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菏泽市初中历史水平考试备考研讨与交流 菏泽市教研室 张红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菏泽市初中历史水平考试备考研讨与交流 菏泽市教研室 张红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菏泽市初中历史水平考试备考研讨与交流 菏泽市教研室 张红霞

2 改变评价与改变课堂 有怎样的历史教师,就有怎样的历史教育。
课程改革到底成效如何,教师是关键,如若缺少了有自觉性的、有思想、有理想、有视野的教师,改变也就无从谈起,课程改革就会被架空并且变得毫无意义。 以学生为本 以教师为本

3 思考几个问题: 对教育的理解? 对历史课程的理解? 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的要求?
如何通过分析2011水平考试试题反思课堂教学?

4 心怀大爱,止于至善——理想的教育 理想的教育是心怀大爱,是为了发展生命、完善生命、成就生命,是为了使人过得更好,是直指人的灵魂的止于至善,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理想的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它应该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可以带给孩子们自信、快乐而不是相反。

5 理解:历史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意义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记忆,它告诉我们人们曾经在哪儿,人们核心的价值观是什么,或历史上哪些决定影响到了我们现在的状况。 没有历史,我们就无法明智地研究社会中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或道德问题;没有历史知识以及它所支持的历史研究,我们就无法成长为见多识广、独特的公民。 历史教育在培育公民有效参与民主制管理、履行国家民主制理念中有着重要意义。

6 历史学科不是一门“实用”的应用学科而是一门文化素质养成性质的人文学科。
人格养成与公民教育 服务人生并引领人生 理想的历史教育 历史学科不是一门“实用”的应用学科而是一门文化素质养成性质的人文学科。 —— 赵亚夫

7 人格养成与公民教育 服务人生并引领人生 理想的历史教育
历史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清醒的头脑跟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要,为成就自我助一臂之力,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张元

8 人格养成与公民教育 服务人生并引领人生 理想的历史教育
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来。总之,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 ——白寿彝

9 国家和全社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课程标准
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但是,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 ——聂幼犁

10 思考: 历史教学如何做到既对学生一生负责,又能赢得当下的考试?

11 《课标》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12 《课标》教学建议: 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如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发生,往往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察。

13 《课标》教学建议: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历史进行有意义、有创建的阐释。

14 《课标》评价建议 :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须以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15 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6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

17 4.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5.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18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19 3.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20 4.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5.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21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认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相影响与融合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观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2 2. 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23 3.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4.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24 5.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25 《课标》评价建议: 纸笔测验是历史考试的主要形式。 在测查时要注重对课程目标的全面考查。
考查的内容应体现历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

26 评价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1)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评价 包括考查学生对有关史事、概念、观点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也包括考查对历史问题进行判断、分析、论证和解决的水平。应以各学习板块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为标准,准确地把握“了解”“理解”“运用”的不同层次要求,注重学生是否全面、准确地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能够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处理和运用,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历史问题做出合理的、客观的解释。

27 评价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2)关于“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注重学生对历史的感知、理解、探究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发现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既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也包括学生在情感、态度、意志、信念等方面的进展。对学习方法的评价,要与对知识与能力的评价结合起来,不仅注重学生对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程度,也要注重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上的进步。对这方面的评价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定性评价为主。

28 评价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3)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在这方面的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和把握学生在情感、态度以及观点、信念上的变化与发展的趋向,注重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对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感悟、理解和认同程度。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注重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状态和发生的变化。

29 通览: 2011菏泽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

30 紧紧围绕课标 试题体现的原则 试题举例 教学针对的方向 基础性原则 试题总体上突出基础知识考查,突出重点,立足主干。 循序渐进 狠抓落实
循序渐进 狠抓落实 时代性原则 4、6、8、14、18题得3、4问 关注社会 学以致用 开放性原则 16、17、19题 发散思维 培养创新 人文性原则 16、17、18、19题的(3)(4)问 贴近学生、涵养品质 紧紧围绕课标

31 1、基础性原则: 试题总体上突出基础知识考查,突出重点,立足主干。 教学针对的方向: 循序渐进,狠抓落实
例如:儒家思想、秦朝郡县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朝大运河、唐诗元曲、鉴真东渡、元朝棉纺织业发展、古代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八股取士、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签订、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共的奋斗历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朝鲜战争、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业革命、二战中《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北约、西方科技文化成就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教学针对的方向: 循序渐进,狠抓落实

32 2、时代性原则 例如:6、8、14、18题(3)(4)问。 6题: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 8、18题: 既是周年问题又是热点问题。
14题: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人类命运。 教学针对的方向: 关注社会 学以致用

33 案例一:日本中学历史作业 “日本跟中国每一百年就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又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34 一个日本学生的分析: “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和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统统走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我们的石油从波斯湾出来跨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上中国的南海,跨台湾海峡进东海,到日本,这是石油生命线。中国如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货轮一定要从那里经过,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到日本出兵,马上会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对华抗战的准备。”

35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今天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案例二: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今天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学生:搜集资料、写下自己的感悟。 老师:编辑整理《地球有点乱,中国不太平》并在各个班级展览。

36 3、开放性原则: 例如:16、17、18、19题的(3)(4)问。 教学针对的方向: 16题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16题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17题 把争论性的问题带入中考,为学生的思想提供了很大 的空间 。 18题 该题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来整合中外历史, 旨在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 19题 (3)“温故知新”到“温故创新”一字之改,引发学生对中日未来 关系的思索。 (4)不是让学生列举中美关系的事件,而是给出事件,让学 生说出理由,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针对的方向: 发散思维 培养创新

37 优秀作业展 案例一: 作业:猜测古楼兰消失的原因 辉煌古楼兰,唱着一首呜咽的歌 郓城第一初级中学 初一四班 于新莉
郓城第一初级中学  初一四班 于新莉      楼兰古国繁荣一时,最终灭亡。落得悲惨结局......至今,我们还能听到楼兰在唱着一首呜咽的歌------     战争在楼兰一定发生过,唐人王昌龄在《从军行》里写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尽管这个时候,已经寻不到楼兰,但是在边塞诗人的幻想中,楼兰就是古战场!然而,战争能灭亡整个国家吗?不,我不相信!     甲型H1N1流感夺人多少性命,楼兰灭亡会不会是因为瘟疫流行?勤劳的、智慧的、创造了楼兰灿烂文明的人们,在狰狞的瘟疫面前,是那么束手无策!可是瘟疫真能带走楼兰所有的子民?不,我不相信! 滥砍滥伐,过度开垦,造成土地沙化,人,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最后不得不举家迁徙,留一座空城在这里,日夜唱着呜咽的歌------这应是楼兰悲剧的缘由! 人啊,清醒清醒吧!万物皆有生命,我们要学会善待万物,否则,人类的悲歌会再度响起------

38 千年的忧伤 初一二班 韩雨辰 悠扬的驼铃声,渐远渐息, 美丽的丝绸从这里传递, 青翠的山水,雄壮的边关, 你曾经有着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初一二班 韩雨辰 悠扬的驼铃声,渐远渐息, 美丽的丝绸从这里传递, 青翠的山水,雄壮的边关, 你曾经有着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千年前的夜晚,月朗星稀, 侵略的铁骑踏向了这片繁华地, 萧瑟的秋风吹起一面血红的战旗, 风暴过后,喧嚣的城池变得荒凉孤寂 沧桑的你,在风中哭泣, 黄沙掩埋了你千年的忧伤, 但那三千年不倒的胡杨林, 让你站成了一部传奇!

39 案例二: 你认为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有什么局限? 1.好好阅读一下杰斐逊和他起草的美国的立国宣言;
2.认真研究一下各种专家学派对杰斐逊的评价; 3.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一个学生的作业: 《我们今天离托马斯·杰斐逊有多远》

40 鼓励质询与思考 包括对“神圣”和“权威”的东西进行自己的思考!

41 4、人文性原则: 例如:16题的(2)问、17、18、题的(3)问。 教学针对的方向: 贴近学生、涵养品质
16题(2)中,5个话题,让考生从中选取2个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彰显出人文色彩。 17题引用美国学者詹姆斯.洛温的名言,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随后再出示问题。这段话旨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凸显了人文关怀。 18题的(3)旨在以辛亥的精神遗产涵养学生品质。 教学针对的方向: 贴近学生、涵养品质

42 案例一:钟红军教学案例《辛亥革命》节选 师:如果问大家,你所知道的辛亥志士有哪些?可能很多同学都答不出来。这些起义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光也已经很久了。其实当时的起义还有很多很多,多得在书面上只是变成了一个代表省略的文字符号;其实当时捐躯的烈士还有很多很多,众多热血儿女的英灵变成了纪念碑上笼统的数字。一次次的起义,一次次的失败,血腥只是让革命者们更加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却丝毫不能动摇他们心中的信念。正如电影《集结号》中说的那样:“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下面,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缅怀几位辛亥志士。

43 案例一:钟红军教学案例《辛亥革命》节选 投影:
徐锡麟(1873—1907),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907年与秋瑾约定在浙、皖两地同时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袭杀安徽巡抚恩铭,率学生攻占军械局,与清军激战4小时,战败后被捕,当晚被剖心而死。临刑前徐锡麟神色自若地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憾矣!”

44 案例一:钟红军教学案例《辛亥革命》节选 投影: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1904年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1907年,她与徐锡麟分头准备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被害。 徐锡麟34年的生命历程,果真不值得留恋吗?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临刑前只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那时她的心中难道只惦记着满目疮痍的国家,就从没闪现过一对娇小儿女明亮的双眸吗?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我们福州人的骄傲——林觉民。今年春节前老师参观了林觉民故居,现在就跟大家一起分享参观的收获……

45 案例二:一位老师在讲法西斯暴行时,给学生
布置的一道作业题: 奥斯维辛集中营:“生命已经毫无尊严”

46 奥斯维辛集中营:“生命已经毫无尊严” 材料一:画面回放: 他斜靠在断墙上,保持着临死的姿势:身体前倾,头颅低垂,左手攥紧几根草一样的东西,他是被活活烧死的,在一个叫奥斯维辛的人间地狱。     材料二: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的人皮被制成手套或灯罩,头发被做成褥垫,假牙上镶的金子被熔化后存入德国国家银行,就连身上的脂肪,也被刮下来做成肥皂。苏联红军攻克这里时,除了幸存者,还发现了7000公斤头发、近1.4万条人发毛毯…… 看了以上图片、资料,你一定想说什么,请写出来。(要求字数在100字左右,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表述流畅)

47 反思: 我的课堂是否氤氲着爱的光辉是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服务人生、引领人生的教育理念是否自然而然浸润着我的课堂?
我的学生有没有因为我的课堂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智慧生成的成功愉悦? 我是否习惯于认真研读课标?我又是如何使用手中的教材并努力让它的使用效益最大化的?

48 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辩证分析 ,移情神入的历史意识。 社会进步,各族共创的发展意识。
热爱祖国,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 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多元意识。

49 2011水平考试试卷17题 美国学者詹姆斯.洛温说:“历史是一系列尚未解答或尚未完善的问题,而不是一系列确定的答案……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讲明真相,不必担心真相会引起混乱,最危险的,是对真理与良知的麻木,以及对思考惰性的习惯。”他的话提醒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0 2011水平考试试卷17题 (1)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帐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以上两则材料是两位唐朝诗人对隋朝大运河的不同评价,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简述理由。(2分)

51 2011水平考试试卷17题 (2)材料三: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打算把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之一,但遭到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说:“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内容,谈谈你对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认识,写成一段150字以内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表述成文。(4分) 标题:我看美洲的发现

52 2011水平考试试卷17题 (3)材料四:一些西方学者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 请你据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的真相。(2分) (4)材料五:在繁华的美国纽约市区就有一个“林则徐广场”,广场中心耸立着高大的林则徐铜像(右图)。此外,在美国纽约还有一条街被命名为“林则徐街”。 林则徐为何会受到美国人的如此礼遇?请谈谈你的看法。(1分)

53 我们应该做什么? 改变课堂——明了课堂的内涵
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生活历程,是提升和完善生命的一个场所,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园地,是师生在知识、思想、情感上真诚交流的场所。 真诚是人与人友好交往的前提,优质的课堂教学尤其如此,应该是基于对生命尊重前提下的对话而绝非说教。

54 我们应该做什么? 改变课堂——明确几个关键词: 一、目标(为什么教?教什么?) 二、核心(主体?指导?) 三、策略(怎么教?)

55 我们应该做什么? 改变课堂——清楚七个落脚点 目标有效、 时间有效、 提问有效、 讲解有效、
史料有效、 活动有效、 评价有效。 课堂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是:为了学生、围绕课标要求而设定。

56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聂幼犁: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家都会说“以学生发展为本”,但究竟如何实实在在地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大力气作具体内容的具体开发。就这一点而言,唐老师的这堂课是很出色的,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规范到位、认知逻辑清晰紧凑、课程资源丰富多样、教授方法自然恰当和设计意图自觉细腻。其中最值得圈点的是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和教授方法。三者在大的方向、定位、框架和途径上已经决定了本课的教学质量。

57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聂幼犁:唐云波老师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观后着实让我眼睛一亮,发现当不少同行还在抱怨新课程如何难上的时候,广东的同志却已经 “决战”课堂,且卓有成效。

58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 2. 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艺术价值与史学价值。

59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根据资料了解秦始皇陵概况的过程,学习探索历史真相的方法。 2. 通过根据兵马俑坑信息分析长平之战的过程,学习根据历史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方法。

60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案例分享 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案例分享 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2. 通过探索历史真相,解释历史现象,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61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与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与价值。 难点:探索历史真相的方法与解释历史现象的方法。

62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导入新课。 二、正课讲授,师生互动。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导入新课。 二、正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二)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三、课堂总结。 四、教学后记

63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新闻:德国青年痴迷兵马俑成狂,跳入坑内扮秦俑被抓。 教师:几个月前,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否?2006年9月16日下午,一位叫马林的德国青年,由于对秦始皇兵马俑痴迷成狂,所以自制了一套秦俑服装,装扮成秦俑跳入1号坑修复区。所幸秦俑馆公安干警及时发现,文物没有被损坏。听完这则趣闻,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64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师:对于这件事,老师的感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究竟有怎样非凡独特的魅力使一个外国人能不远万里奔到中国西安,不顾一切地跳入佣坑?今天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通过了解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概况,解析它的魅力所在!

65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正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正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二)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整合教材

66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步骤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形成对秦皇陵的初步印象。 步骤二:教师通过补充资料,加深学生对秦皇陵的印象。 步骤三: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成果与方法。 步骤四:教师介绍“二重证据法”和跨学科研究。

67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教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撒手人寰。这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生前动员了近70万人为他修筑陵墓。最后又将建墓者杀掉,或命其陪葬。使秦始皇陵墓成为考古史上极难破解的一个谜团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对谜一般的秦始皇陵进行一番比较全面的考察。 步骤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形成对秦皇陵的初步印象。

68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案例分享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案例分享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步骤二:教师通过补充资料,加深学生对秦皇陵的印象。 ①地图中的帝陵。 (平面地图、高空卫星地图)。 ②影像中的帝陵。(由于长期的天灾人祸、明挖暗盗,陵园的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高耸如平顶金字塔的封土堆。) ③文献中的帝陵。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相机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69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步骤二:教师通过补充资料,加深学生对秦皇陵的印象。 ④电脑技术模拟的帝陵 陵区地面部分三维动画 地宫三维模拟图 提问:秦始皇陵园的建陵原则是? (“事死如事生”、建陵“若都邑”。) ⑤科学考古探测的帝陵 (印证文献记载与电脑模拟的真实性 )

70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步骤三: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成果与方法。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步骤三: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成果与方法。 ①结合前面的学习,用你的语言描述秦始皇陵。(方位、建筑、风格……) ②回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帝陵?

71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亘古的谜团 步骤四:教师介绍“二重证据法”和跨学科研究。 在以后类似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下途径来完成探索旅: 第一、探索历史的真相可以采用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科学考古与《史记》记载相结合,不仅印证了今人对秦陵的若干推想,也印证了《史记》的信度。) 第二、探索历史的真相,跨学科研究非常必要。(地理学、物理学、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对历史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72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过渡:面对谜一般的秦皇陵,人们会想,如果现在就打开始皇陵墓,那很多谜团不就解开了。提问学生现在是打开秦陵的时候吗? 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由于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在我们没有十足的技术把握前,还是应该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将它们完好地留给子孙后代。所幸的是,无意间发现的兵马俑军团,还是为我们揭开了神秘地宫的一角。

73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步骤一:播放视频,介绍兵马俑坑的方位。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步骤一:播放视频,介绍兵马俑坑的方位。 步骤二:播放视频《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步骤三: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步骤四:指导学生根据历史信息解释历史现象。

74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步骤一:播放视频,介绍兵马俑坑的方位。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步骤一:播放视频,介绍兵马俑坑的方位。 教师旁白:这里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74年发现兵马俑1号坑后,国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然调拨人力财力依坑建馆,为保护与修复兵马俑坑提供了条件。兵马俑坑离秦始皇陵东侧约1.5公里,专家认为他们应该是象征驻守京城外的军队。

75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步骤二:播放视频《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步骤二:播放视频《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步骤三: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思考1. 秦佣雕塑体现的艺术特点 思考2. 一号坑军阵的特点 思考3:从布局上看,二号坑与一号坑有什么不同?从作用上看,三号坑与其它坑有什么不同? 思考4. 出土文物精品反映秦军有哪些兵种与武器?

76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步骤四:指导学生根据历史信息解释历史现象。 案例分析: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场空前的战役。秦国和赵国集结了100万大军在长平展开决战。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军在这场战役中大获全胜。但后人对其中很多细节还不是很清楚。战争开始与最后决战阶段,两军对垒,尽管赵军也十分强大,大为何会不堪一击,溃不成军?战争相持阶段,秦国分别派出奇兵,轻兵,骑兵切断赵国的后路,不断骚扰折磨赵军,这是怎样的军队,如何作战?

77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兵马俑·复活的军团 步骤四:指导学生根据历史信息解释历史现象。 学生想象、讨论、回答后教师播放视频《现代模拟的长平之战》。 教师:对于可能同学们头脑中还会闪现其它的画面,这是正常的。对同一件事情,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与角度,人们的解释是不同的。哪种解释更具说服力,要看对史料的占有是否充分,对史料的理解是否准确。当然,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只要头脑中带着明确的“问题”去研究历史,就能从历史中获取智慧,吸取经验教训,这就是我们历史学科的魅力所在!

78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课堂总结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不仅了解了秦始皇兵马俑的概况,而且我们还学到了如何探索历史的真相,如何解释历史现象。下面,我想问问大家,经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觉得秦始皇兵马俑的价值何在?

79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一、史学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一、史学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艺术价值 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第八大奇迹

80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课堂总结 升华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课堂总结 升华 教师:正因为如此,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喻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是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如下,请同学们判断一下,秦始皇陵墓与兵马俑符合哪几项条件? 学生判断。

81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课堂总结 教师:以下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评价: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课堂总结 教师:以下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评价: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同学们,秦始皇兵马俑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也是留给全人类的一笔财富!对于这笔遗产,我们一定要好好守护,将他们留给子孙后代。

82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四、教学后记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四、教学后记 历史选修课的教学与必修课的教学应略有不同。理论上讲,选修课的讲授,在内容形式上,应采用更多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能力培养上,应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积淀一定的专业素养。

83 改变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 案例分享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四、教学后记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 四、教学后记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博物馆的讲解员,因为本课涉及的一般知识,学生通过看、听、想都能自主掌握。所以教学设计力求突出两条主线:第一,秦始皇陵墓的价值与魅力究竟何在?它为什么能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二,对于遥远而神秘的历史遗迹,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了解?探索历史真相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利用历史信息对相关现象进行解释?针对这两条主线,本课设计大胆取舍,没有面面俱到地讲授,只将与主线相关的内容收纳到课堂的讲授之中。

84 与您共勉: 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 另外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而这一切则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行动和努力。 ——费南多·布罗代尔

85 祝大家幸福如意! 谢谢!


Download ppt "菏泽市初中历史水平考试备考研讨与交流 菏泽市教研室 张红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