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家 兵团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解 读 兵团科技局法规处 2014年9月
2
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 时间 重要政策 主要内容及意义 2012.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此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以《规划纲要》和其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相继颁布实施为标志,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从战略思想、战略决策到指导方针、政策部署均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战略体系,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体系基本形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把加强技术创新作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切入点,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以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从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方针。坚持在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发展高技术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上进行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1995.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首次提出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增强国际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 指出科技体制改革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发挥科技优势,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进一步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机制,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高技术产业的形成,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技人员。”提出全国主要科技力量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经济建设服务。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承认技术的商品属性,开拓技术市场,促进技术和经济的结合。拉开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面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标志着1978年以来科技界自发进行的、探索试点的阶段进入到有领导、有步骤、有组织的全面展开的阶段。
3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2012年7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动员大会。 大会深刻分析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做出全面部署,这对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4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意见》共8个部分21条,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四、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五、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 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 七、营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八、加强组织领导,稳步推进实施
5
主要目标 ——到2020年: 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 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6
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 一是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普遍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2.2%,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培育若干综合竞争力居世界前列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 二是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加快建设若干一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进入世界同类科研机构前列;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批优势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三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强化相互支撑和联动,提高整体效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左右。 四是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推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打破行业壁垒和部门分割,实现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五是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43人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 六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科学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完善保障和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7
兵团科技创新大会 2013年5月31日在乌鲁木齐举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兵团党委、兵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兵团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新兵党发〔2013〕6号)精神,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推进创新型兵团建设,2013年5月31日,新疆兵团在机关综合办公楼19楼电视电话会议室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刘新齐主持会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作了重要讲话。
8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兵团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目标。 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三)建立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 (四)提升兵团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推进科技创新。 (六)加快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七)健全科技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机制。 四、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八)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 (九)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五、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十)加强科技宏观统筹。 (十一)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机制。 (十二)改革科技经费管理制度。 (十三)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 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十四)健全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十五)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七、营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十六)加强科技法律法规落实和政策体系建设。 (十七)大力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十八)加强科技开放与合作。 (十九)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利用、保护和管理。 (二十)加强科学道德和公众科学素质建设。 八、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实施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二)加强责任落实。 (二十三)加强宣传引导。 兵团 意见 《意见》共8个部分23条,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紧紧围绕“两个率先、两个力争”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促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兵团创新体系建设,为在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9
主要目标 ——“十二五” 末: 科技支撑兵团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初步建立。
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9%,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 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达到80家,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校(院)企共建研发平台取得重大进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基本健全。 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初具规模,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36人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以上,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1%。
10
主要目标 ——到2018年: 兵团创新体系基本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确立,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人才队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11
国家 兵团 指标对比
12
《兵团党委 兵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兵团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兵团党委 兵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兵团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一 如何聚集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二 如何推进兵团创新体系建设 重点谈 几个问题 三 如何创新兵团科技管理体制 四 如何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五 如何营造创新环境
13
一 创新要素 创新企业 创新平台 如何聚集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一)建立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 三位一体 相互支撑
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 创新要素 创新企业 创新平台 三位一体 相互支撑
14
一 科技创新 加强中试环节的支持力度 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 如何聚集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二)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纺织、食品、化工、建材、节水器材、农业装备等传统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完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推广机制,推进传统产业升级。 加强中试环节的支持力度 科技创新 支持企业以内引外联等多种形式,加强合作,强化先进技术的深度研发和应用,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生物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
15
一 《意见》提出:兵师财政研发经费投向企业的,企业要按不低于1:2配套;
如何聚集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三)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 《意见》提出:兵师财政研发经费投向企业的,企业要按不低于1:2配套; 到2018年,企业投入在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中比例达到80%。
16
二 如何推进兵团创新体系建设 (一)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 创新体系 协同创新机制 创新模式 创新资源 区域合作 创新要素
统筹各类创新体系建设 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 加强区域间科技合作 推动创新要素向区域特色产业聚集 鼓励创新资源密集的区域率先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机制 创新资源 区域合作 创新要素
17
二 如何推进兵团创新体系建设 (二)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建立开放科研设施的合理运行机制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管理和支持方式 支持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参与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科技资源信息服务网络
18
三 宏观 统筹 管理机构 管理职能 管理机构 管理职能 协调机制 协调机制 如何创新兵团科技管理体制
在改革和创新兵团科技管理体制方面,《意见》提出了四项主要任务: (一)加强科技宏观统筹 管理机构 管理职能 加强兵、师、团科技管理机构建设,健全和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管理机构 管理职能 加快转变科技管理职能,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法规、资源配置和监督指导等方面职责,强化兵团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提高宏观决策、公共服务能力。. 宏观 统筹 协调机制 协调机制 建立兵、师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发挥协同作用,完善重大战略性科技任务的组织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19
三 如何创新兵团科技管理体制 (二)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机制 《意见》要求: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
完善科技项目管理组织流程,拓宽科技项目征集渠道,围绕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定期发布指南,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形成机制和储备制度。 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公平竞争和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全面推行网络申报和视频评审办法,逐步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评价制度,加强科技项目立项监督、过程管理和项目验收,确保科技项目管理的科学、规范和公开、公正。
20
三 如何创新兵团科技管理体制 (三)改革科技经费管理制度 经费 改革 完善科技投入机制 优化经费分配结构 实行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间接成本补偿
绩效评价 完善科技投入机制 优化经费分配结构 实行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间接成本补偿 健全经费管理机制 强化经费使用监管 建立综合绩效评价 经费分配 经费 改革 经费监管 预算管理 经费管理 成本补偿
21
三 科技 评价 奖励 制度 如何创新兵团科技管理体制 (四)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
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着重评价目标完成情况、成果转化情况、技术成果的突破性和带动性以及对产业发展的实质贡献。完善科技重大专项监督评估制度。探索对科技计划实施和成果转化的后评估。 科技 评价 改革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提高奖励质量。根据不同奖项的特点完善评审标准和办法,增加评审过程透明度。加大对重大科技贡献人才、科技援疆人才和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的表彰奖励,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奖励 制度
22
四 一 二 如何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一)健全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培养造就高素质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完善“特聘专家”工作制度
加快建设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 (一)健全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依托重大项目和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等创新平台,通过聘用、联合研发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使用各类优秀人才和团队,带动提升兵团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水平。 三 二 培养造就高素质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完善“特聘专家”工作制度 重视中青年学术骨干及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重视实用人才、紧缺技能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人才引进和培养 鼓励兵团用人单位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急需人才,满足科研生产一线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需求。 一
23
四 如何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二)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分配机制 用人机制 聘用制度 评价标准
改变片面将论文数量等与科研人员评价和晋升直接挂钩的做法,建立以科研能力、创新成果转化水平和服务基层能力等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制定区别不同工作性质和岗位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 分配机制 改革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制度,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 用人机制 建立竞争上岗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在成果转化和服务基层工作中取得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员设立特设岗位,增强对关键岗位、核心骨干的激励。 聘用制度 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股权期权奖励等分配方式,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评价标准
24
五 15:80:5 0.3% 1:2 20% 如何营造创新环境 (一)加强科技法律法规落实和政策体系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推进科技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完善兵团科技创新政策 体系,加大落实企业研发费用 税前加计扣除、研发 设备加速折旧等 财税政策的力度 15:80:5 0.3% 到2018年,财政资金、企业投入和其它资金的比例达到15:80:5 1:2 积极争取援疆资金、社会资金投向研究和开发活动,确保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每年增加0.3个百分点 20% 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兵师财政研发经费投向企业的,企业要按不低于1:2配套; 进一步完善促进全社会研发(R&D)经费逐步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形成行政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兵团本级财政科技投入按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各师财政科技投入不低于兵团增速;
25
五 如何营造创新环境 (二)大力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加快推进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政策的落实,探索建立兵团特殊体制下的以企业为主,兵师财政资金引导和社会资金参与的创新创业投融资模式,拓宽科技融资渠道。 积极开展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与机制,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融资担保补助、创业投资引导、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技术创新。 大力培育、扶持优质科技型企业改制上市,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以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26
五 如何营造创新环境 (三)加强科技开放与合作 一 二 三 四 五
围绕兵团发展战略需求,积极支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创新型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与中亚各国的科技合作,提高先进技术与成果的转化、推广和使用效率。 组建兵团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搭建对外合作与交流平台。 充分利用全国对口援疆机制,促进科技援疆与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卫生援疆有机结合,积极争取支援省市与兵团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加大兵团科技计划开放力度,支持国内外教学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来兵团设立研发机构,联合承担科研项目,提高兵团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27
五 如何营造创新环境 (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利用、保护和管理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提高知识产权产出量。
促进知识产权实施转化,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 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制、重大关键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分析和预警机制。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
28
五 如何营造创新环境 (五)加强科学道德和公众科学素质建设 学术氛围 学术风气 科学道德 科学普及 创新文化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营造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 (五)加强科学道德和公众科学素质建设 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净化学术风气。 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强化科技人员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 科学道德 学术氛围 学术风气 科学普及 创新文化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大科普投入,设立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资金专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发展创新文化,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为建设创新型兵团打好坚实的社会基础。
29
重点政策提示: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
2.《关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见》(新兵办发〔2012〕136号) 3.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4.科研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
30
依据 3.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国发[2006] 6号)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税发[2008]116号 《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3]70号 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以下统称企业),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
31
本办法所称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 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是指企业通过研究开发活动在技术、工艺、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对本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相关行业的技术、工艺领先具有推动作用,不包括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或对公开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32
国税发[2008]116号 财税[2013]70号 (一)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二)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三)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四)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五)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六)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七)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八)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一)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二)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 (三)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四)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 (五)研发成果的鉴定费用。
33
依据 4.科研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 (国发[2006] 6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 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 财税[2006]88号
34
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计入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
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允许其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实行加速折旧,具体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前两款所述仪器和设备,是指2006年1月1日以后企业新购进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