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原君 黃宗羲 www.zjww.gov.cn:89/.../1482642_1.shtml 段心儀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原君 黃宗羲 www.zjww.gov.cn:89/.../1482642_1.shtml 段心儀製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原君 黃宗羲 段心儀製作

2 壹、文體探「原」 貳、認識黃宗羲 參、課文解析 肆、教學評量 伍、延伸閱讀─「原臣」
教學重點 壹、文體探「原」 貳、認識黃宗羲 參、課文解析 肆、教學評量 伍、延伸閱讀─「原臣」 段心儀製作

3 目錄 壹、文體探「原」 段心儀製作

4 「原」:意為窮究本原,即是對某一問題從根本上加以考察與探索,闡發其深層的本質或意義。
呂氏春秋有原亂、淮南子有原道訓、文心雕龍也有原道,至唐代 韓愈作原道、原性、原毀、原人、原鬼五篇(合稱「五原」),均是以「原」字冠首 於是「原」成為文體的專名。它的特點就在用推究本原的方式來辯明事理,因而多以先賢言行為立論根據,而且篇章結構嚴謹、論證充分。 段心儀製作

5 貳、認識黃宗羲 生平傳略 政治思想 學術成就 目錄 段心儀製作
段心儀製作

6 生平傳略(一) 錐刺閹黨,為父訟冤 黃宗羲父親黃尊素為正直的東林黨人,因支持楊漣、左光斗反對魏忠賢奸黨,於明熹宗天啟年間,被害下獄而死。崇禎帝即位時,十九歲的黃宗羲,身藏鐵錐,帶著奏疏,上京為父親訟冤。刑部會審堂上,用鐵錐刺許顯純、李實等人,聲名傳遍朝野上下,四方名士莫不知有「姚江黃孝子」。 段心儀製作

7 生平傳略(二) 加入復社,聲討奸臣 當時,江南文人結社之風很盛,且往往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其中尤以繼承東林餘風的復社,影響最大。
建社之初,即以「重氣節, 輕生死,嚴操守,辨是非」作為宗旨,黃宗羲被推為復社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閹黨阮大鋮等建立南明弘光小朝廷後,排擠史可法等忠義之臣。黃宗羲聯合一百四十八人共同簽名聲討,成為阮大鋮等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 段心儀製作

8 生平傳略(三) 組織義軍,抵抗清軍 清軍南下,黃宗羲變賣家產,組織義勇,追隨魯王,抵抗清軍進襲。清朝政府,多次指名追捕,他輾轉藏匿,屢屢瀕臨危境。 順治十八年,永曆皇帝在緬甸被俘,南明最後一個小朝廷宣告覆滅。清朝統治的基礎,穩定了下來,各地抗清的戰爭,也逐漸地平息,人心望治。黃宗羲知道歷史的變遷,非人力能夠扭轉,於是停止了反清復明的活動,轉向講學著書的學術事業。 段心儀製作

9 生平傳略(四) 講學傳道,一代宗師 他前半生的奮鬥和坎坷經歷,激勵他對歷史和社會進行深入探索,獲得一般人所不能有的認識,以致成為一位淵博的大儒,文化的宗師。 他創辦書院、到處設館講學,熱心培育後進,浙東地區,出現了不少的人才,以後形成中國學術史上著名的浙東學派。 他提倡明經、通史, 經、史相輔為用,而以經世應用為指歸。扭轉宋、明理學所造成的空疏浮誇的學風,開闢清代學術的新局面和新方法。 段心儀製作

10 生平傳略(五) 拒絕徵聘與修史 康熙年間許多大晨薦舉黃宗羲應「博學鴻詞」試,他都不去。康熙皇帝又特旨召黃宗羲入明史館修史,黃宗羲又「以老病堅辭不行」。康熙便責令浙江督撫,將黃宗羲有關明代歷史的論著、史料抄錄送京,移交史館;並聘請他的兒子黃百家、弟子萬斯同參與修史。 段心儀製作

11 政治思想(一) (一)儒者向來有尊古、託古的傳統,黃宗羲思想的內容是對中國傳統政治的檢討批判, 但立論方式仍不脫尊古的習慣。
(二)漢代以下儒學成為官學,但此與儒學是否偏袒統治者則非一事。孔子論政,即以「倫理分際」限制權力,孟子更明言民貴君輕。黃宗羲承襲孔孟觀點,強調「君」的「職分」,指出制度層面的基本問題。 段心儀製作

12 政治思想(二) 「君」掌握政權,有什麼應盡之職分?黃宗羲以為其職分在於使天下獲利免害,故「君」乃為「天下」服務者,而非以「天下」供自身之享受者,故為「君」不是一件安逸之事 。 反之,若人君以私心視天下為產業,則天下人都應為統治者之私利私害而勞神勞力。如此,絕非「設君」之道,不合政治的正軌。 黃宗羲的政治思想,可謂全與孟子同調,其主要論點就是:凡不能盡職分而造福天下的「君主」就應被推翻!即使指的是明太祖,他也不袒護。 段心儀製作

13 學術成就(一) 思想 :繼承王陽明的心學 。 治學範圍 :涵蓋了經學、史學、文學、政治學、天文曆法、地理、數學等各方面,尤以史學為最。梁啟超說:「清代經學之祖推炎武,其史學之祖當推宗羲。」 聲望:明、清之際重要的思想家和史學家,後人將其與顧炎武、王夫之並列,合稱清初三大儒。 著作: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夷待訪錄、南雷文定等書。 段心儀製作

14 學術成就(二) 簡介《明夷待訪錄》 是一部黃宗羲闡述其政治思想的著作。黃宗羲撰寫本書的時候,認為幾十年後,天下會轉為治世,眼前只是黎明前的昏暗,所以在書名上冠以「明夷」二字。 「明夷」是易經的卦名,卦象為離下坤上。離代表太陽,坤代表地,象徵太陽在地平線下。 因此明夷待訪錄這個書名完整的涵義是:在黎明前的昏暗時期所寫,等待以後的明主賢君來訪求的著作。 段心儀製作

15 學術成就(三) 簡介《明夷待訪錄》 明夷待訪錄是黃宗羲提出的一部治國大綱,包括政治、經濟、法律、軍事、教育、文化等等各方面的規劃與建議,也有關於政治上最高原理的闡發。 全書分為二十一篇,其中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學校、建都、方鎮、胥吏各一篇,取士、閹宦各分上下兩篇,田制、兵制、財計皆分為三篇。 書中提出的治國綱要,在政治上,帶有民主的傾向,並兼顧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梁啟超曾說:「我自己的政治活動,可以說是受這部書的影響最早而最深。」 段心儀製作

16 目錄 參、課文解析 結構表 各段課文 各段翻譯 各段賞析 段心儀製作

17 古─為天下人興利除害─勤勞千萬倍於天下之人,而又不享其利
課文結構表 原君 人君之職分 古─為天下人興利除害─勤勞千萬倍於天下之人,而又不享其利 今─視天下為莫大產業─利歸於己,害歸於人 人君與天下人之關係 君王作風 君民關係 古─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今─以君為主,天下為客 未得天下時,屠毒天下之人 得天下後,敲剝天下之人 古─天下之人愛戴其君 今─天下之人怨惡其君(小儒拘泥君臣之義,助長暴君) 段心儀製作

18 原君 剖析弊端─人君以天下為己之產業,勢必引起無數之紛爭,禍及自身與子孫 總結 古─明乎人君之職分,人人可為許由、務光 今─不明乎人君之職分─換來無窮之悲

19 第一段課文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夫以千萬倍之勤勞,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許由、務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堯、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豈古之人有所異哉?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 段心儀製作

20 翻譯:自有人類以來,人人都各自擁有財物,各自享受。對公眾有利的事務,沒有人去興辦;對公眾有害的事,也沒有人去解決。有這樣一個人挺身而出,他不以個人的利益為利益,卻使天下人得到他們的利益;不以個人的禍患為禍患,卻讓天下人解除他們的禍患。這個人的勤苦辛勞,必定是天下人的千萬倍。付出千萬倍的勤苦辛勞,而自己又不享受利益,就人的本性而言,這必定不是天下人願意擔任的。所以古人對於君主的職位,考慮衡量後而不願就位的,是許由、務光等人;就位而又去位的,是堯、舜等人;起初不願就位而最後卻未能去位的,是大禹了。難道說古代人有什麼不同嗎?喜好安逸,厭惡苦勞,也還是人之本性啊! 段心儀製作

21 第一段賞析 從正面立論,清晰地闡明君主的職責,論述君民之間的關係。作者通過古今君主的比較,明確指出君主的職責和本分,即為天下興利除害,這是本文論述的中心。 段心儀製作

22 第二段課文 後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始而慚焉,久而安焉,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漢高帝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 段心儀製作

23 「某業所就」二句 史記高祖本紀:「未央宮成, 高祖大朝諸侯群臣未央前殿。高祖奉  ,起為太上皇祝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 不如仲力。今某之業,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此時高祖將天下視為產業的心態露骨地表現出來,而文武百官也歡呼大笑,可知視天下為天子的產業,乃封建時代天下人共同的想法。 玉卮 玉卮:玉質的酒杯 段心儀製作

24 翻譯:後代當人君的卻不是這樣。他們認為天下的利害大權都由自己操控,我把天下的利益都歸於自己,將天下的禍患全部都歸於別人,也沒有什麼不可以。讓天下的人不敢擁有自己的財物、不敢自己享受,卻將自己的私利當作天下的公利。起初還覺得慚愧,時間久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將天下看作是龐大的產業,把它傳給子孫,繼承、享受無窮的好處。正如漢高祖所說的「我所成就的產業,與二哥相比,誰比較多呢?」他追逐利益的情狀,不知不覺已流露於言辭之中了。 段心儀製作

25 第二段賞析 從反面論述後世的君主違背了做君主的職責。用「後之為人君者不然」一句,承上轉折,「不然」二字轉折斬截有力。接著加以分析、論證,指出後代的君主以為自己掌握著最高權力,把所有的利益都歸於自己,把所有的害處都推給別人,他們「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 段心儀製作

26 第三段課文 此無他,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嗚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 段心儀製作

27 翻譯:這沒有其他原因,古人將天下人民看成是主人,將君主看作是客人,凡是君主一生努力經營的,都是為了天下人;現在將君主看作主人,將天下看作是客人,天下沒有一地能夠安寧的,正是由於君主啊。因此當他未得到天下時,殘害天下百姓的生命,使天下人的子女分離四散,以贏得自己一個人的產業,對此竟然沒有悲悽同情的心,還說:「我本來就是為子孫創業呀!」當他得到天下之後,就壓榨剝奪天下人的財產,使天下人的子女流離失所,以供自己一人的荒淫享樂,把這視為理所當然,說:「這些都是我產業的利息呀!」那麼造成天下最大的禍害的,就是君主罷了!當初假使沒有君主,人們都能得到自己的私財,都能享受自己的私利。唉!難道設立君主的道理本來就是這樣的嗎? 段心儀製作

28 第三段賞析 通過古今君主的對比,深刻剖析了古今為君之道迥異的原因,同時也批判了後世之君對天下的危害。先剖析古今為君不同的原因,「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然後指出今之君主視天下人民如草芥,在未得天下時,「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奪取天下這分巨大產業。奪得君主後,就立即「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一人之淫樂,而且還恬不知恥地說:「我固為子孫創業也。」 段心儀製作

29 第四段課文 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至桀、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而妄傳伯夷、叔齊無稽之事,使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豈天地之大,於兆人萬姓之中,獨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聖人也;孟子之言,聖人之言也。後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窺伺者,皆不便於其言,至廢孟子而不立,非導源於小儒乎? 段心儀製作

30 寇讎 孟子離婁下:「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國君對待臣下像手足骨肉一般,那麼臣下對待國君就會像自己的腹心;國君對待臣下像狗馬一般役使,那麼臣下對待國君就會像陌路人;國君對待臣下像野草一般輕賤,那麼臣下對待國君就會像仇敵。 段心儀製作

31 獨夫 孟子梁惠王下:「 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一夫 賊:傷害 一夫:獨夫 段心儀製作

32 腐鼠 鵷鶵 莊子秋水:「夫 ,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莊子秋水:「夫  ,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你知道南方有一種叫鵷鶵的鳥嗎?這種鳥,從南海飛到北海的時候,不是梧桐樹他不棲息,不是精鍊的果實他不吃,不是醴泉他不喝。另外有一種鳥叫鴟,鴟得到腐壞的老鼠屍體,當鵷鶵飛過的時候,鴟抬頭看著鵷鶵並且說:『嚇!』想把它趕走。 鵷鶵:ㄩㄢ ㄔㄨˊ 段心儀製作

33 翻譯:古時候天下人愛戴他們的君主,把他比作父親,擬作青天,實在不算是過分;如今天下的人怨恨他們的君主,將他看成仇敵一樣,稱他為「暴君」,本來就是他應得的結果。但見識淺陋的儒者死守舊義,認為君臣間的義理存在於天地之間,是難以逃避的,甚至像夏桀、殷紂那樣殘暴,竟還說商湯、周武王不應殺他們,而胡亂流傳伯夷、叔齊那種無從查考之事。結果使眾多百姓血肉橫飛的軀體,竟然跟腐爛的老鼠同樣毫無價值。難道天地這樣大,在千千萬萬的人群之中,他們只偏愛君主一人一姓嗎?所以周武王的革命,是聖人的行事啊;孟子的話,是聖人的言論啊。可是後代君主想要用國君像父親、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別人竊奪君位,都認為孟子的話對統治者不利,甚至廢除孟子配祀孔子的地位,這難道不是見識淺陋的小儒所引起的嗎? 段心儀製作

34 第四段賞析 批判小儒固守君臣之義,駁斥了他們盲目忠君的謬論。作者指出,既然古今之君不相同,所以古今民眾對君主的態度也大不一樣。古代的民眾愛戴君主如父如天;而後世民眾卻怨恨君主。因此,湯、武以武力消滅桀、紂而改朝換代,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孟子曾稱讚湯、武的行動,說武王伐紂不是以臣弒君,而是「誅一夫」。有人認為不管君主他多麼荒淫無道也不應反對,更不應去推翻。作者認為這種主張極為荒謬,並認為臣可以伐君,讚揚以臣伐君的行動,只要君主無道就可以推翻。 段心儀製作

35 第五段課文 雖然,使後之為君者,果能保此產業,傳之無窮,亦無怪乎其私之也。既以產業視之,人之欲得產業,誰不如我?攝  ,固  ,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眾。遠者數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潰在其子孫矣。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創業時,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廢然摧沮者乎? 緘縢 扃鐍 扃鐍:ㄐㄩㄥ ㄐㄩㄝˊ 緘縢:ㄐㄧㄢ ㄊㄥˊ 段心儀製作

36 http://img. artxun. com/hadweb/imgbyte. jsp
段心儀製作

37 翻譯:雖然如此,假使後代做君主的,果真能保住這產業,把它永遠傳下去,他將天下當作私有那也就不奇怪了。既然將它看作產業,有誰不想得到天下這個產業呢?於是用繩索捆緊,用門閂、鎖鑰鎖牢,但君主一個人的智慧和力量,無法勝過天下無數想要得到它的人。所以國祚長遠的不過幾代,短的在自身便要亡國,他們的子孫不免於殺身之禍。過去南朝 宋順帝曾說:「以後世世代代不要投生到帝王家中」,而明毅宗也對長平公主說:「妳為什麼要生在我家!」這是多麼痛心的話啊!回想他們祖先創業之時,志在擁有天下的萬丈雄心,如今哪能不萬念俱灰、挫折沮喪呢? 段心儀製作

38 第五段賞析 分析後世君主產生悲劇結局的原因,告誡後世君主,應固守君主的職分,免受「無窮之悲」。作者指出,由於君主以天下為私產,所以人人都妄想奪取,因而亡國是不可避免的。雖然這些君主都千方百計、想盡方法來鞏固其統治,但一個人的智慧和力量畢竟勝不過想要奪取這分產業的天下人,所以他們的子孫,甚至君主本人都難逃慘禍。因此,他勸「後之為人君者」詳審利害,及早回頭。 段心儀製作

39 第六段課文 是故明乎為君之職分,則唐、虞之世,人人能讓,許由、務光非絕塵也;不明乎為君之職分,則市井之間,人人可欲,許由、務光所以曠後世而不聞也。然君之職分難明,以俄頃淫樂,不易無窮之悲,雖愚者亦明之矣! 段心儀製作

40 翻譯:因此明白做君主的職責本分,那麼如唐堯、虞舜的時代,人人都能推讓君位,許由、務光也並非超塵絕俗的人;不明瞭做君主的職責本分,那麼就連草野民間的販夫走卒,人人都想得到君位,許由、務光的事蹟後世再也聽不到了。雖然君主的職分難以明瞭,但不以短暫的荒淫享樂換取無窮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明白這個道理的啊! 段心儀製作

41 第六段賞析 是全文的總結,黃宗羲用「明乎為君之職分」與「不明乎為君之職分」說明唐堯、虞舜、許由、務光並非絕塵難及之高士,這是針對後世一心一意只知爭天下的人君的苦口良藥。「然君之職分難明,以俄頃淫樂,不易無窮之悲」則是針對第五段「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潰在其子孫」千秋萬世的專制君主說的。此兩點固與前文呼應,但言外之意,還是要後之為人君者,必須先明乎君主之職分在為民興利除弊。 段心儀製作

42 補充資料 東林書院 顧炎武 伯夷叔齊 段心儀製作

43 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建於1111年、北宋年間,原為宋明理學家楊時講學之所。
明朝萬曆年間,明內閣首輔顧憲成因「忤帝意」被貶,回鄉無錫,遂在地方士紳高攀龍及官吏資助下重修書院。 東林書院有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表達了顧憲成為學治世的精神,自此東林書院成為明末清初的輿論中心,。 天啟年間,魏忠賢專權,殘害東林黨人。崇禎即位後,閹人失寵,黨禁始解,東林冤案得以昭雪。 段心儀製作

44 東林書院 我的照片 段心儀製作

45 東林書院庭院 段心儀製作

46 顧憲成訂立東林會約 段心儀製作

47 書院中熱烈議政 段心儀製作

48 魏忠賢串通謀害忠良 段心儀製作

49 顧炎武 原名絳,明朝滅亡後,改名炎武,學者稱為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 年輕時加入復社,抨擊權奸,議論時政;明亡前後,更積極從事抗清活動。
中年以後,往來於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各省,一面結交反清志士,力圖恢復;一面考察山川人文,印證學問。 清廷屢次徵召,朝臣又薦修明史,皆嚴拒不出,晚年定居在華陰,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年七十。 段心儀製作

50 伯夷叔齊─史記‧伯夷列傳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次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神主、牌位)—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勒住)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乃,於是)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殺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以周為宗主);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採)薇而食之。……遂餓死於首陽山。」 段心儀製作

51 段心儀製作

52 伯夷叔齊─論語 論語述而篇:「子貢問孔子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說:求仁而得仁,又有甚麼可以後悔的呢? 子曰: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 孔子說: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恨因此就少了。 段心儀製作

53 伯夷叔齊─孟子 孟子 萬章下: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伯夷,聖之清者也 ‧‧」 段心儀製作

54 翻譯:孟子说:伯夷,眼睛不看不正之色,耳朵不聽淫靡之声。不是志同道合的君主,不去侍奉;不是正派的百姓,不去使唤。世道太平就入朝做官,世道混亂就辭官隱居。施行暴政的國家,暴民居住的地方,他不忍居住。他覺得和鄉人在一起,就像穿着禮服戴着禮帽坐在泥炭裡。纣王當政时,他就隱居在北海邊上,等待天下太平。所以聽说了伯夷高尚的節操,貪心的人變廉潔了,懦弱的人能立志了。 段心儀製作

55 目錄 肆、教學評量 段心儀製作

56 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 司馬昭 句踐 陳皇后 梁鴻 孟光 下列成語俱與古代名人有關,請將答案填入空格 1 在齊聞韶的感言 ( )之心,路人皆知
( )之心,路人皆知 個人幽微的心思,別人早已心知肚明。 3 臥薪嚐膽 ( )的典故,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 4 金屋藏嬌 指漢武帝與( )的故事。 5 舉案齊眉 指( )( )夫妻相敬如賓的故事 孔子 司馬昭 句踐 陳皇后 梁鴻 孟光 段心儀製作

57 目錄 伍、延伸閱讀 《論孟》與原君呼應的章句 原臣 段心儀製作

58 原君可與《論孟》章句相呼應 論語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孟子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孟子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段心儀製作

59 原君可與《論孟》章句相呼應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孟子 「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段心儀製作

60 原臣第一段課文 有人焉,視於無形,聽於無聲,以事其君,可謂之臣乎?曰:否。殺其身以事其君,可謂之臣乎?曰:否。夫視於無形,聽於無聲,資於事父也;殺其身者,無私之極則也;而猶不足以當之,則臣道如何而後可?曰:緣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 為萬民,非為一姓也。 段心儀製作

61 翻譯:有人這樣做事,當君上的心思尚未表露出來,他就能看到,還沒講出來,他就能聽到;用這種態度來侍奉君主,可以稱為臣嗎?回答說:不行。犧牲生命來侍奉君主,可以稱為臣嗎?回答說:不行。君上的心思沒表露出來就看得到,沒講出來就聽得到,這是取侍奉父親的態度;犧牲生命,這是最無私的表現; 如此還不足以與臣的身分相稱,那麼臣道應該是怎麼樣才可以呢?回答說:由於天下這麼大,一個人治理不了,才設立眾多的官吏來分別治理。所以我們出來做官,是為天下,不是為君主個人;是為萬民百姓, 不是為君主一姓。 段心儀製作

62 原臣第一段課文 吾以天下萬民起見,非其道, 即君以形聲強我,未之敢從也,況於無形無聲乎!非其道,即立身於其朝,未之敢許也,況於殺其身乎! 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見,君有無形無聲之嗜慾,吾從而視之聽之,此宦官宮妾之心也。君為己死而為己亡,吾從而死之亡之,此其私暱者之事也。是乃臣、不臣之辨也。 段心儀製作

63 翻譯:我為天下萬民著想,君主無道的話,即使君主表示出來,說出來,強迫我,也不敢順從他;何況他沒有表示出來、沒有說出來呢!君主無道的話,即使要我在朝廷做官,也不敢應許,何況犧牲生命呢!若不如此,只為君主一人一姓著想,君主有不曾表示、不曾說出的嗜好和慾望,我為了順從其心意,就得看著聽著,細心體察,這是宦官、宮妾的心態。君主為自己而死,為自己而亡,我也隨著而死而亡,這是他親近的人所做的事。為天下萬民著想,還是為君主個人,這兩種表現,就是臣與不臣的分別。 段心儀製作

64 原臣第二段課文 世之為臣者昧於此義,以謂臣為君而設者也, 君分吾以天下而後治之,君授吾以人民而後牧之,視天下人民,為人君橐中之私物。今以四方之勞擾,民生之憔悴,足以危吾君也,不得不講治之牧之之術。苟無係於社稷之存亡,則四方之勞擾,民生之憔悴, 雖有誠臣,亦以為纖芥之疾也。夫古之為臣者,於此乎,於彼乎? 段心儀製作

65 翻譯:世上的人臣,不懂得這個道理,以為臣是為君主而設立的,君主將天下分給我治理,君主將人民交給我管轄,把天下人民,看作是君主口袋中的私人物品。現在因為四方騷擾不安,民生艱難困苦,足以危害君主了,才不得不講究治國安民的方法。如果與君主亡不亡國無關,那麼四方騷擾不安,民生艱難困苦,即使有忠心的臣子,也以為是微不足道的問題。試問,古代作臣的,是以天下萬民為念,還是只忠於一人一姓呢? 段心儀製作

66 原臣第三段課文 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是故桀、紂之亡,乃所以為治也;秦政、蒙古之興,乃所以為亂也;晉、宋、齊、梁之興亡,無與於治亂者也。為臣者,輕視斯民之水火,即能輔君而興,從君而亡,其於臣道固未嘗不背也。夫治天下猶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後者唱許。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執紼,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娛笑於曳木者之前,從曳木者以為良,而曳木之職荒矣。 段心儀製作

67 翻譯:其實天下的安定與動亂,關鍵不在於君主一姓的興亡,而在於萬民百姓困苦或安樂。所以夏桀、商紂的滅亡,因此而太平;秦始皇、蒙古人的強盛,便因此而動亂;晉、宋、齊、梁等朝的興亡,就不涉及治與亂的問題。作臣的忽視民眾的災難困苦,即使能夠輔助君主興盛,隨著君主去死,他也未嘗不是違背臣道。治理天下好像拉大木頭一樣,前面的人呼聲「邪」, 後面的人應聲「許」,相互應和,一同用力。君主與臣子,是一同拉木頭的人;假若手不握著繩索,腳不蹬地,拉木頭的人(君)只是在拉木頭的人面前嬉戲, 隨從拉木頭的人(臣),認為這是很好的表現,就要荒廢拉木頭這件事了。 段心儀製作

68 原臣第四段課文 嗟乎!後世驕君自恣,不以天下萬民為事。其所求乎草野者,不過欲得奔走服役之人。乃使草野之應於上者,亦不出夫奔走服役;一時免於寒餓,遂感在上之知遇,不復計其禮之備與不備,躋之僕妾之間而以為當然。萬曆初神宗之待張居正,其禮稍優比於古之師傅未能百一,,,當時論者,駭然居正之受,無人臣禮。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師傅自待,聽指使於僕妾,而責之反是,何也?是則耳目浸淫於流俗之所謂臣者以為鵠矣,又豈知臣之與君,名異而實同耶! 段心儀製作

69 翻譯:唉!後代驕橫的君主,獨擅威權,不為天下萬民服務。他所求取於民間的,不過是要得到為他奔走差遣的人。於是使得民間響應君主的,也不外乎是供君主奔走差遣的人;這些作人臣的,一時間避免了受凍挨餓,便感激君主的賞識與重用,也就不再計較君主具不具備對待臣子的禮數,自己置身於奴僕、婢妾的中間,卻以為本當如此。萬曆初年,神宗對待張居正的禮遇稍微好一些,但與古代老師的待遇相比,還沒有達到百分之一,可是當時議論的人,都驚異張居正接受神宗的優待,以為他喪失臣子的禮儀。張居正的罪過,在於不能把自己看作老師,聽奴僕、婢妾的指示,而責備他的卻與此相反,是什麼道理呢?這就是聽多了、看多了世俗的官吏,以為他們是人臣的典範,又哪裡知道,臣與君名稱雖是不同,而實際的職責卻是相同的呢! 段心儀製作

70 原臣第五段課文 或曰:臣不與子並稱乎?曰:非也。父子一氣十三子分父之身而為身。故孝子雖異身,而能日近其氣,,久之無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後,日遠日疏,久之而氣不相似矣。君臣之名,從天下而有之者也。吾無天下之責則吾在君為路人。出而仕於君也不以天下為事則君,之僕妾也;以天下為事則君之師,友也。夫然,,謂,之臣,其名累變;夫父子固不可變者也。 段心儀製作

71 翻譯:有人說:臣不是同子並稱嗎?我認為不對。父親和兒子,具有一樣的氣性,兒子的身體,是從父親的身體分出來的。所以孝子和父親雖然不是同一個身體,但能夠每天接近父親的氣性,時間一久,就沒有不和父親氣性相通的了;不孝順的兒子,出生以後, 同父親的關係一天比一天疏遠,時間一久,便和父親的氣性不相像了。君和臣的名稱,是由於治理天下才有的。我沒有管理國事的職責,那對君主來說,我就是不相干的人。如果到朝廷裡做官,不為天下人民服務,那就是君主的奴僕、婢妾;為天下人民服務,那就是君主的老師與朋友。就是因為這樣,世上所說的臣,其名稱屢屢發生變化;而父親、兒子的稱謂,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段心儀製作


Download ppt "原君 黃宗羲 www.zjww.gov.cn:89/.../1482642_1.shtml 段心儀製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