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七章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氏病: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属锥体外系疾病。多老年人发病。1817年,首次报道。1953年,肯定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1960年,发现与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显著降低。1961年,用L-Dopa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症状:骨骼肌张力增高、震颤、运动障碍。 病理:多巴胺能神经元发和胆碱能神经元处于平衡之中,共同调节运动机能。帕金森氏病患者黑质有病变,使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多巴胺含量降低,神经功能减弱。产生帕金森氏病的张力增高的症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七章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氏病: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属锥体外系疾病。多老年人发病。1817年,首次报道。1953年,肯定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1960年,发现与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显著降低。1961年,用L-Dopa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症状:骨骼肌张力增高、震颤、运动障碍。 病理:多巴胺能神经元发和胆碱能神经元处于平衡之中,共同调节运动机能。帕金森氏病患者黑质有病变,使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多巴胺含量降低,神经功能减弱。产生帕金森氏病的张力增高的症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七章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氏病: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属锥体外系疾病。多老年人发病。1817年,首次报道。1953年,肯定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1960年,发现与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显著降低。1961年,用L-Dopa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症状:骨骼肌张力增高、震颤、运动障碍。 病理:多巴胺能神经元发和胆碱能神经元处于平衡之中,共同调节运动机能。帕金森氏病患者黑质有病变,使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多巴胺含量降低,神经功能减弱。产生帕金森氏病的张力增高的症状。 帕金森氏综合征:老年性血管硬化、脑炎后遗症,慢性汞中毒及抗精神病药等。 药物分类:拟多巴胺药和中枢抗胆碱药

2 第一节:拟多巴胺类药物 左旋多巴 由酪氨酸羟化而来,是体内合成CA的中间物。 【药动学】 吸收 口服吸收容易 影响因素:胃排空速度 胃pH值 高蛋白食物 代谢 肝脏、心、肾、肠中多巴脱羧酶代谢为多巴胺, 转化为黑色素 1%进入中枢而发挥作用。α甲基多巴肼可提高作用。 排泄 肾脏

3 【作用与用途】 1. 抗帕金森病: 被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摄取,脱羧为多巴胺, 补充递质。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 特点①轻症较好,重症较差,治疗效果与残存神经元数量 有关。 ②肌肉僵直、运动困难好,震颤差 ③起效慢,药后2~3周。最大疗效1~6个月。 对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有效。对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无效。 原因:氯丙嗪阻断DA受体。 2. 肝昏迷:伪递质学说; 不能改善肝功能。 【不良反应】 消化道症状:80% 与CTZ有关。 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4 【不良反应】 消化道症状:80% 与CTZ有关。 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精神症状 :兴奋,焦虑等。 舞蹈症 开关现象

5 卡比多巴 作用:是较强的L-芳香氨基酸脱羧酶抑制剂。 抑制多巴在外周转化为多巴胺。 与左旋多巴合用,提高脑内多巴胺的浓度,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

6 金刚烷胺 特点:1. 作用强度弱于左旋多巴,强于中枢抗胆减药。与左旋 多巴合用可增强疗效,降低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 2 . 机理:①促使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多巴胺 ②抑制多巴胺的再摄取 ③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 3. 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用药数天即可获最大疗效。 溴隐亭 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用于:帕金森氏病,疗效与左旋多巴相似 回乳,催乳素分泌过多症(抑制崔乳素分泌) 肢端肥大症(抑制生长素分泌)

7 第二药:中枢拟胆碱药 苯海索 特点:①作用弱于阿托品、左旋多巴及金刚烷胺 ②对震颤疗效较好,对僵直及运动迟缓较差 ③对抗精神病药所致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有效 ④用于轻症患者 ⑤不良反应比阿托品弱,但仍有口干、散瞳、 尿渚留等。


Download ppt "第十七章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氏病:慢性进行性运动障碍,属锥体外系疾病。多老年人发病。1817年,首次报道。1953年,肯定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1960年,发现与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显著降低。1961年,用L-Dopa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症状:骨骼肌张力增高、震颤、运动障碍。 病理:多巴胺能神经元发和胆碱能神经元处于平衡之中,共同调节运动机能。帕金森氏病患者黑质有病变,使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多巴胺含量降低,神经功能减弱。产生帕金森氏病的张力增高的症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