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让学生自鸣天籁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再认识 主讲人:尹祖琴 2007年11月18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让学生自鸣天籁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再认识 主讲人:尹祖琴 2007年11月18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让学生自鸣天籁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再认识 主讲人:尹祖琴 2007年11月18日

2 一、习作教学现状的再扫描 二、习作教学研究的再聚焦 三、习作教学目标的再透视

3 四、习作教学内容的再浏览 五、习作教学行为的再跟进

4 一、习作教学现状的再扫描 习作健康堪忧 模式化:成人的话语 成人的视界 成人的情结

5 严重缺失:纯洁的童心 真挚的童情 稚嫩的童语

6 二、习作教学研究的再聚焦 研究课标,寻求习作教学的基点 研究学生,寻求习作教学的起点

7 研究教材,寻求习作教学的原点 研究教法,寻求习作教学的佳点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三、习作教学目标的再透视 (一)总目标:简明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 (二)阶段目标:清晰 第一学段: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 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 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10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1 第二学段: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 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12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3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14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15 第三学段:习作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1、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16 5、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7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8 简明的总目标,清晰的阶段目标,对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进行了贴切的定位:即强调习作是学生生活的需要,它如同衣食一样,是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它能使学生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

19 说词语或词组;说简短的句子;仿说简单的比喻句等。
四、习作教学内容的再浏览 第一学段:写话 一(上) 说词语或词组;说简短的句子;仿说简单的比喻句等。

20 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说句子;用常用词语口头造句;认识“把”字句和“被”字句;学习看图讲故事等。
一(下) 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说句子;用常用词语口头造句;认识“把”字句和“被”字句;学习看图讲故事等。

21 根据想象说话;认识“调换词序意思不变” 的句子;练习说两句话;看图写话(在公园看猴子);学习把句子说具体;仿写比喻句等。
二(上) 根据想象说话;认识“调换词序意思不变” 的句子;练习说两句话;看图写话(在公园看猴子);学习把句子说具体;仿写比喻句等。

22 二(下) 练习说问句、答句;写熟悉的一种动物——可写它可爱的样子,可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可写自己和动物发生的趣事;用关联词造句;画一幅或几幅画,并写下来;写学期的收获或暑假的打算。

23 第二学段:习作 三(上) 1、写课余生活 2、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4 3、写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 4、写一则观察日记 5、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25 6、写风景优美的地方 7、任选几种动物作主人公,编童话故事 8、自由习作

26 三(下) 1、写家乡的景物 2、写对环境的认识 3、进行自我介绍

27 4、我学会了…… 5、用一、两件事写父母 对自己的爱、或写发生在自己 和父母间感人的事

28 6、将来,人们吃的、穿的、住的、坐的……是什么样子?选感兴趣的一样,展开想象习作
7、自由习作 8、你想变成什么?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

29 1、写一处自然景观,突出 “奇特”之处 2、写观察的事物及发生的 趣事 3、选几种动物或几件物品 为主人公,编童话故事、或续编
四(上) 1、写一处自然景观,突出 “奇特”之处 2、写观察的事物及发生的 趣事 3、选几种动物或几件物品 为主人公,编童话故事、或续编 《小木偶的故事》

30 4、写喜欢的动物 5、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6、看图习作:《胜似亲人》

31 8、写奇思妙想、或写受别人启发所想到的内容、还可写科幻故事。
7、写封回信,注意写信的格式 8、写奇思妙想、或写受别人启发所想到的内容、还可写科幻故事。

32 3、写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
四(下) 1、按一定顺序写校园一处景物 2、写心里话 3、写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

33 4、观察照片——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的真实情景。想想小孩为什么哭?他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联系照片上的人和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34 5、把了解到的生命现象或热 爱生命的故事写下来 6、将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 或活动中的见闻或趣事写下来。 7、夸身边的人 8、自由习作

35 第三学段:习作 五(上) 1、写你和书的故事、或写读书体会、或根据采访笔记整理记录、或“记一次辩论”。

36 3、写说明性文章,选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中的一种进行介绍。
2、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 3、写说明性文章,选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中的一种进行介绍。

37 4、写一件对自己有启发的事、或用事例写某个名言警句对自己的启发或帮助、或写漫画(可直接写得到的启示,也可根据画意编故事)。

38 5、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写计划和总结
6、给父母写心里话 7、写读后感

39 8、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如或班级联欢会、或学校的一次活动,或电视里看到的运动会开幕式、或从读过的文章、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一个写梗概。

40 五(下) 1、给远方的小学生写信,注意信封的写法 2、看图作文:小守门员、或写童年趣事 3、学写发言稿

41 4、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 5、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

42 6、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7、写身边熟悉的人、或写偶然见到的陌生人 8、自由习作

43 六(上) 1、或把自己当成一种动植物或自然现象写一写、或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写下来、或写暑期生活,(如游览的风景名胜,或参加的有意义的活动,或帮父母做的事)

44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或从读过的写中华儿女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中选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
3、写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45 5、用一、两件事写小伙伴、或根据开头进行续写
4、针对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写漫画(可写理解和感受的、也可编故事) 5、用一、两件事写小伙伴、或根据开头进行续写

46 8、写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等”。
7、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 8、写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等”。

47 1、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习作;或选一个使你有感触的事物写;或写漫画《假文盲》
六(下) 1、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习作;或选一个使你有感触的事物写;或写漫画《假文盲》

48 2、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或写节日习俗、写服饰、饮食、民居,还可写民间工艺品
3、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习作

49 4、写自己经历的或从其他 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 也可写读了《鲁滨孙漂流记》 的感想 5、自由习作

50 6、“难忘的小学生活”: 或写临别赠言,或写倡议书, 或写建议书,或给母校、老师 写封信。

51 习作练习的编写特点: 1、重视激发兴趣。无论是低年级写句子、写话,还是中、高年级的习作,都重视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让写话、习作成为学生的一种乐事。

52 2、贴近学生生活。习作要求及内容明确、具体、宽泛,注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尽可能地让学生易于动笔,易于表达,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写话、习作并不难,它就像说话一样简单。

53 3、尊重学生的意愿。写话与习作没有束缚,没有禁锢。其内容或与口语交际相联系,或提供两个及三个以上的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或就是自由习作,很少命题习作,很少硬性规定。这既为学生个性化的习作提供了平台,也为教师创新习作的教学提供了空间。

54 4、注重“求真立诚”。所谓“求真”,就是引导学生写真话,叙真事,表真情;所谓“立诚”,就是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即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要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5 5、注重年段要求的区分与衔接。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如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写几句话;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等。

56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重视童话、书信等习作练习。因为,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编童话。

57 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如建议书、读后感、书信等。在“综合性学习” 中,还提出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编写自己的习作集等要求。

58 6、重视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练习仿写(仿写句子、段落、篇章)、续写、改写、扩写、缩写,以及适当地练习给材料习作(如提供文字、图画、声音等),这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

59 小学生的习作仅仅只是练笔,它不需刻意地去添加华美的词藻,不需刻意地去雕塑“完美”的形象,更不需刻意地去赋予它所谓的深刻内涵,而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60 “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明代·李贽

61 学生的佳作不是靠华丽的词藻堆砌而成的,它更不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经典之作,而应该是充满童真、洋溢童趣的练习之作。

62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
——苏霍姆林斯基

63 每个学生都置身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他们与生俱来就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母语资源、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64 五、习作教学行为的再跟进 习作的过程要简约(这是 就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而言)

65 审题:链接生活,调动积累 指导:挖掘资源,开启智慧 评论:巧引慧导,点石成金

66 审题:减少限制,拉动内需 链接生活,调动积累

67 审题:重在链接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真真切切地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68 指导:挖掘资源,开启智慧 习作指导要“瘦身”,要追求 简约高效的“导写”境界。

69 过去繁杂而臃肿的技法指导,似镣铐禁锢学生的思维,压抑学生的个性,泯灭学生习作的激情与智慧。

70 习作教学应重在开启学生蕴 藏着的习作资源库,应重在诱发 学生淤积在胸中的习作情感源。

71 习作应该让学生酣畅淋漓 地描述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 自己的真实感受。

72 “写作是因为感到自由,感到快乐”。 ——诺贝尔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

73 “小学生的视解和方式常常表现出一种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就像孩童的图画和书法一样,只是我们这些肉眼凡胎的成人尚无法窥见其中的奥妙罢了。”
——上海大学教授·李伯坚

74 评议:巧引导慧,点石成金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的习作“要文从字顺”。可见,把习作写通、写顺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基本底线。

75 草稿拟好后,教师应引导学 生对存在的问题:如语句不通、 思路不清、表达不明等,进行必 要而恰当地评点。学生是不成熟 的主体,闻道在先的老师,有责 任、有义务指导学生把习作的内 容写清楚、写明白。

76 “灵性人人有,关键在评点”, 尽量让学生的习作在力所能及的 条件下能写好,写出彩,使之富 有魅力、张力、磁力。

77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文章是独特的视角、大胆的想像和个性的表达的集合。

78 习作的语言要新颖 用自己的语言习作 用时尚的语言习作 用创新的语言习作 ……

79 习作的积累要丰厚 在教科书中汲取“活水” 在课外书中汲取“活水” 在玩耍中汲取“活水” 在交往、观察、感受中,汲取“活水” ……

80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时注意“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广泛采撷语言材料,积淀丰富的生活素材,建立自己独有的“习作资源库”。那么,习作的溪水就会汩汩地流个不停。

81 让每一个学生 都能对习作充满自信; 都能体验到习作的快乐。

82 让习作真正 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成为学生的人生“史记”。

83 在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 我们要成就自己。千万不能成为不 会教习作,也不会写文章的“语文 老师”!

84 谢谢!


Download ppt "让学生自鸣天籁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再认识 主讲人:尹祖琴 2007年11月18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