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幼 兒 鄉 土 文 化 大甲媽祖 第十組: 組員: ~賴美娟 ~李季珍 ~余俐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幼 兒 鄉 土 文 化 大甲媽祖 第十組: 組員: ~賴美娟 ~李季珍 ~余俐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幼 兒 鄉 土 文 化 大甲媽祖 第十組: 組員:9563704~賴美娟 9563711~李季珍 922353 ~余俐琦
~余俐琦 ~古家怡 ~魏夢綿 ~沈婉甄

2

3 保庇咱閤家平安呷百二 咱的感情事業真順利 祝福咱大家大賺錢
大甲媽祖 作詞:賴清木 作曲:穎川 編曲:王志雄 大甲媽相最靈感 唐山過台灣 媽祖通人知 唐山過台灣 媽祖通人知 大甲媽祖真慈愛 香火真正旺 誠心有保庇 靈感全世界 三月廿三 媽祖的生日 善男信女朝拜滿滿是 鼓聲響閔天 炮聲連連是 鬧熱鬧熱快樂的日子 大家趕緊相招咱來去 燒香媽祖對咱有保庇 保庇咱閤家平安呷百二 咱的感情事業真順利 祝福咱大家大賺錢

4

5 媽祖故事 「大媽坐殿、二媽吃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五媽五媽會」 大媽:指鎮殿媽祖,是鎮瀾宮內最大型的一尊神像。
鎮殿媽祖是軟身媽祖,手腳身體都可以自由轉動,二次大戰期間,盟軍丟兩顆炸彈在大甲街上,一顆炸燬火車站一帶;一顆未爆彈落在媽祖廟旁的市場邊,當時鎮殿媽祖的雙手是張開的,民間流傳是鎮殿媽祖顯靈接砲彈,才使鎮瀾宮城內一帶沒有受到炸彈損傷。 二媽:坐在鎮殿媽的前面,神像特別重。也是長年鎮守在廟中,一般信徒祈求 焦點落在鎮殿媽身上,因此,二媽僅享受人間煙火,不須負什麼責任,所以稱吃便(撿現成便宜)。

6 三媽:是指副爐媽,平日常駐爐主家或接受五十三庄民眾請回家祭拜,三月還得和正爐媽到南部遶境進香,因此稱愛人扛(常坐轎四處巡訪)。目前已改為長駐鎮瀾宮。
四媽:是指正爐媽,專門負責醫療,神座下方長年被信徒挖木屑當藥引治病,故稱閹尻川。現在已經用鐵皮封起來,並改為長駐鎮瀾宮。 五媽:經常在外參與民間神求活動,故稱五媽會。

7 千里眼順風耳 住在湄嶼西北方有兩個妖精,一個叫水精,另一個叫金精。水精眼力好,號稱「千里眼」,金精耳朵很靈敏,號稱「順風耳」。兩人常在村莊西北出沒,為害百姓。因此媽祖就化妝成村女混在婦女群中。兩妖不注意,以為她是普通民間女子,近前戲弄,被媽祖用手中絲帕困住,而暫時降伏。兩年後,兩妖再度出現,變本加厲橫行於江河湖海之中。媽祖再前往收伏,二妖無處躲閃,只得拜服在媽祖座前充當侍衛。 柳樹鬼的千里眼 桃花精的順風耳

8   註生娘娘本名陳靖姑,是五代福建古田縣臨水鄉人,又稱「臨水夫人」。傳說她曾斬蛇除妖,被封為「順懿夫人」。娘娘由早期催生助產的傳說,演變為專負責子嗣繁衍、保佑嬰兒平安之神。註生娘娘與媽祖同為福建相互輝映的女神。 老虎為百獸之王,民間將他神格化,藉以驚走妖邪,嚇退凶神惡煞,使地方安寧平靖,而尊稱為「虎爺」。 觀音佛祖 據妙法蓮華經說觀音佛祖,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能現三十三化身,救十二種大難,對所有的眾生都一視同仁,如果有難,喊祂的名字,便會前來救助。一般人尊稱祂為「觀自在」、「觀音大士」、「觀世音」、「觀音菩薩」等。

9 漢化的佛教將佛教徒修行達到一定品味的神仙人物,讓他們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稱為羅漢
。相傳為釋迦牟尼佛涅盤時身邊有十六大羅漢。佛教東傳後,五代時期的羅漢也是十六人。後來漢人增添為十八羅漢。 貞節媽 小時候因為家貧送給大甲三角街口余家當童養媳,十二歲那年,丈夫余榮長(十七歲)經商不幸溺斃,林春娘雖未成婚,卻不再嫁並孝順婆婆而名揚鄉里。 【 十八羅漢之一 】

10 廟宇建築特色 石獅 蘊涵著下列幾個意義: 1.守護廟庭 守護廟庭的雄獅                              守護廟庭的母獅                                                2.男左女右

11 3.富貴吉慶 4.拜託祈求 5.家庭和樂 (封建時代女性較沒地位,母獅合嘴,現代男女平等,雕刻的石獅,雌雄雙獅嘴巴張得一樣大,鎮瀾宮廟庭的大獅子,更不小心將母獅的嘴巴雕得比公獅大,這種女權運動的發展史,可在鎮瀾宮的石獅子上一覽無遺)。 6.雙獅戲球:相傳雌雄二獅嬉戲時,毛纏繞在一起,滾而成球,球中誕生出小獅子。繡球、雙獅戲球都成了吉祥之物。故獅子和繡球便形影不離,為綿延不息傳子嗣的好兆頭。

12 7.杏壇老師:「獅」諧音為「師」。古時太師、少師為指導、輔弼天子、皇上為政之高官,官位顯赫。人民常以「獅」祝人官運亨通,飛黃騰達,故匾額喜用「獅」座托住,托匾撐樑為「文獅」。守護廟宇的獅為「武獅」。
8.門柱礎石:獅座為固定門柱的礎石。獅座和門板插石為同一相連的石材,藉石獅子與門扇的重量相互平衡,來穩固門柱。

13 節慶由來 大甲鎮瀾宮建於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當時是由福建省莆田市湄洲人氏林永興,為求海事順利而自湄洲媽祖
廟奉請來台;到了乾隆35年(西元1770年)時,改建為「天后宮」。乾隆52年時(西元1786年)將廟宇重建,由大甲「分司誠夫」宗覲庭及同鄉信徒等獻地重建,並同時正式定名為「鎮瀾宮」。民國77年(西元1988年)以前,鎮瀾宮出巡進香

14 進香儀式 一、 祈安典禮 二、 上轎典禮 三、 起駕典禮

15 四、 駐駕典禮 五、 祈福典禮 六、 祝壽典禮 七、 回駕典禮 八、安座典禮

16 陣頭介紹 報馬仔 報馬仔主要的任務是走在迎神隊伍前面,察看前方的路況是否安全,隨時回報主神路況。 符令員
凡是遇有民眾擺放香案或奉獻食物、飲料者,皆須壓符,以表示收到並答謝之意。

17 頭旗、頭燈、三仙旗 頭燈又名「托燈」,為燈籠造型,底部有木桿可供托拿,故名之!在燈籠外書寫著主神媽祖的名號,夜間可將燈籠內的燈點亮,有如進香團的眼睛,代表光明,也象徵主神在夜晚的神威。 三仙旗則是三面方旗,中間黃旗,兩側為藍旗,黃旗代表媽祖,而藍旗則代表護駕。 開路鼓:一邊走路,一邊吹奏嗩吶。 頭旗可代表主神接禮,以踏大小禮行之,它象徵主神晝間的神威。

18 繡旗隊 成員身穿「號掛」,頭戴斗笠,背著背包,手拿三角繡旗,行進時成兩路縱隊,遇廟或是陣頭須行禮,左側者左腳在前,右側者右腳在前,兩人一組行禮(原有分大小禮,今則無)。 福德彌勒團 土地公則以緩步前進,代表其和靄可親又德高望眾的年邁感;三尊彌勒則以醉步行走,表示他們的灑脫自在。拜廟時,首先由土地公和玉女先走「四方財」,再合併一起敬禮;接著由彌勒、達摩、古佛依八卦的形狀,三尊各據一三角點,以喝酒表示行禮,之後再各另據一三角點再行禮,共行三次

19 相傳哨角的由來是黃帝所設,當時十三省按君出巡,鑼聲十三響, 哨角吹,代表「遊縣吃縣, 遊府吃府」,最早只有兩支,後來逐年增加。
哨角隊 相傳哨角的由來是黃帝所設,當時十三省按君出巡,鑼聲十三響, 哨角吹,代表「遊縣吃縣, 遊府吃府」,最早只有兩支,後來逐年增加。 莊儀團 鎮瀾宮是千里眼著綠色戰甲走在前方,順風耳著紅色戰甲走在後方。將軍是媽祖座前的護衛,自然祂身上的物品也是民眾爭奪的重點,其中以高錢(頭髮)和手錢為最多。 高錢和手錢必須每天更換,就如每天必須梳洗一般。高錢和手錢其實就是代表將軍本身,所以具有驅邪的功用,平時供奉在神桌前,使用時必須呼請將軍的名號,並說明事由後焚之即可。

20 三十六執士 三十六執士與繡旗隊相同,成員不是固定的,採自願方式,曾有人建議改成固定的服務人員,但是主事者考量到信眾想為媽祖服務的誠心,不予採納。第一次參加必須「卜筊」,允筊後始得加入。 神轎班 鎮瀾宮媽祖的神轎,外型有如一座小廟,上有頂蓋,由八人扛抬,其功能僅提供神明乘坐而已,轎內坐著「正爐媽」「副爐媽」「湄洲媽」以及武身的千里眼和順風耳(腳不穿鞋, 準備隨時護駕), 另外還有「大印」、「代天巡狩令」、「令旗」一把、「五營旗」一組、「香爐」「檀香爐」各一只,而芭蕉扇則緊隨神轎之後。

21 令旗、馬頭鑼、涼傘 令旗:其造型為黃色方巾,中間圈寫個「令」字,兩支分別位於馬頭鑼之左右兩側,具有除煞驅邪的功用,往新港前進的途中是走在涼傘的前方,若途中遇到喪家,則必須擋在轎前;回程時則護於轎前,在還有香擔的時代,有另外兩支會護於香擔前,今則無。   馬頭鑼:為兩面鑼,位於涼傘前左右兩側,挑選時必須選擇聲音響亮、不能有雜音的。據說響亮的鑼聲,具有驅邪趕煞之用,平時敲擊方式為單擊十一下,連續兩下,若遇到喪家、墓地、過橋、地下道或是入廟時,都必須敲亂鑼(連續敲擊),直到通過後才又恢復正常。 涼傘:造型為直筒圓形,上面繡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的名號,以及八仙和龍鳳等圖案,由一個人拿著並沿途旋轉不停,遠望猶如一把傘,是給媽祖沿途遮陽歇涼之用,它的起源是古代帝王出巡時的「華蓋」,以顯示出巡者的地位崇高。

22 地方特產 芋頭酥  大甲特產芋頭酥「原鄉味芋頭酥」是以天然植物油為主,強調素食,其特色為表皮外觀有紫色玫瑰般的薄薄漸層,皮酥餡多,味道佳,酥鬆甜而不膩,完全不添加防腐劑及人工色素,其鬆軟溶口,酥酥脆脆,芳香濃郁。 由於芋頭天然色呈淡紫,取名『紫色玫瑰』,上市以來供不應求。營養價值: 科學家的研究報告指出;芋頭食品含有豐富的鉀和纖維質、維他命B群,例如B1、B2、B6及菸鹼酸,基於此多食芋頭可說是好處多多。

23 奶油酥餅 說起奶油酥餅,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前身「酥餅」;「酥餅」原來是海線地區的訂婚喜餅,由於做工、原料與盒裝喜餅相比,較不精緻,因此又稱為「俗餅」。 餅皮是油皮、油酥所製,其中更加入澳洲原裝進口最高級的奶油,因此聞其味,就有一股奶油的香味,而人工桿製的餅皮,則讓奶油酥餅有「層次」的口感。 至於餅餡的製作,也是不含糊;分析奶油酥餅內餡的材料,麥芽、糖等材料與太陽餅並無多大的差異,但麥芽糖一定要採用糯米釀製的純麥芽糖,同時必須先將所有原料熬煮8個鐘頭以上,等煮出好味道之後,才能與酥皮結合,成為有層次感、香甜Q軟的奶油酥餅。

24 大甲帽蓆 傳說光緒廿三年(元一八九七年),苑裡庄西勢社農婦洪鴦了幼時頭部生瘡的兒子,根據加紋蓆的編織方法,經過多次改良,完成了第一頂草帽。到了日據初期,大甲仕紳朱麗、李聰和、杜清共商於光緒廿六年(西元一九○○年),在大甲街庄尾請具才藝的平埔族,利用野生大甲藺示範草帽編織,翌年創設元泰商行,並開拓日本市場,首度將帽胚賣給大阪市桶口商店,因為草帽最先是由大甲出產,因此名為「大甲帽」。

25 蔣宋美齡夫人早年專用的藺草帽,就是振發帽蓆行設計,專供蔣夫人在閱兵時遮陽,帽沿足足遮去三分之二的臉,避免太陽直曬,防曬效果一級棒,藺草材 質也具有吸汗、清香的功能,並且在眼睛位置直接裝上墨鏡鏡片,兩邊畫上鏡架,振發帽蓆行特別製作一頂同款的蔣宋夫人專用帽留下來做為紀念,成為「鎮店之寶」,如今看來不但造型趣味十足,也很實用 。

26 觀光景點 大甲鐵砧山 鐵砧晚霞的勝景引人遐思,大甲鐵砧山位在台中大甲鎮成功路,昔日因地勢險要,為軍事重地,今成觀光好景點。   外觀如同其名,形似鐵砧,鐵砧山風景區景觀包括劍井、忠烈祠、延平郡王像及永信公園。劍井 劍井傳說為昔日鄭成功在鐵砧山駐守時,以劍插地而得甘泉,故有此名。並有于佑任先生所題的石碑。忠烈祠 原本奉祀鄭氏牌位,後來合祀抗戰剿匪的國軍英魂。祠前分別立有兩座古砲,建築則別具一格,採中西合璧。

27 大甲貞節牌坊 貞節坊是在撰述清朝年間貞節婦林春娘,其生前貞節事蹟,都雕刻在牌坊上,貞節媽祖林春娘便是鎮瀾宮內受人膜拜的佛像。此貞節坊係於道光二十八年,奉御賜立聖旨碑,以表彰林春媽之貞孝而建立的。現經內政部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林春娘生於清乾隆44年(1779年),原是大安鄉中庄人氏,小時候因為家貧送給大甲三腳街口余家當童養媳,十二歲那年,丈夫余榮長(十七歲)經商不幸溺斃,林春娘雖未成婚,卻不再嫁並孝順婆婆而名揚鄉里。


Download ppt "幼 兒 鄉 土 文 化 大甲媽祖 第十組: 組員: ~賴美娟 ~李季珍 ~余俐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