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姓名:賴仕軒 林正修 學號:4A A 指導老師:朱力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姓名:賴仕軒 林正修 學號:4A A 指導老師:朱力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姓名:賴仕軒 林正修 學號:4A215046 4A215097 指導老師:朱力民
機械製造期末報告 姓名:賴仕軒 林正修 學號:4A A215097 指導老師:朱力民

2 概述 任何切削加工都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切削工具、工件和切 削運動。切削工具應有刃口,其材質必須比工件堅硬。不同 的刀具結構和切削運動形式構成不同的切削方法。常用的有 切削加工:車床、鉋床、銑床、磨床、鑽床、鋸床...等切削 材料方式加工成圓形或方形或各種造的產品。 工具機用於精密切削金屬以生產其他機器的金屬零件。其架 構必需有足夠的剛性,適當的形狀,易於操作,易於除去金 屬碎屑,夠安全,夠穩定,夠準確與夠精確。 在工具機上待加工的金屬稱為「工件」,用來切削工件的工 具稱為刀具。工具機提供動力造成工件與刀具的相對運動, 並且精確控制此相對運動,去除工件上不要的部分。某些機 器如車床是轉動工件,進給刀具。也有機器如鏜床,轉動刀 具,進給工作檯以移動工件。

3 簡介 切削加工的歷史可追溯到原始人創造石劈、骨鑽等勞動工具的舊石器時 期。在中國,早在商代中期就已能用研磨​​的方法加工銅鏡;商代晚期曾 用青銅鑽頭在卜骨上鑽孔;西漢時期就已使用桿鑽和管鑽,用加砂研磨 的方法在"金縷玉衣"的4000多塊堅硬的玉片上鑽了18000多個直徑1~2毫 米的孔。17世紀中葉,中國開始利用畜力代替人力驅動刀具進行切削加 工。18世紀後半期的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後,由於蒸汽機和近代機床的發 明,切削加工開始用蒸汽機作為動力。到19世紀70年代,切削加工中又 開始使用電力。對金屬切削原理的研究始於19世紀50年代,對磨削原理 的研究始於19世紀80年代。此後各種新的刀具材料相繼出現。19世紀末 出現的高速鋼刀具,使刀具許用的切削速度比碳素工具鋼和合金工具鋼 刀具提高兩倍以上,達到25米/分左右。1923年出現的硬質合金刀具,使 切削速度比高速鋼刀具又提高兩倍左右。30年代以後出現的金屬陶瓷 (見陶瓷)和超硬材料(人造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進一步提高了切 削速度和加工精度。隨著機床和刀具不斷發展,切削加工的精度、效率 和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應用範圍也日益擴大,從而促進了現代機械製 造業的發展。

4 車床的發展史 車床的發展大致可區分成四個階段,雛型期,基本架構期、獨立動力期 與數值控制期,底下將針對其發展的過程加以介紹。車床的誕生不是發 明出來的,而是逐漸演進而成,早在四千年前就記載有人利用簡單的拉 弓原理完成鑽孔的工作,這是有記錄最早的工具機,即使到目前仍可發 現以人力做為驅動力的手工鑽床,之後車床衍生而出,並被用於木材的 車削與鑽孔,英文中車床的名稱Lathe(Lath是木板的意思)就是由此而來, 經過數百年的演進,車床的進展很慢,木質的床身,速度慢且扭力低, 除了用在木工外,並不適合做金屬切削,直到工業革命前。這段期間可 稱為車床的雛型期。 18世紀開始的工業革命,象徵著以工匠主導的農業社會結束,取而代之 的是強調大量生產的工業社會,由於各種金屬製品被大量使用,為了滿 足金屬另件的加工,車床成了關鍵性設備,18世紀初車床的床身已是金 屬製,結構強度變大更適合做金屬切削,但因結構簡單,只能做車削與 螺旋方面的加工,到了19世紀才有完全以鐵製零件組合完成的車床,再 加上諸如螺桿等傳動機構的導入,一部具有基本功能的車床總算開發出 來。但因動力只能靠人力、獸力或水力帶動,仍無法滿足需求,只能算 是剛完成基本架構的建構。

5 車床: 頭座(Head stock):又稱主軸台,位於車床左側。包含有傳導機構(皮帶傳導的塔輪變速、齒輪變速等。)與莫氏錐度之中空主軸組成。主軸後段裝置齒輪,與傳導機構之塔輪或齒輪連接,帶動主軸運轉。主軸前段可裝置夾頭、面盤等夾具夾持工件。

6 主軸變速箱 H1:存量住房齒輪頭 H2:中級齒輪桿 H3:主軸高低速變換桿 H4:主軸 H5:不倒翁齒輪-前進/後退,搞/脫開 H6:8段快速變化齒輪箱 H7:導螺桿 H8:進給桿 H9:起動桿 H10:更改齒輪護蓋

7 床台(Lathes bed):床台是車床的大型基礎部件,為經過季化 處理之鑄鐵製成。有兩條精度很高的V形導軌和矩形導軌,其 導軌一般都經過高週波硬化處理製成。導軌分兩部份,以引導 刀座(Carriage)與尾座(Tail stock)移動。床台下方裝置一導 螺桿,其螺桿會配合主軸之轉速,可配合刀座部份的自動進刀 機構進行車螺紋、工件滾紋之工作。 刀座(Carriage):包含複式刀座與自動進刀機構等。複式刀座 可操縱橫向進刀與縱向進刀。(橫向進刀方向與床台保持垂直、 縱向進刀方向與床台保持平行。)一般而言,車床縱向進刀由 刀座之床帷部份(位於床台前方。)的大手輪又稱進刀手輪操 作。橫向進刀由刀座上的手輪操作。自動進刀機構進行車螺紋、 工件滾紋的原理係利用車床上工件作一等速運轉,配合刀座之 刀具以等速直線移動的方式進行車削。

8 1: 方形刀架 2: 複式刀架上座 2a: 複式刀架縱送進刀手輪 2b: Compound portion of top-slide (protractor) 3: 橫向滑板 3a: cross-slide DRO scale 3b: 橫向進刀手輪 4: 床鞍 5: 裙床 5a: 縱向進刀手輪 5b: 螺紋切削半合螺帽控制桿 5c: 縱橫自動 傳送控制桿

9 尾座(Tail stock):(又稱:尾軸架)位於床台的右側位置。尾座的軸孔為莫氏錐度,可裝置鑽頭、絞孔刀與螺絲攻進行內孔加工之工作。亦可配合工件長度的需要,在導軌上移動尾座;此時尾座可裝置頂心頂住夾頭所夾持之工件,避免夾頭所夾持之工件過長而不易夾持。 T1:尾座手輪 T2:減速齒輪箱(可選) T3:身體 T4:可調底座 T5:頂心 T6:鎖定桿

10 各式車床種類 1.普通車床(Engine lathe):為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車床種類。早期的普通車 床 傳動是藉由皮帶傳導的塔輪變速,現今已改用齒輪變速箱傳動。齒輪變 速箱的優點為可精確掌握主軸之轉速,且無主軸轉速過高,皮帶摩擦消 耗、滑動之情形。

11 立式車床(Vertical lathe):立式車床的主軸為垂直安裝,工 件
置於可旋轉的床台上。特別適於加工大型不規則、笨重之 工件。

12 六角車床(Turret lathe):又名轉塔車床,以六角形旋轉刀塔 取代普通車床之尾座而設計。特別適於加工需多種加工程 序(如鑚孔、鉸孔、搪孔)中大量之工件。

13 CNC車床(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lathe)全名為「電腦數值控制車床」,簡稱「數控機床」。優點為適於加生 產中大數量、設計複雜、要求精密度高的工件。

14 傳統式機器的切削和進給運動

15 心得 這次做了傳統式切削報告後,發現了從之前刀具 刀座等 等需要人工控制去做的切削物品一個一個步驟慢慢地去 完成必須耗費需多精神與時間,後面有了CNC車床後有 電 腦代入數值也讓生產量增加精密度高以及設計複雜的許 多工作就變得簡單了,也從之前需要皮帶的磨損改成齒 輪 後更加的能夠掌握轉速了。


Download ppt "姓名:賴仕軒 林正修 學號:4A A 指導老師:朱力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