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冊第八課 背景介紹 莊 子 選 莊 子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冊第八課 背景介紹 莊 子 選 莊 子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冊第八課 背景介紹 莊 子 選 莊 子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 「知魚之樂」的論辯技巧──援與返援 在莊子與惠子這一番辯論之中,莊子第一次答辯所用的方式是墨子所說的「援」。墨子小取篇云:「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獨不可以然也。」「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即是墨子所說「子然」的部分,「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即是墨子所說「我奚獨不可以然也」的部分。莊子採用援的方式來辯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其辯駁確甚犀利而有效。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 「知魚之樂」的論辯技巧──援與返援 惠子既主張:莊子不是魚,故不知道魚的快樂,自亦不能不承認,自己既非莊子,故亦不能知道莊子之不知道魚的快樂。莊子既擊破了惠子的主張,兼亦反映自己原來主張「是魚之樂也」的未嘗不可成立。因為惠子之不能知道莊子之不知道魚的快樂,既經證明,則莊子的知道魚的快樂,便未被駁倒,尚有成立的餘地,至少亦可謂為其是非猶懸而未決。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 藝術想像對科學思維的嘲弄──莊子的詭辯 這段公案十分著名,由於是莊子或其弟子記錄的,表面上看似乎莊子在辯論中勝利了,事實上莊子完全是強詞奪理,他的邏輯破綻百出。莊子曾批評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邏輯學家公孫龍的堅白同異論、白馬非馬論「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至少在這場影響深遠的辯論中,他對公孫龍的批評完全可以用在他自己身上。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 藝術想像對科學思維的嘲弄──莊子的詭辯 而且,「勝人之口」的根本原因也不是他把惠施駁得體無完膚、啞口無言,而是因為這段故事是由他或他的弟子記述的,他們運用「話語權」讓莊子說了最後一句,至於惠施接下來還說了什麼,後人就不得而知了。這就如同街頭相罵者一樣,「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韓非子),誰說最後一句話,誰就算勝者,所以街頭相罵者往往已經辭窮,但還是翻來覆去地重複濫調,沒人肯率先閉嘴。我相信如果這一事件由惠施或其弟子來寫,情形就會完全不同。但是即便從莊子自我偏袒的記述來看,莊子也根本沒有勝利。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6 材與不材之間 莊子山木篇,有一段發人深省的故事:
材與不材之間  莊子山木篇,有一段發人深省的故事: 莊子帶著學生走在山道上,看到路邊有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伐木工人站立一旁,一點也沒有動手砍伐的跡象。有人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樹上根本沒有可用的木材啊!」 莊子當下就點醒學生:「這棵樹是因為不材無用,才能保有它的天年。」 傍晚時分,莊子帶著學生來到山下,投宿於老朋友的家中。老朋友一高興,就喊來兒子殺鵝(雁)待客。兒子請示說:「我們家有兩隻鵝,一隻能叫,一隻不能叫,請問要殺哪一隻?」主人說:「殺不能叫的。」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7 材與不材之間 第二天,學生滿懷困惑的問道:「昨天山中的大樹,是因為不材無用,保有他的天年,而今日主人家的鵝,卻因為不材無用而被殺,一樣沒有才能用途,其遭遇卻一死一生,迥然有異,在這樣的兩難困局中,請問老師,你要如何自處?」 莊子笑著回答:「我將處在材與不材之間。」意思就是說,我可以是材,也可以是不材,隨時因應人生的不同處境。做為山中之木時我無用,做為主人之雁時我能鳴,這樣的話,不就能保全自己了嗎?這個答案當然不是絕對的,僅是莊子幽默的戲言。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8 材與不材之間 實則,在材與不材之間,作一因應,表面上看來,似可因時地制宜,然生命的方向,老是順應外境而轉,就是能避開災難,還是不能免於負累。我們試想:主人若在凌晨時候被鵝的叫聲吵醒,當天可能會轉而殺能叫的那隻,可見因應外境也沒有什麼必然的保證。再說因應的本身,老是要看他人的臉色,窺測別人的意向,一有疏忽就可能大禍臨頭,這不是很大的負累嗎?所以莊子最後說:「我們只有寄身在清淨無為的鄉土上,沒有執著,沒有忌諱,放開一切,純任物的自然,不被物欲所羈絆,怎麼會有負擔牽累呢?」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9 材與不材之間   所謂處在材與不材之間,不是要我們陷在有用與無用的相對兩極之中,有如搖擺不定的牆頭草一般,見風轉舵而又無可奈何。一般世俗,總是以功名利祿來衡定一個人的價值分量,顯達富貴就是有用的人,窮愁潦倒就是無用的人。問題是,功名利祿的競逐,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人可能會因而失落了本真的自我;窮愁潦倒的生活,反而可以無牽無掛,自在自得。所以莊子不掉落在世俗「有用」的模套中,也就可以避開來自「無用」的挫折壓力。   一般人一生汲汲營營,委屈自己去迎合世俗的標準;莊子放開世俗的價值觀,不求有用,而顯生命本身的自在。前者是「有用」之用,後者是「無用」之用,有用之用是成就了社會名利的用,無用之用是存全了自家生命的用。在無用之用的山水田園裡,不以有用的標準自困,也不以有用的要求自苦,沒有人有躊躇滿志的得意,也沒有人因失意而黯然神傷。每一個人都回到真實的自我,沒有成敗的負累,也沒有因應的困擾,怎麼會有材與不材的兩難困局呢?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10 材與不材之間 莊子逍遙遊另有一段記載:惠施種植大葫蘆瓜成功,結的果實有五石之大,非常壯觀。可惜的是,用做水壺,卻因為太脆弱而提不起來,剖成兩半用做水瓢,也因為太平淺而盛不了水。惠施失望之餘,一氣就把它擊碎了,莊子聽了就說:「夫子固拙於用大矣。」此一批評,是說惠子執著有用之用,不能順應物的自然。若把平淺脆弱的大葫蘆瓜,繫在身邊,就可以放浪浮游於江湖之上,不是人間很美妙的事麼!為什麼非用做水壺、水瓢不可?不僅自己沒來由的生一場悶氣,且連帶的把外物也毀了,這就是缺乏無用之用的智慧,這就是存有「有蓬之心」的障蔽,心裡長滿了野草,就容不下別人異物了。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11 材與不材之間 再看人世間,木頭成材,必引來斧斤,等於砍伐了自己;人材成器,必為世所用,等於勞累了自己。所以說啊!木頭不求成材,人材不求成器,才是存全自己之道。莊子不禁感慨的說:「世上的人可以知道有用的好處,卻沒有人能夠知道無用的好處啊!」 人生在世,當大牌醫生,奔馳於各大醫院開刀房之間,當影歌紅星,趕場於各電視臺攝影棚之間,固然是名利雙收,問題是,何嘗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甚至有了錢想花花,恐怕也排不出空檔來了,這樣過一生,豈不是成了名利的奴隸嗎?又哪有時間在病理的精研與演技的突破上,求更上層樓的升進呢?人生最大的困局,就是有生必有死,一般人總是往求其「不死」的路上走,莊子卻告訴我們,不死的根本之道,就在「不生」。有生才有死,不生即不死,不以生為生,就沒有死存在的餘地了。人生自求有用,才會受制於用,不求有用,即可解開束縛,而凸顯自家生命的大用。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12 作者介紹 莊子名周,字子休,戰國宋人,生卒年不詳。活動時期約在周烈王七年(西元前三六九年)至周赧王二十九年(西元前二八六年)之間。
  莊子一生貧困,卻不求富貴。曾任蒙(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之漆園吏。史記說:「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子不肯接受。其學出自老子,主張順應自然,返璞歸真,以達到萬物與我合一的境界。為戰國時代道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言論見於莊子一書。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13 老莊申韓列傳 史 記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
老莊申韓列傳   史 記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    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游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14 老莊申韓列傳 史 記 《翻譯》 莊子是蒙地人,名叫周。莊周曾經做過蒙地管理漆園的官吏,和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代。
老莊申韓列傳   史 記 《翻譯》    莊子是蒙地人,名叫周。莊周曾經做過蒙地管理漆園的官吏,和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代。    莊子的學問非常淵博,範圍無所不包,然而他的理論卻根源於老子。所以他所寫的書十多萬字,大體都是寓言。他曾寫漁父、盜跖、胠篋,用以批評孔子的信徒,以闡明老子的道術。他提到居住在畏累山的老聃之徒亢桑子(莊子一書中作「庚桑楚」)的事,都是空言沒有事實的。然而他善於運用曲筆,敘事寓情,以攻擊駁斥儒家和墨家的學說,縱使是當世宿儒,也免不了要受他的批評。他的言詞肆意汪洋,隨意而發,所以當時的王公大人,沒有一個器重他。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15 老莊申韓列傳   史 記 楚威王聞知莊周賢能,於是派使者帶著厚重的禮物去聘請他,請他做卿相。莊周笑著對楚國使者說:「千金之利太貴重了,卿相之位太尊貴了。你難道沒有見過天子在祭山川鬼神時所用的牲牛嗎?飼養這些牛好多年,然後給牠們穿上彩繡的衣服,送進太廟去做祭品。在這個時候,那牛就算只想安分的做隻小豬,難道還能辦得到嗎?請你趕快離去,不要損傷我的人格,我寧願在骯髒的小渠溝中遊玩自得,也不要被國君所約束,我願終身不做官,以使自己的心志快樂。」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16 鄙棄富貴,安貧逍遙 莊子一生貧窮,卻不屑富貴。他認為高官厚祿在身,並非本性所有,是外物忽然間來暫時寄託的,所以不必為高官厚祿而得意,也不必為窮困貧寒而趨向世俗。他認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遙遊篇)因為無己、無功、無名之心,才能和宇宙合一,無入而不自得,得到絕對的逍遙。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17 以理化情,哀樂不入 德充符篇中,莊子與惠施論情,他認為人生界的情,會因個人主觀的好惡而內傷其身,唯有人生和自然共通的情,才不會因好惡而內傷其身。至樂篇載莊子妻死,惠施去弔唁。見莊子箕踞鼓盆而歌,便責怪他說:「你和妻子一起生活,她替你生養子女,如今年老死了,你不哭也罷了,竟敲著瓦盆唱歌,不是太過分了嗎?」莊子說:「不是的,當她剛死時,我怎麼不悲傷?但想想她起初本來就沒有生命,不但沒有生命,而且本來沒有形體;不但沒有形體,而且本來沒有氣息。後來混雜在恍恍惚惚之間,變而有氣息,氣息變化而有形體,形體變化而有生命,現在又變化而死亡,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環一樣,她現在安睡在天地的大房間中,而我卻哇哇在旁邊哭泣,自覺是不通達生命之理,所以才不哭啊!」莊子的舉動,看似無情,其實他是至情至性之人。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18 以理化情,哀樂不入 徐无鬼篇記載:莊子送葬,經過惠施的墓,回頭對隨從的人說:「郢人把石灰塗在鼻尖,像蒼蠅翅翼那樣薄,讓匠石砍掉。匠石揮動斧頭像風那麼快,隨手砍去,把石灰砍掉,而鼻尖沒有損傷,郢人站在那裡面不改色。宋元君聽了就令匠石試著對他做做看,匠石說:『我曾經做過這事,但那是需要有對手的,我的對手已經死很久了。』自惠子死後,我就沒有對手了,我沒有可以談話的對象了。」莊子的語氣中,充滿了哀痛朋友死亡的淒涼落寞,豈是無情之人?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19 順物自然,樂天知命 莊子主張除去思慮知識,使心虛而「同於大通」,「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出生不覺喜悅。訢,音ㄒㄧㄣ),其入不距(死亡也不抗拒)。」(大宗師篇)莊子樂天知命,反對機變巧詐,不願用智謀去做破壞自然的事情。從天地篇裡假託子貢與灌園老人的一段對談,頗能看出他這種思想 。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0 著書闡道,物我一體 莊子天下篇說自己是:「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意謂:勘破死生,無分始終,而與造物者同遊。)
莊子看待天人物我是共通的,沒有自然就沒有我,沒有我也就沒有自然,「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大宗師篇),「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物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秋水篇),莊子要萬物消除自我,與道化合為一,求精神之絕對和諧,以達到逍遙的理想境界。若萬物脫離宇宙整體,從個體自身觀察他物,就不免有偏見,認為在己者為貴,在物者為賤了。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1 (一)濠梁之辯課文 背景介紹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2 (一)濠梁之辯注釋 濠 梁 濠水上的橋梁。濠,水名,在今安徽省鳳陽縣境內。 惠 子 姓惠,名施,宋國人。曾任梁惠王相,為戰國時代名家學者。
濠 梁 濠水上的橋梁。濠,水名,在今安徽省鳳陽縣境內。 惠 子 姓惠,名施,宋國人。曾任梁惠王相,為戰國時代名家學者。 鯈 魚 即小白魚,又名白鯈、鰷(音ㄊㄧㄠˊ)魚。鯈,音ㄔㄡˊ。 全 矣 完全可以確定了。 循 其 本 追溯到最初的話題。循,追溯。本,此指最初的話題。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3 (二)材與不材課文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4 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5 (二)材與不材注釋 豎 子 童僕。 殺雁而烹之 殺鵝來款待他。雁,即鵝。烹,原作「亨」,讀為「享」,享通「饗」;款待之意。
豎 子 童僕。 殺雁而烹之 殺鵝來款待他。雁,即鵝。烹,原作「亨」,讀為「享」,享通「饗」;款待之意。 乘道德而浮遊 因應自然運行的規律,自由自在地處在世上。意即因應自然以處世。乘,因應。道德,大自然運行的規律。浮遊,不受拘束、隨意遨遊。 無譽無訾 心中沒有他人的讚譽,也沒有詆毀。意即榮辱兩忘。訾,音ㄗˇ,詆毀。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6 (二)材與不材注釋 一龍一蛇 有時像龍一樣騰飛,有時像蛇一樣蟄伏。意即有時顯現,有時隱晦,屈伸自得。 與時俱化 隨著時勢而變化。
一龍一蛇 有時像龍一樣騰飛,有時像蛇一樣蟄伏。意即有時顯現,有時隱晦,屈伸自得。 與時俱化 隨著時勢而變化。 無肯專為 不偏向於某一方面。專為,只做某些事。 一上一下 有時前進,有時後退。 以和為量 以順應自然為準則。和,順。量,準則。 萬物之祖 萬物尚未出現的原始狀態。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7 (二)材與不材注釋 物物而不物於物 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物物,以外物為物。上「物」字,動詞,以……為物,此指役使。下「物」字,名詞,外在的事物。 萬物之情 萬物的實際情況。情,實。 人倫之傳 人類的習性。傳,習性。 廉 則 挫 有銳利稜角的就會被折傷。廉,利。挫,折傷。 尊 則 議 有崇高地位的就會被傾覆。尊,高。議,傾覆。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8 (二)材與不材注釋 有為則虧 有作為的就會被毀壞。虧,毀壞。 賢 則 謀 有才能的就會被圖謀傷害。 不肖則欺 沒有才能的就會被欺凌。
背景介紹 有為則虧 有作為的就會被毀壞。虧,毀壞。 賢 則 謀 有才能的就會被圖謀傷害。 不肖則欺 沒有才能的就會被欺凌。 必 必定。必定要如何作為,意即偏執一方。 道德之鄉 意謂合乎自然的境界。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29 品評鑑賞 (一)濠梁之辯   「濠梁之辯」選自莊子秋水篇,秋水篇由河伯與海若的對話、「夔、蚿(音ㄒㄧㄢˊ,即馬陸)、蛇、風」的問答、孔子遊匡的故事、公孫龍和魏牟的對話、莊子與楚使的對話、莊子與惠子談鵷鶵(音ㄩㄢ ㄔㄨˊ,鸞鳳之類的鳥)、莊子與惠子辯「知魚之樂」七個寓言故事組成。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0 品評鑑賞 初讀濠梁之辯,容易讓人有逞口舌之辯的印象;再讀,則人們往往思索莊、惠孰勝孰負的問題。然而最關鍵的焦點,其實是兩人對於「知識論」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1 品評鑑賞 所謂「知識論」,即知識如何獲得的理論,這雖是外來的詞語,然而先秦學者早有討論。如儒家強調「學而時習之」(論語學而篇),認為知識須透過學習前人的經驗與自己親自體驗而獲得,這乃是「經驗主義」。道家則主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認為名(語言、文字)出於人為,屬虛非實,並不可靠;大道無法用語言傳達,也無法透過經驗獲得,而須靠「直觀」、「領悟」,這乃是「神祕主義」。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2 品評鑑賞 名家顧名思義,乃是語言學者,既是語言學者,自然據名以求實而傾向「經驗主義」,反對「神祕主義」。從此處出發,我們便能了解道家的莊子見鯈魚出游,便說魚樂;而名家的惠子卻要質疑他何從知之了。這都是因為惠子由經驗出發,而莊子卻是由直觀獲得。   如此說來,濠梁之辯,與其說是就一論題展開辯論,毋寧說是各自表示對於「知識論」的立場。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3 品評鑑賞 (二)材與不材   莊子山木篇,清王先謙集解引清蘇輿云:「此亦莊徒所記,旨同於人間世,處濁世避患害之術也。」全篇由莊子與弟子對話、市南宜僚與魯侯對話、北宮奢為衛靈公賦斂、大公任與孔子對話、子桑雽(音ㄏㄨ)與孔子對話、莊子與魏王對話、孔子與顏回對話、莊子遊於雕陵的故事及陽子與逆旅主人對話等九個寓言故事組合而成。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4 品評鑑賞 本文為山木篇第一個寓言故事,由山木不材得終其天年,與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引發弟子的疑惑而請教莊子。莊子雖笑答「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緊接著又說:「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想要免於外物牽累,則必須「乘道德而浮遊」。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5 品評鑑賞 「材」與「不材」的觀念,乃世俗以其標準強加於物,並非物之自然。由於世俗之標準並非絕對,因此便會產生因應上的困擾;如果不理會世俗的價值觀,完全順應自然的規律行事,也就不會陷於「材」與「不材」的兩難困局之中了。「無譽無訾」,即是將他人之毀譽置之度外;「一龍一蛇」,即是順時而動,屈伸自得;「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即是順應自然,而心無偏執;「一上一下,以和為量」,言或進或退,完全以自然為法則;「浮遊乎萬物之祖」,謂遊心於未始有物之先,亦即「反璞歸真」;「物物而不物於物」,是確保自己的主體性,不受外物役使,如此才能逍遙自在。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6 品評鑑賞 「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以下,從反面著筆。從「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等排比句,可以看出處世的艱難。所以,「胡可得而必乎哉?」既不可必,則不論處於「材」或「不材」,都「未必」能免除禍患。「其唯道德之鄉乎!」是超越「材」與「不材」的觀念,而處於合乎自然的境界,這才是莊子的免禍之道。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7 品評鑑賞 「乘道德而浮遊」、「浮遊乎萬物之祖」、「道德之鄉」,所指的都是超越相對概念的自然境界。能夠不陷入「材」與「不材」的相對概念中,才不會自尋痛苦煩惱。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8 一、 濠梁之辯一則,反映了莊子及惠子不同的立論觀點,請嘗試加以分析。
問題討論 一、 濠梁之辯一則,反映了莊子及惠子不同的立論觀點,請嘗試加以分析。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39 問題討論 答: 濠梁之辯,反映了惠子與莊子各自的觀點。惠子是名家學者,他認為溝通必須透過名(語言),據名求實,才能收到思辨的效果,人、魚之間既無語言作為媒介,何能相知?莊子是道家學者,他強調物、我本為一體,透過直觀即可相知,何必另有媒介?何必另作思辨?同時,在辯論過程中,莊子也指出惠子前後矛盾。在莊子書中,濠梁之辯,自是惠敗莊勝,然而吾人自宜認清,兩人言論的立基點原本不同,誰勝誰負,要看讀者相信誰的假設而定。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0 問題討論 莊子:以為天地萬物「無分」,物我本為一體,「無分」就是萬物齊一,人若「返其真」(保存本性的純真),則可與天地萬物相通,故可以推知「魚之樂」。 惠子:以為天地萬物是「有分」,「有分」則天下萬物的個體絕對互異。由於個體之間絕對互異,則「人」與「魚」自然有別;人魚之間既無語言作媒介,何能相知?因此,「人」當然無法知「魚之樂」。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1 二、 在材與不材一則中,大量出現對比的句子,這種修辭手法,能夠產生怎樣的效果?請舉三個例子說明。
問題討論 二、 在材與不材一則中,大量出現對比的句子,這種修辭手法,能夠產生怎樣的效果?請舉三個例子說明。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2 問題討論 答:對比的句子,能夠呈現用以對比者的差異,較能凸顯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旨。例如: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1.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凸顯處世的兩難困局。 2.無譽無訾、一龍一蛇、一上一下──凸顯超越世俗價值的自在。 3.物物而不物於物──凸顯自我的主體性。 4.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凸顯萬物之情、人倫之傳之可悲。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3 三、「材」與「不材」是世人強加於物的概念,沒有永久不變的標準;我們要如何因應,才不會深陷於痛苦煩惱之中?
問題討論 三、「材」與「不材」是世人強加於物的概念,沒有永久不變的標準;我們要如何因應,才不會深陷於痛苦煩惱之中?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4 問題討論 答: 做自己的主人,才有幸福快樂可言;成為他人的傀儡,便無法逍遙自在。處在團體之中,我們無法完全不理會他人的眼光,不在意眾人的期望,但是也不能完全迎合他人,而過度委屈自我。因此,必須找出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做出適當的取捨,才會有快樂的人生。比爾‧蓋茲不在乎大學文憑,超越世俗價值標準,開創了輝煌的事業;林懷民不顧家長反對,毅然獻身舞蹈,終於擁有亮麗的天空。這些事例,值得參考。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5 字詞辨正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形 音 義 例句 鯈 ㄔㄡˊ 魚名
「鯈」魚出遊從容。(莊子秋水篇) ㄕㄨˋ 急速 「儵」而來兮忽而逝。(屈原九歌) ㄒㄧㄠ 無牽掛 「翛」然而往。(莊子大宗師篇) 通「倏」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ㄌㄟˋ 牽累 未免乎「累」。(莊子山木篇) ㄌㄟˇ 積聚 負土「累」石。(柳宗元愚溪詩序)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ㄌㄧㄤˋ 準則 以和為「量」。(莊子山木篇) ㄌㄧㄤˊ 思量 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江城子)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6 字詞辨正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形 音 義 例句 舍 ㄕㄜˇ ㄕㄜˋ 伐
同「捨」,放棄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論語雍也篇) 停止 (1)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論語先進篇) (2)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篇) ㄕㄜˋ 住宿 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莊子山木篇) 三十里 退三「舍」辟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對人謙稱自己卑幼的親屬或親戚 月夜憶「舍」弟。(杜甫五律)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ㄈㄚ 砍伐 (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莊子山木篇) (2)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孟子告子篇上) 誇耀 (1)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長篇) (2)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論語雍也篇) 攻打 (1)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左傳莊公十年) (2)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孟子離婁篇上)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7 修辭小舖 (一)設問 為了引起對方注意,講話、行文故意採用詢問語氣。 1.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疑問)
(一)設問     為了引起對方注意,講話、行文故意採用詢問語氣。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1.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疑問) 2.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疑問) 3.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激問) 4.胡可得而必乎哉?(激問)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8 修辭小舖 (二)映襯     在語文中,把兩種不同,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從而使語氣增強,使意義明顯。映襯的修辭方式分為三類:(1)反襯: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這種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觀點,加以描寫。(2)對襯: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或相反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3)雙襯:將同一人、事、物的雙重性質、相對性質,放在一起,使之凸顯。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49 修辭小舖 1.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對襯) 2.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對襯)
3.無譽無訾,一龍一蛇。(對襯) 4.一上一下。(對襯) 5.物物而不物於物。(對襯) 6.合則離,成則毀。(對襯)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0 超塵不羈的才士──莊子 莊子非但是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也是偉大的文學家。他那絕頂的天才,超人的想像,都從神出鬼沒的筆鋒間流露出來。文字到了他的手裡,好像活動的玩具,顛來倒去,曲折離奇,他愛怎樣說就怎樣說,愛怎樣寫就怎樣寫,愛用什麼字就用什麼字。二千年來多少人模倣他的文章,可是沒有一個模倣得像樣,他可以稱為空前的散文大家了。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1 超塵不羈的才士──莊子 莊子的文章,都是歸納性的。他東說一句,西說一句,毫無組織,全無結構,使你有點恍惚,使你感覺離奇;於是你一句一句的讀下去,最後你才發覺他每一句話都像一根鞭子,擊在你內心的癢處,使你感覺到的是一陣快感。他的整部書,可說都是由寓言湊成的。這些寓言雖然都是虛設的,然而每個寓言,都有它無窮的意味。他東拉一個寓言,西扯一個寓言,無非要來襯托出他心中奧妙的想法。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2 超塵不羈的才士──莊子 這些想法,有的是憤世疾俗,有的是玩世不恭,有的是冷諷,有的是熱嘲;可是披上了寓言的糖衣後,非但我們感覺不出其中的尖刻,而且覺得非常親切;即使自已也被嘲諷,卻覺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呢! 二千年來,他嘲笑了上下古今所有的人物,他的嘲笑之聲永遠的留在人間,世界上再沒有他那樣嘲笑的天才,因為他嘲笑出來的都是真理。孟子好辯,莊子善嘲,這該是中國歷史上的雙璧。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3 超塵不羈的才士──莊子 孟子辯得別人無話可說,莊子卻嘲諷得別人心有戚戚。可惜這樣一位曠世的天才,我們對於他的生平,卻一無所知。歷史留給我們的,只是他千古如一日的嘲笑之聲。至於事蹟不明,這原是道家人物的特色,今天我們還能知道莊子的一鱗半爪,乃是來自他的嘲笑聲中。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4 莊子的注解 莊子一書,除了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外,漢代以前很少有人稱引,也沒有人作注釋。到了魏、晉之際,玄學盛行,才出現晉人司馬彪、崔譔、向秀、郭象諸家的注和李頤的集解。現在除郭注完整保存外,其餘諸家的注、解,都僅殘存於陸德明經典釋文的莊子音義和他書注文以及類書之中。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5 莊子的注解 音義還收有晉人孟氏的注、李軌的注音、徐邈的音以及梁簡文帝的講疏等等。隋、唐兩代,關於莊子的著作,可以考知的有二十多種,但流傳下來的只有陸德明的音義和成玄英的疏。宋、明人注解莊子,一般著重研究它的哲學思想,而且多半用佛理來解釋,重要的有林希逸的莊子口義、褚伯秀的南華真經義海纂微、焦竑的莊子翼等。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6 莊子的注解 至於明末方以智的藥地炮莊,主要是藉莊子來發揮他自己的現實主義思想。清代關於莊子的著作很多,有的著重研究莊子的哲學思想,其中王夫之的莊子通最為重要;其他大多著重於校勘訓詁考證。清代末年,替莊子注解作總結的有郭慶藩的集釋和王先謙的集解。集解後出,但較簡略。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7 莊子的注解 郭慶藩的集釋收錄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陸德明音義三書的全文,還摘引了清代漢學家如王念孫、俞樾等人的訓詁考證,盧文弨(音ㄔㄠ)的校勘,並附有郭嵩燾和他自己的意見。郭書雖然沒有廣泛地採集宋、明以來闡釋莊子思想的各家見解,但仍不失為目前研究莊子最重要的著作。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8 立異鳴高的辯者──惠子 正當這些熱心於救世的思想家們,為著人生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時,另有幾位獨出的辯者,卻以另一個姿態,躍上了思想的舞臺。他們就是後世所指稱的名家。   名家雖然被稱為「家」,事實上是不成「家」數的。因為他們沒有一貫的思想,沒有系統的組織。即使我們勉強給他們按上一個「家」字;這個「家」至少不是儒家或墨家的「家」,而是雄辯大家的「家」。因為他們是以雄辯而出名的。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59 這些名家的代表人物要推鄧析、惠施和公孫龍。
立異鳴高的辯者──惠子 這些名家的代表人物要推鄧析、惠施和公孫龍。    惠施是莊子最好的朋友,他們永遠的辯著;因為彼此觀念不同,所以始終談不攏。但他死後,莊子經過他的墓地時,卻感覺孤寂的嘆著:「自這位先生死後,我便失去了辯論的對手啊!」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60 1.下列六部作品並為清朝金聖嘆所列的「六大才子書」,請填入各書的作者及其在四庫全書之中所屬的類別。
仿作練習 1.下列六部作品並為清朝金聖嘆所列的「六大才子書」,請填入各書的作者及其在四庫全書之中所屬的類別。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61 仿作練習 作品名 作者 四庫類別 莊子 莊周 子 離騷 屈原 集 史記 司馬遷 史 杜律 杜甫 水滸傳 施耐庵 (四庫不收章回小說) 西廂記
背景介紹 作品名 作者 四庫類別 莊子 莊周 離騷 屈原 史記 司馬遷 杜律 杜甫 水滸傳 施耐庵 (四庫不收章回小說) 西廂記 王實甫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62 2.莊子創作大量的寓言,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已有許多演變成為現今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試由下列原文判斷出所指成語。
仿作練習 2.莊子創作大量的寓言,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已有許多演變成為現今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試由下列原文判斷出所指成語。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63 仿作練習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寓言 成語 (1) 朝三暮四 (2)
狙公賦芧(音ㄒㄩˋ,山栗,一名橡),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齊物論篇) 朝三暮四 (2) 西施病心而矉(音ㄆㄧㄣˊ,皺眉頭)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音ㄑㄧㄝˋ,帶領)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天運篇) 東施效顰 (3) 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 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則陽篇) 蝸角之爭 蠻觸之爭 (4) 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弱齡未壯之稱)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秋水篇) 邯鄲學步 背景介紹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Download ppt "第六冊第八課 背景介紹 莊 子 選 莊 子 作者介紹 內容注釋 品評鑑賞 問題討論 字詞辨正 修辭小舖 國學常識 仿作練習."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