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泻 下 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泻 下 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泻 下 药

2 概说 【含义】 引起腹泻(润滑大肠)促进排便 【功效】 泻下通便——排除: ①胃肠积滞——泻下〔攻积〕 ②体内积水——逐水〔退肿〕
③有害物质。 使实热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清热泻火。

3 【主治】 1.胃肠积滞——大便秘结; 2.体内积水 水肿停饮。
便秘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2.体内积水 水肿停饮。

4 【配伍】 1.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 2.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

5 【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2.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 3. 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6 §1 攻下药 本类药大多苦寒沉降,以通便、泻火为主要作用。 主要用于: 1.实热积滞,大便秘结之证。 2.火热病证
§1 攻下药 本类药大多苦寒沉降,以通便、泻火为主要作用。 主要用于: 1.实热积滞,大便秘结之证。 2.火热病证 ①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 ②火热上炎之头痛、目赤、咽痛、牙痛; ③血热之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 上述病证,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应用。

7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以攻下药为主,配伍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等,用于治疗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急腹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8 大 黄

9 大黄图片

10 功效主治 1.泻下攻积〔攻积导滞、泻热通便、苦寒攻下〕 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对热结便秘尤为适宜。如大承气汤(《伤寒论》)。
2.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热毒疮疡,烧烫伤;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牙龈肿痛。

11 功效主治 3.逐瘀通经——瘀血证。 4.清泄湿热——湿热痢疾、黄疸。如茵陈蒿汤(《伤寒论》)。

12 运用 ①特点:本品以泻下、活血为主要特征。 ②影响大黄泻下的主要因素: ◎用量: 3g以下泻下作用不明显,略有健胃作用;
◎炮制: 生大黄泻下力强; 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13 ◎配伍: 配芒硝、枳实,泻下力强,如大、小承气汤; 配甘草,泻下力缓,如调胃承气汤。 ◎煎服法: 泡服 后下 同煎 强 弱

14 ③使用注意: ◎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因其色素可从乳汁中排泄,引起不明原因的腹泻)。 ◎服药期间,可出现腹痛、尿赤,停药后诸证自然消失。

15 附:大黄的处方用名 1.基本名: ①大黄:因色黄而大得名。 ②将军:因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为将军。
③锦纹:因其表面有花纹,好看似锦,故名。 2.产地名: ①川大黄、川军——产于四川; ②西大黄、西锦纹——产于青海、西宁。 3.炮制名: ①生大黄、生军——生用; ②制大黄、制军、熟大黄、熟军、酒大黄——制用。 附:大黄的处方用名

16 芒 硝

17 功效主治 1.泻下〔攻积,润燥〕软坚 为治疗里热燥结之要药。 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 2.清热消肿〔外用〕
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痛。

18 运用 ①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 ②本品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
将天然产品用热水溶解,滤过,放冷析出结晶,通称“朴硝(皮硝)”。 再取萝卜洗净切片,置锅内加水与朴硝共煮,取上层液,放冷析出结晶,即“芒硝”,其中形似马牙者,名“马牙硝”或“牙硝”。 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白色粉末称“玄明粉”(元明粉)。

19 ③朴硝:杂质较多,泻下力强,多作外用; 芒硝:质地较纯,泻下力缓,多作内服; 玄明粉:质地最纯,既可内服,也可外用,一般多作眼科、口腔科外用。 ④药理作用: 芒硝所含的主要成分硫酸钠,其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存留肠内形成高渗溶液,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使肠内容积增大,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而致泻。

20 番泻叶

21 运用 泻下通便——热结便秘。 ※ ①泻下力缓,不及大黄、芒硝。 ②多单用泡服,是一种使用方便的泻下药。
③小剂量(1.5-3g)缓泻,大剂量(5-10g,)攻下。 大剂量服用,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22 芦 荟 库拉所芦荟 好望角芦荟

23 运用 1.泻下通便——热结便秘。 2.清肝——肝经热盛之头晕头痛、烦燥易怒、惊痫抽搐等证。 3.杀虫〔疗疳〕——小儿疳积。

24 §2 润下药 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而不致峻泻。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25 火麻仁 郁李仁

26 鉴别用药 火麻仁 郁李仁 Yuliren 润肠通便 —— 肠燥便秘。 1. 2. 兼能滋养补虚 力强,兼行大肠之气滞: 老人、产妇及体弱
津血不足之 1. 力强,兼行大肠之气滞: 大肠气滞,肠燥便秘。 2. 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27 §3 峻下逐水药 本类药物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饮从大便排出体外。适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本类药攻伐力强,副作用大,非形证俱实者忌用;孕妇忌用;“中病即止”,不可久服;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28 甘 遂 京大戟 芫 花

29 鉴别用药 ※甘 遂 Gansui 京大戟 Jingdaji 芫 花 Yuanhua —— 消肿散结: 疮痈肿毒。 1. 2. 。 泻水逐饮
水肿,臌胀,胸胁停饮。 如十枣汤(《伤寒论》) 消肿散结: 疮痈肿毒。 1. 祛痰止咳: 咳嗽痰喘。 2. 杀虫疗疮: 头疮、白秃、 顽癣等 药力:甘遂>京大戟>芫花; 毒性:芫花>甘遂、京大戟 鉴别用药

30 运用 ①用量用法: 入丸散服,每次0.5-1g。 ②炮制: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③配伍:与大枣同用。 ④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⑤不宜与甘草同用。

31 附药 红芽大戟 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的根。又名“红大戟”。性味、功用与京大戟略同。但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红芽大戟消肿散结力胜。
附药 红芽大戟 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的根。又名“红大戟”。性味、功用与京大戟略同。但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红芽大戟消肿散结力胜。 京大戟为历代本草所记载,大多以此为正品。红大戟是目前使用较广的一种。

32 牵牛子 牵牛子:本品有黑白两种。其中黑者(因牛属丑)名“黑丑”,白者名“白丑”。二者同用,名“黑白丑”或“二丑”。又名“丑牵牛”,简称“牵牛”。

33 运用 泻下逐水 水肿臌胀,二便不利者。 能通利二便以排泄水湿,其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峻下逐水之品 。 去积杀虫:虫积腹痛。

34 巴豆

35 功效主治 1.峻下冷积〔温通寒积〕 寒积便秘。 药性猛烈,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 2.逐水退肿〔泻水逐饮〕 腹水臌胀。
本品峻泻,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

36 功效主治 3.祛痰利咽 喉痹痰阻。 本品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喉痹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欲死者。 4.蚀疮〔外用〕
痈肿未溃、疥癣恶疮。

37 运用 ①特点:毒大性猛,既温下肠道之寒积,又攻逐体内之积水,为温下的代表药。
②巴豆辛热燥烈,药力刚猛,峻下冷积,开通闭塞,主治冷积便秘重症; 大黄苦寒泄降,攻下实热,荡涤胃肠,主治实热积滞便秘急症。

38 ③入丸散服,每次0.1-0.3g。 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巴豆的作用主要在巴豆油。口服半滴至1滴巴豆油,短时期内可有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腹痛和里急后重;口服20滴可致死),以减低毒性。 ④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⑤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Download ppt "第三章 泻 下 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