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先秦韻文選 漁父 屈原 詩經 陳秋影改編翰林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先秦韻文選 漁父 屈原 詩經 陳秋影改編翰林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先秦韻文選 漁父 屈原 詩經 陳秋影改編翰林版

2 在水一方

3 蒹葭題意及詩的風格 本詩選自《詩經‧秦風》。《詩經》各篇本無標題,後人取首句一至數字作為篇名。本篇名為〈蒹葭〉,即撮取首句二字而成,與全篇詩義無密切關聯,欲求其本義,須涵泳全詩方能得之。 〈秦風〉,乃秦地(今陝西省、甘肅省一帶)之歌謠。秦地民風強悍,勇於戰鬥,所以秦風詩篇多慷慨陽剛,然〈蒹葭〉一詩卻柔婉纏綿,在〈秦風〉詩篇中獨樹一幟。

4 蒹葭一詩的內容 一: 有人認為是情詩,抒寫思慕所愛之人卻難以親近 詩中的伊人指情人 二: 也有人認為是訪賢之詩,
有人認為是情詩,抒寫思慕所愛之人卻難以親近 詩中的伊人指情人 二: 也有人認為是訪賢之詩, 敘寫對隱居水濱之賢士的懷思。 詩中的伊人指賢人或國君

5 課文一、二段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6 課文第三段 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7 課文注釋 蒹葭:音 ㄐㄧㄢ ㄐㄧㄚ,蘆荻、蘆葦

8 注釋 蒼蒼:此處形容蒹葭茂盛的樣子。 與下文中「萋萋」、「采采」同義。 為霜:凝結成霜。 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表示相隔兩地。 溯洄:沿著曲折的水道逆流而上。 從:追隨,此指追求。 溯游:順流而下。

9 注釋 晞:音 ㄒㄧ,乾。 湄:音 ㄇㄟˊ,水邊,水和草相接的地方。 躋:音 ㄐㄧ,上升、升高,此指地勢高。 坻:音 ㄔˊ,水中高地。
已:停止。 涘:音 ㄙˋ,水邊、水崖。 右:迂迴彎曲。 沚:音 ㄓˇ,水中小洲。

10 段落大意 一、由秋水旁茂盛的蒹葭起興,抒寫可望而不可求的企慕深情 二、反覆抒寫可望而不可求的企慕深情 三、反覆抒寫可望而不可求的企慕深情

11 蒹葭一詩的寫法特色 全詩三章皆以秋景起興 形式上仍保留民間歌謠迴環疊沓的形式 全篇著意渲染一種渺遠虛惘的氣氛,
一種執著纏綿而又略帶感傷的情調, 一種嚮往追尋而渺茫難即的意緒。 它表現的不是具體的愛情故事和場景情節, 而是抒寫主角心靈的追求與嘆息。

12 重章疊句 迴環迭沓 所謂伊人,溯洄從之,溯遊從之 象徵意義 蒹葭——蒼蒼 淒淒 采采 渲染氣氛 在水——一方 之湄 之涘
重章疊句 迴環迭沓 所謂伊人,溯洄從之,溯遊從之 象徵意義 蒹葭——蒼蒼 淒淒 采采 渲染氣氛 在水——一方 之湄 之涘 宛在水中——央 坻 沚 白露——為霜 未晞 未已 時間遞進 道阻且——長 躋 右 空間轉換

13 本詩修辭探討 排比、類疊、層遞、錯綜等修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14 象徵 在水一方 此句不一定實指具體的方位與地點, 它是隔絕不通的一種象徵 道阻且長 既是逆流沿岸而上的實寫,又是追求艱難的象徵
集評:清陳繼揆讀詩臆補:「意境空曠,寄託元淡。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雲氣,竹影仙風。」

15 蒹葭的含蓄美 1.文字簡約──以極精簡的文字建構一個十分廣闊的想像和咀嚼的空間。全篇著意渲染一種渺遠虛惘的氣氛,一種執著纏綿而又略帶感傷的情調,一種嚮往追尋而渺茫難即的意緒。它表現的不是具體的愛情故事和場景情節,而是抒寫主角心靈的追求與嘆息。

16 蒹葭的含蓄美 2.形象可感──作品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敍述這位戀人對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寫了他左右求索,尋找戀人的行動,然而主人公那癡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過動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現出來。

17 〈蒹葭〉意境美 煙水迷離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癡的情幻化而生,難分難解 深秋一派蕭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悵失意的心情渾然一體
詩人的執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覓之無蹤的境界渾然為一 「伊人」高潔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氣質,被蒹蒼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來

18 〈蒹葭〉朦朧美 作品沒有直敘心情,而是採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裏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

19 〈蒹葭〉音樂美 方玉潤《詩經原始》「三章只一章,特換韻耳。其實首章已成絕唱。古人作詩多一意化為三疊,所謂一唱三歎,佳者多有餘音。」
該詩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四字句節奏鮮明而短促,重章疊句、回環複沓,一意化為三疊,用韻先響後喑,先揚後抑,餘音繞梁,一唱三歎,極具感染力。

20 「伊人」說 愛情說:近代學者余冠英認為「這篇似是情詩,男或女詞。」 翻譯家許淵沖就將這首詩譯成a love song,伊人是the lover 明志說:「伊人」象徵高潔品質,代表自己對美好高潔品質的追求

21 Q & A 1.本詩的韻腳 ? 答: 第一章: 蒼、霜、方、長、央 第二章: 萋、晞、湄、躋、坻 第三章: 采、已、涘、右、沚

22 Q & A 2.本詩所描寫的季節與時間為何?從何處可得知? 答:深秋清晨的景色
答: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可見那蘆葦已呈現出蒼青的顏色,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兒已結成了白刷刷的霜花

23 Q & A 3.求之不得後作者的態度如何? 答:作者依然執著不悔地追求 從其反覆詠唱所表達的深情可知

24 Q & A 4.本詩如何描寫景物? 答: 每章開頭都採用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 寫所見之景,造成一種縹緲空靈的抒情意境
每章開頭都採用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 寫所見之景,造成一種縹緲空靈的抒情意境 以景托情,移情於景的表現手法

25 Q & A 5.詩人在詩中如何運用「賦」與「興」的手法來抒發情思? 答: 以首段為例,二、三章以「複沓」的形式重複首章。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興,以秋景起興,展現清虛曠遠的河上秋景。對於下文追尋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艱難,起了襯托作用。 2「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賦,鋪陳敘寫追尋之苦,及一往情深的企慕。

26 作者 詩經簡介 《詩經》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亦為北方文學代表,匯集春秋中葉以前五、六百年間(西元前十一世紀~前六世紀)的作品,共三百十一篇,作者多不可考。其中六篇只有篇名而無內容,故實際上僅有三百零五篇,舉其成數,統稱三百篇。 詩有所謂「六義」,即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指詩經的體裁、內容,包括十五國風,多為整理自民間歌謠,地域以黃河流域為主;二雅(小雅、大雅),除少數屬民間歌謠性質外,多為宴享朝會之樂曲;三頌(周頌、魯頌、商頌),則為祭祀時頌贊的樂歌。

27 詩經來源管道 獻詩說:古代天子命令朝廷大小官員用寫詩的形式表達對君主的看法。(雅、頌)
采詩說:「孟春三月,群君者將散,行 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民歌、風) 出自貴族之手。 司馬遷認為是孔子刪訂的。

28 詩六義 詩的作法: 詩的內容 :風 雅 頌 賦、比、興 賦是鋪陳直敘,比是以彼喻此,興是借物起興。

29 《風》之內容及其創作年代 性質 內容 創作地域 創作年代 風 「風土之音曰風」亦即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
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的民歌 15國風共160篇 周南、召南在江漢汝水一帶,其餘十三國風都在黃河流域 少部分是西周末年的詩;大部分是東周的詩。

30 《雅》《頌》之內容及其創作年代 性質 內容 創作年代 雅 宮廷的樂歌 《大雅》是朝會之樂,凡三十一篇;《小雅》是宴饗之樂,現存七十四篇。
西周中期或晚期 宗廟祭祀的詩 《周頌》三十一篇;《魯頌》四篇;《商頌》五篇,共40篇 《周頌》是周天子使用的樂歌;《魯頌》是魯國國君表揚周公用的,產生於公元前七世紀;《商頌》是殷商後代宋國君主的歌,產生於公元前七、八世紀之間。

31 詩經藝術魅力 賦、比、興表現手法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詩集傳‧周南‧葛覃》注),即鋪陳直敘。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引譬設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感物起興。 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誌,也開啟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

32 詩經藝術魅力 重章迭唱 《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 四字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迭句和雙聲迭韻讀來又顯得回環往復,節奏舒卷徐緩。

33 詩經的語言形式 3.富有特色的語言形式 ①句式以四言為主,但又靈活多變。 ②多重章疊句。 ③押韻方式靈活多變。大體有三:
 ①句式以四言為主,但又靈活多變。  ②多重章疊句。  ③押韻方式靈活多變。大體有三:  a、隔句押韻;b、句句押韻;c、交叉押韻

34 詩經四始 《國風》第一篇是〈關睢〉, 《小雅》第一篇是〈鹿鳴〉, 《大雅》第一篇是〈文王〉, 《頌》第一篇是〈清廟〉, 四篇稱為『四始』。

35 今文經與古文經 古文經─毛詩(毛亨、毛萇)為今十三經傳本。
《詩經》遭秦火焚毀後,至漢得以流傳。當時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之轅固、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萇。或取國名,或取姓氏,而簡稱齊、魯、韓、毛四家。 今文經─漢代有齊詩(轅固生)、魯詩(申培公)、韓詩(韓嬰)。 齊、魯、韓三家武帝時已立學官,毛詩晚出,未得立。毛詩稱為古文,其餘三家則稱今文。

36 三家詩與毛詩 三家詩 魯詩 → 申培(魯人) →今文經 →亡佚 齊詩 → 轅固(齊人) →今文經 →亡佚
齊詩 → 轅固(齊人) →今文經 →亡佚     韓詩 → 韓嬰(燕人) →今文經 →亡佚 毛詩 → 毛亨(魯人) →古文經 →獨存 ※自東漢末年,儒學大師鄭玄為毛詩作箋,學習毛詩的人逐漸增多,其後三家詩亡,獨毛詩得大行於世。

37 孔子論詩教 「不學詩,無以言」(季氏)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泰伯) 「小子,何莫學乎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陽貨)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為政)

38

39 汨羅江畔的悲吟 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生平 屈原網上祠堂

40 屈原作品介紹 自敘生平﹑理想﹑經歷和情感 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就是自敘身世﹑節操與理想的作品。〈離騷〉中又以神話和超現實的描寫,表達了追求理想而不可得的痛苦心情。 屈原的九章,是自敘生平﹑經歷和志向的作品。

41 屈原作品介紹 戀歌和頌神歌 楚國南方,沅湘一帶,民間風俗相信鬼神,喜歡祭祀,祭祀時必奏樂歌舞來娛樂鬼神。屈原流放在這一帶,模仿這種祭歌的形式,創作了〈九歌〉。 〈九歌〉─共分十一章,除禮魂是全篇的尾聲外,其餘各章,按神鬼的性質,可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鬼。

42 屈原作品介紹 對自然現象等的疑問 〈天問〉一詩提出一百七十多個問題,有關於自然現象的,有關於神話的,有關於歷史傳說的。
〈天問〉就是問天的意思。這首詩對研究古代歷史和古代神話具很大的參考價值。 招楚懷王的靈魂 屈原的一篇作品〈招魂〉,主題是招被騙而死在秦國的楚懷王的靈魂。

43 屈原作品思想方面 反映人民的感情、願望和要求: 〈離騷〉—對民生疾苦的念念不忘及對楚王的憤怨 暴露奸佞小人的醜惡:
揭露以子蘭為首的貴族追求聲色貨利、苟且偷安、進讒造謠的行為 表現對祖國的熱愛: 〈哀郢〉—一心將祖國帶上富強之路,即使被君主放逐,仍不忘祖國,寧可在楚國過著流亡生活,也捨不得離開祖國 浪漫主義色彩: 作品中充滿優美新奇的幻想

44 藝術方面 大量神話和傳說: 〈天問〉—由於他富有浪漫主義的精神 想像力豐富 善用比興手法: 以芳草比喻志行高潔的人,以蕭艾比喻小人
富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

45 屈原的文學地位 《詩經》是北方的文學的代表,《楚辭》是南方文學的代表, 他們並稱風騷, 是中國文學的典範
他開創浪漫主義的先河,影響後代不少詩人, 其唐代詩人李白、李賀便深受其影響 他最早被尊稱為愛國詩人,影響了唐代的杜甫,宋代的陸游和辛棄疾

46 漁父出處主旨寫法 出處:楚辭 主旨: 屈原與漁父之間的對答,表現屈原 不願隨波逐流的精神,以及孤介特立 的高尚品格 寫法:
文中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敘寫,運用 對比手法生動地呈現兩種不同的處世態度 文末以漁父滄浪之歌作結

47 課文第一段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48 課文第二段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49 課文第三段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50 注釋 放:放逐。 形容枯槁:形貌枯瘦。 漁父:即漁夫、漁翁。父,音ㄈㄨˇ。
三閭大夫:楚國官名,掌管楚國 昭、屈、景三姓王族的事務。閭,音 ㄌㄩˊ。 聖人不凝滯於物:聖人不執著於任何事物。聖人,此處指懂得隨俗應變進退的人。凝滯,執著、拘泥。 與世推移:隨著世俗而進退應變。 淈其泥而揚其波:攪渾汙泥,掀動波瀾,有隨俗進退,與世俱濁之意。淈,音 ㄍㄨˇ,攪渾。

51 注釋 餔其糟而歠其釃:吃酒糟,喝薄酒,有與眾同醉之意。餔,音 ㄅㄨ,吃。糟,酒渣。歠,音 ㄔㄨㄛˋ,通「啜」,喝。釃,音 ㄌㄧˊ,通「醨」,薄酒。 高舉:指行為超出凡俗。 自令放為:使自己被放逐呢? 新沐者必彈冠:剛洗過頭髮的人,必定會彈去帽子上的灰塵。沐,洗頭髮。 新浴者必振衣:剛洗過澡的人,必定會抖去衣服上的塵土。

52 注釋 「安能以身之察察」二句:怎能讓潔淨的身體被外物汙染呢?察察,潔淨的樣子。汶汶,音ㄨㄣˋ ㄨㄣˋ,昏暗的樣子,此處作玷汙。
皓皓:潔白貌,此喻貞潔。 鼓枻:划動船槳。枻,音一ˋ,船槳。 滄浪:音ㄘㄤ ㄌㄤˊ,水名,漢水的支流。 濯吾纓:洗滌我的帽帶。濯,音 ㄓㄨㄛˊ,洗滌。纓,音 ㄧㄥ,帽帶。

53 漁父內容賞析 〈漁父〉採用韻散相間的語言形式和設為問答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了屈原志潔行芳、孤介特立的高尚品格。
本文所寫是屈原流放後期生活的一個片段,也可以說是自沉汨羅前的生動一幕。文章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寫屈原被放逐之後遊於江潭,行詠澤畔的情景,說明詩人心中隱藏著巨大的痛苦和悲憤。

54 漁父內容賞析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 ):寫屈原在徘徊行詠之際遇上了漁父,從而引發了與漁父的問答對話。
一個是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自樂的隱者形象;一個是徘徊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思索者、痛苦者形象,這二者一開始就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

55 漁父內容賞析 第三部分(第四段):寫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
文中的漁父,是個具有道家思想的隱士。漁父無法說服屈原, 但他不慍不怒,仍然保持著隱者的超然風度,與屈原分道揚鑣,各行其是。

56 寫法探討 本文通篇以假設問答來寄託心志,將主題藉由不同人生態度的兩人及其之間的對話中完成,相當集中而精鍊,並開創後世以主客對答形式寫賦的傳統。 漁父既作為一種結構上的穿插和線索,又作為一種與屈原精神反差的對比,形成強烈的藝術效果。其形象的描繪,只寥寥幾筆,便神情俱現,情味各異,各具鮮明特色。與卜居相比,在故事性、戲劇性、背景與人物動態描寫上更具特色。

57 寫法探討 在語言運用上,記敘對話多用對偶、排比辭格, 概括力強,加強了作品的氣勢和感情色彩,讀來音節整齊勻稱,鏗鏘有味。
行文上,在自由的散體風格中,又多相對為文的駢偶;既敘述描繪,又對白與歌詩相互應和;亦直抒亦蘊蓄,整飭錯落,參差有致,富於旋律美,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58 Q & A 一、屈原堅持理想,以致殉國自沉,你如何看待他的行為?
答: 面對無力回天的政治現實,在屈原的時代中,他不得不選擇自沉來作為對現實的控訴,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強烈手段,是一種歷史的悲劇,令百代以下的讀者,不由得為他一掬同情之淚。然而,處於現代社會也許也會面臨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但是我們有更多的選擇與機會, 可供協助的管道也相對增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是活在現代的我們比屈原幸運之處。

59 Q & A 二、篇末漁父歌「滄浪之水」一段,其意義何在?請說說你的看法。
答 :滄浪之歌為當時江漢地區的民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歌聲中傳達了處世的超然態度,另一方面也是提醒滿懷悲憤的屈原,看滄浪之水般的塵世,當它清明如鏡時,不妨多涉入些;而當它汙濁時,不如急流勇退,保有心靈的自由,自主選擇處世的方式,無寧是更為「清」、「醒」的態度。

60 答: 身處爾虞我詐的政治世界,所欲成就的是現實事功,需要適度的妥協權宜,若曲高和寡,無非是自絕於世,如此便難以展現自己的政治懷抱與理想。漁父期以「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之識時務者為俊傑之道,轉圜屈原之心意,屈原堅持了自己的原則理想,維護了自己的清純崇高。漁父的規勸亦非要屈原真的同流合汙,放棄原則,喪失自我。這些只不過是迂迴的方式,誠如老子所謂「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曲則全、枉則直」,才是最高

61 「漁父」說 自屈原〈漁父〉一文及莊子中的漁父形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後,漁父成了清高孤潔、避世脫俗、嘯傲江湖的智者、隱士的化身。
魏、晉時期,漁父多次出現於山水詩中,到唐、宋時期漁父形象被固定下來,成了詩人、作家鍾愛的對象。 此時漁父形象也開始出現在繪畫中,張志和、荊浩、許道寧都繪有漁父圖。

62 漁父說 漁父形象大量出現並形成一種風氣是在元代。
由於元代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並統治全中國的朝代,蒙古統治者的殘暴和民族歧視政策,使大多數的文人都採取了不合作的態度。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漁父清高、避世、逍遙的人生哲學為許多隱退文人所仿效,他的形象被文人、畫家用以寄託情感。詩、詞、曲中漁父形象普遍流行;繪畫領域,漁父更成為創作的風氣,趙孟頫、管道昇、黃公望、王蒙、吳鎮、盛子昭均有漁父圖傳世。藝術價值。

63 關於楚辭 屈原著〈離騷〉等二十五篇,西漢劉向集屈原、宋玉、賈誼等人之作,定名曰《楚辭》。
《楚辭》是戰國時代南方楚國的詩歌,突破詩經以四言為主的句式,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 其長篇鋪敘的形式,開後世漢賦的先河。

64 《楚辭》語言形式 語言形式 1.長言─每句由六字至九字,句式參差 2.多用兮字,或隔句句用兮,或句中用兮 3.多用對偶句式 結構形式
1.在每首詩的最末一節為亂曰,作用是總結全詩的主旨 2.多用楚地方言 3.篇幅較長

65 《楚辭》文學價值及影響 愛國思想 對後世作家有極大影響,如漢賈誼、漢司馬遷、唐杜甫、宋陸游及辛棄疾等 辭賦的始祖,下開漢賦的風格
駢儷文的始祖,《楚辭》中多駢句,對仗工整,對駢文發展有一定影響 對小說的影響 《楚辭》中富於幻想的內容,開漢朝神怪小說的先河

66 《楚辭》文學價值及影響 托物比興手法影響後世詩歌的詠物、詠人詩 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為後世浪漫詩人所取法,如曹植、李白、蘇軾、辛棄疾等

67 詩經與楚辭比較 詩 經 楚 辭 時代 春秋時代(周初至春秋中葉) 戰國時代(戰國至西漢) 作者 作者不可考 屈原等人作品 名稱
詩 經 楚 辭 時代 春秋時代(周初至春秋中葉) 戰國時代(戰國至西漢) 作者 作者不可考 屈原等人作品 名稱 別名詩、毛詩、詩三百 西漢 劉向定名 地域 黃河流域(北方文學) 長江流域(南方文學) 字數 四言為主 六言、七言為主 語言 大量使用語助詞「之、乎、者、也」等 使用楚國方言「兮、些、只」等語助詞

68 詩 經 楚 辭 句型 短句、疊字多,句型較整齊, 反覆重調,產生節奏韻律 長句、駢語多,句型參差 無重調,多直陳 篇幅 較短 較長 用韻 周韻 楚聲 內容 取材社會生活(寫實) 個人情志、幻想(浪漫) 表現 手法 賦(鋪陳)、比(譬喻)、興(聯想) 比、興、象徵手法

69 詩 經 楚 辭 風格 1.穩重莊穆,溫柔敦厚 2.質樸寫實 3.平民文學 1.鋪張華美,浪漫神秘 2.熱烈奔放 3.貴族文學 價值 1.北方文學代表 2.韻文之祖、純文學之祖 3.最早之詩歌總集 4.十三經之一 1.南方文學代表 2.辭賦之祖,開漢賦之先河 3.騷體類文章的總集 4.六大才子書之一 注疏 1.西漢 毛亨傳 2.東漢 鄭玄箋 3.唐 孔穎達正義 4.南宋 朱熹 詩集傳 1.東漢 王逸 楚辭章句 2.宋 洪興祖 楚辭補注 3.南宋 朱熹 楚辭集注 類別 經部 集部

70 THE END


Download ppt "先秦韻文選 漁父 屈原 詩經 陳秋影改編翰林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