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走进南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走进南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走进南音

2 揭秘尘封的南音 ——语文课题研究性小组

3 组长:张泽林 组员:蔡嘉嘉、 朱佳婧、 李丁鹏、 洪宏、 洪艳琳、 林娜 周杨晖、 高一(2)班 指导老师:许迎华

4 南音是什么 南音的起源 南音的流传 南音的发展 南音的形式 南音的名段 南音曲段欣赏 南音的种种 我们的实践

5   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郎君乐」、「郎君唱」等,各地名称不一。「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如厦门大多称“南乐”;「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指的是南管乐者祀奉孟府郎君为乐神。还有称“锦曲”、“五音”等。 “南音”一词最早应该出现在汉代,张衡《南都赋》云:“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高诱注曰:“南歌,取南音以为歌也。”“南音”文献有载。《吕氏春秋 音初》记:“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女乃作歌。歌曰:‘侯人兮猗!’实始作南音。”从“侯人兮猗”与《楚辞》体式相类来看,南音主要应指楚音,也很可能包括长江下游的吴音和越音。(杨匡民:《楚声今昔初探》,《江汉论坛》1980年第5期。)

6 南音的起源   我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古乐的许多遗响与南音有相似之处,如先奏的五音之乐、音阶与宫调理论;宫角绕商等多重角的旋法特点;汉代的谱式记号及汉蔺相和歌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之演唱演奏形式;清商三调、相和五调等等均能在南音之中找其踪影。(拙挫文:《南音标准音诸问题》对以上现象已作了详细诠释,此文故之)难怪《泉州府志》载有明万历年间的晋江寒儒苏浚作诗云:"满径苍苍烟雨突,长空浪卷晓云沈。江头不断清商曲,留得春风与客心。"苏浚是位南音爱好者,他所指的清商曲若不是南音又能是什么呢?因此,古时泉州南音很可能也有清商曲之称谓。

7 南音如何流传至此? 特别几年前,于丰州茂霞村发现晋代一墓葬,存有"部曲印"之陪葬品,这更是这一史实的重要见证。然而,南迁的  中原古乐之所以存活于泉州南音之中,这与历史上的几次大移民现象不无关系。永嘉之乱(公元304-309年),晋人衣冠南渡。宋太平寰宇记:"东晋南渡,衣冠士族,多萃其地,以求安堵,固立晋安郡,景云二年改泉州。"泉州考古学家们还不断发现晋江流域一带有大量晋人墓地,晋人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记住这一史实,同时表以对晋国故土的思念而把原命名为南安江的河流易名为晋江。东晋亡后,南朝统治的一百多年历史,南迁在江左一带的晋人,依然觉得江左不比南方太平、安定,因此又小批量地陆续由浙江入闽北、转闽东,而最后又在这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偏安东南一隅,依山傍水,犹如世外桃源的晋江流域一带沿江而居。

8 南音进一步的发展 唐僖宗光启年间(公元885-887年)自河南陇亩起义的王潮、王审治兄弟入闽,据有闽中五州,立为闽王,建立闽国。这次移民时间短而大批量。其侄王延彬在南安设置招贤院,招贤纳士,中原士族如黄滔等纷纷迁地而南,一时泉州成为"海滨邹鲁"。此时的泉州经济和文化已相当发达,已是"千家罗绮管弦鸣"的繁荣景象了。中原人的南渡,不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也必然带来中原优秀的音乐文化,这对当时泉州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宋元泉州的鼎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 ○1。南音肇始于秦汉的“相和歌”,如“趋”、“乱”、“艳曲”都带有南音的影子;
一般认为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    (1)据文献记载:唐僖宗光启元年(885),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他们带去了唐代“大曲”传播于民间。大曲与当地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和吸收.   (2)南曲的主奏乐器琵琶的演奏姿势是斜抱着弹奏。所用筒箫严格规定为一尺八寸。这两件乐器的演奏姿势与形制与唐旧制相符。 南音的源流研究资料不少,主要有以下一些论点:   ○1。南音肇始于秦汉的“相和歌”,如“趋”、“乱”、“艳曲”都带有南音的影子;   ○2。南音起源于唐“大曲”、“雅乐”;    ○3。南音源自元明的“曲”;    ○4。南音形成于明清,北曲南迁形成。

10 清代南音木画

11 为什么南音古乐能世代相传,久唱不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吸收兄弟乐种的声腔来丰富自己 .
不仅如此,闽南的其他地方戏曲,诸如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甚至芗剧(歌仔戏),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从南音中吸收养分来丰富自己,如歌仔戏最富特色的大广弦,不就是从南音二弦演化而来的吗?同样,闽南诸剧种在面向民众的演出过程中又不断地丰富了南音,实践了南音,让南音更贴近群众、更深入人心,而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  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其工尺谱记法自成体系,是古代音乐记写形制之遗存。横抱演奏的曲颈琵琶、十目九节的洞箫、二弦、三弦击拍板等,也都因袭古乐器遗制。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两千余首,蕴含了晋清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内容。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南曲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

13 南音器械教程知一二

14 南音名段 《因送哥嫂》 《山险峻》 一个山字,在舌尖上 因送哥嫂,陈三像一颗微尘 翻过一座又一座峰;一条 被吹进潮州的眼睑中
  因送哥嫂,陈三像一颗微尘     被吹进潮州的眼睑中     而潮州也适时地,露出了   她最柔软的部分   一盏蝴蝶花灯,像   即将到来的爱情,在他头上   音乐成为碎片。因送哥嫂   一盏灯邂逅了另一盏,并相约   暗夜飞行,用他们   掉落的翎毛,为世界   带来更多的花朵   琵琶上,急马回旋   似有赶赴远方的驿使,把焦急   写遍潮州的大街小巷;   灯火阑珊处,他和她   褪去好看的花笼   露出   两颗年轻跳动着的火苗 《山险峻》   一个山字,在舌尖上     翻过一座又一座峰;一条     相约的路,在愁肠中     打结、掏开     云板如脚步声,数着她     满腹的辛酸:“叵耐延寿,骗金不就     起虎狼心事……”举目一看     黑水滔天,仿佛     歌声溅起的浪花     山色把她浸润,她的忧伤     像一张被风吹远的曲谱     在雁门关前,徘徊不前     她怀中的三弦上,有一行     清泪,恰似流水     可以把她送得更远,而她的     温柔和美貌,桥梁般     岿然不动,横跨时空

15 南音由"大谱"、"散曲"和"指套"三大部分(俗称"指"、"谱"、"曲")构成完整的音乐体系。"指",即"指套",亦称"套曲",是一种有词、有谱、有指法(即琵琶弹奏指法)、比较完整的套曲。每套套曲由两首至七首散曲组成,以音乐的"管门"和"滚门"归类编成套,共50大套,主要有《自来》、《一纸相思》、《趁赏花灯》、《心肝拨碎》、《为君出》5套。"谱"是有标题的器乐套曲,附有琵琶弹法,是有标题的器乐套曲,没有曲词,以琵琶、洞箫及二弦、三弦为主奏乐器。每套包括三支至十多支曲牌,共16大套。内容多为描述四季景色、花鸟昆虫或骏马奔驰等情景,其中著名的有"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4套。"曲"即散曲,又称草曲,只唱不说。有谱、有词,一般由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四件主要乐器伴奏。内容大致可分为抒情、写景、叙事三类。曲词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唐传奇、话本和宋元及明代戏剧人物故事,其中《山险峻》、《出汉关》、《共君断约》、《因送哥嫂》等曲目广为流传。

16 南音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陶冶情操、自娱自乐的文化表现形式,它与闽南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闽南人聚居之地几乎都有民间南音社团。除了在闽南地区的泉州、漳州、厦门和港、澳、台地区以外,泉州南音还流播到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成为维系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对增进民族认同感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17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南音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福建省泉州市南音乐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的日子里,南音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8 ——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琵琶演奏大师刘德海
 南音就像我们古代的诗词一样,是人间音乐,也是天堂音乐,声音里面有天籁。它是世界文化里一颗闪亮的明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  南音的感情从小的方面说是一种乡情,从大的方面来说,南音所包含的感情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大感情。这一点,海内外南音是完全一致的,千百年来都没有更改。          ——台湾汉唐乐府创始人、南音名家陈美娥 南音是最古老的民族音乐,它有着传统的影响力,在泉州家喻户晓,演唱的人也多。好的民族音乐,应该要让全国乃至世界了解。因此,对于这样一种古老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学院有责任发展和提高它。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  音乐存在着多元性,南音要保持“活化石”的样子,这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个参照系数。要把泉州南音变成中国南音、世界南音,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南音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母语”来学习,而不是浮躁的、走马观花式的学习。   ——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琵琶演奏大师刘德海

19 实践过程 我们研究性课题小组在 中山公园对不同人群进行调查。

20 成果报告 我们课题小组的成员在中山公园对不同的人群进行调查。在进行调查的40人中,仅有6人知道,且不太了解。

21 感悟 时间匆匆而过,而文化却随着记忆慢慢沉淀下来。尘封已久的南音是时候该苏醒了。这次研究性学习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加强了我们的社会实践,也了解了南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希望大家能够一起保护南音,不要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逝去。我们的目标就如国足的目标一样,那就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22 看见的, 熄灭了, 消失了, 也记住了。 等待南音再现, 把曾经的辉煌留给过去。 一字, 一句, 一首旋律,

23 歌的是人间的喜怒哀愁, 唱的是世间的悲欢离合。 岁月轮回幻灭, 前世为何世, 前生为何生, 那永恒的旋律, 一直在脑海中, 在前世今生里, 久久不愿散去。

24 地老、 天荒、 一生、 一世、 从世俗到灵魂, 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崇敬, 走进南音, 重温那一场不朽的春梦年华。

25 谢谢大家观赏!


Download ppt "走进南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