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石景山区维持无脊灰和 加强野病毒输入防控培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石景山区维持无脊灰和 加强野病毒输入防控培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石景山区维持无脊灰和 加强野病毒输入防控培训
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郭舫茹 2011年9月8日

2 内容 脊灰疫情 北京市AFP监测方案 工作要求

3 消灭脊灰的现状 存在问题 2006 四个国家脊灰野病毒流行从未被阻断 (其中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与中国接壤)
40余个 国家发生脊灰野病毒输入事件 2006 1988

4 2010年塔吉克斯坦发生大暴发 由印度输入 已实现无脊灰8年 共发生脊灰病例458例,其中26例死亡,53例为成人 向周边国家输入超过10次

5 新疆脊灰疫情 截至9月6日,和田地区共报告6例脊灰病例。 发病时间:7月3日~8月10日 报告时间:8月26日~9月2日
年龄分布:4月~2岁 地区分布:和田市2例、墨玉县2例、洛浦县1例 于田县1例 目前状况:6例病例正在治疗和康复中,无生命危险 中国CDC基因测序和复核检测结果显示,相关病例感染了疑似由境外输入的I型脊灰野病毒。

6 处理措施-卫生部 卫生部: 2日,卫生部调拨的第一批脊灰疫苗已全部运抵新疆,并配送至相关接种地区和接种单位 。
3日,移动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由北京发送新疆。 为加大对新疆当地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在原派出专家基础上,又从北京、深圳等12个省市卫生部门增派90名专业人员赶赴新疆,指导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和强化免疫工作。 北京选派10人(5个区县疾控) 卫生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商讨口岸疫情应对等工作。

7 处理措施-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开展病例主动搜索、病人救治、应急接种、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培训等工作。 每日做零报告制度
和田地区收集AFP及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已直接送国家脊灰实验室检测。 两轮强化免疫:第一轮9月8日~12日,由政府统一安排, 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州、阿克苏地区、巴州和乌鲁木齐市等6个重点地区为所有15岁以下儿童进行强化免疫, 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昌吉州、博州、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等8个地区为所有5岁以下儿童进行强化免疫。

8 消灭脊灰的现状 中国1994年无本土脊灰病例,最后一例输入性病例 1999年 ,来源于印度。
我国2000年证实无脊灰,我国现在是“维持无脊灰状态”,发生一例脊灰病例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北京市1984年后无本土脊灰病例,最后一例输入性病例1997年 石景山1978年后无脊灰病例报告

9 近几年北京市已发生的输入性病例 (非野病毒)
2009年,1例临床高度疑似脊灰成人病例 来自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 对患者采集3份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采集脑脊液与粪便标本同时进行核酸检测。全部阴性。 2010年,1例疫苗高变异株病例 来自江西省 对病例连续6周每周采集双份粪便标本进行排毒监测;病例所在南苑乡和右外街道所有学龄前儿童进行接种证查验,开展查漏补种;结合查验情况综合评价当地脊灰疫苗免疫接种屏障。开展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主动搜索和主动监测工作质量评估, 2011年,1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 来自山东 采集患儿粪便标本监测排毒,在京居住地进行现场调查,查漏补种

10 近十年本市和异地AFP病例的构成 外地来京就诊病例(84.15%)对北京维持无脊灰产生巨大压力,并再次提示输入病例的可能

11 石景山区AFP病例构成

12 医院漏报主要原因 接诊医生AFP病例报告意识淡漠 不了解AFP报告程序 科室没有AFP报告登记表备存 医院AFP病例报告制度缺失

13 警示 任何地区传播的野毒仍然严重威胁着各个无脊灰地区 我国发生输入病毒或输入病例的风险持续存在
北京市也不例外,所有医务人员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及时上报 外地来京就诊病例对北京维持无脊灰产生巨大压力, 并提示输入病例的可能

14 风险 外地来京就诊病例数量巨大,野病毒传入的风险增大 不能明确诊断或者漏报,导致不能及时发现病例,可能造成疫情的扩散
便标本采集不合格,导致不能尽早发现病例

15 卫生部-应急预案 I级事件 II级事件 III级事件 IV级事件
2011年4月,《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发布 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携带者 出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病例局限于单个省份;或在外环境、健康人群中发现脊灰野病毒。 出现单例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或局限传播;或出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病例关联到两个及以上省份。 出现广泛流行的脊灰野病毒疫情 I级事件 II级事件 III级事件 IV级事件

16 北京市AFP监测方案 报告 调查(含外地来京就诊病例) 标本采集 主动监测 培训

17 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防止病毒传播,维持无脊灰状态。 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及其循环,控制病毒传播。
评价疫苗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18 医疗机构的职责-北京市监测方案 (1)设专人负责脊灰疫情的报告管理,及时向区疾控中 心进行AFP双报及旬报;
(2)制定本单位监测报告程序和工作制度,在本单位开 展病例的主动监测; (3)在疾控机构指导下组织开展全员AFP监测培训; (4)协助疾控机构进行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查漏 补种工作; (5)收集、补充AFP病例的临床资料,提供给辖区疾控 机构。

19 医疗机构的职责-卫生部应急预案 (1)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病例的报告、 诊断和救治工作;
(2)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 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 (3)负责本机构内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20 监测病例定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或临床高度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21 AFP病例包括的疾病,但不仅于此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2 疫情报告:快速、双报、旬报、旬访 电话报告: 填写传染病疫情卡片,并进行网络直报 指定专人负责AFP病例旬报
发现AFP病例应立即电话报区CDC。 填写传染病疫情卡片,并进行网络直报 网报时在“疾病名称”中选择“其他疾病” 在“备注”中填写“AFP”、症状简单描述,在京有暂住地址或无暂住地的均需要注明 指定专人负责AFP病例旬报 次旬2日前查阅上一旬有关科室的门诊病例登记或写有诊断病名的门诊处方、传染病报告登记及住、出院病例登记,核实AFP病例情况, 将结果以报表形式报告区CDC。

23 报告注意事项 逐级上报 首诊负责制 不能漏报 注意手足口重症所致AFP(本区3例) 加强主动监测(旬访、病例搜索)

24 备注:AFP病例麻痹症状(简单描述部位、肌力、肌张力及其他相关症状的情况
儿童医院传染病报告卡 来京日期 是否住院(去向) 麻痹日期 年 月 日 为几个病例报告集中,与信息科,医务处协调后重新改写报告卡,增加四项有关的内容,用于判断采便是否及时,症状的简单描述,尽快核实是否是AFP,确定异地或本市病例,便于下一步流调与标本采集 2007年10月31日,更改了传染病卡 备注:AFP病例麻痹症状(简单描述部位、肌力、肌张力及其他相关症状的情况

25 现住详细地址 疾病名称:请选其他疾病 备注:写明AFP及主要症状和住院情况

26 本市病例的调查处理 麻痹前在北京市居住35天及以上的AFP病例为北京市AFP病例,其余为异地病例。
接报后24小时内,由病例居住地CDC做个案调查 临床医生支持配合CDC,详细填写“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调查表”

27 异地AFP病例的调查处理 住院病例: 非住院病例: 原则为暂住地属地化管理 由医院负责填写“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和采集标本。
在京有暂住地的病例由住地所属区CDC收集调查表及标本,按规定时限要求送市CDC,并完成病例摘抄和随访等。 在京无暂住地的病例由医院所属地的区CDC收集调查表及标本,按规定时限要求送市CDC,并完成病例摘抄和随访等。 非住院病例: 在京有暂住地的病例由住地所属区CDC完成病例的调查处理,病例管理要求同北京市AFP病例,直至病例离京返乡。 在京没有暂住地的病例由市CDC电话通知原住地省级疾控中心。

28 便标本的采集、运输 每个病例都要进行便标本的肠道病毒培养分离,便标本的合格与否将严重影响北京市AFP监测系统的指标达标情况、和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 住院病例由医院负责采集; 非住院病例由病例属地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采集。 是否合格:麻痹后14天内采集标本,与是否及时报告密切相关 采集的份数:至少2份(临床高度怀疑脊灰病例和高危AFP病例,需采集3份便标本和脑脊液) 采集的间隔:不少于24小时 采集量:专用便盒,装满即可,每份标本重量≥5克 储存运输方式: -20℃保存。冷藏运输。 标本需标明姓名、采集日期、采集人。

29 脑脊液标本 发现临床高度疑似脊灰病例和高危病例时,就诊医院负责采集脑脊液1-2mL,标明姓名、采集日期,
区CDC于当日冷藏条件下送市CDC实验室(如不能当日送检,需-20℃保存)。

30 主动监测:发现和减少漏报的重要手段 主动监测医院 主动监测科室 一级及以上所有医院均为AFP主动监测医院。
一般为儿科、神经内科、内科、传染科、急诊科 主动监测应覆盖以上科室的门诊和病房。 要注意:特需门诊,专家门诊,外聘人员

31 主动监测工作流程 由医院的预防保健科设专人负责完成,每旬开展1次。
监测人员到主动监测科室查阅门诊日志、有诊断病名的门诊处方、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查询AFP病例 填“医院AFP主动监测旬访表”,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 次月3日前完成“医院AFP主动监测旬访表”,以报表形式报告区CDC。

32 全员培训 市疾控(每年) 区级培训(每年) 医疗机构培训 9月8日前,区CDC完成本辖区脊灰培训工作,培训对象辖区内所有医疗单位相关科室。
各级医院在市区培训后完成全员培训,并上报总结至 特别加强对进修、实习医生、外聘人员、非重点科室的培训,加强培训效果的考核

33 监测指标评价:与医院相关的指标 1 监测的敏感性 2 监测的及时性 3 监测的完整性
(1)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 2 监测的及时性 (2)AFP病例报告后24小时内调查及时率100%; (3)AFP病例14天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80%; 3 监测的完整性 (12)旬报完整性:实际监测报告数/应监测报告数×100%; (13)主动监测报表完整性:实际监测报告数/应监测报告数×100%;

34 输入性疫情随时可能发生 重点提示: 高度警惕来自疫区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包括成人病例 准确诊断,及时报告,杜绝漏报,采集合格标本
落实主动监测,堵住漏报的各个环节 扎实培训每一名临床医生

35 工作建议 医院尽快开展院内防控输入性脊灰病例的风险评估: 临床医生是否全员培训了? 是否具有临床诊断能力? 是否建立了报告制度、报告流程?
是否有专人进行主动监测? 主动监测是否每旬都在做? 监测是否存在盲区:专家门诊。。。。

36 工作建议 保健科尽快开展辖区的风险评估 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是否可靠? 流动儿童接种情况如何? 本辖区的薄弱地区和医院的筛选?
应急准备是否已做好?工作方案? 疫区流动人口走向是否了解? 新疆班:金顶街(九中初中部-168名,和田26人),八宝山(黄庄职高-39名)—来京时间、健康状况、接种史、健康宣教 做好接种证查验、疫苗补种工作二次培训(科内、学校、幼儿园) 做好集体单位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疫情通报 培训、督导有记录

37 脊灰野病毒输入和传播 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和指标

38 工作安排 培训(二次培训9月16日前完成,上报总结、资料留存) 病例回顾性调查(二级以上医院,9月20日前)-已开始
风险评估(保健科,9月20日前) 督导检查(所有医院,9月20日前)- 9月13日开始 人员物资储备:疫苗 接种证查验(保健科培训辖区学校托幼机构,9月16日前) 健康教育 已制定石景山区AFP处理流程、AFP知识问答。 制定《石景山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VDPV应急处置应急与预案和技术方案》、应急预案

39 督导检查内容:预案、报告流程图、专人负责AFP、培训(通知、签到、课件、总结、照片)、监测工作(旬访、旬报)、询问大夫(AFP的14种疾病)
督导检查对象:所有医院 督导检查内容:预案、报告流程图、专人负责AFP、培训(通知、签到、课件、总结、照片)、监测工作(旬访、旬报)、询问大夫(AFP的14种疾病) 病例回顾性调查对象:二级以上医院 病例回顾性调查内容: 2011年1月1日以来医院住院病例和门诊病例中的AFP病例。 查阅医院有关科室的门诊病例登记、处方和传染病报告登记,住院和出院病例登记等

40 让脊髓灰质炎最终走进历史!


Download ppt "石景山区维持无脊灰和 加强野病毒输入防控培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