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盧仝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盧仝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盧仝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2 對茶你知多少? 你能說出多少種茶的名稱各種茶的功效 你最常喝哪種茶飲 喝茶有什麼好處 喝茶要注意什麼

3 關於茶 茶宣傳片 品茶專家 茶的成分與養分 (影片) 愛玩茶 茶文學,茶書畫.茶故事等 茶知識

4 關於茶 茶的分類 1 茶的分類 2

5 前言 唐朝的大詩人盧仝,嗜茶成癖,人稱茶癡。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此茶詩,讓世人將 他與寫《茶經》的陸羽相提並論,在中國茶 史上留名千古。
這首詩除了對贈茶的孟諫議表達謝意外,也 提到了採茶、製茶、煮茶、飲茶…等與茶有 關之事。

6 盧仝 盧仝,自號玉川子,生年不詳,家甚貧, 然藏書豐,初隱居在少室山,後卜居於洛 陽,性高古介僻,志懷霜雪,操擬松柏, 憲宗元和間寫了一首長達一千六百餘字的 〈月蝕詩〉,譏諷當時權宦。是一個操守 堅正又無意於政治、功名的人。

7 然而命運弄人,卻又陰錯陽差地喪命于唐 文宗大和九年西元 835 年的一場政治事件 —甘露之禍中。
終年四十歲,生時窮困,身後蕭條,

8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俗稱「七碗茶歌」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俗稱「七碗茶歌」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9 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10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11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羣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12 簡析 此詩分為四部分 前六句為第一段,寫孟諫議的贈茶及二人 的友誼。 第二段描述茶的採摘、焙製及煎煮。
第三段就是著名的「七碗茶歌」,從一碗 到七碗,寫茶的功效並抒發個人心中的寄 託,是全詩的重點,也是詩情洋溢之處。

13 第四段由蓬萊山起,詩筆一轉,轉入茶民 的辛苦並為蒼生請命,可看出其人溺己溺 的襟懷。
是一首結構嚴整,筆墨酣暢的作品。

14 第一段 此詩分為四部分 前六句為第一段, 寫孟諫議的贈茶及二人的友誼。

15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日高三丈正濃睡時,送茶軍將的扣門聲把我 從周公那兒給驚醒了過來。 他們說是孟諫議派來送信和新茶的,這茶以 白絹密封還加了三道泥印。 我親手打開包封,彷彿看見了孟諫議的臉, 親手點視了三百片圓圓的茶餅。

16 密封、加印以見孟諫議之重視與誠摯; 開緘、手閱以見作者之珍惜與喜愛。 字裡行間流溢兩人的互相尊重與真摯友誼 。

17 第二段 描述茶的採摘、焙製及煎煮以烘托 所贈之茶是珍品。

18 三、四句天子要嘗新茶,百花因之不敢先茶樹 而開花。
聞道新年入山裏﹐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聽說新的一年要入山採茶,時序正值春風吹起蟄蟲驚 動後, 由於天子要嘗新茶,百花因之不敢先茶樹而開花。 頭兩句說採茶人的辛苦。 三、四句天子要嘗新茶,百花因之不敢先茶樹 而開花。

19 天子須嘗陽羨茶 陽羨茶是連天子都亟於嘗試的,為葉史上著 名的貢茶,也就是所謂紫筍茶,其產地在今 江蘇省宜興縣和浙江省長興縣之間的顧渚山 ,又名顧渚紫筍。 其茶葉的品質據《茶經》言: 「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 次;筍者上,牙者次;葉卷上,葉舒次。」 紫筍茶,即是用最上等的材料所製的茶。

20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咱們帝王的“仁德”之風,使茶樹先萌珠芽, 搶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嫩黃的芽苞。
指的是陽羨茶的生長季節,說藉帝王的「仁 德」之風,使茶樹在初春百草開花之前,就 抽出如珠的琲瓃和金色的嫩芽。 以上著重渲染珍品的「珍」。

21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茶農們忙著趁鮮採摘茶芽,隨即焙製嚴密裹。 成品精緻而不多, 像這樣精工焙製的珍品,本應是天子王公們享 受的,因何緣故竟到我這山野人家來了! 言茶的製造,摘下了珠琲瓃和黃金芽之後, 要趁新鮮加工製造,製成的成品精緻有限。 陽羨茶的採製方法在《茶經‧三之造》提及 製茶的七個工序是「采之、蒸之、搗之、拍 之、焙之、穿之、封之」。

22 第一步采之,將鮮嫩的茶葉摘下。 第二步蒸之,將採摘下來的茶葉蒸熟。 第三步搗之,把蒸過的茶葉放在臼裏搗爛 成糊狀,就是搗茶成膏,搗也叫研。 第四步拍之,把搗過的茶膏,放在一定的 模子裏拍製成茶餅。 第五步焙之,把退下茶模的茶餅烘焙乾。

23 第六步穿之,把焙乾的茶餅穿成一串串的 以便貯存、運輸。
第七步封之,封的工具是「育」,育是育 養的意思,也就是茶餅完成後的貯藏工具 。

24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我反關柴門謝絕那些俗客,頭戴紗帽獨自煎 茶品嚐。
觀看茶湯那碧雲一般的色澤,耳聽如風聲似 不斷的茶水沸響,欣賞著煎茶時浮起的泡沫 。

25 柴門反關無俗客﹐ 反關柴門,家無俗客,這是一種極為單純樸 素的精神生活所要求的必要環境。只有在這 種環境中,才能擺脫可厭的世俗,過他心靈 的生活。

26 紗帽籠頭自煎吃。 紗帽,這裡指一般人用的紗巾之類。
紗帽籠頭,自煎茶吃,這種平易淡泊的外 觀,並不說明他內心平靜。讀完全詩,才 會見到他內心熾熱的一面。

27 自煎吃 指茶的煎煮,陸羽煎茶法其程序大致如下:
首先要炙茶,將炙烤均勻的茶餅放進特製的紙囊 裏,為使精華之氣無所散越;待涼後,用茶碾碾 之成末,以茶羅篩去未碾碎的粗梗、碎片,放入 茶盒備用。 其次要備水,煎茶之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 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江水, 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

28 其次生火煮水、煎茶,水以三沸為度,過 老則不可食。當水一沸之時,將少許食鹽 投入水中;在水二沸之時,舀出一瓢做為 救沸之用,並於此時以竹夾繞沸水中心攪 動之;三沸之時水勢奔騰,為避免湯花溢 出,要隨時以備好之二沸水澆點茶湯,以 止沸育華,培育出更多的湯花,然後把釜 從火上拿下,放在「交床」上,此時煎茶 之事便告完成。

29 最後一道手續是分茶,分茶妙處在分沫餑 ,沫餑者「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 者曰餑,細輕者曰花」
故湯花有三種花、沫、餑,而湯花要分得 平均才是技巧。

30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碧雲,指茶的色澤; 風,謂煎茶時的滾沸聲。 白花,煎茶時浮起的泡沫。在茶癖的眼裡 ,煎茶自是一種極美好的享受。 整句當是描寫二沸時下茶沫,以竹夾攪動 沸水,茶末入水泛綠,水旋茶轉,綠雲不 斷。

31 ※第三段※ 第三段就是著名的「七碗茶歌」,從一碗 到七碗,寫茶的功效並抒發個人心中的寄 託,是全詩的重點,也是詩情洋溢之處。
第三段全力以赴寫飲茶,而所飲之茶就像 一陣春雨,使他內心世界一片蔥翠。在這 裡,他集中了奇特的詩情,並打破了句式 的工穩。在文字上作到了「深入淺出」, 或說「險入平出」。七碗相連,,氣韻流 暢,愈進愈美。

32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喝下第一椀,喉嚨有溫潤生津的感覺。 第二椀喝下,那鬱悶之氣都得紓解而消失不 見了。 看似淺直,實則沉摯。

33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當喝到第三椀,思路暢通靈感不絕 而得用五千卷筆墨才能形容這一點 感覺。

34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等到喝下了第四椀,身體已開始輕微發汗,平 生那些不如意的事彷彿也隨著汗水藉由毛孔全 往體外發散出去了。
第四碗也是七碗中的要緊處。看他寫來輕易 ,筆力卻很厚重。心中鬱積,發為深山狂嘯 ,使人有在奇癢處著力一搔的快感。

35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第五椀喝下,神清氣爽覺得體態也輕盈 了。 喝了第六椀,身心舒暢彷如神仙般。

36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這第七椀吃不得啊! 只覺兩臂腋下一股清風升起有種飄飄然的感覺。
飲茶的快感以致到「吃不得也」的程度,可以說 是匪夷所思了。這,雖也容或有之,但也應該說 這是對孟諫議這位飲茶知音所送珍品的最高讚譽 。同時,從結構上說,作者也要用這第七碗茶所 造成的飄飄欲仙的感覺,轉入下文為蒼生請命的 更明確的思想。這是詩中「針線」,看他把轉折 處連縫得多麼熨貼。

37 第四段 由蓬萊山起,詩筆一轉, 轉入茶民的辛苦並為蒼生請命, 可看出其人溺己溺的襟懷。

38 玉川子我想藉七碗茶所引起的清風返回蓬 萊。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蓬萊山,在哪裡? 玉川子我想藉七碗茶所引起的清風返回蓬 萊。

39 山上羣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因爲那些山上的群仙管著下界的凡民蒼生,他 們高高在上免於風吹雨淋, 哪知下界億萬蒼生的死活! (所以)我想(回蓬萊山)替孟諫議這位朝廷 的言官去問一下下界蒼生的事,問一問他們究 竟何時才能夠得到蘇息的機會!

40 蓬萊山是海上仙山。盧仝自擬為暫被謫落人 間的仙人,現在想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像中 的清風,返回蓬萊。因為那些高高在上的群 仙,哪知下界億萬蒼生的死活,所以想回蓬 萊山,替孟諫議這位朝廷的言官去問一下下 界蒼生的事,問一問他們究竟何時才能夠得 到蘇息的機會! 這首詩寫得揮灑自如,宛然毫不費力,從構 思、語言、描繪到誇飾,都恰到好處,能於 酣暢中求嚴緊,有節制,盧仝那種特有的別 緻的風格,獲得完美的表現。

41 以上主要參考資料來源 由盧仝《走筆謝孟諫議新茶》談唐朝的茶 文化 唐詩鑑賞辭典


Download ppt "盧仝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