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藝術與文學 ── 現代主義 講 師:楊宏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藝術與文學 ── 現代主義 講 師:楊宏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藝術與文學 ── 現代主義 講 師:楊宏通

2 1. 世紀末 (Fin de siècle) 1.1 世紀末文藝思潮 1.1.1 肉體之秋 ─ 頹廢主義
知識分子對社會不滿而又無力反抗,所產生的苦悶徬徨情緒反映在文藝領域中 思想基礎 唯心主義 非理性主義 藝術 vs 生命、美 vs 真、善

3 1. 世紀末 (Fin de siècle) 1.1.1 肉體之秋 ─ 頹廢主義 否定文藝的社會作用 否定理性認識對文藝的作用
認為文學藝術不應受生活目的和道德的約束 強調藝術超越功利 否定理性認識對文藝的作用 宣揚悲觀、頹廢的情緒,特別是從病態或變態的人類感情中以及與死亡、恐怖有關的主題中去尋求創作靈感

4 1. 世紀末 (Fin de siècle) 1.1.1 肉體之秋 ─ 頹廢主義 a) 唯美主義 (esthétisme)
為藝術而藝術 (l’art pour l’art) 藝術的目的不在於政治、倫理、教育、社會等方面的需要,而在於藝術自身的美 藝術的全部價值在於它具有完美的形式 藝術家的任務就在於表現形式的美,不必為作品的道德意義操心 美本身即具有道德意義 戈蒂葉 (Théophile Gautier, ) 「享樂就是生活的目的,是世界上唯一有用處的東西」 「真正稱得上美的東西只是毫無用處的東西。一切有用的東西都是醜的,因為它體現了某種需要」

5 1. 世紀末 (Fin de siècle) b) 象徵主義 (symbolisme) 反抗社會現實,反抗現實主義文學 藝術特色
抒寫的不是日常生活中淺浮的喜怒哀樂,而是不可捉摸的內心隱秘 反對片面注重描寫造型美的帕爾納斯派 (Parnassians) 把有關的形式、技巧、表現手法等放在首要位置 對日常用的字詞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組合,使之發生新的含義 半明半暗、撲朔迷離 不追求單純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澀 要使讀者似懂非懂,彷彿若有所悟 馬拉美 (Mallarmé)、魏爾倫 (Verlaine)、韓波 (Rimbaud)

6 1.2 波德萊爾 (Charles-Pierre Baudelaire, 1821 - 1867)
現代主義先驅 「你給我污泥,我把它變成黃金」 一切事物,不管是粗俗的、野蠻的、抑或殘暴的、邪惡的,都可以魔術般地轉化為美 頹廢派的聖經 ─ 《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 沉醉於官能美,憤世嫉俗 對現實生活採厭倦、反抗、逃避的態度 揭露生活的陰暗面,歌頌醜惡事物

7 2. 現代主義 2.0 現代主義概述 20 世紀上半誕生於歐美,具有反傳統特徵的文學流派的統稱 同時涉及繪畫、音樂、戲劇、電影等藝術領域

8 2. 現代主義 2.1 現代主義文學的形成背景 西方現代工業社會的產物 動蕩不安的 20 世紀歐美社會時代精神的藝術表達
科學進展急劇,形成強大經濟結構 人的自由度反而降低,異化程度則加深,西方人精神上惶恐不安 20 世紀初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動搖了西方傳統理性主義的文化大廈 社會現實矛盾 動搖了傳統真、善、美的觀念 動搖了宗教信仰 對人類的本性產生了懷疑 對未來的命運與前途深感悲觀焦慮

9 2.2 現代主義的思想特徵 2.2.1 具有強烈的文化批判傾向 不堅守傳統理性原則 不相信人道主義理想 不寄望於「理性王國」的實現
認為既有的文化傳統乃至整個人類文明,都有悖於人的生命欲求,有悖於人的價值的實踐,應予摒棄 有虛無的傾向

10 2.2 現代主義的思想特徵 2.2.2 突出表現異化主題 探索人的生存狀況、人的本質問題 四種異化 a) 自然與個人
物質世界對人的異化,物質與精神的對立 物質世界往往成了人類生存危機的製造者,大自然也是醜惡的 物質文明造成了人類精神的虛無感、威脅感與恐懼感 物質文明有抑制人的生命本體、扼殺人性,甚至毀滅人性的危險 艾略特 (TS Eliot) 《荒原》(The Waste Land)

11 2.2 現代主義的思想特徵 2.2.2 突出表現異化主題 b) 社會與個人 整體的人與個體的人對立
人在強大的科學化現代社會面前顯得渺小無力,個性喪失,軟弱無力 社會像強大無形的魔掌,掌握著個人命運 寫出人性的變形和個人對社會及意識型態的不信任與反抗 卡夫卡 (Kafka) 《變形記》(metamorphosis)

12 2.2 現代主義的思想特徵 2.2.2 突出表現異化主題 c) 個人與個人 非理性主義哲學 人是受欲望驅使的,生命的本能是利己的
從人性本質看,互相殘害難以避免 資本主義社會,人喪失固有的行為準則後,完全根據與他人的利害關係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現代文學常展示一幅幅人與人之間充滿敵意的圖像 斯特林堡 (Strindberg) 《鬼魂奏鳴曲》(Ghost Sonata)

13 2.2 現代主義的思想特徵 2.2.2 突出表現異化主題 d) 個人與自我 現代心理學 人的自我核心是潛意識和本能,它是飄忽不定、變化莫測的
人個性的異化,自我的消失 現代文學表現受他人與社會壓抑下的人的自我和個性 艾里森 (Ellison) 《隱身人》(Invisible Man)

14 2.3 現代主義的藝術特徵 2.3.1 強調表現內心生活和心理真實 具有主觀和內傾特徵 心靈世界才是唯一真實的世界
藝術的使命是非寫真的、泛表現的 文學創作應表現內心世界的真,追求超現實的、抽象的、形而上的真

15 2.3 現代主義的藝術特徵 2.3.2 普遍運用象徵隱喻模式 把讀者置於意義的深淵之中,通過不斷的闡釋和發掘,才能獲得審美的意義
使文學對生活的描寫從表象走向本質,從表層走向深層,從現實走向超現實,從所指(signifiant) 走向能指 (signifier),形成一種文學藝術的深度模式

16 2.3 現代主義的藝術特徵 2.3.3 「反向詩學」─ 提倡以醜為美
對死亡、黑夜、墮落、犯罪、畸形、變態、瘋狂、瘟疫、屍體的描寫大大超過傳統文學 企圖在醜的自我暴露、自我否定中肯定美 無情地解剖、否定現實與自我的平庸,通過醜的描述來表達對美的追求 部分作家從醜中看到人性的美與崇高

17 2.3 現代主義的藝術特徵 2.3.4 熱衷於藝術技巧的革新與實驗 信奉藝術本體論 形式即內容 追求「藝術的非人格化」
對藝術形式和技巧進行大膽的革新與創造,敢於標新立異,表現出反傳統特徵 大量採用自由聯想、時空倒錯、內心獨白、自動寫作、偶然結合、意識流以及頓悟、象徵、隱喻、暗示…等手法 追求有意味的形式 ─ 對語言、符號、圖畫、結構、風格技巧等形式因素格外重視 部分作家創作流於形式主義

18 2.4 現代主義的流派 2.4.1 後期象徵主義 (late symbolism) 主張情與理、主觀與客觀、有限與無限的統一
跳出個人局限,努力表現社會的總體精神 思辯哲理性較前期象徵主義強 代表作家和作品 艾略特 (TS Eliot) 《荒原》(The Waste Land) 葉芝 (Yeats) 瓦萊里 (Valéry) 《海濱墓園》(Le cimetière marin)

19 When You are Old (Yeats)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20 2.4 現代主義的流派 2.4.2 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 20 世紀初產生於德國,後蔓延到歐美各國
善於透過事物外層表象,展現內在的本質 人物外部行為 → 揭示內部靈魂 善於直接表現人物心靈體驗,展現內在的生命衝動 思辯哲理性較前期象徵主義強 代表作家和作品 卡夫卡 (Kafka) 《變形記》(metamorphosis)

21 2.4 現代主義的流派 2.4.3 未來主義 (futurism) 20 世紀初從意大利流行到歐洲各國
否定傳統文化,主張徹底拋棄藝術遺產和傳統文化 歌頌機械文明和都市混亂 讚美速度美和力量 主張大破舊有的形式規範,用自由不羈的語句隨心所欲地進行藝術創造 有明顯的文化虛無主義傾向 代表作家和作品 馬里奈蒂 (Marinetti) 《未來主義宣言》(Manifesto of Futurism)

22 2.4 現代主義的流派 2.4.4 超現實主義 (surréalisme) 兩次大戰期間從法國流行到歐洲各國
試圖將文藝從理性的梵籠中解放出來 超現實 ─ 更高、更真實的現實 強調表現超理性、超現實的無意識世界和夢幻世界 風格晦澀艱深 代表作家和作品 阿拉貢 (Louis Aragon, ) 艾呂雅 (Paul Eluard, )

23 The River (Eluard) The river I have under my tongue,
Unimaginable water, my little boat, And curtains lowered, let's speak.

24 2.4 現代主義的流派 2.4.5 存在主義 (l’Existentialisme) 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產生於法國,戰後盛行於整個西方世界
存在主義首要信念 ─ 存在先於本質 (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 題材 多樣化 ─ 現實的、神話的、虛構的 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誕性 表現人在荒誕、絕望的境況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選擇 總表現出對人的生存狀態的深切關注

25 2.4 現代主義的流派 2.4.5 存在主義 (l’Existentialisme) 代表作家和作品
薩特 (Jean-Paul Sartre, ) 「自在的存在」:世界荒謬,人生孤獨 「自為的存在」:自由選擇,不斷選擇 責任觀:自由選擇必須承擔責任 代表作:《噁心》(La nausee)

26 2.4 現代主義的流派 2.4.5 存在主義 (l’Existentialisme) 代表作家和作品
卡繆 (Albert Camus, ) 代表作:《異鄉人》(L’etranger) 《瘟疫》(La peste) 貝婁 (Saul Bellow) 代表作:《何索》(Herzog) 《阿金奇遇記》(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

27 3 現代主義大師 3.1 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1871-1922)
《追憶似水年華》(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28 3 現代主義大師 3.2 喬哀思 (James Joyce, 1882-1941)
《藝術家的年輕畫像》(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尤利西斯》(Ulysses)

29 3 現代主義大師 3.3 福克納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喧嘩與騷動》(The sound and the fury)

30 3 現代主義大師 3.4 塞尚 (Paul Cézanne, ) 現代繪畫之父 外觀物象,推移擴張而成心靈圖畫

31 3 現代主義大師 3.5 克林姆 (Gustave Klimt, ) 頹廢派掌門人 華麗、憂鬱、夢幻、感官、自毀

32 3 現代主義大師 3.6 馬蒂斯 (Henri Matisse, ) 野獸派鼻祖 唯感、唯心、唯情

33 3 現代主義大師 3.7 畢卡索 (Pablo Picasso, ) 立體派宗師 唯視覺、唯觸覺、唯智覺

34 3 現代主義大師 3.8 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1862-1918) 印象派音樂大師 視覺與聽覺的臨界,心靈與物象的融和
“Clair de lune”

35 3 現代主義大師 3.9 史特拉文斯基 (Igor Stravinsky, 1882-1971) 現代音樂旗手
不協調的音符,強烈的節奏,直指心靈悸動 “L'Oiseau de Feu” “Sacre du Printemps”

36 下周再見


Download ppt "藝術與文學 ── 現代主義 講 師:楊宏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