍園、茶園等經營,並提供民眾進入參觀、採食、購買及實際參與生產、加工作業等活動。 (二)森林旅遊: 將砍筏林木出售的經營方式轉變為休閒遊憩活動的經營。如規劃森林浴、森林旅遊、自然生態教室、森林保育、賞鳥等活動。 (三)漁業風情: 利用水域資源發展水上遊憩、漁業體驗、漁業教育或漁業文化等活動。如溪邊垂釣、岸釣、船釣、牽罟、潛水、漁村生活體驗、海洋及溪流生態教室等。

33 貳、文獻探討-2 一:休閒農業的發展範圍(陳昭郎、段兆麟等,1996) (四)鄉野畜牧: (五)教育農園: (六)農莊民宿:
以圈養或放牧方式飼養乳牛(羊)、迷你馬、肉牛、山羊、綿羊、迷你豬及火雞、鵝等家畜(禽)。且規劃放牧、擠牛(羊)奶、剪羊毛、捉小豬、抓土雞、坐牛車、騎馬等活動。 (五)教育農園: 以農業生產為主兼具教育社會大眾功能的休閒農業經營。如溫室栽培、水耕栽培、陽光農園、藥膳農園、市民農園、親子農園、自然教室等。 (六)農莊民宿: 以農村傳統農莊建築或在不破壞地貌、景觀原則下,於農村地區規劃具有農村特色的建築物供遊客休憩、住宿,並且供應具鄉土特色的餐飲。如一般農莊聚落、自然休養村、民俗村等。

34 貳、文獻探討-3 一:休閒農業的發展範圍(陳昭郎、段兆麟等,1996) (七)鄉土民俗: (八)生態保育:
利用農村特有文化或風俗做為休閒農業活動的內容。如農村民俗文物館、民俗古蹟、地方人文歷史、豐年祭、捕魚季、迎神賽會、童玩活動等。 (八)生態保育: 以自然生態保育為訴求而發展的休閒農業經營型態。如有機農園、堆肥製作、野生動植物保育講座、螢火蟲之旅、蝴蝶復育等。

35 貳、文獻探討-4 二:農場轉型的須知 農場轉型為休閒農場,表示農場 1.不是單一的從事農林牧的生產 2.必須提供遊客有賞景及活動的空間
1.不是單一的從事農林牧的生產 必須提供遊客有賞景及活動的空間 因此,若為全面的果樹或農作物,必須 1.忍痛犧牲部分的作物 規劃出若干的草坪及樹林或花卉區 有美麗的景色,才能 1.引起遊客的興趣 使遊客有遊憩活動的空間 休閒農場的植物景觀,在機能上,既要提供遊客視覺上的愉悅。植物本身又要健康,因此,要維持休閒農場綠地的品質,除增加花木種類,適當配植外,還必須有完善的管理措施。郭俊開(2002)

36 貳、文獻探討-5 三:體驗的意義?(段兆麟,2003)
在休閒農場的詮釋,就是農場以服務為舞台,以農產品為道具,環繞著遊客,創造出值得遊客回憶的活動。 (農產品:有形的,服務:無形的,體驗:內在的。) 體驗因遊客的參與程度分為:主動參與或被動參與。 以消費者的關聯或環境關係是屬融入情境或只是吸收訊息,而分為娛樂的體驗、教育的體驗、跳脫現實的體驗及美學的體驗 。(如右圖)

37 貳、文獻探討-6 三:體驗的意義-四類的體驗釋義(段兆麟,2003) (一) 娛樂的(Entertainment)體驗:
消費者較被動,以吸收訊息為體驗的主要方式。如欣賞表演、聽歌、看畫展、閱讀、看電視等 (二) 教育的(Educational)體驗: 消費者主動參與,吸收資訊。訪問參觀、戶外教學、知性旅行等,以獲取知識技術為目的體驗方式。 (三) 跳脫現實的(Escapist)體驗: 消費者更主動參與,更融入情境。如主題公園,虛擬太空遊戲,扮演童話故事人物,虛擬時空變幻的活動等。 (四) 美學的(Esthetic)體驗: 消費者雖主動參與最少,但深度融入情境。個別性的感受最多。如面對美國大峽谷,大陸黃山、長城,台灣阿里山,產生心嚮往之的感覺。

38 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苗栗縣休閒農業之競爭優勢

39 壹、緒論-1 一: 研究動機 休閒農業是精緻農業,它結合利用農業環境中的自然景觀與生態資源、農業生產、農漁牧產品、農村文化、人文藝術、農村設施、觀光及其他各項資源,發展出具有休閒功能的新興服務業。 苗栗縣在先天條件上,境內擁有好山好水、風景優美,氣候溫和、土壤肥沃、農業特產豐富以及縣內族群繁多使得休閒農業的發展受到苗栗縣地方政府相當重視,發展休閒農業變成為地方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標之一。

40 壹、緒論-2 二: 研究目的 一、探討苗栗縣休閒農業的現況與發展。 二、探討苗栗縣休閒農業的有形資產與競爭優勢的關 係。
三、探討苗栗縣休閒農業的無形資產與競爭優勢的關 四、探討苗栗縣休閒農業的個人能力與競爭優勢的關 五、探討苗栗縣休閒農業的組織能力與競爭優勢的關 六、提供苗栗縣休閒農業永續發展之建議。

41 壹、緒論-3 三: 研究架構

42 貳、文獻探討-1 一:休閒農業之分類彙整表-1

43 貳、文獻探討-2 一:休閒農業之分類彙整表-2

44 貳、文獻探討-3 二:資源基礎理論分類-1 將資源分為「資產」與「能力」兩部份,前者是企業所擁有或可控制的可得要素存量,並可區分為「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兩種;後者則是指企業配置資源的能力,又可分成「組織能力」與「個人能力」兩部份。(吳思華,1994)

45 貳、文獻探討-4 二:資源基礎理論分類-2 在「從資源基礎觀點看國內休閒農業的策略制定」研究中,將休閒農場的資源區分為資產與能力兩大類。資產又區分為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能力區分為員工能力與組織能力。(蔡進發, 1996)

46 貳、文獻探討-5 二:資源基礎理論分類-3 在「休閒農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核心資源觀點」研究中,將休閒農場的資源區分為資產與專長能力兩大類。資產又區分為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能力是指具有創造競爭優勢的專長能力,可區分為個人專長能力與組織專長能力。

47 論文架構與進度

48 壹、論文初始架構 環境認知 人口變項 行為 環境影響 設施滿意度 設施變項

49 貳、專題討論期末報告主任提問之問題 (1)論文方向問題: (2)論文架構問題:
本系所屬於工學系所,此論文的方向看起來偏向於觀光、社會科學方面,與本系所方向有些微差異。 (2)論文架構問題: 從最初架構來看,乃是以人和事物的角度研判休閒農業對環境之後天影響,而先天條件之優勢並未添加進去,因此需要考量是否要將環境本身資源考量進去

50 叄、修正論文架構 環境認知 人口變項 行為 環境影響 設施滿意度 環境資源 資源相關設施 附加設施

51 肆、暑假與大學時期同學及老師聚餐之 討論議題與結果
肆、暑假與大學時期同學及老師聚餐之 討論議題與結果 (1)休閒農場之定義:以當地農民為主 還是以到訪之觀光客為主? 回答:必須雙方面都討論。從當地農民觀點來討論,可以知道, 他們針對以現有資源如何去作更有效率的發展休閒活動的 看法;從觀光客觀點,則可知道他們心目中的休閒農場是 怎樣的東西。從探討結果可以知道兩方面看法之異同。

52 肆、暑假與大學時期同學及老師聚餐之 討論議題與結果
肆、暑假與大學時期同學及老師聚餐之 討論議題與結果 (2)開發休閒產業的影響:有形的與無形的。一般所謂環境影響皆屬有形影響,是否討論無形影響 ?何謂無形影響? 回答:無形影響即所謂當地居民生活的改變。現在有 許多觀光地區為了吸引外來人潮,不斷引進各地新奇事物,可見的是再一個觀光地區有各地的美食、藝品,卻反而不見當地特有的事物。此種影響並非看的見的,而是無形中為了迎合觀光客不斷引進外來物種,而將當地特有的產物與文化遺忘殆盡。

53 肆、暑假與大學時期同學及老師聚餐之 討論議題與結果
肆、暑假與大學時期同學及老師聚餐之 討論議題與結果 (3)休閒農業的本質:休閒農業究竟是什麼?是休閒?還是農業?還是將一級 產業的農業轉為三級產業的休閒業?如果是最後一項,轉型過程中會有什麼影響? 回答:休閒農業的本質是農業,他是以農業為根本所衍生出來的觀光休閒活動。台灣地區最初的休閒農業活動為觀光果園,是以果園為基礎,讓遊客前來體驗為根本的休閒農業。因此,開發休閒事業仍必須保留農業的根本。當一級產業的農業轉型為三級產業的休閒事業時,必須考慮的是如何保存固有的文化與產物,而如何控制開發時對環境產生的衝擊也是重要的事。

54 結論與建議

55 壹、修正論文架構 環境認知 人口變項 行為 環境影響 體驗活動 設施滿意度 環境資源 資源相關設施 附加設施

56 壹、修正論文架構 一:環境資源

57 壹、修正論文架構 二:環境影響 (一)有形的 景觀、自然環境等有形資源的改變 (二)無形的 鄉土風俗、文化等無形資源 的改變


Download ppt "資源環境研究所 學生:黃士銘 指導教授:胡子陵老師 簡報內容:暑期閱讀文獻匯整及論文進度簡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