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八章 基本养老保险 本章主要内容 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结构及费率水平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与政策 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与属地化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内涵: 个人账户一般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部分信用保证的基础上,采取“个人预缴专款储蓄”的养老保险形式。 其要点有:
(1)核心是“自我保障”,通过国家强制储蓄使劳动者在其一生的不同生命周期中的收入与消费达到均衡; (2)为每个投保人建立个人账户,滚动增加的储蓄积累金归投保人所有,一般不作横向的社会调剂,基金的收支则采取“完全积累”方式; (3)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一般为缴费确定型。养老保险金水平取决于劳动者投保期间缴费的多少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
3
(三)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筹资模式的适应性
通过建立个人账户增加了劳动者自我保障的程度,将逐步降低社会统筹的替代率水平 通过社会统筹实现社会再分配功能 使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从单一的“以支定收”、“现收现付”转向部分积累制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转移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能促进劳动力流动 “统账结合”筹资模式,在承认和保留个人的一部分既得利益的同时,也兼顾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增加了制度的弹性和适应性。
4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结构及费率水平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资的来源和结构 企业缴费: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最基本的来源,一般是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在税前提取,由企业的开户银行按月代为扣缴。 缴费工资是指由统计部门核定的企业当年支付给职工的所有工资性收入,亦称工资总额。 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中晚班费、书报费、辅助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以及各种津贴、补贴等。
5
一、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 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即养老保险覆盖面):从一般意义上说,是全体劳动者。
但是,实际实施的程度往往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制约,一定时期需要针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特点而有所选择。
6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目标 1、从理论上看,理想的制度设置要求建立一体化的,包括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军队转业官兵、个体劳动者、农村劳动者在内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2、从实践来看,近期目标只能是覆盖城镇所有部门中各类企业的各类职工
7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需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如何以适当低的费率水平来配合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
2、乡镇企业是以城镇养老保险为主来覆盖,还是以农村养老保险为主来覆盖
8
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 (一)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依据和出发点 基本养老保险的适度问题与把握:
在宏观层次上,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和未来老龄化高峰的不利影响; 在企业层次上,不因企业的兴衰、变迁而影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领取; 在个体层次上,对职工本人遇到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等不可抗拒的风险时,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并且其中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应当能够得到较多的帮助。
9
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筹资模式要与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接轨,且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商业性人身保险的市场运行机理
模式设计须考虑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模式设计要考虑城镇化进程 模式设计要与企业工资制度协调配套
10
(二)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筹资模式的特定内涵
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内涵: 社会统筹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国家信用保证的基础上,对养老保险基金采取的社会统一筹集、统一管理和统一支付。其要点有: (1)它体现了不同群体之间(包括代际)的合同契约关系,团结互助,分散老年风险; (2)实行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基金就其性质而言属于社会公共基金,归投保人共同所有 (3)实行社会统筹的养老金支付一般采取待遇限定方式。
11
核定企业缴费工资的基本要求:“三个一致”
企业向当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工资总额 职工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工资总额 职工退休后作为计发养老金基数的工资总额 保持以上三者之间一致
12
个人缴费: 国际惯例为雇主、雇员各缴一半 我国现行政策规定,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最终达到个人缴费比例为其工资基数的8%。
13
政府的财政补贴: 政府财政补贴的原则: 只有当个人和市场努力失败时,政府才干预; 只有当地方政府办不好时,中央政府才出场。
14
政府财政补贴的主要形式: (1)让税:如企业和个人在缴纳所得税前提取基本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基金增值额不征税,退休金超过一定限额不征调节税等; (2)让利:对存入国有金融机构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给予较高利率; (3)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由财政拨款补助。 此外,按现行政策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以及滞纳金等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构成基金来源之一。
15
(二)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 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亦称缴费率 缴费率是指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占其核定工资总额的比例
缴费率的实质是确定它占企业人工成本的比重。
16
影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因素: (1)工资水平与养老金替代率水平 (2)赡养率:离退休人数与在职人数之比 (3)平均征缴率 (4)平均余命
(5)养老保险覆盖面 (6)统筹层次 (7)基金的积累率 (8)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增值率)
17
基本养老保险费率水平的合理界限 (1)费率水平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2)费率水平对征集效率的影响 (3)费率水平对就业的影响
我国现行政策规定的养老保险缴费率: 企业缴费率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 个人缴费率不得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8%
18
四、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一)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类型与项目
退休待遇:指干部和工人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工龄),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原工作岗位并获得的物质保障。 退休待遇一般项目: (1)退休金:从退休的第二个月起停止发放工资,每月按规定标准发给退休金,直至去世为止; (2)医疗待遇和死亡待遇:标准一般与在职期间相同; (3)其他待遇:如易地安家补助费、易地安置旅费、住房补贴、冬季取暖补贴等,均按规定的标准执行。
19
离休待遇:指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并享受供给制待遇的人,达到退休年龄后离职休养并获得的物质保障,实行“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的原则,其待遇水平高于退休。
离休待遇的主要项目: (1)政治待遇:主要是颁发离休干部荣誉证、提高干部级别等; (2)原工资照发,并每年加发补贴; (3)享受公费医疗和司局级以上干部的保健医疗; (4)按规定标准发给安置补助费和护理费; (5)其他非生产性福利待遇:一般与同级在职干部相同。
20
退职待遇:是指干部和工人经医疗鉴定,被证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不具备退休条件,经批准后退出了工作岗位并获得一定物质帮助。退职待遇的水平低于退休待遇。
退职待遇项目包括: (1)按月发给相当于本人退职前基本工资一定比例的退职生活费,其数额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2)医疗待遇和死亡待遇一般与在职职工相同。
21
(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 退休金一般以在职时的工资收入为基础,再辅之以缴费年限(或工龄)和退休年龄进行计算。
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可以用工资替代率表示。 替代率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资基础来计算,它有时指养老金占退休者最末一年工资或若干年内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
22
国际标准与案例 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第102号)规定,具有30年以上工龄、需供养妻子、达到享受养老金年龄的职工,其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40%。 国际劳工组织第128号公约关于伤残、老年和遗属抚恤金的条款中规定,与上述条件相同的职工,其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45%。 对英、美、法、瑞典等国的统计表明: 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已达到单身者为49.4%,夫妇合计61.5%。 瑞典最高,单身者为68%,夫妇合为79%。 有些国家还针对退休人员的配偶和子女就业如否,在退休金标准上作了差别性规定,即规定对其配偶和子女无工作的退休人员加发退休金。
23
我国确定退休金标准遵循的原则: (1)退休金同在职时工资收入要保持可比性,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应因工龄、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有所不同
(2)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应以在职时实际工资收入的全部为基数,而不应以标准工资为基数; (3)退休金的最低额不应低于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数额,即不应低于本地区最低生活标准费用,以体现缴费性项目与非缴费性项目的差别 (4)退休金的数额一般不应超过在职时的正常收入,以体现劳动与不劳动的区别。
24
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全国平均在85%左右。
加上企业继续向退休人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津贴(如住房补贴、医疗津贴等等),总支付额的替代率接近90%。 许多国家只有40-60%的替代率,平均高出国际水平30-40个百分点。
25
(三)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发放形式 用人单位发放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 委托银行发放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化发放的主要形式是委托银行发放;居住偏远农村的退休人员,可通过邮局寄发;对极少数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送发;对退休人员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可设立派出机构直发。
26
五、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与政策 (一)法定退休年龄及其调整 法定退休年龄的确定依据:
(1)老年人平均预期寿命和身体状况(2)养老保险津贴支付的经济基础 (3)社会失业率状况 (4)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家庭对老年人的保障程度
27
劳动者退休行为与养老保险制度结构的关联性:
(1)养老保险金给付结构与退休行为 (2)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财务机制与退休行为 (3)退休待遇调整机制与退休行为
28
劳动者退休行为与失业率的关联度: 在其他因素既定时,延长退休年龄会相应地减少就业岗位,从而会提高失业率。
但是,当提前退休是由于非正常的体制性因素诱致并且呈密集状态时,它是一种高成本的短期行为。 从长期看,提前退休既无助于就业岗位扩大,也无助于企业改革的深化。
29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及其实施中的问题: (1)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的矛盾。
(2)非正常的提前退休行为密集地发生于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 (3)女干部和女工人退休年龄不统一引发劳动争议 (4)社会保险制度自身的缺陷为提前退休行为提供了可能性
30
我国有关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对策思路: (1)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择机统一女职工退休年龄。
(2)实施在精算基础上的弹性退休政策(3)对从事特殊工种职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 (4)破产企业应一次性预留一定的养老保险费用
31
(二)最低缴费年限及其调整 最低缴费年限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最低缴费年限偏短。 造成一部分人员在缴满15年后停止缴费,坐等按月领取待遇,并且中断缴费人员的平均年龄普遍偏低。 其二,缺乏激励机制。 缴费年限达到15年之后,基础养老保险水平不再与缴费年限挂钩,基础养老保险都是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20%,未能体现多缴多得的原则。
32
最低缴费年限的调整: 具体措施:按缴费年限适当增加计发比例,如,缴满15年后每多缴费1年,增加0.6%的基础养老金。
基本目标: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促进参保人员督促企业共同缴费,强化个人缴费责任,减少故意中断缴费现象。 考虑因素:代际负担相对均衡、避免不适当的行政干预及缺乏统盘考虑的短期行为。
33
六、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与属地化管理 (一)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 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地市/县级 )过低带来的问题:
一是在基本政策大致统一的同时,地区之间政策差异较大 二是形成了地方依赖中央的倾向
34
省级统筹实施的难点问题: (1)地方利益结构变动中的阻力 (2)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制约着统筹层次的提高 (3)决策结构与信息结构不对称
35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基础条件: 各地市(县)统筹实际费率接近 各地市(县)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项目多少及口径大小大体一致
各地市(县)养老保险覆盖率大体接近 建立省级的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各项经费实行系统管理
36
实施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路径与措施: 一是对利益受损或受益程度高的城市或地区,通过财政渠道适当给予补偿或调节;
二是采取渐进式统筹的方式,通过先建立省级统筹调剂金的方式过渡,逐步达到省级统筹的“四个统一”。
37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基础条件: 其一,基金筹集、使用与管理进入成熟、规范运行阶段。
其二,全国范围内,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有大体接近的恩格尔系数和大体相同的目标替代率。 其三,计算机在全国联网运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38
(二)行业统筹的属地化管理 行业养老保险自行统筹的必然结果: (1)统筹项目繁多 (2)缴费比例悬殊 (3)计发办法多样
行业养老保险自行统筹的必然结果: (1)统筹项目繁多 (2)缴费比例悬殊 (3)计发办法多样 (4)缴费工资基数不一 (5)个人账户差别大 (6)统筹范围不一样 (7)管理办法复杂
39
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的关键问题: 对提前退休有关政策的认定; 对统筹项目的认定; 关于缴费比例的确定; 关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确定;
关于个人账户记账时间的确定; 关于统筹范围的确定
40
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
突击提前退休,导致参保人数减少,离退休人数急剧增加; 自行增加的统筹项目或提高待遇水平; 迅速地花掉或转移了盈余; 资金划转到中央主管部门或将资金在本行业下属企业之间作调剂使用
41
七、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 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其一,养老保险费用完全由财政或单位统包
其二,实行待遇确定型养老金计发办法 其三,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调整与在职人员工资水平调整同步进行 其四,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主要由原用人单位负责
42
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关事业单位的平均待遇水平要高于企业 (2)人员流动时其养老保险关系难以异地接收和转移 (3)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制约着相关改革的顺利进行 (4)养老保险费用负担沉重
43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机关具有特定的工作职能和有严格的考录标准和纪律约束 机关具有多层次的人员构成,并实行统一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类型多:财政全额核拨经费、财政部分核拨经费与单位创收相结合、经费自收自支(含企业化管理) 事业单位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有各类专业技术
44
机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思路: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基本养老保险+退休津贴”的保险模式,即:
公务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并轨。 建立公务员退休津贴制度
45
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 财政全额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应纳入公务员养老保险体系;
财政部分核拨经费和自收自支(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体系。 对后两类事业单位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的保险模式。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